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n Creek:熊出没注意!全网最佳吃播,每天仅限60人 | 慢船去北方
必须承认,在本次阿拉斯加之行前,我们对于熊这种生物,多少有些种族主义的成见:
以前拍过的几乎全是棕熊。它们体型更大、脸部轮廓更立体、爪子更长更尖、毛色更浅……相比之下,小黑熊似乎逊色不少,远不如前者上镜。
然而,来到世界级观熊胜地Anan Creek,与十几只黑熊的近距离接触和相机里留下的上千张照片,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成见。甚至还想替它们喊一句口号——
Black Bears Matter!
这是慢船去北方系列连载的第四篇。2019年夏天,远夏带着自己的小蓝车,从美国本土登上渡轮航向阿拉斯加。旅途第一站,游览过“北方的优胜美地”,又在“阿拉斯加第一城”停留两天后,我们抵达第二站Wrangell,由此前往Anan Creek。
慢船去北方 | 用一个夏天,开一辆车到阿拉斯加,然后在秋天卖掉它
“晚上六点才来接?你们确定,在这儿待一整天?”
“您放心吧,多谢。”
早上八点整,一个钟头的乘风破浪后,随着铁皮船底一阵刺耳的摩擦声,快艇猛力开上碎石滩——目的地到了。水边没有码头,船长大叔推开半扇风挡玻璃,招呼我俩爬到船头,直接跳上岸边长满海藻的礁石。相机三脚架都已背好,摸摸珍贵的入场券装在兜里,我们挥手与他告别,在濛濛细雨中走向几十米外的小木屋。
管理员闻声走出来,表情有些惊讶:哪个神经病来得这么早?
这里,便是观熊胜地Anan Creek。
名不见经传的小溪流到此处,遭遇两侧山崖夹击,水流收窄,形成了一段湍急的险滩。滩中大石遍布,把水道条条分割,粉红鲑沿着屈指可数的路线奋力洄游,争取产卵繁殖的机会。而在两旁的黑熊眼里,逆流而上的三文鱼们俨然是回转寿司,每年夏天24小时营业,吃掉一盘又来一盘。
鱼吸引了熊,而熊又吸引了两脚兽。早在上世纪60年代,人们便在溪边的制高点搭起一座木制小棚,给游客遮风挡雨。此后木棚历经数轮整修和扩建,先后增加了可容40人的观景平台,和一个下沉到水面高度的摄影小屋,成为今天的Anan Wildlife Observatory。熊熊们就在几米之外大快朵颐。
七月初到八月底的旺季,Anan Creek每天限入60人,其中半数名额被周围的旅游公司拿走,剩下24张散客票提前小半年便一抢而空。如此难拿的permit怎能不利用到极致,早八点到晚六点的开放时间,当然一分钟都不可浪费。
没想到,预订接送的快艇时,接线的大哥对我们的安排相当吃惊,说其他游客至多待半天,没听过要看一整天熊的。
蛤?熊难道会看腻的吗?
“走路时不停拍手说话,让熊知道你过来了。”
“包里只许装水,食品一律留在下面,帮你锁到熊柜里——放心,我不会偷吃的。”
“遇到熊绝不能转身跑,必须面朝着它,一边大喊一边慢慢后退。”
“给你俩一罐防熊喷雾。用过吗?没用过现在学,手划一个‘L’形冲地面喷,同时往后撤步。千万不能朝天喷!糊自己一脸别来找我哭。”
……
和去每个观熊胜地一样,抵达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管理员的安全讲座。同样的内容,小哥想必早已重复了无数遍,但他还是一丝不苟,每讲一条都要求点头确认,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可不行。听完课,又在“以上规则均已知晓”和“让熊吃了活该”的声明上签过字,我俩终于被放行出发。
距离观熊平台还剩最后的0.5英里。Anan Creek有两名管理员同时上班,一个在山上的平台维持秩序,一个在山下的小屋负责签到,互相用对讲机沟通。他们身上带枪,所以对游客来说,山上山下都十分安全,之间的林中小径才最危险,很容易和熊狭路相逢。每次有人在这0.5英里上往返,管理员都要通知对面查收,如果一会儿没见人,八成是被熊大哥劫道了,得赶紧去营救。
抵达平台前有一段小土坡,右侧是三文鱼洄游的险滩,左侧是片相对开阔的空地,熊喜欢从一边取餐,叼到另一边慢慢享用。小哥讲课时反复叮嘱,上山时视野被挡,看不清土坡两边有没有熊,必须把平台上的管理员喊出来,等他观察路况示意安全后,再快速通过。
有据可考的历史中,Anan Creek从未发生过熊袭击人的事件,想必是拜严谨的安全细节所赐。
一句话概括Anan Creek——反向动物园。
整个观熊平台被金属柱子架高悬空,四周由一米高的栏杆紧紧围住,唯一的出入口用超出熊熊智商范围的锁扣扣上。除了圈起的一小块区域,左右上下(不对大概没有上)的树林山坡都是熊的地盘。动物园的逻辑反了过来:人类被关进小小的笼子,其它动物在原始丛林里自由奔跑。
我俩和管理员寒暄几句,便心急地跑下楼梯冲向摄影棚。它面积约莫十平米,悬空在水边,一面靠山三面环熊。淡季时这里跟平台一样露天,但到了熊活跃的夏季,为了遮住走来走去的两脚兽,它被穿上一件吉利服,不仅头顶用大帐篷罩住,连楼梯都拿迷彩帆布包裹严实。小屋内壁由黑色纱网包围,想拍照时可以掀开一扇小窗,把镜头伸出去。
刚冲进屋,便看见一只黑熊缩在对岸的礁石缝隙里,紧盯水面寻找自己的早餐。
……主播这么早就上线了嘛?熊毕竟是无法预测的野生动物,哪怕知道密度很高,可我们还是隐隐焦虑,怕刚巧赶上运气不好的一天,看不到几只熊。想不到,刚抵达三分钟,第一只已被Lyra收进相机。怎么办,还有将近十个小时,会不会真看腻了?
