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用芭蕾舞思维解读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2017-03-29 每天补充新知识的 生活在古典音乐中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323ej11rx&width=500&height=375&auto=0钢琴家刘骥演奏巴赫旷世奇作《哥德堡变奏曲》 



 

什么?

芭蕾舞剧《哥德堡变奏曲》?

是的,没错,你没看错,我也没写错。

说到著名的《哥德堡变奏曲》 ,我们会想到巴赫,钢琴,古尔德,甚至羽管键琴和催眠,但很少有人会联想到芭蕾。但确有这么一部芭蕾舞剧,而且颇为著名。


1971年5月27日,纽约市芭蕾舞团在林肯中心纽约州立剧院首演了这部芭蕾舞剧。 

  • 以下是《芭蕾圣经》中相关记载的摘录—— 

“由于这是一部以音乐为立足点的无情节芭蕾舞,故不妨首先谈谈它的音乐——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曲谱的通行名称之所以带有“哥德堡”字样,是因为它特殊的创作背景:原来这部变奏曲集是被当作一剂灵丹妙药,用来治疗冯·凯泽林伯爵的失眠症的!事情的原委如下述:冯·凯泽林伯爵是俄国驻德累斯顿宫廷的大使,患有严重的失眠症,他委托巴赫谱写几首“平和而又不乏生机”的乐曲,以缓解他在不眠之夜的苦闷;巴赫的一名学生,约翰·特奥菲卢斯·哥德堡,恰好是伯爵的羽管键琴手(harpsichordist),巴赫完成变奏曲后,即由他来为伯爵演奏,从此以后这部作品就冠上了他的名字。


《哥德堡变奏曲》出版于1742年,由一首咏叹调(aria,或称“主题”theme)和三十首变奏曲(variations)组成,这是巴赫采取一个主题加若干变奏这一形式的唯一作品。但是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此作有别于大多数同类作品。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一部乐曲中的一系列变奏,乃是对曲首所陈述的一个主题或旋律(theme or melody)的开拓和发展,因此我们期待同样的乐声披着不同的外衣再三再四地出现。然而,巴赫的系列变奏曲是和声变奏曲(harmonic variations),而不是旋律变奏曲(melodic variations),它们所发展的是原始咏叹调的低音部分(bass),而不是其旋律。导致的结果是,在主题之后的三十首变奏曲中,每一首的旋律都是新鲜的,而与旋律相伴的原始低音部分则在每一支旋律之下花样翻新。从曲首咏叹调的最初几个小节,就能听出原始低音的基本音型(fundamental pattern)——顺便指出:曲首咏叹调是巴赫为妻子而作的一首萨拉班德舞曲(sarabande)。


……在观赏芭蕾舞之前,当然不是非听一次音乐录音不可(虽然巴赫的音乐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立时立刻打动心扉),然而听一听这部极富娱乐性和舞蹈性的音乐杰作也未尝不是一种乐趣。您不妨考虑一下我的建议:如果您迄今尚不熟悉这部音乐,请您在观赏芭蕾舞之前先把它听上一遍,这样,您的耳闻和目睹就会变成双美。

您所见的舞蹈以一段庄严的萨拉班德起始,也以它结束。两名身穿18世纪服装的舞者表演一段优雅而朴素的双人舞,作为开场。幕启时,他俩凝然不动,庄严亮相。音乐奏响后,两人步向观众,起舞,舞姿中的几分宫廷意味为下面的大部分舞蹈确立了风格。他们跳得很慢,多少有些严肃,“但是快乐,宁静,同时因为丰富的精神生活而激动得颤栗”——正如旺达·兰多夫斯卡(Wanda Landowska,波兰裔法国羽管键琴家)对音乐的描述。


在陈述主题的过程中,一些身穿现代服装的舞者依次上场,随着富于创意的音乐起舞。首先是二男一女的三人舞,然后是一连串变奏舞蹈,采取不同的组合形式——独舞、四人舞、双人舞、六人舞(sextet),如不息的泉流一般涌出,探索着音乐的精髓。

