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是他同学,罗晋是他兄弟,但他只靠声音就霸屏了
这是 Figure 的第 14 支 上线测试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514tglb6l&width=500&height=375&auto=0
边江,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02级高职配音班,中国内地配音演员、配音导演、演员。代表作包括《古剑奇谭》里的大师兄陵越,《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何以笙箫默》里的何以琛,《锦绣未央》里的拓跋浚,《老九门》里的张启山以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的夜华等。
第一次见边江,是在798附近的一间录音工作室。配音演员的工作时间大多从中午十二点开始,持续到凌晨,上午反而是他们的休息时间。边江笑言,这样的生活作息简直跟吸血鬼一样,不见天日。配音的空隙,边江喜欢到外面晒太阳,跟其他配音演员聊聊天。
边江自认为,因为走心,他的声音才会这么火。他的最高记录是一人一天录了二十多集男一号。有时被人吐槽「靠声音霸屏」,他也觉得很无奈,毕竟配音圈里总是录男主的也就那么几个。
有趣的是,边江的家人一开始并不能识别出他的声音。从去年开始,边江的父亲学会看微博,看到粉丝给边江的留言,会时不时给他打一个电话。第一次接受我们的采访时,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正在热播,边江爸爸曾给他打来电话嘱咐:「看了你的《三生三世》,怎么有气无力的?有粉丝说你声音太弱,你得注意……」
「好,我知道了,爸。」边江如是回答。
最后一次因拍照而再见面时,边江向我们透露,「今年我的声音又要霸屏了」。
自 述| 边 江|▼
给罗晋配音压力挺大的,有时候我甚至觉得他比我好
给罗晋配音压力挺大的。说实话罗晋台词功底挺好的,有时候我甚至觉得他(表现得)比我好。他的声音张力幅度特别大,又很低沉,一旦爆发,中间的区间特别大,爆发点高。我的语言张力没有他那么大,我每次配的时候(都)有一些吃力,说实话。包括我的声线跟他不太符合,我刚开始可能不太顾及声线,我就按我自己的声音来,后来我想了想,还是尽量去贴合他,因为我了解他,可能一个小腔调、一个小感觉我都能给他还原。给他录的时候,尽量把亮音避掉,有时候抽两根烟,嗓子稍微哑了录他,我觉得正好。
我和罗晋是在考电影学院之前上进修班的时候认识的,我们俩住同寝室上下铺。那个时候,罗晋压腿,他来了之后,就能把腿搭在上铺上去压。我说:「厉害了,我也想要。」他说:「那你要想学,你得听我的,你要不听我的不教你。」那个时候我们有形体教室嘛,他就叫我把腿搭上,搭上之后,四十分钟都不让我下来。当时我也不以为然,但是二十分钟过去,我的腿就是那种不过血了,就是木了。我说:「我不行了,要抽经了。」他说:「你要是下来了,我就不教你了。」可能是我本身筋也比较软吧,一个星期以后,我就能跟他一样「哐哐哐」抬腿了。
考试之前,我找人教了我一段扇子舞。扇子舞有一个动作就是,我蹦起来,一个下叉,当时竖叉就下去了。下面那个老师还说呢,这孩子专业。我根本就没学过啊,我就会下叉啊。
我记得当时刚来北京的时候,我跟罗晋一块去火车站,取家里爸爸妈妈寄过来的被褥什么的。那时候肯定要坐公共汽车。去的时候还好,没有赶上晚高峰,但是回来的时候就是晚高峰。我记得我俩一人扛一大被子挤公交车,属于那种人贴人,被褥在中间一夹,都不用使劲就不掉的那种。夏天特别特别热,最后快到我们目的地的前一站还是前两站,他说:「不行,咱们下去了。」实在不行,我们扛不住下去了,打一辆车,因为很近,那时候才舍得打车。
其实当时考电影学院考的是表演。除了罗晋之外,我还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刘特,我们仨一块儿考的。刘特声音特别厚实,复试的时候,李克杰老师说:「小孩子,你声音那么好,你去报一下表演配音班,今年新开的一个专业。」他说:「行啊,多一份机会。」他说:「走,你也跟我一块报去。」我说:「好。」我们一块报了,报完了之后就考上了,我俩还都考一班。
我还记得我们看榜不敢(自己)去看,叫别人去看,我们几个在游乐场(等)。缘分吧,这东西就是缘分。