熊:你们想多了。
这只蠢萌且没有耐心的黑熊甲,无数次把头扎进水里又空嘴而归,悻悻爬上石头思考熊生又悻悻爬回来。上蹿下跳了一个小时四十分钟,才表演了今日的第一个捉鱼场面。
接下来的一天里,熊一遍又一遍地刷新着“卖萌”的定义,直到把我们相机里128G的存储卡塞满,要边拍边删都还不肯罢休。
起初还试图计数,想知道一天下来看了几只,但萌熊从四面八方像打地鼠一样不停冒头,脸盲最终劝退了我们。这边看一会儿,再回头瞅刚才的方向——诶,跟之前是不是同一只?
拍得最多的,当然还是险滩上捕鱼的熊。比起更加著名的“世界最佳观熊地”Katmai,这里的熊不是张嘴叼空中跳起的鱼,而是伸爪子低头从水里捉,没有那么标志性,但胜在距离足够近。在Katmai的Brooks Falls,观熊平台离熊捕鱼的瀑布至少有十几米,而来到Anan Creek,水边的摄影棚离熊也就三五米,近到能闻见它们身上的腥臊体味。
↓连环画版熊抓鱼一组↓
到嘴的鱼儿……要游走??
尼克杨问号脸.jpg
…………自闭了…………
(十分钟后)
这次可不能让它跑特,上爪吧,不丢熊!
上午十点多,邮轮旅游团陆续抵达,平台上热闹起来,摄影棚也开始排队。因为棚里只能装5个人,规则是每30分钟一个时段,表格贴在墙上,大家自己写名占位置。公平起见,每次只能报名一个时段,避免有人一直霸着坑位。粗略估计,我俩一天进了十几次摄影小屋,加起来得有好几个小时。
几天前在Ketchikan拍过一波黑熊,又在Anan Creek待了半天,我们越来越能体会它们独有的萌点。
比起棕熊,黑熊虽然体型较小,但毛发油光水滑,捕鱼时全身湿透,看上去尤其好撸。小圆眼睛和大尖耳朵显得一半狡诈一半天真,跟在妈妈身后一颠一颠的小熊崽,竟然还有一丢丢猫科动物既视感。而且黑熊爪子更小,善于攀爬。水边山崖陡峭,长满了湿滑的苔藓,它们上上下下如履平地,有着与身材不相符的灵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种肤色都有自己的长处,种族歧视可是不对的哟。
事实证明,平台前那段土坡的安全措施,真的相当有必要。快中午,一只成年公熊忽然现身,给大家来了个实战演习。它从土坡一侧的溪边爬上来,沿给人修建的小径走了几步,像是打算横穿到对面,却忽然又改变主意,决定转身回到水里继续玩耍。此时一个向导正领着旅游团上山,平台上的管理员如临大敌,赶紧疯狂挥手示意他们停住,等熊离开再前进。如果没有预警,这队人恐怕要刚好跟熊大哥打个照面。
之前说上山的小径最危险,也让我们遇到了一次。下午两点多,眼见险滩上的几只熊都吃饱了,纷纷进入午休状态,我们决定下山吃点东西。0.5英里的路程走了一半,前面的Eric忽然停住脚步吸吸鼻子,回头示意不要出声,指了指右侧的草丛。
有熊?
