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了解“风”
导读:风为百病之长,关于风我们也发过好多文章,比如《风邪入里能成瘤?》《重新解读小续命汤的地位》都是有关风的,今天我们来看看风之源流,风之多歧延伸。
古者,乃古医书也;风者,乃以风为名之病也。所谓谈古论“风”,乃从古医书出发,谈中医以风为名之疾病的特色。翻开古医书,各种各样的“风”病极为引人注目。其病种之多,病势之重,都值得研究,以至于宋元时期,在医学分科,设有专门的“风科”。
由于与“风”相关的疾病太多,本文只讨论以风作为病名者,即中心词为风者,但凡以风作为修饰词的疾病,则暂时排除在外。如言肺风者,乃属本文之范畴;言风咳者,则暂时不做讨论。
—、风之为邪为病
论风之为邪为病,始自《黄帝内经》,《素问·风论篇》先论风之为邪有若干特点,其一,“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二,“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其三,“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由于风之为邪有如此特点,故“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而其“或为风也”之“风”,即论风之为病。文中,除五脏之风外,还有胃风、脑风、偏风、目风、漏风、内风、首风、肠风、泄风等。此文所言风病最为典型的相同症状为多汗。
《素问》七篇大论中进一步论及风之特点,如《五运行大论》“风以动之”“其用为动”,《六元正纪大论》云:“风胜乃摇”,《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这就将风之为病的范畴从外感病延伸到内伤病,在症状特征方面从开泄多汗延伸到眩晕、动摇、抽搐、强直,并将此类疾病的产生与肝相联系。也许,在《内经》时代的这种联系来自五行属性的推衍,然而,在此后中医学发展,这一理论却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中风与类中风
“中风”最早出于《灵枢·邪气藏府病形》:“黄帝曰:五藏之中风奈何?”此“中风”乃中于风邪之意,亦《素问·风论》中提出的肝中风、心中风、脾中风、肺中风及肾中风。东汉张仲景提出了两个不同的中风概念。其一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所见:“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曰中风。”其二为今本《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所言:“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脉微而数,中风使然……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据症状看来,前者言中于风邪,后者言风动于内。然而,当时多以祛除外风的药物治之。
在隋唐医书中,又提出了“中风大法有四,一曰偏枯,二曰风扉,三曰风懿,四曰风痹”。其中最值得注意的病名是“风靡”与“风懿(癔)”。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治诸风方》云:“风者,身无痛,四肢不收,智乱不甚。言微可知,则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风懿者,奄勿不知人,咽中塞窒窒然,舌强不能言,病在脏腑。”
由于中风病名具有不同的疾病内容,后世医家对此多有阐述与争议。据元末明初王履《医经溯徊集》所云:“近代刘河间、李东垣、朱彦修三子者出,所论始与昔人异矣。河间曰:中风瘫痪者,非谓肝木之风实甚而卒中之,亦非外中于风,由乎将息失宜,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热气怫郁……东垣曰: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病也。凡人年逾四旬气衰之际,或因忧喜忿怒伤其气者,多有此疾……彦修曰……皆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王履认为,言中风,应该分辨是否真正以因中于风邪而作。他说:“因于风者,真中风也;因于火、因于气、因于湿者,类中风而非中风也。”提出“真中风”与“类中风”两个不同的概念,对属于中风名下的不同疾病进行区别,“真中风”指风邪外中,“类中风”也称“非风”,指并非风邪侵袭,而是各种病因导致风由内生。
这两个概念一经提出,对不同中风的治疗起到指导作用,很快得到广大医家的附和与发挥。此后关于真中风的论述大致来自于《内经》与《伤寒杂病论》,包括风中于表与五脏中风两方面内容。前者如太阳中风,后者如心中风、肺中风、肝中风、脾中风、肾中风等五脏中风。而关于类中风的论述后世则多有发挥,不仅继承了《金匮要略》论中风之“中经、中络、中腑、中脏”及隋唐医家所论之中风的“风懿、风痱”,还针对不同中脏腑之重证有“脱证、闭证、恶证、绝证”之分;针对不同的兼夹证,衍化出“火中”、“湿中”、“痰中”、“虚中”、“食中”等;针对发病之前不同的情绪诱因,区分为“思中”、“怒中”、“恐中”、“喜中”、“悲中”等。对于治疗,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风之多歧延伸
“真中风”与“类中风”之下所属病名已是非常复杂,然而,古医籍中言风病,尚远不止于此。由于风有“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的特点,从《内经》开始,风作为病名,就有着较为复杂的多歧延伸,可被用在人体各个部位各种不同表现的甚至并没有什么联系的多种病证。本文试举数例。
1.头风
头风是指头痛之经久难愈者。明代方谷《医林绳墨·头痛》曰:“浅而近者,名曰头痛;深而远者,名曰头风。头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也;头风作止不常,愈后触感复发也。”