在我心里,罗晋是一个特别认真、也特别走心的演员。我配每个演员的时候,能从他的表演里面体会出他的那种心境。好演员都会很走心,他属于太走心,我能够感觉他每场在拍之前,哪怕自我催眠,也沉淀在那种心境里面。
我比别人都费劲,我一直认为我不太适合做这行
北京电影学院的配音表演班就我们(2002级)一届,我们这届之后就没有了。我们徐燕老师就带了这么一届,后来她就退休了,也没有配音表演班了。在学校,早上要出早功,燕老师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坐公共汽车要坐一个半小时才能坐到学校,来陪我们一起出早功。有些时候我们懒,好多时候没有什么人来的时候,燕老师还会伤心落泪呢。
夏天要练三伏,冬天要练三九。我记得有一天,我第一个到操场,操场上全是雪,一个脚印都没有,我就在上边自己画脚印。
黄渤是我们班班长,他从来不迟到,但是一旦有领导来旁听或者检测,他一定会迟到。
我们刚毕业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个外号,号称「群杂班」。燕老师跟圈里面的配音导演、制片导演说:「我们班毕业了,你们以后有什么音去带我们班的学生。」有小角色的时候,有群杂的时候,比如「杀、冲啊」,或者是「卖菜,便宜了,卖了,看一看」,就这些东西全都群杂的时候,会叫我们班其中一个同学。(然后)我们班其中一个同学就会「哗」把我们全叫去,一块儿给这个戏喊群杂,都是从这一点配起的,刚开始配不上角色。
我觉得我比别人都费劲。因为我天资不是特别聪明的那种,而且我一直认为我自己不太适合做这行。我记得我刚入圈的时候,很多老师、前辈都会说这孩子声音好,将来是男一号的苗子,因为那个时候声音特别干净,没有现在这么厚,就一小亮音。所以有些老师、哥哥都带我,就想培养我。当时陆揆老师特别愿意教我,但我越是跟他同时进棚,就越紧张。我记得特别清楚,他在我旁边录,我们俩对手戏,肯定(是)年轻的公子哥儿或者小男孩什么的,我这不仅手抖,出来的声音都有点抖。
以前配音被骂,总配不好的话,就被叫出去等着。不能耽误大家时间嘛,一遍不过,两遍不过,就出去。到十二点,大家都录完走了之后留下,单独K。到第二年的时候,我们同学都在录角色的时候,我才慢慢、慢慢不紧张了。
大概是录了两到三个主角之后,突然一下就开窍了。以前我天天郁闷怎么才能开窍。那个时候觉得配音最重要的可能是声线。马上要录这场戏了,我会在录之前私下里倒画面,翻来覆去对这场戏,把口型对上不说,还要去设计,这句话要怎么说,笑要怎么笑。我那时候配音有点拿着调去说,为了达到那种感觉,感觉心里面有一种配音模式,好像就应该这么配。现在想想,那个时候好幼稚、好青涩。
有时候会私下跟演员朋友交流,我们经常会一起聚,聊演员是怎么想的,对这个角色当时是怎么处理的,我觉得我录音录到现在,(通过)跟他们去交流,我知道他们想要什么。
当然在配的时候,也会出现我和演员对角色的理解有出入的时候。如果我配这一段戏,要我可能不会这么演,到我这儿可能心情会很爆发、很痛苦,但这个演员没有像我这样,我就会想,他这样对不对,他这样也是一个路子,可能每个人体验的情感深度不一样。我肯定会尊重别人的表演,会按照人家的,哪怕他稍微差那么一点点,或者感情差一些,我会通过技术赋予他一点点,但我不会打破人家之前的表演,我会跟着他走,赋予他一些东西进去。
配音也是与时俱进的,以前那些前辈们,他们那时候那么辉煌的一段,但那种腔调、那种配音的感觉放到现在,就会觉得不生活。我跟演员聊完之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他们想要的是生活,(所以)我要尽量去贴近于生活中普通的人说话的感觉。
好多人都说我配一个火一个,我后来想想还真是
我觉得我很幸运,因为我每次基本试音都能试上。到现在我也不是很理解,可能因为那个时候,配音导演觉得声音很干净、很好听,尤其是跟帅哥的脸很搭。《何以笙箫默》一下(让)认识我的人多了一些,但《何以笙箫默》刚开始配的时候很惨。由于之前都是我们圈里面的阿杰在给钟汉良配音,大家对他的声音很了解,一张嘴就觉得「他就是钟汉良」的那种感觉,先入为主。我记得我当时刚配了他一片花,片花刚放出去的时候,哇,好多人到我微博下面来说,说不应该我来配,还让阿杰来配。我当时还给阿杰打了个电话,反正稍微说了点。他说:「你不用考虑太多,你就按你自己配。」(电视剧)全部放完之后,大家开始喜欢我配的那版钟汉良,我(才)觉得我配得比较不错了。
