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林草兴则生态兴。这一论述形象地阐释了森林和草原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也具有重要的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功能。《中国绿色时报》邀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专题阐释草原“四库”功能,系统介绍草原的多重效益和价值。草原是名副其实的“水库”。黄河水量的80%、长江水量的30%、东北河流水量的50%以上均直接来源于草原地区。草原不仅是众多江河的发源地和水源涵养区,还孕育了数以千计的湖泊和冰川。草原具有强大的水土保持功能。草原植物抗逆性强,能适应恶劣的生态环境,是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先锋物种,是保持水土的“卫士”。草原植被贴地面生长,可以很好地覆盖地面,能够有效阻截降水,减少地面径流和水分蒸发,在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草原植物根系发达,纵横交错,形成紧密的根网,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渗透率,防止土壤水蚀和风蚀,减少土壤有机质流失。研究表明,植被稀疏的地区在地表径流的冲刷下,会出现风蚀、水蚀,不仅能带走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各类营养物质,而且对生态平衡破坏极大。草地比裸地的含水量高20%以上,在大雨状态下草原可减少地表径流量47%—60%,减少泥土冲刷量75%。此外,草原植被枯落物经微生物分解后,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还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层水分渗透性能,提高土壤持水能力。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被誉为“亚洲水塔”。青藏高寒草原区是世界上河流发育最多的区域,长江、黄河、澜沧江等河流大都发源于此。青藏高原水源涵养生态系统以高寒草甸为主,约占高原面积的60%。长江、黄河上中游流域面积251.6万平方公里,主要为天然草原植被覆盖,草原面积110.2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43.79%。据测算,青藏高原水资源量约为5.7万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0%,是保障我国乃至东南亚国家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战略基地。祁连山地处青藏、黄土两大高原和蒙新荒漠的交会处,丰富的草原资源孕育了黄河水系的庄浪河与大通河,以及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河。据统计,发源于祁连山地的大小河流有58条。内蒙古东部草原区河流湖泊众多,是松花江、嫩江、额尔古纳河等河流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仅呼伦贝尔境内就有大小河流3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550条,是我国东北、华北区域重要的水源上游地,对我国北方水生态安全有着重要影响。东北边陲,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分别从北、东、西蜿蜒而来,造就了三江平原,孕育了松嫩羊草草原,这里有大小河流57条,分属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两大水系。青藏高寒草原区分布着数量最多的高原内陆湖群,湖泊星罗棋布,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6%。仅西藏境内的湖泊总面积就超过2.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30%。内蒙古东部草原区分布着500多个湖泊,东北松嫩羊草草原上的湖泊也多达204个。这些湖泊与河流血脉相连,与草原相依相伴,共同维护着祖国北疆的水安全,为东北大粮仓提供了生态安全屏障。我国冰川储量约为5590亿立方米,年平均冰川融水量为563亿立方米,其中90%以上的冰川分布在草原地区。祁连山地区现有大小冰川2859条,总面积达1972.5平方公里,储水量811.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冰川融水量高达10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