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医融合弥补产业短板 温江楼市这回能走出大阳线?
今天小全全来说说温江。
原因是昨天(11月28日)的土拍中温江拍出191亩的产业用地,楼面地价达到3500元/平方米,用途是国家级三医融合研发中心。
而在11月1日温江才以2200元/㎡的底价拍出147亩的产业地块,用途为成都医学城。
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连推两块产业用地,这动作背后有怎样的原因?
在小全全的印象中,自地震后被“腰斩”的温江楼市一直不温不火,近两年却表现得相当抢手。
楼市方面,2016年温江供销两旺,涨幅位于近郊排名第一;2017年光华大道整体断货近大半年……
土地方面,恒大、合能、金科等品牌开发商积极拿地,今年中南置地连续在7月、9月两次进温江拿地,目前温江成交楼面价破万达到10100元/㎡。
那么,温江究竟如何吸引着这些行业以及产业大佬?未来温江的机会又在哪里?
01
问题1:温江市场到底火不火?
先来看一组数据——
从近两年的供销数据来看,温江表现抢眼。2016住宅部分供销齐涨,销售面积达142万方,在成都各片区中排名第三;同比涨幅达到67%,是涨幅最大的近郊地区。
(成都各区域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及同比增速,数据来源:CREIS中指数据)
从土地端看,温江2016年至今供应土地18宗,仅流拍4宗,平均溢价率达到55.3%,土地成交走势较好。
光华新城项目一位从业10年以上的营销经理告诉笔者,目前光华大道两侧的新盘房价已基本涨到10000元/㎡以上,同比增长30%,而且大多是“推出即售罄”。据了解,温江当前新房存量不多,大多数楼盘都处于缺货状态。
温江楼市历史其实颇为辉煌。2005年温江光华大道通车,大量楼盘拔地而起,高端调性直逼主城。
然而,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及地震的影响,成都房地产冬天来临,光华大道房价遭受“腰斩”,成为成都跌的最狠的区域。
而之所以出现这个局面,一方面是温江财政对房地产业的依赖较高,曾一度超过80%,区域功能定位和政策倾斜使温江的土地供应在短时期内集中放量;另一方面是其他产业引进没有跟上节奏,导致了人口流入不足,住宅供应过剩,大量房企库存高昂。
按当时2010年的库存与去化情况计算,竟需要8年时间方可销售完毕,这也导致了光华大道较高的空置率。
(2010年光华大道部分楼盘处于在建或空置状态)
到了2016年之后,受成都楼市提振,沉寂将近十年的的光华大道区域逐渐苏醒,库存的去化周期缩短到1年以内,开始恢复元气。
02
问题2:温江机会潜力有多大?
轨道交通建设,拉动区域提速
交通对于板块的拉动作用在温江显得较为突出。目前温江按楼市集群可分为6大板块,包括光华大道板块、政务中心板块、大学城板块、金马板块、万春板块及芙蓉大道板块。
从近两年来看,温江楼市最活跃的以要属光华大道板块。
板块地处连接成都与温江的咽喉要道,经过多年的发展板块已较为成熟,恒大、金科、佳年华、蓝润等品牌开发商均布子于此。加之地铁4号线开通后带来的购买群体的强吸附效应,直接拉动房价增值。
据房天下网站历史数据显示,2017年4号线地铁开通前后,光华大道成交均价由7000元/㎡涨至10000元/㎡,涨幅超过30%。
(光华大道实景)
说起交通拉动作用,万春板块同样获益匪浅。
在成温邛高速国色天乡出口未开通前,万春片区主要通过光华大道进出,到达外光华片区需要40分钟左右;高速开通后从国色天乡到文家场时间缩短到10余分钟,大大缩短了与主城区的通程距离。
以深耕万春板块十余年的置信鹭湖宫项目为例,成温邛高速国色天乡出口开通的短短两年内,高层产品的成交均价就由5500元/㎡涨到8500元/㎡,涨幅超50%。
(万春板块实景)
相比之下,金马板块和大学城区域就要稍弱一线了。
金马板块因为周边产业缺乏,加之骑士大道开通较晚,没有形成较明显的集群效应。大学城板块因和温江老城区重合,缺乏较大的主干道,楼盘品相因此整体不高,多为刚需住宅。
从未来交通规划看,目前温江正在加速规划“三高八快六轨”的交通体系。
目前,光华大道、芙蓉大道和成温邛高速均已已经全面建成,成为抵达温江的三条交通大动脉,对比来看,即使是风头正劲的龙泉驿片区也只有成龙和驿都大道两条。
同时,在连接主城区上,成都四号线2期今年已开通运营,直达温江腹地。地铁17号线一期的工程也进行得如火如荼,预计2020年底建成。
整体看来,温江的交通在成都各区县中占据优势。
医养+旅游 产业推动区域发展
根据成都国家中心城市规划,原属二圈层近郊区域的温江已经并入主城区,其核心区域其实位于扩容后中心城区内“11+2”行政区属的“中优板块”。
根据8月11日成都市长罗强报告中的阐释,中优其实就是优化中心城区功能,针对理念、空间、功能、产业、环境、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优化。
而在产业方面体现为提升产业层次,不断淘汰和替换老的产业,发展绿色低碳的循环产业,实现真正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这和温江“十三五”规划中着力提及并重点打造的医养产业和旅游产业相契合。
从近年来温江城市布局和产业规划来看,无疑紧跟上了城市发展的主脉搏。
近年来,温江三产增长迅速。2016 年温江区生产总值达419.9亿元,较2011年增长61.2% ,年均增长10.2%。
政府报告显示,成都“中优“区域共规划20个工业园区和10个工业集中区,温江占三个,主力业态是医学城、大型康养、现代农业(花卉苗木)。可以看出,温江三产比重逐年上升,未来可能成为温江的主导支撑产业。
从温江“十三五”规划来看,温江未来产业的着力点在于打造“三医融合产业之城“,其中关于打造核心发展区41.15平方公里的成都医学城是其核心要点。
那么,医学城的招商现状如何?据了解,成都医学城共分为两个板块,一部分是成都医学城A区(前温江海峡科技园),片区历史已久,入驻企业多为本土中小型企业,从事业态多为制造业或制药业。
另外一部分是以芙蓉大道为主的成都医学城B区,占地189亩的医科总部基地目前一期已建成。医学城B区板块内,目前较成熟的项目已有华西医院、八一康复中心、博奥生物等医疗和研发机构,大部分签约企业还在筹备中。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从产业看来,目前医学城的产业打造尚未成型,现阶段集群化效应不明显,部分厂房存在空置的情况。
(温江海峡科技园部分厂房空置)
但是从远景来看,成都正加快将生物医药产业培育为成都市经济发展新引擎,温江十三五提出的“三医融合”战略,成都医学城在战略层级上发挥的是核心牵引功能。
(温江医学城未来规划)
政府规划显示,预计到2020年,温江将形成3-4个上下游链条完备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全口径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过700亿元,这将对周边经济起到相当大的拉动作用。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退地 搁置 高价 | 从楼面地价TOP10 看成都土地四年浮沉
©版权声明
本文属地产全说原创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