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设计师的“归家”之途
昆明的市中心是一片翠湖,各种不知名的水生植物簇拥着大片大片的荷花,肥厚碧绿的叶子簇拥着菖蒲,开着粉紫色的蝶形花,看一眼就跟其他城市千篇一律的植被区别开来。汪曾祺说,跳进翠湖里是淹不死人的。不仅是因为它浅得看得到淤泥,更是因为周边老昆明的生活方式,总是透露着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酝酿了这座城市真正的气质。
Demon Zhang,MITHRIDATE 的设计师与联合创始人就在翠湖所处的五华区长大。许久没有回昆明了,这次因为筹备展览回去,她仍然被这里的生活感染——昆明人没事就开车去野外,吃农家饭,再去农村菜地买点蔬果,赶个集,少数民族的集市和汉族人的集市都有。
没钱可以骑自行车去郊野公园,附近吃一碗凉米线就回去,开心得很。虽然云南人吃菌子中毒的事情,全国人民都知道了,但云南不会有人怪菌子不好,他们只会怪盐没放够,要么就是炒的火候不行。
这里水土为尊,风与云都是远行与归来的注脚。
Demon 在大观街附近的一个大院里长大,如今周边已经是繁华的商业区,附近还有网红篆新农贸市场,水质要求极高的海菜花、建水豆腐,还有樱桃一样的五彩椒,以及外地人十种里有八九种都不认识的各色植物,在这里自成一片宇宙。而云南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区别,在厨房里是一定藏不住的。Demon 说自己父母做的饭菜就不算地道的昆明菜,“因为那是一个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生活的大院,”80 年代,院子里既南腔北调,又不乏边地生活的特色,造就了 Demon 的并不那么地道的昆明话,“也让我进入了一种既融入当地,但是好像又跟当地还有点区别的生活状态。”
设计师 Demon Zhang 在 Moodboard 前工作。
这种微妙的距离感,在 Demon 此后的生命中反复出现:10 岁时,她跟着家人去广州生活,粤语是一种似懂非懂的距离,在昆明,游园会可以无所顾忌地穿上五颜六色的民族服饰,而来到广州之后,作为班上唯一的少数民族,Demon 第一次感受到了“穿得花”好像是一件不太合群的事情。而在中国人尚未以绝对的人数领先占领英国的留学产业时,Demon 去到伦敦的中央圣马丁学习,她说自己是“贪心的人”,既想学摄影,也想学平面设计,选服装设计是觉得繁复而综合。在多元的国际环境里,她做着来自云南的设计,又怕自己对民族服饰的把握不够,流于舞台化和戏剧化的表面。
版师参考了葫芦的廓形结合人体的线条来进行立体剪裁。
这种从学生时代就流露的表达,几乎成为 Demon 的一种必然。“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我最熟悉的东西就是民族服饰。包括它的每一个结构我都知道它的用途,知道它可以进行的变化以及它可以去形成的轮廓和细节。”云南有26个世居民族,那些繁复的少数民族服饰,不是电视上的民族风情展示,亦不是用来瞻仰的佛龛,而是真实的存在于日常生活,用来逛菜市场、骑电动车、赞颂晚霞和雨水。
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极具新陈代谢能力,并且其创意来源丰富多元。他们不需要产品经理,就可以在生活的细节里撬动衣服和身份的变化。彝族与拉祜族比邻而居,文化与服饰也互相借鉴融合;白族和苗族混居的地方,人们可能会戴着苗族的帽子,穿着彝族百褶裙的最新样式。泼水节上,人们都穿上形制相似的筒裙,但细微的花纹、捏褶的数量以及腰间挂着的香包和荷包却各式各样。即使是形制相同的民族服饰,不同支系到不同个体都会选择最符合自身审美的表达。傣族妇女用长达丈余的特制花腰带系筒裙就已然确立了自己的身份。
《传统@现代——民族服饰之旧裳新尚》展览中展出的作品在工作室初具雏形。
所以,当 2019 年 Demon 创立 MITHRIDATE 时,“身份”(Identity)成为了品牌的关键词。很大程度上,这源自 Demon 自己对迁徙和流动的切身感悟以及家乡云南多元而包容的环境。“你是谁,你想成为谁”,决定了 MITHRIDATE 时装的独特价值和气质。从来没有强调性别、肤色和宗教,Demon 说MITHRIDATE 只在意这件衣服你怎么穿,你如何去穿,根本的原点核心在于你在于人本身,所以服装是为人服务。“我的作品最后的完整并不是取决于我,而是取决于穿着的人是这样子。”她说。