像是要给今日Anan Creek之旅画个圆满的句号,全天最让人惊掉下巴的一幕,就在关门前发生了。
邮轮旅游团早已离开,观景台上只剩下四名游客加一名年轻的管理员。百无聊赖的小哥变身清洁工,翻出一个拿鱼线改造的绳钩,从平台边缘放下去,试图“钓”草丛里的矿泉水瓶和垃圾。别说,看熊搔首弄姿了一整天,看会儿人还挺新鲜的。
另两名留到现在的游客是一对儿母女,她们住在Anan Creek山下的Public Cabin,所以不着急走。木屋比看熊一日游更难抢,提前半年一放出来就被秒杀。她俩都是半职业摄影师,这次连订了一周,每天上观景台拍熊。不过木屋的条件比较艰苦,别说电和气,连饮水都得自带或者打溪水消毒过滤。
正当大家萌生退意时,溪边一只安静捉鱼的青年黑熊狩猎成功,叼着自己的渔获爬上来,钻进了平台下的狭小空间。观熊平台被架高悬空,而木板和地面之间的距离,刚好可以容纳熊匍匐前进。平时,熊其实并不爱下去,谁知这一只刚好爬进“地下室”吃起了下午茶。
哥们儿,你是不是听多了“我应该在车底”的毒歌词?
一条一条的木质地板间有一指宽的缝隙,单反和Osmo的镜头太大,手机摄像头倒是派上了用场,几个人纷纷把手机平放对准地缝录像。虽然肉眼看不到熊吃鱼的细节,但屏幕上显示得清清楚楚,它咀嚼撕咬的吧唧声仿佛就在耳边,甚至口臭味都悠悠地飘了上来。
我们蹲在一旁互相对视,嘴张成了O形。头顶视角的吃播,还真是头一回看见。
视频发到朋友圈,被人问:你是骑在熊脖子上拍的吗?!
——差不多吧,这个与熊距离最近的纪录,恐怕以后再也没有机会打破了。
如果满分100,我们对Anan Creek十小时的评价是:200分。
Anan Creek虽然地处北美大陆,却不通公路,宛如一座孤岛。多数游客参团前来,从60英里外的邮轮港Ketchikan出发,水上飞机单程40分钟,观景台停留两小时,每人将近600刀。在25英里远的Wrangell小镇可以参加快艇团,单程一小时,停留四小时,每人300刀。我们选择了自由行,只包交通不含向导,想呆多久呆多久,每船500刀。如果多几个同伴,人均还能更便宜。
这正是长途旅行的价值。只有坐船一站一站北上的行程,方能安排在Wrangell停留,获得去Anan Creek看一整天熊的机会。长途不应该是若干个短途的叠加,利用它的灵活和宽裕,造访原本去不到的地方,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很欣慰,在慢船去北方的75天里,我们做到了。
下期预告:
返回Wrangell已经接近晚上八点。小镇的作息不比大城市,多数餐厅早就打烊关门,只剩一家做汉堡薯条的小窗口还在迎客。
之前便听说,阿拉斯加东南峡湾的政治风向总体偏共和党,Wrangell所在的选区更红,1964年以后就没选过民主党的总统。果然,保守派气质从餐厅菜单就可见一斑——全店最贵的一款汉堡名叫PLETA Burger,旁边贴心地附上翻译:People Love Eating Tasty Animals(无情地嘲讽了动保组织PETA)。无肉不欢的远夏,当然二话没说,抬手就点了它。
红脖子遍地人口两千的小镇,会是一幅什么图景?
前文索引:
慢船去北方 | 用一个夏天,开一辆车到阿拉斯加,然后在秋天卖掉它
阿拉斯加内湾航道:加拿大的西海岸,是如何被美国抢走了一半 | 慢船去北方
Misty Fjords:拨开迷雾见峡湾,阿拉斯加的优胜美地 | 慢船去北方
Ketchikan:从红灯区到邮轮磁铁,阿拉斯加“第一城”的前世今生 | 慢船去北方
据说微信最近改版了算法,用户长期没有互动的公众号可能会收不到推送。作为不恰饭的随缘写作者,我们小小的愿望,无非就是写的文字拍的照片讲的故事可以被阅读。所以,如果你喜欢远夏,戳个“在看”,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让它被更多人看到,就是对我们继续写下去最大的鼓励了:)
关于远夏
远(Lyra) & 夏(Eric),2002年在中学相识,2010年夏天终于初次结伴旅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现同居波特兰,但很快就要居无定所浪迹天涯。
远
风光喵。十几年前跳了拍照的坑,近年来越陷越深。约伴时的独裁领队,旅行中的靠谱向导。2008年来美,足迹已经踏过全部50个州,和61/61.5个国家公园。斯坦福地球物理研究生,理想是去北冰洋岸边挖石油。
夏
风光喵专职司机/背包侠/经纪人。遇到风光喵之前是独行侠一枚,国内只有4个省没去过,在美国也走遍了50州。北大广告系不务正业4年,美国艺术管理硕士。业余乐手/律师/码农/会计/厨师……传说中的什么都会一点的那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