  • 第十五首变奏曲以后即为中场。接下来的第二部分舞蹈,打从一开始就呈现不同的气质,服装也有变化,变得更加正式。这个新的部分旨在探索古典双人舞(classic pas de deux)艺术,因此侧重于少数主角,而非多数舞者,故以三对舞伴的表演为主导,外加几位主要演员的独舞和二十人的群舞。终场之前全体舞者返回,身穿18世纪宫廷风格的服装,欢乐地同跳最后一段变奏。值此最后时刻,那首开场咏叹调再次奏响,仍由开场时的那对舞伴表演,只是他俩现已换上了当代服装。一个循环由此而圆满完成。

以上我描述的概要就能满足您的全部所需。有趣的是,事实上您也只需张开您的眼睛和耳朵,去看,去听。如果有人看完《哥德堡变奏曲》之后还想回忆一些细节,那么下文或许有助于按图索骥:

巴赫的音乐以一首咏叹调——是一首萨拉班德——起始和结束。羽管键琴家拉尔夫·柯克帕特里克(Ralph Kirkpatrick)将整部音乐称为“一首超级帕萨卡里亚舞曲(passacaglia)……其框架犹如两座纪念塔,一座由那首咏叹调和前两首变奏曲构成,另一座由较后的两首变奏曲和一首集腋曲构成。所有的变奏曲排列有序,犹如一列柱廊中的一根根精致石柱”。


开场  钢琴陈述完那首咏叹调之后,大幕升起,一个姑娘和一个小伙子站在舞台上。姑娘身穿白色的芭蕾舞裙,小伙子身穿18世纪服装:黑色半长裤,白色长袜,和一条带有褶饰边的白色短裙。他俩静立片刻,庄严地亮相,然后舞向观众。两人跳得相当缓慢,多少有些严肃,但是,正如旺达·兰多夫斯卡对音乐的描述:“快乐,宁静,同时因为丰富的精神生活而激动得颤栗。”最后,小伙子在姑娘面前跪倒片刻。

  • 变奏曲一:开场咏叹调结束之后,我们彻底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一位身穿浅橄榄绿图尼克(tunic)的姑娘和两位身穿坦克装的小伙子取代了第一对舞伴。音乐也更加清脆,但是并未逸出基本旋律的淙流。姑娘率先起舞,在她的示意下,两位小伙子也开始跳舞。最后姑娘与他们同舞。

  • 变奏曲二:在兰多夫斯卡所说的“静谧的田园氛围”中,一位紫衣姑娘和另外两位青年共舞。这是一段友好的、沉思的舞蹈,和着音乐的颤音(trills),两位青年不时地托举姑娘。

  • 变奏曲三:一个小伙子,有如严格的教师,带领四对舞伴跳一段群舞。然后其中一个姑娘和他同舞。当他把她带走的时候,音乐改变了风格,变成开放而肯定的陈述,略带华彩。

  • 变奏曲四:这音乐是一系列“乐句的诙谐重复”(兰多夫斯卡语),由三对舞伴和一个小伙子表演,他们用舞姿不断表示郑重的问候和感谢。

  • 变奏曲五:音乐极快速,对演奏者来说无异于一场竞赛。这是一首双手交叉弹奏(羽管键琴有着交叉键盘)的乐曲,借用乔治·马尔科姆的话来形容,此曲“爆发出压抑不住的欢乐”。两个小伙子在舞蹈中互相竞争。

  • 变奏曲六:随着一首较缓慢的新乐曲,那两个小伙子停下来休息。他们躺下,伸展身体,向天空仰望片刻,又互相凝望。然后他俩坐起来,再站起来,友好地互相靠近,开始跳舞。

  • 变奏曲七:他俩跳的是一段萨尔塔莱拉舞(saltarella),属于吉格舞(jig)的一种,其节奏(rhythms)在老式法国芭蕾舞中曾经风靡一时。尔后两人迎来了几个新的舞者。

  • 变奏曲八:六个小伙子观看一个姑娘的轻盈舞蹈。姑娘向他们鞠躬,离去。其中一个绿衣小伙子带领大家跳了一段舞,然后姑娘们加入其中,于是开始了一场群舞。

  • 变奏曲九:音乐降低速度,变为每小节四拍,领舞的小伙子向领舞的姑娘靠近,其他各对舞伴也互相靠近。大家形成一个圆形的舞队,彼此相向而舞,舞步平缓,仅仅是一种漫无目的的徜徉,心中不怀任何意念。圆形的舞队解散以后,大家又成为互不相干的个体。接下来,他们的漫步变成了侧行动作(promenade),所有的人都聚集在一起,跳起一段十二人的舞蹈。