Demon 正在绣制一朵佛手花。这个在云南三月盛放,夏至前迎来清澈果香的植物,正在广州工作室的灯光下被制成衣服上的装饰。上方是用来参考的花朵打印图,构成佛手的钉珠被以直径大小区分,盛满旁边四分的田字格盒子。这个纯手工的工作坐下来就是一天,她的工位下是个小世界,放着水杯、充电线、卫生纸和指甲剪。
MITHRIDATE 工作室内,人们正在以一种朴素又奢侈的方式,手工完成成衣上的装饰。
MITHRIDATE的工作室在顺德陈村的一处产业园区,手工艺者们都在为即将在云南省博物馆举办的展览《传统@现代——民族服饰之旧裳新尚》制作作品。一张庞大的桌子上,每个人有一小块自留地,进行手工艺的累加。不需要太多交流,即使是一起上手同一件的作品,她们也可以互不打扰的完成各自的工作,一个几乎不会出bug的程序。
一座“现代制衣厂”需“缝前、缝中、缝后”三大类近百种机器,而捻纱纺纱,织布成衣、装饰整烫全靠质朴的工具转化,时间、经验和技巧弥补不足,手工是其中的点石成金之笔。
MITHRIDATE 时装通常都不能大批量生产,因此每一件时装都拥有它无法复刻,独一无二的魅力。作为自己心灵的安居之地,来自云南的气息始终指引着 Demon 的创作,传统的手工艺和现代制衣工业的嫁接在这个工作室里完成。
女工正在用钩针完成一个佛手图案。
在织布机疯狂的撞击声和穿针引线中,现代的服装产业可以很轻松地做成一件少数民族服饰。不同的装饰只是在造型上将少数民族彼此分开的一个方面。在过去二十年里,类似的手工生产方式,从编织到染色,早已凝聚成一股强大的现代时尚灵感,但有所成就者寥寥。一方面,对手工的坚持往往陷入人文情怀的陈词滥调,而让衣服丧失了本位;另一方面,手工的低效率、不可控与品牌对规模化、稳定产出的需求始终存在着某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平衡点难寻。
《传统@现代——民族服饰之旧裳新尚》展览前夕,为了能让作品在展览开幕前按时抵达昆明 ,绣娘们围着这件作品赶制。
在创立品牌之前,Demon已经在时尚行业工作了近20年,她清晰地知道,一种传统手工艺如何在现代制衣的加持下,成为符合当下的穿衣习惯和穿衣内容。除了那些手工艺者们,MITHRIDATE 的工作室里有一个实验室,这里有佛手花的翻模工具,实验豆染的染料,锃亮的金属水池,超轻粘土,金箔和快干的UV树脂胶水,以此完成对传统工艺的现代化改造。
MITHRIDATE 工作室内,工作人员正在为豆染进行前序准备。
一个例子来自 MITHRIDATE 新系列中使用的豆染。据 Demon 介绍,使用这种工艺染出的衣服颜色温纯,是植物发酵后自然的呈现。但制作过程麻烦,需要用到黄豆的粉末做阻隔剂。但不使用黄豆粉,用白色的固体胶或者工业蜡,用同样的浸染方式,同样的主染,同样的固色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几百年前甚至上千年前就已经存在的工艺,用纯化学用剂可以达到同样的标准。然而不同的是,根据不同的湿度、温度、日照状况和当天的天气,都会让豆染的衣服有细微的差别。
设计师 Demon 正在为我们演示豆染的过程。
同样的道理适用于蓝晒。蓝染最早被视为一种的摄影术,对风物进行采纳和视觉的留影,许多早期的植物图鉴便是由蓝晒法完成。而当其运用到制衣上时,衣服成为了底片,阳光成为了曝光的主角,日照的强弱会影响最终的呈现,恒温恒湿的光照并非难以实现,但手工的留存和自然的随机孕育不必可少。
通过蓝晒技法,他们正在面料上留下独特、难以复刻的印花。
从这个角度看,完善的工业兜底才是让传统手工艺发扬的关键性基础。在 MITHRIDATE 工作室的各处,都贴着制度、表格和流程图。从开发样板的纸质流程,夹棉量,主唛和洗水唛顶法通知,到新一季的品类规划,品类结构SKU不一而足。在一套完善的系统里,过去的工艺与如今的工具从来不是简单的继承和替代关系,在服饰制作的各个环节中互为补充,才有可能满足日新月异、精益求精的需求。
工作室内的烧花丝绒面料正在日光照射下泛出微妙光泽。
