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鞍钢:从“富起来”到“强起来”

2017-10-20 胡鞍钢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点击上方“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关注我们  ↑ 

原文载《光明日报》(2017年10月18日05版)

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就是中国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五年。正是这一历史性飞跃,标定了当今中国的崭新历史方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讲话中提出了“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就是中国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五年。正是这一历史性飞跃,标定了当今中国的崭新历史方位。

中国“强起来”,体现在建设一个强有力的执政党。五年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的存亡高度深刻认识党情,全面从严治党,狠抓作风建设,出台了一批标志性的党内法规,累计制定修订近80部党内法规;实现党的历史上首次一届任期内中央巡视全覆盖,全方位扎紧了制度的笼子;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营造健康从政环境;从严选拔任用干部,打造干净忠诚有担当的干部队伍。

中国“强起来”,体现在发展更重质量的经济,寻求更有质量的增长。从2013年到2016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7.2%,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更加重要的是,我们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党中央紧紧牵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牛鼻子”,增加有效投资、扩大消费需求,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发挥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营造“双创”良好环境;狠抓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密度和资源消耗密度,推动了经济结构和发展动力的重大转变,技术要素和创新要素已经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中国“强起来”,体现在民生的改善和社会福祉的提升,中国已经跻身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五年来,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持续改善,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区域和城乡发展差距继续缩小,扶贫攻坚战节节胜利,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至2016年的4335万人,续写了世界瞩目的中国“减贫奇迹”。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民生领域公共服务覆盖面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受惠群体不断扩大。五年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已通过各项政策纲领和具体行动落实在促进收入、教育、健康、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等多维指标全面发展上,转化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中国“强起来”,体现在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自信的增强。五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文化自信日益凸显。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基本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3.7%,高于同期GDP增速。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文化创新创造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不断加强,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中国文化软实力再上新台阶,中国方案、中国理念、中国智慧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中国“强起来”,体现在绿色现代化引领发展,美丽中国建设成绩斐然。五年来,我国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绿色发展理念,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全国单位GDP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均持续显著降低。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增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五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在望的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展望新的五年,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还将继续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而不懈努力,在世界舞台中心为全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更多阅读

十九大专题|胡鞍钢:中国实力进入世界前列

研究|中国共产党与美国民主党、 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比较

十八大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新发展专题研讨会暨 《创新中国集体领导体制》新书交流会顺利举行

胡鞍钢 张巍:如何认识当今中国的历史方位

胡鞍钢:我国已成功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半场"

胡鞍钢 程文银: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

杨竺松:核心是一种体制

“好书同盟”第十七期书单:《2050中国》入选

胡鞍钢 张新:中国迈向“强起来”新时代

研究|中国地区HDI 指数差异持续下降及影响因素(1982-2015)

研究|世界经济贸易投资科技能源五大格局变化(1990—2030)

研究|胡鞍钢:中国现代化之路(1949-2014)

研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增长效应研究

周绍杰:新发展理念助力经济良性发展

新书|胡鞍钢 鄢一龙 唐啸 刘生龙:《2050中国》

研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增长效应研究

聚焦|胡鞍钢:习近平计划 中国方案与世界影响

鄢一龙: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

聚焦|《中国道路辩证法》新书交流:六对辩证关系创新阐释中国道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