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4年2月2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新冠的终局不是“躺平”

京南 观世相 2023-04-06

‍‍“现在面对疫情除了中国站着,其他所有国家都选择躺平,但是最辛苦的是香港,一直在做仰卧起坐。”这是香港第五波疫情爆发之际,在网络上流行的一个段子。

 

经过一番艰苦的“仰卧起坐”,香港最终于3月21日调整了防疫政策。林郑月娥在当日召开的记者会上宣布,暂缓全民强制核酸检测计划,分阶段放宽防疫政策,包括4月1日起取消对九个国家的禁飞令、小学和幼儿园最快4月19日恢复面授课程等。


 

虽然林郑月娥一再表示调整防疫政策不意味着就此“躺平”,目前正在香港协助特区政府抗疫的中国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亦不断加持,强调香港特区政府做出暂不进行全民检测是循证的,是基于疫情防控确定优先的要求而做出的决定,不做全民的核酸检测并不意味着香港现在疫情防控就是“躺平”,但舆论普遍认为,香港实际上已经“躺平”。

 

与香港“躺平”几乎同时段发生的,是越来越多人对唯一“站着”的中国何时放弃动态清零走向全面开放的讨论。在不少人看来,当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都纷纷开放国门之际,只要中国不再坚持“动态清零”,不再“拖后腿”,跟着世界一起“与病毒共存”、一起“躺平”,这场百年不遇的危机就将迎来终局,看看英美等国,现在不是“马照跑、舞照跳”,恢复到疫情前的日常生活状态了吗?

 

新冠的终局,真的是全世界一起“躺平”吗?

 

在疫情已经持续肆虐并导致超过610万人死亡的今天,如果我们面对这场人类共同遭遇的危机,最终只是躺平式的“与病毒共存”,那只能说,我们不仅浪费掉了这场危机,而且在下一场危机到来之时,又会被打得措手不及,没有意外。

 

要知道,在“与病毒共存”前,在彻底“躺平”前,各国能够做的,还有很多。因为“与病毒共存”不是结束,恰恰是集体反思的开始。

 

对执政者而言,迫切需要撇弃意识形态和政治对立,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来重新审视与思考这场百年不遇的大流疫,进而寻求改变,哪怕是微小的改变。早在2020年,全球防范监测委员会就为避免下一场灾难发出呼吁——建立负责任的领导、积极的公民意识、强大而灵活的卫生安全体系、持续的投资和强有力的全球防范治理。这些呼吁,不该停留在纸面上,更不该被“躺平”替代。

 

与此同时,不管大国还是小国,经过这次疫情的考验,都该意识到在大流疫这样的危机面前,民众的生命健康才是一切的关键,最大限度保障民众的生命安全,才是执政的第一要务。

 

习总书记在最近一次与美国总统拜登通话时说,“作为大国领导人,我们要考虑妥善解决全球热点问题,更要考虑全球稳定和几十亿人民的生产生活。实施全方位、无差别制裁,受罪的还是老百姓。”虽然议题是乌克兰,但同样适用于疫情。不过,更残酷的现实可能如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三次全国电视讲话中戳破的“皇帝新衣”,政治终究是肮脏的、虚伪的、充满算计的。


 

疫情爆发以来各方的政治缠斗,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所以颇为诡异的一幕出现了:基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严防严控疫情的中国,作为疫情最先爆发的地方,过去两年多时间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却不断遭受来自外部世界的质疑,批评中国的疫情防控正在系统性溃败,且动辄将其上升为对于政治制度和体制的攻讦。

 

“与病毒共存”是最容易的,真正难的是,既“与病毒共存”,也“与弱者共生”。

 

对于普罗大众而言,这场疫情不仅带来了直接的经济冲击,打断了正常的生活,而且很多人永远失去了生命。经过两年多的疫情反复与一再停摆,人们迫切想要回到疫情前的生活可以理解,但作为这场危机的亲历者、参与者,我们也不妨静下心来想想:如何建立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意识到人类自身的局限性之后,该如何走出盲目、自大与偏见?我们如何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并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如何才能避免掉入狭隘的极端民族主义陷阱?如何突破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思考我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疫情这场罕见的全球实验,倒逼着我们重新思考习以为常的一切,这样的集体反思的契机不该被浪费掉,更不该被一句“躺平”所替代。

 

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在《文明的故事》中写道,“文明是基于食物的供应。教堂与神殿,博物馆与歌剧院,图书馆与学校,这些都是文明这栋建筑物辉煌的正面,而在其背面都是屠宰场。”科幻作家刘慈欣在《三体》中说,“人类真正的道德自觉是不可能的,就像他们不可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借助于人类之外的力量。”

 

在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正面,是百万人的死亡,无数个家庭的支离破碎,是政治恶斗与政客们的算计,在其背面,不该还是“屠宰场”,亦或是白纸一张。《三体》中,人类之外的力量来自迥异于人类文明的三体文明,回到现实世界,这场疫情亦可作为人类之外的力量。

 

请珍视这一代价高昂且难得的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力量,这不仅决定着我们的今天,也决定着下一代的明天,以及人类的未来。

 

推荐阅读:

何鲁丽:具有外国血统的中国领导人

广西境内发生的四次惨烈空难

不能忽视民众的困难,也不要低估转变防疫举措的难度

反者道之动,中国防疫面临两大关键挑战

被枪炮、病菌阴霾笼罩的世界

各地疫情急速爆发,中国防控底线明确三个事实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李克强告别总理记者会留下的思考

《人世间》作者梁晓声:越是理智塌方的狂热年代,越值得大书特书

托马斯·弗里德曼:乌克兰战争的三种结局

乌克兰战争随思录:这是送给中国的战略机遇期

香港疫情到了最危急时刻,中央不妨亲自上阵统一指挥

基辛格8年前警告:不管普京有多不满,军事强加政策都会导致另一场冷战

美国末任驻苏联大使:被任性造就的乌克兰危机

面对俄乌战争,中国“不会做什么”与“会做什么”?

从修例风波到第五波疫情,内地对港心理结构如何被改变?

前调查记者邓飞: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她是谁?

权威机构推算25万人感染,香港防疫为何必须向内地看齐?

“谷爱凌现象”对中美博弈的10点启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