查看原文
其他

《人权》2023年第1期要目

青苗法鸣 2023-09-28

您的招募需求,我来扩散

(发布信息,请点这里)

目  录


【特稿】


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重大人权意义 努力讲好新时代中国人权故事    白玛赤林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研讨会上的讲话   蒋建国


【本期聚焦】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笔谈


【专题研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

宪法上人权的概念及其功能意义   严海良

概括权利条款与基本权利限制体系——对我国《宪法》第51条的另一种建构方案   杜强强

“基本权利与私法”在中国   奚若晨、张翔

论宪法中的权利和义务一致性原则   许瑞超


【学术论衡】

破解工作时间法律规制的“时代之问”:西方经验与中国方案   曹燕

论依法公开个人信息的“合理”处理   赵艺、杨洁


【人权信息】

推动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全面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研讨会综述   杨盈龙


中国人权信息(2022年11-12月)


内容提要


1.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重大人权意义 努力讲好新时代中国人权故事


作 者:白玛赤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


内容提要:党的二十大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要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重大人权意义,推动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全面发展。其中包括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对于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权威性引领,对于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战略性谋划,对于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系统性部署,对于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时代性把握,对于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的坚定性宣示。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讲好新时代中国人权故事。党的二十大擘画出在新的更高水平上尊重和保障人权、推动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的宏伟蓝图,锚定了党团结带领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将要筑造的新的人权丰碑。中国人权研究会要团结引领全国人权研究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党的二十大  中国人权故事


2.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研讨会上的讲话


作 者:蒋建国,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内容提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正确的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来自于科学的当代中国人权观。从理论上看,当代中国人权观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从实践上看,当代中国人权观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路径。从生成背景上看,当代中国人权观是人类文明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从价值理念上看,当代中国人权观开辟了人类人权文明的新境界。当代中国人权观是对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史的总结,是对当代中国人权鲜活实践的概括,也是对中国人权基本主张和重要观点的提炼。随着新时代新征程不断推进,当代中国人权观还必须继续丰富发展。


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笔谈


(1)运用宪法思维推动人权事业全面发展(戴激涛,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

(2)坚持走人权与发展和谐共进的中国人权发展道路(龚向和,东南大学人权研究院教授);

(3)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核心要素(何志鹏,吉林大学教授,吉林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

(4)当代中国人权的发展逻辑——从人权入宪后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关于“人权”的论述出发(化国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

(5)中国人权话语体系中的人民话语(李超群,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研究人员、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6)当代中国人权观的文化底蕴与时代价值(杨博超,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讲师);

(7)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权实现的中国道路(张爱宁,外交学院法律系教授,外交学院人权研究中心主任)。


4.宪法上人权的概念及其功能意义


作者:严海良,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


内容提要:要实践我国《宪法》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就需要明晰该条款的含义。对人权的理解不仅是当然的要求,而且是其中的关键。国内学界主要从自然权利观念出发,把人权解释为“每个人作为人而应当享有的道德权利”,以期为我国以公民基本权利为核心的制度发展提供理论支撑。这一解释固然高扬了人权的普遍道德内涵,但并没有能够容纳人权作为国际共同标准的规范内涵,从而不可能充分阐明该条款所具有的功能意义。立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法秩序的发展,把人权解释为每个人基于人的尊严而应当享有的作为国际共同标准的权利,不仅有助于科学厘清人权与公民基本权利之间的关系,而且有助于更好地完善我国人权的制度保障,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关键词:人权  宪法权利  国际法  共同标准


5.概括权利条款与基本权利限制体系——对我国《宪法》第51条的另一种建构方案


作者:杜强强,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


内容提要:我国宪法学理论将《宪法》第51条建构为一个概括限制条款,这种理论建构不仅不能对宪法确立的诸多区别化限制予以合理说明,而且难以解释人格尊严的宪法地位。《宪法》第51条隐含了他种理论建构的可能性,它并不是一个概括限制条款,而是一个概括权利条款。它的存在,不是为了对基本权利予以限制,而是为了对宪法所未列举的一般行为自由提供保障。这种理论建构的实益,在于不仅能为一般行为自由确立宪法文本上的依据,而且能更有助于促进人们对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基本权利限制模式的正确认知。