  • 变奏曲十:这是一首小赋格曲(fughetta)。在这里,正如乔治·马尔科姆所言,先前那肃穆的咏叹调旋律“巧妙地变成了一个柔软而诙谐的主题”,被用于一首小赋格曲(little fugue)。四个小伙子跳舞,时而翻筋斗(somersault),时而侧手翻(cartwheel),时而打滚(roll)。

  • 变奏曲十一:音符在键盘上快速奔跑,三个姑娘和三个小伙子舞得如同风儿一样。

  • 变奏曲十二:在暗昧的灯光中,另外三对舞伴随着庄严的乐曲跳舞。然后“变奏曲十一”的六位舞者返回舞台,以各种阵式分分合合。接下来的一会儿,小伙子们观看姑娘们跳舞。最后全体共舞。

  • 变奏曲十三:这时响起一首坎蒂莱纳舞曲(cantilena),其上部旋律装饰得非常精美。两个姑娘和两个小伙子随之起舞。灯光晦暗,气氛友好而充满沉思。两个小伙子同舞,姑娘们旁观,然后姑娘们同舞,两个小伙子休息,最后,小伙子们再次与姑娘们同舞;总之,用舞评人埃默里·刘易斯的话来说,这些舞蹈暗示着“爱的种种不同方式”。

  • 变奏曲十四:小伙子们又一次和姑娘们同舞。灯光变亮,交叉键盘奏出辉煌的音乐,一场群舞开始,绿衣小伙子率先领舞。

  • 变奏曲十五:气氛重归宁静。第一首小调变奏曲开始奏响,六个姑娘自舞台右边倒退着上场,六个小伙子自舞台左边倒退着上场,十二人以各种不同的舞伴关系形成一个团体。舞蹈结束时,姑娘们被温柔地托举起来,从舞台侧翼离去。

  • 变奏曲十六:一个小伙子留在舞台上,向前方抬起一只手臂。突然,随着华丽的音乐,十二个姑娘组成的一个方阵从右边上场,又有三对舞伴接踵而至。用乔治·马尔科姆的话来说,这是一首“特别宏伟的变奏曲,其功能相当于第二部的前奏(prelude)。它采取法国式的序曲(overture)形式,有着非常典型的豪华开头和活泼的赋格段(fugato)。在这里,那支咏叹调被高手的妙笔改变成了一阕富丽堂皇的巴洛克式音乐”。

  • 变奏曲十七:这是一首光彩熠熠的变奏曲,音乐如瀑布一般,向整个舞台倾泻而下。一群蓝衣姑娘首先起舞,继而是三对即将主导下半场舞蹈的舞者,但是最后,那群蓝衣姑娘又返回来,将这个舞段推向了结束。

  • 变奏曲十八:随着进行曲似的节奏,一位穿粉红衣衫的姑娘及其舞伴跳一段双人舞,在这段神采奕奕、谐趣横生的舞蹈中,两人尽情地享受音乐中迸发的揶揄的笑声。另有四男四女观看他们的舞蹈。

  • 变奏曲十九:这也是一段双人舞,切分(syncopation)音乐柔和地荡漾,按兰多夫斯卡的说法,“宛若一首威尼斯船歌(barcarolle)”。

  • 变奏曲二十:舞台重新振奋起来,舞者仍是“变奏曲十九”中的那对舞伴, 但是此刻他俩好像有意放慢了动作,以抗衡冲动的音乐节奏。灯光渐暗,不知不觉之间,他俩似乎又追上了音乐,动作和姿势都已经加速。这两位舞者或许体现了乔治·马尔科姆对此节音乐的描述:“多姿多彩的声音活泼地互相追逐。”

  • 变奏曲二十一:灯光变暗。这是一首G小调变奏曲,体现了乐谱中隐含的悲怆和哀婉。舞蹈是一段有伴舞的慢板(supported adagio),由第三对舞者表演。

  • 变奏曲二十二:根据兰多夫斯卡的说法,这是一首“庞杂的”变奏曲,“各种声音依照帕莱斯特里纳(Palestrina)风格互相交织在一起”。表演者是一个男青年,他离群独处,灰心丧气,通过猛烈宣泄感情而寻求慰藉,然后再度沉溺于回忆。

