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校一课丨了、呢、啦、喽、吗
昨天,南京的编辑zcm给我们留言,想要了解句末语气词的用法,首先非常谢谢您的关注和信任。除了您提到的四个语气词,小编又补充了一个“吗”。
语气词,可谓汉语的一大特色,并且家族成员众多。既然是表达一种语气,那么选择哪个语气词和作者的说话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如福建人说话喜欢用“了啦”来结尾。但书面语与口语不同,使用太多语气词,或过于省略语气词都会影响阅读,给人不舒服的感觉。
了
“了”表示动作状态的实现,既可以表示过去、现在的动作、状态实现,又可以表示将来的动作、状态的实现。例如:
1.昨天我发烧了。(过去)
2.你们看,这朵花开了。(现在)
3.等你的病好了,我们就离开这座城市。(将来)
此外,“了”还有成句、篇章的功能。
有些句子去掉语气词“了”后就不完整,例如:
1.今天热死了。
2.这个消息太鼓舞人心了。
句末用“了”可以表示一个句子、语段的结束,具有划分句子和语段的作用。
如当主语、话题不变时,即使一个分句或句子完结了,分句或句子末尾也不宜用“了”,如果用了“了”,一个句子或语段会被分割开来,句子与句子之间将连接不起来。例如:
昨天早上我起床以后吃早饭了。然后去图书馆了。走进图书馆就去找书了。找到要借的书,就去柜台借了。我问柜台的工作人员可以借几天,她说可以借一个星期。办完手续以后我就回宿舍了。
这段话中前几个句子都在叙述“我”的几个连续的动作,所以中间用了几个语气词“了”后,破坏了句子的连贯性。改成下面的样子,句子就连起来了:
昨天早上我起床以后先吃早饭,然后去图书馆。走进图书馆我先找书。找到要借的书以后,就去柜台了。我问柜台的工作人员可以借几天,她说可以借一个星期。办完手续以后我就回宿舍了。
呢
“呢”的主要作用是缓和语气。可以用于疑问句、陈述句和停顿后。
例如:
1.这是怎么回事呢?(特指疑问句)
2.他没去过北京,怎么会到过天安门呢?(反问句)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特指疑问句中可以不用疑问代词,只在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后加“呢”,一般问人或物“在哪里”。
例如:
1.老师呢?(意思是:老师在哪儿?)
2.妹妹,你的靴子呢?(意思是:你的靴子哪儿去了?)
例如:
1.别怕,有我呢。
2.我没什么,你才辛苦呢。
在陈述句中,“呢”也可以与“可”连用,表示说话人想告诉对方新的情况或提醒对方,含有夸张的意味。例如:
孩子们听了这个消息,可高兴呢。
例如:
1.你先走吧,我呢,你就不用管了。
2.我要是不同意呢,你怎么办?
PS:
“呢”还可以表示动作进行。例如:
A:你出来一下可以吗?
B:我(正)炒菜呢,什么事?
啦
“啦”是语气词“了”与“啊”连用的结果,表达的语气更为强烈。
例如:
1.你怎么不高兴了啊?
——你怎么不高兴啦?
2.你别管他了啊,自己去吃饭吧。
——你别管他啦,自己去吃饭吧。
“啦”可以用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中。
例如:
1.班长回来啦。
2.你怎么知道啦?
3.
4.这件东西的用处可大啦!
就是用在列举的句子中,且常常用在口语中。例如:
今年的生产情况真不错,粮食啦,蔬菜啦,水果啦,都获得了丰收。
喽
“喽”是语气词“了”与“哦”连用的结果。常用在口语中,用法与“啦”基本相同。但是不用在列举的句子中。
例如:
1.爸爸妈妈回来喽。
2.要出去玩儿喽。
3.这件东西的用处可大喽。
4.老天下雨,庄家有救喽。
吗
“吗”多表达疑问语气,如正问句、反问句、选择问句等。旧时,人们用“么”来表示疑问语气,现在仍有作者使用。
除了疑问语气,“吗”还用于句中的停顿后。
例如:你要是问我的意见吗,我不同意。(此处也可以使用“么”)
整理丨SHMILY
点击下列红色文字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重大通知 行业领军人才丨 文创产业扶持丨质量管理2017丨新闻出版课题申报丨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丨中国出版发展报告会
编校一课 逗号与顿号丨引号丨书名号丨顿号丨连接号 丨异形词丨做与作丨数字丨汉语拼音丨易错字(一)丨易错字(二)丨易错字(三)丨易错字(四)丨参考文献丨时政类图书丨易错成语(A-L)丨易错成语(M-Z)丨标点符号补充(1)丨标点符号补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