很长一段时间,配音演员都隐藏在幕后,无人知晓的那种。我刚开始的时候,也接受这样的工作环境。这个职业就是这样。你选择了这个,做这个事情是因为你喜欢体验不同的人生,能像去演戏一样能演一些东西。觉得这就够了,根本不会去想,我要跟明星一样,要大红大紫。我入行的时候就是这样,行业状况就是这样,所以你不会去奢求别的什么更多的东西了。圈里那么多前辈挣的也是这样,我已经很知足了,后来又会觉得,本身你就认同自己是后期,所以你就不会再去跟前期比较。
不知道哪个戏的时候,(演员表)后面打上配音演员的名字了。当时好多人说这个好,觉得自己受到尊重了。那时候有一部分人会觉得,演员是戏的灵魂,我只需要打演员,不需要打配音演员,那时候会感觉你不存在。开始打到你名字时候,相当于你得到认可,得到尊重了。那种心情是无以言表的,我相信整个配音圈所有配音演员都会觉得,我做到这点,能打上我名字,我觉得值了。
现在随着慢慢、慢慢配音走向幕前,大家都知道了,甚至有很多喜欢配音、爱好配音的人,都往配音圈里面走,通过学习也想做这一行业之后,(这)真的是一个动力,也是一个鼓舞。只是本身跟明星还是有很大差距,只是大家认识到了配音工种而已,我觉得对我来说没有太大的差异。你像我现在可能会有更多机会做一些幕前的事情,包括接受采访,但本职工作一直没有丢,还是一直在做。
配音(演员)现在也有一定量的粉丝。我生日的时候,他们会做一个纪念册,这个纪念册到了全国很多个城市。纪念册里有些画的Q版漫画,有些还会贴我以前的照片。(比如)今天邮到我这儿了,我写完「祝生日快乐」的话,然后快递转到下一个城市,下一个城市另一个人再写……(这个事情)他们整整做了一年。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我觉得欲哭无泪那种感觉,所有心里面的感动有点不知道怎么表达。反正很强大的一种动力在心里面就生成了那种感觉,发现我并不是默默无闻、没人关注,(不是)不受人关注、没人知道。现在有人慢慢知道(我),我要更努力,我要带给大家更多作品,然后让更多的人喜欢我。
有些人,只喜欢声音就可以了,而他们更喜欢我这个人,(想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欢迎他们来了解。
配音最吸引我的是,现实生活中你的人生只有这么一条路,轨迹这么走,你也没有大的起伏,有也会有,但可能不会那么夸张,或者那么淋漓尽致、那么洒脱、那么复杂化。但在配音中,相当于把这个角色从心里面重新演绎了一遍,那样你会体验不同人生、不同角色、不同感触,不同的畅快淋漓、不同的悲欢离合,不同的什么都有。包括这个角色,演员演得好,配音之后,你真的觉得「我走了一遍这个角色的人生」,你会觉得很爽、很痛快。
没人找我(演戏)啊,找我我一定演
其实配音演员有很多都是演员,只是体验方式不一样。我觉得学配音,其实(应该)叫学「表演台词」。你像我们在学校里面,没有专门开配音课,我们所有上的课跟表演一样。因为我们也是表演系,我们只是每周比别的班多一天表演台词课。那也是表演台词课,也没有说去棚里面录音,没有。我们上的都是表演方面的台词,所以说配音其实就是表演,如果说你不会表演的话,你光玩声音那是不行的。
我也演过戏,我还挺喜欢拍戏的。上回拍戏,我可能第一场、第二场戏紧张,后来就觉得不紧张了。我觉得驾驭角色那种感觉特别爽,觉得这个角色是我的。我去研究揣摩之后,我想赋予他什么就赋予他什么,这种感觉很棒。
隔行如隔山,因为我毕业以后一直在配音,后来我去拍戏,发现真的还是挺不一样的。有很多需要适应,导演说:「有这样的戏,你别总眨眼,你眨眼就怯了。」我平时习惯眨眼,一开始不理解,生活嘛,我生活就这样了。后来我到监视器里一看,一眨眼整个人物就稍微弱了。
我相信如果走表演的话,我也属于特别兢兢业业去努力做这件事,但是最后的结果那个东西就不为人知了,真的不知道会怎么样。
当时罗晋正在拍戏,找了剧组的女演员来帮我对戏。我摸了下词,别人摸了下词,别人就入戏了,(而)我都不敢看。罗晋也跟我说:「你没有过一千场戏,你甭想演戏。」配音其实也一样,你没有一年的经验,你也达不到啊,你再聪明你也达不到啊。
有戏找我,我肯定会演的。
黄怡 | 文 黄怡 | 摄影 | 特别鸣谢 Cup One | 盈科中心店 |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回复关键词
收看Figure出品的其他人物故事
迪玛希 | 河森堡 | 煮饭仙人 | 煮饭仙人2
你想看的人物,你想不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