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大传播大讲堂第277期 | 美国的媒体与政治生态对美中关系影响:跨文化交流以及华人社区面临的挑战


6月1日上午,浙大传播大讲堂277期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传媒学院105教室举行。美国迈阿密大学(Oxford,Ohio)战略传播专业主任、副教授李红梅作题为《美国的媒体与政治生态对美中关系影响:跨文化交流以及华人社区面临的挑战》的学术讲座,吸引了校内外师生的广泛参与。本期讲堂由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洪宇主持。



讲座伊始,李红梅教授从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出发,表示要关注媒体对国与国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塑造。从美国国内的政治来讲,政客会利用中美之间关系来操控议题来达到政治上的利益。随后李红梅教授通过举例和数据来说明美国对中国议题的关注。过去在联邦层面,即美国大选中,中国议题会比较突出,但是现在已经下沉到州内的选举,也下沉到议员的选举,中国议题在美国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李红梅教授强调,我们之所以要理解美国国内对中国的看法和中国国内对美国的看法,就是因为中美两国作为超级大国,之间的关系深刻关系着人类的未来,中美应该互相了解,共同面对出现的危机。



随后,李红梅教授借用调查公司的数据为我们展现了历史上美国民众对于中国的态度变化。上世纪80年代,中美建交不久,大部分美国民众对中国持有的是积极的态度。但从90年代以来,一直呈现的是负面的态度,唯一的例外是2017年,其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的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时中国给予了高阶的接待。同时,中国议题在美国社会中并不处于重要的层面上,美国人最关注的问题是有关自身社会的议题,只有中国的议题与自身议题相关时才会关注中国。李红梅教授也指出,美国有能力去影响其他国家对于中国的看法。因此,我们今后面对的不仅是美国,还有很多其他的国家。这值得我们去考量,中国应该如何做好国际传播去应对负面的现象。


李红梅教授还基于传播模型来分析影响美国社会对中国看法的主要因素,即塑造美国公共意见的主体。李红梅教授将其分为三点:一是媒体;二是学校、宗教机构和社会组织;三是政客和意见领袖。



李红梅教授进一步分享了过去几十年美国社会持有的“中国威胁论”所包含主要内容。一是中国的军事威胁;二是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全球化浪潮中重创了美国的制造业发展和劳工就业,这类威胁论在特朗普上台期间尤其地突出;三是意识形态不同造成的社会观念和制度的差别使得美国民众感觉到威胁。此外,在更大的层面上是其无法预测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中国的发展存在焦虑情绪。


此外,李红梅教授还梳理了历史上美国对于中国乃至亚洲人实施的种族主义,指出当前美国将中国视为一个政体与视为一个种族之间的存在的复杂性:一方面美国要进行大国竞争,另一方面要在大国纷争中解决涉及到人权问题。


在美国如何理解中国的议题上,李红梅教授提出了两种叙事方式。一是主流的叙事(Majoritarian Narrative),其中包括中国威胁论、对美国利益和权利的保护和拜登政府没有对中国实施强硬政策等。另一种叙事是反叙事(Counter narrative),其强调的是华人的权利和自由,同时,过度对抗中国最终会损害美国自身的利益,认为中美双方应该找到恰当的方式来处理双方的差异性。



讲座尾声,李红梅教授分享了华人社区在应对种族主义负面现象的挑战。华人社区处于分裂和极化状态,表现为中国大陆人、香港人和台湾人在华人社区中的差异化,例如台湾人在最近佛罗里达州对中国人实施的禁止购房政策上持支持态度。


最后,现场的三位同学就中国做好国际传播策略、亚裔与华人在不同社会圈层的遭遇差异等话题与李红梅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洪宇教授对李红梅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了感谢,认为这场讲座将为校内师生更好地理解美国政治生态和华人社区生态带来深远的影响和启迪。

排版|俞邓越
责任编辑|肖玲 张可树


推荐阅读

1.“2023年数据内容年度案例征集”即日启动

2.学思践悟新思想 交流合作助传播

3.研影席明纳之一 | 田元老师领读:《香港重庆大厦》——都市人类学民族志的思维与厚描

4.研影席明纳之二 | 严毓倩老师领读:《翦商》——走进夏商周

5.国际传播学会(ICA)2023年会前会“全球中国的数字传播:创造性、真实性和可持续性”顺利召开

6.浙大传播大讲堂第 276期|媒介与媒介物:基于技术哲学的思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