关键词:基本权利限制  法学建构  一般行为自由


6.“基本权利与私法”在中国


作者:奚若晨,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张翔,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内容提要:“基本权利与私法”议题在我国的发展以齐玉苓案为关键节点,但相关研究是以两条线索为背景的。其一,“私法宪法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勃兴。这为中国学界提供了知识资源与参照素材;其二,1980年代以来对宪法司法适用的认识和探索。其中“宪法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和“宪法需要由人民实施”等观念可能直接影响了齐玉苓案批复的作出。以齐玉苓案、“宪法司法化”、民法典编纂等议题为焦点,学者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对基本权利进入私法的方式与范围进行了探讨。学者还对该领域内的具体问题展开了研究,包括基本权利如何影响民事行为的效力,以及人格权、平等权、言论自由、个人信息受保护权等各项基本权利的私法效力等。在新时代推进宪法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基本权利与私法”在实践和学理上,仍然是颇具潜力的领域。

关键词:第三人效力  齐玉苓案  “宪法司法化”  民法典  私法宪法化


7.论宪法中的权利和义务一致性原则


作者:许瑞超,厦门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


内容提要:我国现行《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篇名与公民在享有权利之时亦须履行一定义务的规定,引发诸多争论。从历史源流、立宪理念以及宪法的文本、结构来看,现行宪法这种特殊规定受到权利和义务一致性原则的影响。权利和义务一致性原则的内涵具有复合性。因而,权利和义务一致性原则虽有效衔接了公私领域,但忽视了宪法所包含的利益、元素具有多元性与差异性,忽略了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在规范地位上的不对称性、公民对个人利益的自主自决权。权利和义务一致性原则应做合目的性限缩和具体化构造:在公私融合协力和风险社会预防的背景下,权利和义务一致性原则可作为宪法功能体系的补充;在政治性基本义务领域,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原则应符合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在社会性基本义务领域,个人行使基本权利只要符合法律规定且不对社会共同体利益造成侵害即受宪法保护,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原则只作为权利认定的消极构成要件和基本权利第三人效力的依据。

关键词:基本权利  基本义务  社会主义  权利和义务一致性


8.破解工作时间法律规制的“时代之问”:西方经验与中国方案


作者:曹燕,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人权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法学博士。


内容提要:弹性化工时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使减少工时的历史趋势放缓,甚至出现倒退的迹象。能否以及如何引导工时弹性化的当今社会重新回归减少工时的历史轨道,提升工作时间的质量,促使传统的标准工时时代向工时弹性化时代平稳过渡,成为工作时间法律规制的“时代之问”。对此,西方国家虽然提出了新的规制理念,展开了各具特色的立法实践,但法律规制能力的局限使其一直回避提出一揽子制度解决方案。中国工时法律规制的能力优势,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时立法的百年历程中逐步形成的。这一优势使我们能够突破西方局限,从限制延长工作时间、提升弹性工时质量、优化工时多元化规制体系功能等三个方面,提出破解工作时间法律规制“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

关键词:工作时间法律规制的“时代之问”  工时弹性化  中国方案  体面工时


9.论依法公开个人信息的“合理”处理


作者:赵艺,东南大学人权研究院、东南大学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研究基地;

         杨洁,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东南大学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研究基地研究人员。


内容提要:依法公开个人信息存在从间接保护到直接保护的模式变迁。转介传统名誉权、隐私权的间接保护模式,已无法满足现实治理需求。然而,由于“合理”处理要件存在适用上的模糊,以《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7条为核心的直接保护模式,尚难以有效回应实践争议。问题的实质在于消解信息流通与风险控制间的紧张关系,重塑依法公开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秩序。“合理”的认定,应以场景理论与融贯解释为核心,借由《民法典》第998条,运用动态体系的解释技术展开。在场景化讨论与比较命题的支撑下,对于依法公开个人信息的爬取与标签提取,应属合理处理;人物画像与自动化决策,原则上非属合理范围;关联分析等行为,则应当综合考量信息主体、信息识别性及敏感性等要素,在个案中得出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结论。

关键词:已公开个人信息  依法公开个人信息  合理范围  融贯论动态体系


10.推动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全面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研讨会综述


作者:杨盈龙,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内容提要:2022年11月8日,中国人权研究会在京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研讨会。与会人士围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人权道路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当代中国人权学说”“中国式现代化与人权文明新形态”“中国人权方案与全球人权治理”“讲好中国人权故事与构建人权话语体系”等议题开展研讨,达成广泛共识,会议取得丰硕成果。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人权文明新形态


内容来源:HumanRights杂志

信息编辑 ✎ 煜雅

技术编辑 ✎ 谭阳


推荐阅读

《武大国际法评论》2023年第1期要目

《比较法研究》2023年第1期要目

《河北法学》2023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政治与法律》2023年第2期要目

《中国应用法学》2023年第1期目录

联系我们

长期收稿邮箱:qmfmbjb@163.com


社群交流请添加公共微信:

公共微信1:qmfmggwx  

公共微信2:qmfmggwx2


付费咨询与讲座请添加小助手微信:qfxzsggwx


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zfm1813269918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