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评|中国政策研究的重要成果 ——评“透视中国”丛书

胡鞍钢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2024-09-17



文丨胡鞍钢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载丨《秘书工作》2016年08期

图|网络


从我研究中国国情30 年的角度来看,研究当代中国如同要读懂一部“天书”,让人兴奋不已、回味无穷,但这部“天书”也让人很难真正读懂并深刻理解。那么,我们应当怎样研究中国?我个人认为,这需要广泛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实地调查研究、综合运用多个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更加专业化、知识化、职业化地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和深入分析,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当今的“中国大势”以至“世界大势”,拿出有深度、有分量、有说服力的理论研究成果。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的“透视中国”丛书,总计500 多万字,所收录的研究成果包括经济理论研究、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重要公共政策研究(以下简称“政策研究”)。看了这部丛书,我感觉它正体现了对中国政策研究的专业化、知识化、职业化的要求,也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政策研究的榜样。

“透视中国”丛书

政策研究必须做到专业化。在中国政策研究领域中,这部丛书可以说是一套可读性强、信息量大、涵盖范围广的政策研究系列专著,兼具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也对研究中国的经济史特别是改革史具有参考价值与历史价值。例如,作者对流通产业的研究构建了独特的社会化大流通理论,从经济运行先导性行业的视角,提出了社会化、国际化、信息化和混沌化的大发展构想,无疑具有相当的创新性与前瞻性。

政策研究必须做到知识化。政策研究必须做到集成式的研究创新。当代中国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空前复杂多变的历史画卷。当代中国的研究一定是在非常专业化的基础上,将各个领域、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进行集成、综合和凝练的结果。任何单一角度、单一学科都难免陷入“只见树叶、不见树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窠臼,这就需要一个从微观调查(树叶)到中观研究(树木)再到宏观分析(森林)的过程,这样才能够克服片面性,真正把握中国问题的全貌乃至细节。这对研究者的知识储备、信息储备和能力储备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从研究专题上看,“透视中国”丛书包含《中国宏观经济报告》《中国现代流通报告》《中国社会信用体系与文化报告》等11部著作,从多方面、多视角研究中国,既有对全球化视角下社会化大流通理论的构建,又有知识经济的独特阐释,还有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重大现实问题的深入剖析,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特征、调控思路的研究更是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记录和研究,为认识当代中国发展提供了多视角、立体化的研究成果;从研究形式上看,丛书中所包含的研究成果,既有学术性的论文,也有行业性的研究报告、主流媒体的热点文章,还有供咨政决策的研究参考,为学者、业界、公众乃至决策部门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知识信息和研究资料。

政策研究必须研究“真问题”,观察“真世界”,形成“真知识”。这就要求中国学者必须选择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对于社会科学的理论工作者来说,没有调查不仅没有发言权,更没有评论权和建言权。这套丛书的研究成果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特色,就是围绕国家决策需求、社会发展需求、群众生活需求,进行了大范围、大规模的地区调研、部门调研、专题调研,形成了《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报告》等一系列深入实践的调研成果。做好深入的调查研究,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事求是”原则的基本体现,更是在思考问题、研究问题时确保主观符合客观,防止和减少判断失误、认识失误、决策失误的重要保障。因此,这也是该套丛书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具有较高研究可信度,又在实际部门具有较大知识影响力和政策影响力的重要原因。

政策研究必须要做到职业化。这里,职业化是指在专业化、知识化基础上长期从事政策研究。中国发展的道路具有独特性,中国研究的国情更具有独特性,因此体制内的很多决策者、参政者和资政者,在信息和实际经验上具有特殊的优势,但往往在知识、理论上存在着一些“短板”。因此,很多对中国问题的研究成果,都存在着知识与信息、理论与实践、研究与决策的不对称性、不平衡性和不完全性。也正因如此,在中国进行政策研究,不仅需要职业化的专家、学者来进行,更需要职业化的“学者型”官员、“专家型”官员来进行,并能够频繁交流、共同完成,这样才能形成真正具有原创性、前沿性、权威性的理论成果,能够产生真正“有用、好用、管用”的决策建议。

将政策研究转化为政策影响力。政策研究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决策者,为其提供及时有用的智力支持,将政策研究转化为政策设计、政策决策。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政策研究成果中大部分都直接转化为了决策生产力、政策影响力:有50%以上的报告得到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70%以上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领导重视。其中,对于中国医药体制改革的思路措施等政策建议,进入了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内容、国务院的改革方案,形成了国家五年规划的一些提法。这既反映了中国的决策民主机制总是能够吸收并采用真知灼见,也反映了作者熟知并善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贡献于国家决策。

让政策研究成果留下“白纸黑字”。令人高兴的是,作者作为一名国务院咨询部门的官员,又作为一名从事政策研究的专家,能够取得如此丰硕的研究成果,并正式出版丛书,留下“白纸黑字”。正如毛泽东在1961年所讲到的,他个人最大的希望是“为人民留点文”,这是指要给后来人留下丰富的思想财富。为政之道本质还是为学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内行领导”,曾引用“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来加以强调。领导干部只有加强学习,做到专业化、知识化、职业化,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科学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既是党对领导干部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对从事政策研究的人才队伍提出的殷切希望。

更多阅读

过勇:反贿赂管理体系深圳标准的示范意义

孟庆国、易兰丽:政务大厅将在“放管服”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王亚华教授以共同作者身份在Science发文讨论节水困境及政策应对

国情研究院举办“国际主义共同体”学术交流活动

书评|反抗超级资本主义

国情研究院3位教师研究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薛澜:中兴事件不是闭关自守的借口

研究|许建明 孟庆国: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法” 与“减法”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举办“部分识别理论及其应用简介”学术分享会

调研|亿利集团:创造大漠绿色奇迹

医卫监管进入“精准治理”时代 ——对《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的解读和评价

书评|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从《天下为公》谈21世纪社会主义

研究|居留决策、落户意愿与社会融合度

王绍光、欧树军:逐鹿之地新加坡——帝国与东南亚秩序

 胡鞍钢受邀为“2018年非洲法语国家中国经验部级官员研讨班”学员进行专题讲座

知|识|为|民 · 知|识|报|国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好文!必须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