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伏天,我在伊朗的风塔里惬意乘凉

陈巍 科学大院 2020-08-20

即使去问没有到过伊朗,但约略知道伊朗地理位置的人:你印象里伊朗的气候是什么样的?


大多数人也许都会根据脑海中所出现漫漫黄沙的景象,认为这里很可能和西游记里火焰山的面貌差不多。


这个答案对,也不对。对于伊朗绝大多数地区的夏季而言,最晴朗的日子是每个星期四,而其它晴朗的日子分别是星期五、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六、星期天和星期一。如此一来,到里海沿岸城市拉什特去看雨,竟然成了伊朗人夏季旅游的重要目标(通常外国人表示不屑一顾)。


到了冬天,伊朗西南部地区则呈现出明显的地中海式气候,又以位于伊朗高原西南边缘的法尔斯省为最(波斯波利斯遗址就位于法尔斯首府设拉子附近),时常一言不合就下猫狗(rain cats and dogs)。翻过大体南北走向的扎格罗斯山脉,另一面的亚兹德等城市则常年干燥少雨。这一点或许可供有意到伊朗过圣诞的朋友们参考。


不过不管怎样,夏天的伊朗城市每天白天气温达40度以上基本是没悬念的。尽管这是干热,不太会搞得汗流浃背(在马什哈德干燥无风的气候下,男子能很多天都不需要换衣服,可以省一大笔置装费)。天热人就缺乏食欲,干什么事情都有气无力,这个道理想必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那么为了继续搞经济建设或者总得做点什么,找好地方避避暑是绝对有意义的。

 

既然是干热,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躲到阴凉地,爱干嘛干嘛去。桥洞就是个好去处,既凉快,风又嗖嗖的,是很经济适用的选择。


伊斯法罕某座桥下纳凉的人们(基本都是男士)


第二种人们容易想到的比较简单的方法是挖地窖。


当年上海知青到新疆下乡时,很多就住着地窝子,虽然简陋,客观上也有冬暖夏凉的效果(显然还不够理想),进阶版就是大家熟悉的窑洞。再简单的地方如果配上wifi和电源,恐怕也能吸引大批青年流连忘返。


尽管以上设施都没有在伊朗地洞里出现,不过每座城市里的地洞陈设,往往还算清幽。这些地洞常与地下的坎儿井或蓄水池相结合,最下方是缓缓流过的清凉的井水,中间一层供人休憩,上方是嵌有玻璃的凸起圆顶,用于采光。有时从最下方坎儿井到地窖顶部之间,会筑有多层平台,从上到下每层温度逐渐下降。


设拉子萨迪墓花园里的一处地窖


亚兹德水博物馆里的一处地窖,可以从上面吊下果篮供下层人士享用


亚兹德水博物馆内悬挂的地窖示意图,左边显示了从地表到最下方每一层的温度


第三种方法则相当巧妙,就是建设风塔(badgir,即“捕风器”)伊朗人会自豪地向游客展示他们这种古代空调。字面意思看,它可以捕捉一定高度上即使很轻微的风,然后传导到下面房间中。燥热的亚兹德是参观风塔最好的地方。登上屋顶可以看到城里到处矗立着或高或低的风塔。



风塔主要运用两种原理来实现功能,其一是上段所说的直接从空气中捕捉风这主要体现为风塔的两种建筑形式,第一种是一座大厅的周围建有好几座风塔,这样从其中一座风塔引入的风就经过下方大厅后,再从相反方向的风塔将废气排出。


另一种是房间后面单座垒得很高的风塔,亚兹德的多莱特阿巴德花园拥有伊朗最高的一座风塔,高33米。风塔上方的开口可以只有一个方向(Ardakani,字面意思多在阿尔达坎分布),两个方向(Kermani,多在克尔曼),四个方向(Yazdi)甚至八个方向(数量较少约占2%)。风可以从一个方向的开口进入,同时废气从相对方向的开口流出。这种风塔实际上和风扇差不多,吹的不是冷风,但在阴凉的房间里有新鲜空气不断流入,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笔者曾亲身体验)。




亚兹德的多莱特阿巴德花园内的风塔,现在的风塔是在20世纪60年代重建的,下图是其休息室内漂亮的穹顶


另一种运用的原理中风塔起到排出热气的作用,这需要借助地下的坎儿井一起实现坎儿井在室外开有通风竖井,并与设有风塔的房间也连通。白天经过太阳照射,房间内热气上升从风塔排出,造成房间内与室外的气压差,使得坎儿井内经地下水冷却的空气进入室内。


风塔所用原理示意图(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风塔顶端的开口往往可看到具有浓郁波斯特色的装饰,朋友们如到伊朗可以留意下。


风塔开口装饰式样(P.S. Ghaemmaghami & M. Mahmoudi, 2005)


据说风塔在伊朗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4千年,有日本人在伊朗东北部的Tappeh chackmaq遗址发现了带有原始风塔的建筑,我没有具体查证,如果是真的话就是说这项日用技术在伊朗已经有五千多年历史。

 

规模较大的风塔是为人们集会的场所准备的,在亚兹德Amir Chakhmaq广场北侧有一座拥有5座风塔的大型蓄水池,其内部是著名的Saheb A Zaman俱乐部,在那里我们观赏了伊朗传统的运动Zurkhaneh,感觉非常不错。

 

PS:这可不是一篇收了旅游网站钱的软文(今年还有人会出去旅游么),只不过是笔者在这个三伏天里,忍不住回忆起伊朗的炎炎夏日罢了。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本文于2017年11月10日首发于科学大院)




版权说明: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文章首发于科学大院,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科学大院立场。转载请联系cas@cnic.cn



大院热门文章top榜

点击文章标题,可直接阅读哦~


1. 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第一人丨科学人

2. 马斯克是如何给NASA省钱的?

3. 神仙打架?光学未来?这根链子什么来头?

4. 2020又发大火?亚马孙:从地球之肺到地球之伤

5. 达·芬奇和宋代画家告诉你,除了诗和远方,世上还有散射现象

6. Tony老师,我明明染的蓝黑,怎么就绿了??

7. 曾经让地球焕发生机的它们,未来能在火星成功拓荒吗?

8. 地球是……漂浮在宇宙中的大“椰子”?

9. 魔兽世界里的古生物原型研究(一)

10. 当小行星来袭,除了让地球流浪,我们还能怎么做?




科学大院是中科院官方科普微平台,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主办、中国科普博览团队运营,致力于最新科研成果的深度解读、社会热点事件的科学发声。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请联系cas@cnic.cn


我知道你在看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