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年湖南各市GDP:长株潭和环长株潭城市群,再谈城市群价值!

微信丨935035656 山川网 2019-04-08

长沙


山川网:按照2017年的中国省份经济总量排序,湖北之后应该为河北。不过截至目前河北省的各地级市数据尚未公布,所以依例我们跳过河北,进行河北之后的湖南整理。


2017年的中国省域GDP数据中,四川36980.2亿元位列第六,湖北36522.95亿元位列第七,河北3.6万亿位列第八(地方政府会议公布,数据为目前已知省份中最模糊的),湖南34590.56亿元位列第九。这四个省份,在全国经济总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中,体量最为接近。尤其是四川、湖北、河北三省之间,差距微乎其微,位次变更基本可以在一年内完成。


而在增速方面,2017年四省分别是:四川8.1%,湖北7.8%,河北6.7%,湖南8.0%。按照2017年全国年度增速均值6.9%,河北是四省中唯一增速低于全国的省份。而这种低增长率,已经维持了较长一段时间。在未来的三五年内,如果河北依旧没有强力反弹的表现,湖南将有可能在全国省份经济排名中再上一位,位列湖北之后。



如上图所示,数据综合整理目前网络上已公布的湖南各市经济相关数据。其中株洲的2017年数据存在一定问题,但是由于尚未找到更具参考性的数据,所以这里依旧沿用,只不过大家了解这一数据存在明显异常就好了。2016年的株洲经济数据是正确的,如果新公布的株洲经济增速8.3%的数据无误的话,那么大致上2017年株洲的经济体量应为2700+亿。


接下来我们根据图表,简要解读一下湖南省各市的情况:


首先是城市的阵营分布情况,长沙一枝独秀,在2017年首次完成了全市GDP破万亿的成绩,综合经济实力大幅领先全省其余诸市,单独位于第一阵营;岳阳、常德、衡阳、株洲、郴州、湘潭以三四线城市身份,共同位列第二阵营;其余的永州、邵阳、益阳、娄底、怀化,还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初级阶段。湘西、张家界特殊的地形地貌,更适合作为生态环保区存在,这里不多做讨论。



那么湖南最重要的七座城市,为何是上文中我们提到的七座,这七座城市又各自在湖南的经济格局中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呢?基本就是“1+2+4”格局,即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常德/衡阳/郴州。而如果你打开湖南地图,就可以发现这些城市无一例外,全部位于湘东地区。为什么湖南的经济格局,明显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情况呢?



这里,小川就又要借着湖南区域经济格局的事儿,再重复一遍之前提过的重要经济理论——城市因水而兴。凡是大江大河通行流域,往往都会形成相对适宜人类聚居的平原地带。对于湖南省而言,真正的母亲河是湘江。


湘江,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是湖南省最大河流。湘江的源头说法较多,这里我们也不必过深讨论,对此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搜集相关资料。而湘江的尾部,是流至岳阳市的湘阴县注入长江水系的洞庭湖。如参考海洋河为源头的说法,那么湘江干流全长844公里, 流域面积94660平方公里。



上文我们所提到的湖南七市,有长沙、株洲、湘潭、岳阳、衡阳五市都位于湘江之上。而永州,从经济体体量上来看,也仅比湘潭低些有限。而除了湘江这一从古至今的地理情况造成的湘东经济更为发达外,湘东地区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杀手锏——铁路。



南北向穿越湖南的最重要铁路,是曾经的京广铁路和后来的京广高铁。但是无论京广铁路还是京广高铁,所选择的线路全部是从湘东区域通行的。


京广铁路,于1957年全线建成,全长2302千米。原分为北南两段。北段从北京市到湖北汉口,称为“京汉铁路”;南段从广东广州到湖北武昌,称为“粤汉铁路”。京广铁路是中国最重要的一条南北铁路干线,其连接了6座省会、直辖市,以及多座大中城市。京广铁路在湖南境内停靠的重要地级市有:岳阳、长沙、株洲、衡阳、郴州。


京广高速铁路自北京丰台站起,经过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6省市,止于广州南站,全长2298公里,共36座车站,设计最高时速350公里,运营时速为300公里(列车最高峰值时速不超过310公里)。在湖南境内的停靠地级市,依旧为岳阳、长沙、株洲、衡阳、郴州。


