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佳林丨浅谈巴赫的键盘音乐及其演奏

2017-02-27 蝉雏 生活在古典音乐中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3774zalu8&width=500&height=375&auto=0阿格里奇演奏巴赫第二号帕蒂塔bwv826




浅谈巴赫的键盘音乐及其演奏

   

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无疑是J.S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他的音乐作品最能体现巴洛克音乐的精神内涵——表现人的精神与情感,展示人的欢乐与忧伤,而对“神”的爱实际上是对人的爱的对象转移。在作曲技术方面巴赫显得有些保守,在那个由复调转向主调的时代,他仍然使用复调手法进行创作。但他也将复调音乐带上了空前绝后的高峰,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创作技巧非常高超,更因为他虽然使用如此严格复杂的技法,却创造出如此贴近人性的音乐。


巴赫为键盘乐器写了大量经典的作品,其中最常被演奏的有《二、三部创意曲集》、《平均律曲集》、《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帕蒂塔组曲》、《意大利协奏曲》、《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等等。在此之前的键盘演奏者一般只使用双手各三个手指演奏,此时,巴赫对钢琴演奏技术加以发展,使用大拇指和小指参与弹奏,这是他对钢琴演奏技术作出的最大贡献。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182k10cob&width=500&height=375&auto=0皮奥特·安德谢夫斯基演奏巴赫第一号帕蒂塔BWV825


 J.S.巴赫的作品对于钢琴学习者而言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曲目,至今为止他们仍是最优秀的(几乎是唯一的)复调音乐教材。除了人所共知的《创意曲集》和《平均律》以外,《法国组曲》、《帕蒂塔组曲》也是钢琴专业学生必弹的重要曲目和教材。在巴赫的其他作品中音乐会演出效果较好的有:《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意大利协奏曲》(三乐章的独奏曲)、《古登堡变奏曲》、《离别随想曲》等。另外后世的钢琴家如李斯特、陶西格、布索尼、哈斯基尔等曾将巴赫的许多管风琴曲改编成为钢琴曲,演出效果往往非常好。


即使是在今天,从纯技巧的角度去看巴赫的键盘作品也是具有非常高的训练价值的。特别是那些多声部赋格,需要非常灵活和敏锐的控制才能将其中的层次感弹奏出来——用两只手去弹奏四个声部,十个手指常常还嫌不够,哪能让大拇指和小指闲着呢?还有那些速度很快的《托卡塔》或《前奏曲》,也许在琴键轻且浅的古钢琴上并不太难演奏,但在现代钢琴上演奏就需要演奏者有强劲的指力和良好的协调控制能力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370dmprvz&width=500&height=375&auto=0薛泽泽演奏巴赫第一号帕蒂塔BWV825


由于当时的键盘乐器不能演奏出渐强或渐弱的音响效果,同时也很难弹奏出歌唱性的旋律,因此在今天我们演奏巴赫的作品时需要考虑到当时乐器的这些特性,不要使用太过浪漫的手法。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如何在演奏巴洛克时期的作品中合理运用技术的问题,钢琴界一直是有争论的。一些人认为,应该严格遵循当时时代的乐器特性和技术特点,在演奏中不应有太多的表情,声音要有颗粒性,时值较长的音必需使用断奏,完全不使用踏板等等。另一些人则宣称在社会审美观、乐器特性和演奏技术都已大为改变的今天,再去模仿巴洛克时期的风格是没有意义的。况且如果要听纯粹“原汁原味”的演奏就应该使用羽管键琴,而在现代钢琴上去模仿当时乐器就像让马拉着汽车跑一样,既是对现代化工具的浪费,又是对历史原貌的篡改。他们主张“借谱还魂”而非“借谱还真”,使用现在的、个人化的音乐表现手段去再现作曲家作品中的深层次内容。


蝉雏认为,针对不同的作品,演奏者应区别对待。在音乐性格比较外在,带有练习曲性质的作品中,我们应有意识地模仿古钢琴的效果,特别是在左手的演奏上,要快、脆、短,区别于古典或浪漫派的演奏方法,音乐的变化不要太夸张,基本不使用渐强渐弱,音量上是整段整段的强弱对比。而在演奏演奏抒情性作品时,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现代钢琴的优点,将旋律演奏得连贯、抒情,对于这种柔和甜美得作品,做一些渐强渐弱也是需要的。同时,应该合理的使用延音踏板,以丰富音响上的色彩效果。