  • 变奏曲二十三:灯光复明。这首变奏曲光辉灿烂,几乎“因狂欢而令人目眩”(兰多夫斯卡语)。随之起舞的是四对舞伴,小伙子们沿对角线疾步穿越舞台,姑娘们随后效法,最后全体一起退场。

  • 变奏曲二十四:音乐归复平静,并以一种堂皇的舞曲节奏,为一位离开舞伴的姑娘伴奏。她跳了一段变奏舞。然后她的三位朋友和她同舞,其中每一位似乎也都希望自己像一名独舞者一样令人瞩目。

  • 变奏曲二十五:这是最后一首小调变奏曲,听起来忧郁、不安、浪漫,是一首“装饰富丽的、征服人心的慢板”(兰多夫斯卡语),由那位穿粉红衣衫的姑娘和她的舞伴表演。

  • 变奏曲二十六:以演奏论,这首欢快的变奏曲是个混合体:一只手演奏18/16拍,另一只手演奏3/4拍,隔一会儿两只手交换一次位置。两对主要的舞伴起舞,一群姑娘和小伙子上场观看,此时这群人已经换上了新衣,类似于开场时那对18世纪舞伴的服装。

  • 变奏曲二十七(兰多夫斯卡在其中发现了“幽默和怨恨”)、变奏曲二十八(以其闪灼的颤音而令人难忘)和欢欣的变奏曲二十九:这三首变奏曲将六位主角全部推到了观众的眼前,其中每一位都在舞队前面跳了一段舞。所有的舞者都穿着18世纪的服装。

  • 变奏曲三十:这是一首集腋曲(quodlibet),或幻想曲(fantasia),包含两支民间曲调(folk tunes)和上述那支基础旋律。舞者们聚拢在舞台中央,静立片刻,短暂地亮相。灯光变暗,全体舞者以侧行(promenade)的方式离开了舞台。但是当那支开场咏叹调再次鸣响的时候,第一对舞伴重返舞台,再次表演开场的舞蹈,不过已经换上了现代的服装……”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157m4nlhf&width=500&height=375&auto=0盛原《哥德堡第29、30主题变奏曲》 



《芭蕾圣经》

 

[美] 乔治·巴兰钦 弗朗西斯·梅森 著

 管可秾  译



往期巴赫精选:1、巴赫在神学上倾向于虔敬派,在音乐上却倾向于路德派;2、如果说莫扎特的音乐使人幸福的纯粹,那巴赫的音乐就会使人幸福的深邃,有些超出幸福的范畴了;3、琴声像一束柔软的光,射进了我的心房,我的心里仿佛这一刻成为巴赫的舞台……4、来,干了这杯巴赫的谐谑曲的狗粮!5、古尔德丨假设莫扎特活到70岁;6、张卜天丨格伦·古尔德随想丨他在瞬间使你完全沉浸于他的世界中!7、张佳林丨浅谈巴赫的键盘音乐及其演奏;8、聆听巴赫键盘帕蒂塔(BWV825-30)丨这六首帕蒂塔几乎概略了巴赫键盘音乐的风格;9、我的肖邦与巴赫丨“巴赫的旋律,总是回环往复,虽然匆匆忙忙,却总有一种永恒的感觉。” 10、古尔德都养了哪些动物丨“在六岁的时候,我就已经有一个重大发现:那就是我跟动物相处,要比跟人类相处融洽多了。” 11、古尔德丨“不管在表演中还是录音中,所需的都不止是单纯的技术范围的挖掘。” 12、“我真的很怪”丨“电话狂人”古尔德眼里的“快乐时光” 13、亲爱的巴赫先生,真理是巨大的黑暗吗? 14、不可错过的演出视频丨17位伟大演奏家演绎巴赫《四键盘协奏曲》(BWV1065);15、巴赫背后的光芒丨默默支持他的第二任夫人安娜·巴赫(Anna Magdalena Bach);16、不同的巴赫风格丨安吉拉•休伊特谈古尔德、图雷克17、安吉拉‧休伊特谈巴赫丨她演奏的“歌唱性,是学习小提琴的断句和呼吸锻炼而来” 18、古尔德昭示了“一个艺术家在现代商业社会的压力下,能够以怎样的方式和态度面对自己和大众!” 19、巴赫的精神激励着我们用乐器去表现不可思议的情景丨聆听恰空舞曲(BWV10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