这个病名可能来自两个更为古老的病名,首风与脑风,出于《素问·风论》:“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此论指出首风症状是“头面多汗,恶风”“头痛不可出内”。但未曾指出脑风症状。宋代《圣济总录》卷十五中补充了症状:“项背怯寒,而脑户多风冷。”可见,从脑风、首风到头风,其实是一个外感病到内伤病的改变,前者为新感新病,后为反复发作的宿病。
也有医家并不这样分类,而是将头风作为以头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的总病名,其下再按头痛的特点区分为不同病名,如《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源流》中指出头痛在一侧者,为偏头风;两太阳连脑痛者,名夹脑风;头风而见头面多汗,恶寒者,名首风。《张氏医通》提到头痛而起核块,头中如雷之鸣者,为雷头风。
2.痛风
痛风是指骨节疼痛,行动不利之疼痛剧烈者。多数医家认为痛风即《素问·痹论》所言之“痛痹”。此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寒气胜者为痛痹。”然而,后世医家对于痛风病因说多有发展,并不限于“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如元代朱震亨《格致余论·痛风论》认为“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抟,热血得寒,汗浊凝涩,所以作痛”。明代《医学六要》认为多由“内伤,气血亏损,湿疲阴火流滞经络”所致。《医略六书·痛风》认为“气血亏损,湿痰独血乘间流滞经络,或客四肢,或着肩背,百节走痛攻刺,如风之善动,故曰痛风”。
3.肠风
肠风是指肛门下血之鲜红急迫者。病名亦出自于《素问·风论》:“久风人中,则为肠风飧泄。”唐代王冰注云:“风在肠中,上熏于胃,故食不化而下出焉。飧泄者,食不化而下也。”然而由于《素问》原文并未给出肠风之症状,后世医家对此有不同理解,大多认为:“肠风”与“飧泄”是指两个疾病,“食不化而下”者为飧泄,肠风则指下血而言。如《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云:“风冷热毒,搏于大肠,大肠既虚,时时下血,故名肠风也。”此后言肠风,主要以泻血为特征,而不是食不化而下。然而其所赅之范畴,也有大小之区别。如《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槐角丸治五种肠风泻血。”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脱肛及肛瘘。而《杂病证治准绳·诸血门》则不以“每见下血,率以肠风名之”为然,认为“下清血色鲜者,肠风也”。明清之后,还是以后者为最受医家公认。
至食不化而下之飧泄,清代亦将之称为“思风”。《张氏医通·大小府门》云:“餐泄者,《史记》名迥风。水谷不化,湿兼风也。”
4.暑风
暑风指突然中暑之昏迷、搐搦者。此病名大致见于明代。《增订伤暑全书》卷上“暑风”:“忽然手足搐挛,厉声呻吟,角弓反张,如中恶状,为暑风。”清代周岩《六气感证要义_暑》:“夏月猝倒无知,由于心火暴甚,暑热乘之,名曰暑风。”虽然关于暑风也有一些别的认识,比如明代戴思恭《证治要诀·伤暑》:“暑月身痒如针刺,间有赤肿处,亦名暑风。”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暑病源流》:“先病热,服表散药后,渐成风病,谵语,狂呼乱走,气力百倍,此亦暑风。”然而,暑风的本意还是指中暑之突然昏迷抽搐者。
四、结论
风作为病邪及病因的名称,在《素问·风论》中就有专门的论述。其作为病邪,具有善行数变,可中五脏之俞,可为百病之长,以及变化而为他病的特点。至于运气七篇大论中,对于风邪致病特点的认识有了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对于与“肝”之功能相关的内风特点,有了较为明确的阐述,提出肝风为病以动摇、眩晕、抽搐、强直为特点。
风作为病名,同样接受了外风与内风的特点,因而使用非常广泛,并且在后世有了很大发展。其中变化最大的是“中风”这一病名。虽然“中风”以《内经》之五脏中风而为名,但后世流传最广的还是张仲景之“汗出恶风”之太阳中风,以及“中经、中络、中腑、中脏”之论述。后世医家为了对二者进行区别,以前者为真中风,或者为类中风。又根据其主症兼症表现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病名。
除中风与类中风之外,以风命名的病证涉及人体的各个部位、病证的各种表现,有起源于《内经》者,也有后世的发展延伸。然而凡以风名病,均具有原本风邪致病的特点,或者这些特点进一步延伸,即往往起病或发作急剧、症状鲜明而严重、病情变化较快等特点。
本文摘自《中医药文化》,20099年02期,作者/李媛媛、张志斌
精彩文章回顾
========== END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广告是系统随机配发,我们无法详细控制、选择。请您切勿购买任何动物制品、肉食。不要买渔猎、捕鸟的器具,拒绝杀生。不要玩杀人游戏,杀人游戏与实际杀人果报基本相同;不要看色情文章,万恶淫为首,邪淫是轮回和灾祸的根本。因果报应,如影随形。切记!
人先天皆有不足,唯有后天多爱自己!
可直接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微店购买
或直接扫描下面二维码进入微店
养生是什么?
就像5元的停车费,再便宜都觉得贵,突然有一张罚单贴在玻璃上让交200元违章停车罚款的时候,真恨不得给自己一耳光,早知道给10元停车费我也愿意
当身体出现疾病,医生让你交20万、30万、50万的时候才发现,那每天几元一次的养生真便宜
养生不是改变你的生活,而是防止你美好的生活被改变!
让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懂健康的人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