在巴赫、莫扎特、海顿及贝多芬早期作品中是否要使用右踏板是一个长期被争论着的问题。反对使用者认为在巴洛克时期及古典乐派早期的钢琴上根本没有延音踏板装置,因此在今天我们演奏这些作品时也就不应使用踏板。赞成使用者认为,早期的键盘乐器虽然没有延音踏板,但当时乐器中的制音器装置也远不如现代钢琴那般灵敏有效,因此那些在古钢琴上听起来连贯丰润的音乐用现代钢琴演奏如果完全不使用踏板将会显得枯燥单薄。更重要的是,钢琴演奏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审美的展示是第一位的,而准确的考古则是服务于音乐表现的理论基础,因而根本没有必要为了追求所谓的“历史原貌”而放弃现代钢琴那宏大丰富的音响带给我们的听觉享受。很难想象在巴赫的《平均律》中第一及第八首前奏曲、莫扎特的d小调幻想曲K.397等等作品中如果不使用右踏板将会是怎样令人遗憾的效果。同样,在演奏巴赫的赋格时演奏者也经常要依靠右踏板的帮助以确保声部的自然连接,而那些先前可能是为管风琴创作的作品则更是肯定要使用右踏板来丰富钢琴的音响了。


总之,音乐是表达人的内心感受的,这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因此在技术的运用上,应充分发挥乐器的表现力,只不过在表达三百多年前的人的内心感受时,要考虑到当时的社会审美风格和时代背景。

 在此还有几个具体问题要特别解释一下。

  • 一是在巴洛克时期的乐谱上是没有任何速度和句法记号的,而对于这些年代久远的作品我们又缺少权威的音响和文字资料,因此,这实际上给了演奏者一个发挥自身想象的空间。有经验的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去确定作品的速度和分句,而不用刻意模仿某一位大师的唱片录音。

  • 第二,在巴洛克时期,音乐中装饰音的使用频繁而复杂。这一方面是因为“巴洛克风格”追求华丽和装饰性效果,另一方面,也因为当时的古钢琴和羽管键琴没有延音装置,只好使用长震音来延长乐句。因此在演奏巴洛克时期作品中的装饰音特别是震音时,在其本身不需要做明显的渐强或渐弱,要保持音量和时值的平均。

  • 最后要注意的是,在演奏复调作品时,尽管每个声部都有其独立性,但鉴于现代钢琴高音偏弱的特性和人们的听觉习惯,高声部的演奏要给予特别关注。同时最低声部的“走向感”也非常重要,就好比托着云的风一样,要自然而稳定。

往期精选:1、有的人为了出生而死去丨古尔德在自己的葬礼上“出生”!2、“我并不需要他们的灵魂”丨鲁宾斯坦和古尔德论音乐会;3、格伦·古尔德丨这么弹“可以让音色更精致,让声音中钢琴的成分最小化”;4、“天才”一词在古尔德家是被禁止的丨拒绝古尔德成为莫扎特!5、重温“古尔德神话”丨他了解这是个八卦世界;他从不听从金钱召唤,总感到另一种使命的存在;6、因为不懂才上了古尔德的当吗?7、影响古尔德巴赫诠释的重要人物丨图雷克《哥德堡变奏曲》视频;8、布伦德尔的巴赫,充满了我们尘世的光荣与梦想!9、有个弹巴赫的疯子曾预言音乐会2065年后不复存在!10、古尔德采访古尔德丨“我在头脑里无数次地熟习这些曲子,在旅途中、在公寓里,我在任何场合都在‘工作’”;11、席夫与古尔德对巴赫《法国组曲》(BWV812)的不同理解;12、马慧元丨冬夜听古尔德,他是一个热爱严寒的人;13、艺术的目的?“老司机”古尔德这样回答;14、古尔德眼里的“钢琴是一件对位乐器,只有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处理好,才会变得有意思。” 15、古尔德弹奏巴赫,最大的特点是线条如刀凿斧刻般的明晰!16、古尔德的绝世孤独丨他说“寒冷将每个人都变成了哲学家。” 17、在古尔德的钢琴中睡去是一件幸福的事,它让你忘记复杂,很安宁地睡……18、诗人张枣论古尔德丨美的心灵到处都有见证人!19、古尔德惟一看中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20、古尔德访谈丨“你为何将这首肖邦奏鸣曲献给我们?” 21、古尔德谈话录丨“格里格是我曾祖父的表兄弟。” 22、古尔德谈话录丨我只崇拜过一个钢琴家,他的贝多芬、舒伯特、和勃拉姆斯伴随了我的成长;23、古尔德谈话录丨“巡回演出是需要严肃对待的事,紧张的日程安排总给我很大压力。” 24、当心古尔德的圈套丨谈钢琴作品中的装饰音处理;25、亲爱的巴赫,“您的音乐就是表现了如同呼吸一般不断发生的自然事情。” 26、巴赫到底有多么可怕?27、学习钢琴,巴赫的曲子为什么是必不可少的?28、巴赫的《小步舞曲》还能这么玩?!29、节日听巴赫丨手风琴大师盖利安诺的巴赫音乐会;30、节日听巴赫丨王笑晗演奏巴赫《哥德堡变奏曲》;31、安德拉什·席夫丨巴赫《法国组曲》BWV812-817;32、巴赫与舒伯特的《圣母颂》,哪个才是“圣母颂”头牌?33、节日听巴赫丨马友友演奏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WV1007-1012);34、节日听巴赫丨Andrea Bacchetti演奏《哥德堡变奏曲》;35、节日听巴赫丨吉东·克雷默演奏巴赫《无伴奏小提琴组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