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编校问题,先找出版标准丨木铎周报No.7
木铎周报
每周五,木铎君会整理9个编校群、4000多名编辑讨论的编校问题,分享给大家。
本周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很多编辑的困惑都可以在标准里找到,所以熟悉标准可以大大提高编校技能。在木铎书声【出版标准】栏目,您可以查看非常多的出版标准。
正文共:3065 字
预计阅读时间: 8 分钟
符号类问题
一、单位中文符号只在普通书刊中在有必要时使用,这个必要的尺度怎么把握?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T 3100—93)在6.1.2中明确规定:中文符号只在小学、初中教科书和普通书刊中在有必要时使用。这里的“普通书刊”没有明确的定义,很难严格区分专业书刊和普通书刊。这里只是一个概念,含义是专业性强、技术性强的书刊最好不要采用汉字构成的“中文符号”,而采用国务院命令中的符号。
这里也没有提出小学、初中教科书中只能使用中文符号,而只是说有必要时可使用中文符号。因而,这一条并不妨碍在小学、初中教科书中使用一些单位的字母符号。
二、13—19 本身不就是表示之间吗,再加“之间”意思会不会重复?
在吕叔湘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有“之间”的用法,这种用法是可以的,不是重复。13—19读作13至19 或 13到19,不用一字线时加“之间”没问题,用一字线时也一样。数字之间也可以用波浪线连接。
三、“桌子(zhuozi)、台子(taizi)、椅子(yizi)”和 “桌子(zhuozi)”“台子(taizi)”“椅子(yizi)”,这两种用法,哪种是对的?
两种都对。第一种将并列名称放在一起,用顿号分隔,可以避免引号过多。第二种是用引号起分隔作用,不用加顿号。
最新《标点符号用法》在顿号的基本用法中明确指出:“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
这样规定是因为,首先从表达功能上看,并列的引号之间无论实际上有没有停顿,不使用顿号都不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其次,当所引内容比较多或者所引内容本身已经带有标点符号时,如果并列的引号之间再使用顿号,不仅形式上美观,也降低了符号的表达效率。而且从编辑出版的技术处理角度看,各个出版社也多采用并列的引号之间不使用顿号的处理方式。如《出版校对培训教程》中就指出:“因为引号在视觉上有分隔作用,可以避免‘满纸黑瓜子(顿号)’。”
另外,从经济美观的角度出发,在同时引用大量同类并列成分,而并列成分本身又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可以将多个并列成分放在一组引号之内。这时,由于没有了引号的间隔作用,并列成分之间应使用顿号隔开。有时会出现别的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如引语之后有括注时),这时为了避免理解困难,需要使用顿号。
四、“>”号遇到转行时怎么处理?
表示关系运算符时,“>”不在行首;表示范围时,“>”不在行尾,如“>0.25~0.50”(“>0.25”是一个整体,不能断开转行)。类似于“减号”在行尾,“负号”在行首。
标准类问题
五、版权页放在单页码可以吗?
《图书书名页》(GB/T 12450—2001)中4.2条指出:版本记录页提供图书的版权说明、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和版本记录。位于主书名页的背面,即双数页码面。因此,版权页不能放在单页码面。
六、拼音标注原变调如何掌握?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GB/T 16159—2012)建议:一般标原调,不标变调,教学、低幼读物可变调。咱们编辑图书的优先原则依次为:规则标准、现汉、各社规定。
七、“公顷”算不算非法定单位?
根据《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T 3100—93)中明确指出:公顷是可与国际单位制单位并用的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公顷的国际通用符号是:ha;单位符号是:hm2。
词语类问题
八、请问老师们,需和须怎么区分? 无须多言?需视情况而定?
(1)“须”比“需”在程度上更强调。“须”系列(包括须要、必须)只用在动、形容词前,如:须知、必须谨慎;“需”系列还可带名词,如:必需品、需要经费。“需”系列可作名词,如:军需、满足需要;其前可加“所”构成名词性短语,如:各取所需。“须”系列不能。
(2)【必须·必需】二者区别:“必须”为副词,后接动词;“必需”为动词,单用或接名词。词义上,前者指“一定要”,后者指“一定要有”。选择用词时可将其分别代入,看哪个合适。如 bìxū 努力、bìxū 的物资,用两种方法都可判断:前者用“必须”,后者用“必需”。“须要”和“需要”也可按上述词义区分。
九、汽车后备箱还是后备厢?
汽车“后备xiang”的问题:有人主张用“后备厢”,以“车厢”“三厢车”为依据(可能还有黑马);有人主张用“后备箱”,以较早时期的国标和行标为依据;有人主张用“行李舱”,这是最新的名词术语。其实,还有用“行李箱”的(法条)。
从GB 7258—2012中的“后备箱(或行李区)”在GB 7258—2017中改为“行李舱”来看,最规范的说法还是“行李舱”,称“行李箱”“后备箱”也可以,慎用“后备厢”。
十、苏联和前苏联如何使用?
在一般情况下使用“苏联”而不使用“前苏联”,行文中凡是可以使用“苏联”的地方,就没有必要使用“前苏联”。
要特别注意误用“前苏联”的两种情况:一是涉及正式的国家名称时使用“前苏联”,二是涉及苏联解体前的年代时使用“前苏联”。
只有在使用“苏联”会造成语义不明或引起误解的情况下才必须使用“前苏联”。例如:“欧洲复兴开发银行预测:前苏联地区向市场经济过渡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前苏联12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7.4%,从而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率仅次于中国的新兴市场国家。”(《参考消息》2004年11月12日)其中只能用“前(原)苏联”而不能用“苏联”。又如,某人原来的身份是“苏联官员”,现在说明其原来的身份,就应当称某人是“前(原)苏联官员”。
十一、“满清”这个词在书里有什么讲究吗?
历史朝代名称,以新版《辞海》附录的《中国历史纪年表》为准。历史朝代一律沿用正称。例如,“清朝”“清代”不称“满清”“大清”,“元朝”“元代”不称“蒙元”“大元”。
《国务院关于今后在行文中和书报杂志里一律不用“满清”的称谓的通知》(1956-02-18)指出:“‘满清’这个名词是在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反对当时封建统治者这一段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称谓。在目前我国各民族已经团结成为一个自由平等的民族大家庭的情况下,如果继续使用,可能使满族人民在情绪上引起不愉快的感觉。为了增进各民族间的团结,今后各级国家机关、学校、企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在各种文件、著作和报纸、刊物中,除了引用历史文献不便改动外,一律不要用‘满清’这个名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通常所说的中华民族是我国各民族的总称,包括56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光荣的传统。因此,朝代更迭就写朝代更迭,不要多此一举。同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称谓方式一样,清朝自应顺理成章称为“清朝”,而不称“满清”。同理,元朝不称“蒙元”。
十二、一本法律方面的稿子,里面直接用到“《台湾民法典》”,不知道这样合适吗?
参照相关对台用语建议:对台湾当局及其所属机构的法规性文件与各式官方文书等,应加引号或变通处理(不用书名号)。对台湾当局或其所属机构的所谓“白皮书”,可用“小册子”“文件”一类的用语称之。所以这里直接用是不合适的。
点击链接查看往期周报
第一期:木铎周报丨来自群里的编校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