说了这么多,似乎我们依旧还没有聊到标题的两个重点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长株潭城市群”。而实际上如果你已经仔细阅读了上文当中的内容,就会明白长株潭之所以会是湘东区域的中心,就在于它们正好位于湖南境内湘江流域的中游地段,南部上游有衡阳;北部下游有岳阳,长沙地理优势明显。



长沙、湘潭、株洲三个城市分别发端于春秋战国、隋朝以及三国时期,三个城市呈品字状相邻分布于湘江下游,彼此城市中心直线距离分别为:长沙与湘潭、株洲40公里,湘潭与株洲20公里。历史上多数时期三地同属于大长沙,联系紧密。春秋战国以初建的长沙城为治所的行政区管辖长株潭以及周边地区。如今的湘潭市区与湘潭县地与长沙分治于不同的行政区。但自唐朝始置的湘潭县,一直隶属于治所在长沙的州、路、府等二级行政区,直到1922年直辖于省。自唐朝起今株洲市区一直是湘潭县的一部分,直至1951年从湘潭县析置。


官方对于长株潭城市群,或者说是长株潭一体化的时间规划节奏,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2002~2010年:以长沙中心城区、湘潭城区、株洲城区为核心,采取局部内涵式的紧凑集中发展,引导有序外延,重点建设三市各自环线、三市间公路外环、潭望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远期(2011~2020年):长沙主要向东发展,并加快向南发展;湘潭主要向北发展,兼顾向东;株洲主要向河西发展,搞好与湘潭的路网和绿色空间的衔接,适度向北,考虑与长沙市东部开发区功能和道路上的衔接。


3.远景(2021~2050年):长沙、湘潭、株洲城区形成三核,并继续相向发展,逐步形成具有良好生态环境为背景的绿心,并在中间镶嵌若干高品质的新型城市功能区(大家留意下这句话,这也是下文为什么长株潭建设城际铁路而非城际地铁的根本原因)。



早在20世纪50年代,曾有专家提出合并三市为“毛泽东城”的构想,80年代初长株潭经济区由构想开始转入理论探索。1997年,湖南成立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省级协调机构,开始推进长株潭三市一体化。而长株潭真正有了实际性的推进,其实还是得益于高铁时代的全面来临。


长株潭城际铁路,是连接湖南省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城市的城际铁路。长株潭城际铁路全长104.36公里,共设21站,设计目标时速为200Km/h,初期运行时速160Km/h。长沙、暮云、株洲、湘潭站到发线有效长度650米,其余车站450米,三市之间的交通时间缩短为39分钟。长株潭城际铁路运行列车为C(城)字头动车组。


根据小川在撰写本文时的查询到铁路官方信息,长沙与湘潭之间的日通车频次为48次,其中C/G/D字头列车42次;长沙与株洲之间的日通车频次为93次,其中C/G/D字头列车56次(得益于京广铁路);湘潭与株洲之间的日通车频次为29次,其中G字头列车2次。


长株潭城际铁路的建成通车,很大程度上为长沙、株洲、湘潭的三城奠定了最基础的交通条件。但是由于原本三城两两之间尚未能够真正形成连成片的商业与居住地带(类似珠三角),所以最后选择三城之间的连接方式是更具性价比的城际铁路而非城际地铁(例如广佛地铁),其实也是一种无奈的妥协。



2006年11月,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时任省委书记张春贤在报告中提出了“3+5”城市群战略。即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为中心,1.5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5个省辖市在内的城市聚集区。在原“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的基础上形成“新五同”: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


此后,“环长株潭城市群”的概念逐渐浮出水片:总面积9.96万平方公里,人口4000多万,GDP占全省79%。城市群以长沙、株洲、湘潭为中心,外围分别发展岳阳、衡阳、益阳、常德、娄底5个次级城市圈(带)。其中,长株潭都市区的区域范围除长沙、株洲、湘潭主城区外,望城区、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及益阳市赫山区均被纳入其中。



根据官方层面对于环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分工,如下所示:


核心城市——长沙: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新兴工业城市,全省政治、经济中心


副核心城市——株洲:湖南核心工业城市,南中国交通枢纽,区域物流中心


副核心城市——湘潭:湖南核心工业城市,红色旅游城市


长株潭向湘西北辐射中心城市——常德:湘西北中心城市,湖南重要的工业城市,省际交通枢纽


长株潭向湘西北辐射重要节点城市——益阳:湘中北新兴工业城市


对接武汉城市圈、呼应长三角的前沿与中心城市——岳阳:湖南石化中心、湖南核心石化工业城市


长株潭向湘南辐射、呼应珠三角的中心城市——衡阳:湘南中心城市,湖南核心工业城市


长株潭向湘西南辐射重要节点城市——娄底:湖南重要的工业城市,湖南能源、原材料战略储备基地


岳阳


借长株潭城市群,再谈城市群的重要性


在此之前的多篇文章中,小川都曾讲到关于城市群对于未来城市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举例来说,过去的单城市各自发展,就好比是工业化革命之后的线型联系时代;而现在和未来的多城市集群发展,就好比是互联网革命后的网型联系时代。


集群之中的每一座城市,都将不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而是既为圈内其他城市提供自己所专注擅长的技术与服务,同时也作为其他城市所提供产品的消费者存在。这就好比是我们最为人所周知的那个关于一架飞机组装的故事,参与提供各项零部件和技术的国家多达数十个,是同样的道理。


城市群的玩法,其实更像是一种携手并进、共创未来竹林模式,这比之前的大树下面好乘凉的大树模式要更具先进性和发展性。为什么将不同产业分布在城市圈中的各个城市,要比集中于一座超级大城更为先进呢?根源在于提升了效率(大城市病就是效率开始转向低下的表现),而每一次的技术革命,归根结底都是在对于效率的改进。


未来的中国,必然不可能出现百座一线城市并起的逆天奇迹,因为这并不符合商业和人类发展的根本逻辑。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十余座超级城市后,周边城市必然要逐渐成群,并各自承担相应的分工,在自己的分工中做到专注与极致。最后通过区域内的超级城市,完成技术、渠道和资源的再整合,最后焕发出翻倍式的效率提升,价值优化。


对于年轻人而言,远离那些至今未能形成城市圈,并且在你人生未来五到十年人生最黄金时期也难以真正有效形成城市圈的地方,是最明智不过的选择。




【山川网の近期优质原创文章传送门】


2017:2017湖北各市GDP 丨 2017河南各市GDP 丨 2017山东各市GDP 丨 2017四川各市GDP 丨 2017浙江各市GDP 丨 2017中国城市GDP百强 丨 2017江苏各市GDP 丨 2018中国最富1000人榜单 丨 2017年31省市GDP 丨 2017年一线城市 丨 2017广东企业竞争力500强


城市: 河北和河南 丨 安徽究竟是长三角还是中四角 丨 西部地区不良贷款  丨 最值得毕业生就业和购房的16座城市 丨 中国目前究竟有多少个城市群 丨 地铁为什么建成和在建的最重要 丨 应该在六线城市混吃等死吗 丨 天津会成为下一个东北吗 丨 2018年最具潜力的房产三线城市 丨 岁末年初跨城跳槽 


人文:京津冀乃至整个华北平原目前的格局 丨 2017年中国城市天气之最 丨 一日看尽江南雪 丨  佛系城市与魔系城市 丨 中国最美大学知多少 丨 古代的地域黑 丨 天下第一雄关 丨 我对北方的态度 丨 终究隐没的历史名城 丨 不流浪的民谣歌手 丨 地域自黑哪家强 丨 得四川者不易得天下 丨 得山西者易得天下 丨《引爆者》中的山西风情 丨 12座二线城市灵魂何在


旅行: 东北行纪·哈尔滨篇 丨 东北行纪·长春篇 丨 东北行纪·大连篇 丨 东北行纪·沈阳篇 海南旅游骗局/西藏旅游骗局/新疆旅游骗局 丨 云南旅游经典骗局 丨 南京旅游经典骗局 丨 成都旅游经典骗局 丨 苏州旅游经典骗局 丨 杭州旅游经典骗局 丨 天津旅游经典骗局 丨 广州旅游经典骗局 丨 上海旅游经典骗局 丨 北京旅游经典骗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