2024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昆明中国民族博物馆与云南省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传统@现代——民族服饰之旧裳新尚》开幕。该展览意在以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为切入点,从人类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探讨、展望“传统”与“现代”的密切关联,找寻民族文化传统经历传承、转型与再生后的价值,启迪传统走向未来的可能。
《传统@现代——民族服饰之旧裳新尚》展览空镜
展览的第四单元,特别邀请出生于云南的设计师 Demon 带来品牌 MITHRIDATE 最新作品,以“回家”和“疗愈”为主题,展示以云南水土与风物为灵感的设计作品,以此表达“家园”与文化遗产超越时间的力量。在展厅里,蓝色的天井幽幽地笼罩着展厅,“水土”一组作品通过结合西方的蓝晒与中华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的豆染,将衣裳赋予云南的天色、喀斯特乳洞的水波流光。“风物”一组作品以缤纷图样布满服饰,将云南的色彩、味道与声音具像化于服饰。
展厅入口则以梯级的方式,悬挂展示着三件作品与一件文物,都使用了窄口袖与斧头形下摆刚柔并济的轮廓,对身形的包容性极强。MITHRIDATE 创造性地使用了人字纹皮革、清透薄纱与中草药立体珠绣制作的同款斧头型衣,以当代手法延续了经典的廓形智慧。其中三件作品,已与中国民族博物馆达成收藏意向。
MITHRIDATE 以当代手法延续了经典的廓形智慧。其中三件作品,已与中国民族博物馆达成收藏意向。
展览主题中的“回家”既指出生在云南的设计师,带着关于云南的作品回到家乡,也指充满浪漫色彩与时尚元素的设计作品,回归灵感的发生地。同时“回家”更关于一些宏大的话题,如回到心灵安居之地,回归传统。
MITHRIDATE 在创立第二年就遭遇了疫情,Demon 希望在更高的心灵层面,融入云南的哲学。“治愈”是面对压力与挑战时,探求重建内心秩序的药方,找寻继续前行的力量。从百年前西南联大在陆地深处寻找迂回之处,到如今遍布云南的民宿、公路旅行、徒步路线里不安分的心灵,西南的天和水透着逃逸和反卷的味道,这里被视为中国人的“心天地”。服饰作为贴身的空间,时时刻刻为人们带来安全感、舒适感,Demon 将云南的廿四味中草元素幻化于服饰之上,塑形成传说中装有灵药的宝葫芦,期求以自然、家园的传统力量寻求心灵慰藉。
Demon 将云南的廿四味中草元素幻化于服饰之上,塑形成传说中装有灵药的宝葫芦,期求以自然、家园的传统力量寻求心灵慰藉。
在展览开幕当天,MITHRIDATE 联合卷宗Wallpaper*以“归家着风物”为主题呈现卷宗Wallpaper*云南之夜。邀请品牌联合创始人 Tina,品牌创意设计总监 Demon,中国民族博物馆的策展人罗攀,中国民族博物馆的策展人吴洁,云南省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张瑜,环保艺术工作者、艺术家李旻果,艺术家庞浩,设计师聂芯迪,演员、音乐人、导演田原,超模解朝宇,超模王雯琴,建筑师赵扬,建筑师周贞徵,画家、艺术创作者苏家喜,青年艺术家林子丹、龙志凌,建筑师杨雄,策展人、大象书店文化机构创始人饶饶等嘉宾出席在昆明世博园内的曾孝濂美术馆举办的晚宴。
曾孝濂美术馆晚宴现场空镜图片。
到场嘉宾们在背板前留影
99 昆明世博会深远地影响着昆明城市建设,近乎诠释了一座城市里人与自然究竟如何互相生长。踏上晚宴会场斑驳的红砖,触摸大理石的裂纹,云南的强烈日光、流动的风、自然生长的植物和绘制植物的画作,就好像在巴基斯坦风格凉亭、碑文、大理石栏杆和壁龛、石头座凳中长出来了叶绿体。
这正是云南风物在时间的不动声色的强大的力量。夏天冻土融化,真菌丝吞噬蝙蝠蛾破土而出,露出紫红色的冬虫夏草。林间蝉歌嘹亮,秋风里飘着百合的香。云南风物的色彩、味道与声音被画上衣裳。那不只是装饰,同样也是一片土地和一群民族的潜流、野史和别册。
滑动查看更多晚宴现场图片
而在辽阔的天空下,黄昏似近未近,宾客齐聚的长桌上,Demon 只是讲起“欢迎大家来到我的家乡”就已经哽咽。这可能正是家乡的意义:我们无可避免地要一次次地回到这里,而又无可避免地要从这里重新出发。其中的百感交集,难以言说。
撰文:李靖越
摄影:郭鑫慧、郭济
设计:enkit
编辑:卷宗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