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就业这么差,金融业还值得干吗?

陈思炜 知己职彼
2024-09-05
原创:陈思炜

编辑:小知(公众号“知己职彼”编辑)
已委托律师对本账号发布的内容维权,从不发律师函,直接传票,侵权必究


金融业就业环境


本文写给对大环境有基本认知的读者,有些概念和逻辑我就不按“科普”逻辑去做解释了,懂的自然懂,不懂的请私信再问,或者从文末找我推荐的入口去“补补课”。


还记得2022届校招前后那段时间(2021年~2022年二季度),从定位到规划,再到过程中每一步的出谋划策,我指导过几位没有任何相关工作经验的往届生(平均已经工作了3~4年,做的基本都是中后台的工作)成功转型,接连进入了腰部及尾部券商研究所做行研。(这样的逆袭案例在许多人眼里是“不可能的事儿”,但其实即便在当下,依然有可复制的可能,只是规划难度更大了)


但变化来得太快也太突然,转眼到了23届校招,情况就急转直下,各主流高端金融岗位的hc平均来说缩水了近30%~40%,这导致岗位的门槛变向地提高了不少,也因此我陆续从各途径听闻了一些杯具案例:


例一:国内TOP5本硕背景+6段投行实习(垂直度方面,6段清一色是做股),最后秋招走完颗粒无收,秋招末开始投腰部投行连面试都基本没拿到几个,一方面是时间点晚了,一方面是经历集中在头部,因而能力和忠诚度不太受腰部信任,当然还有其他更细节的诸多原因,过于专业的我这里就不展开了。随后春招起覆盖尾部一起海投,但面试机会依然寥寥,更别说最终结果了,最后家里人想尽办法找了关系给安排到某保险公司去做后台;


例二:国内TOP2本+QSTOP5硕+7段实习(其中大部分是一级,3段是一级买),最后过五关斩六将,艰难拿到了一个头部PE的offer,但在23年一季度末突然被通知offer作废,他的同学有的投了MBB咨询的被告知延期至24年入职(前几天某家又继续发延迟公告,原23届信新人要从24年继续延到25年),所以他自认为比他那些同学还惨。再然后,由于押宝都押在了一级,在一级普遍越来越冷的趋势下,他不得不选择gap,再多花几十万去读个二硕拿回应届生身份,并且打算“割肉”放弃一级(因为听说国资背景的PE钱少务虚活儿还多+饭碗本质上也非纯铁+福利又不如体制);


例三:两财一贸本+C9硕,有5段实习,咨询1段,银行1段,券商行研3段(其中2段小黑工,但时长加起来有10个月,1段暑期实习),最后暑期留用差点泡汤,延迟到11月底才拿到转正,过程中“骑驴找马”(驴还没坐上就开始找马)但颗粒无收...在感叹运气还算不错没多久后,众所周知的一些政策+市场双向压力下,入职前就听今后说待遇要大幅降低,虽然作为新人来说降薪空间有限,但与此同时的工作压力和强度相比往年新人骤增,展望未来原本预期80~100w的薪资可能缩水至40~50,瞬间感到什么都不香了;


以上案例促使更多人开始讨论——这金融业还值不值得干了?


图片引自我的新课《金融行业职业规划》,入口见文末


哪些金融细分更惨“更不能干”?


前阵子我在私人号发过一个视频(那些视频都是我在上下班途中碎碎念随便拍的,没字幕也没任何加工,不建议follow,有核心观点我之后文字形式发在这儿),讲的是相对哪个细分最惨、怎么排序,我的观点是(最惨的列最左边):


一级买(不含非头部) < 一级卖(不含FA) < 二级卖 < 二级买(不含私募)


P.S. 以上三个括号里的,是即便在前些年的就业环境下都平均门槛较低、职业发展平均较差的细分方向。当然了,在这年头更是方差更大,只不过二级依然普遍比一级强一些罢了。


基本逻辑就是:


1. 二级买(不含私募)本身策略就稳健,业务波动相对小,从业人员底薪高、奖金占比相对低,监管侧的一些动作对从业者影响相对小;门槛高,圈子小,从业者基数小,相对低调(不像一些卖方动不动就晒个工资单、工作证明、一级买方一有动作就必须抛头露面发发公告、搞点新闻,低调不了),老百姓了解的少,“被共同富裕”的呼声也小;


2. 二级卖本身手里不拿钱,不搞投资,但从业人员底薪低,奖金比重大,受公募降费影响奖金降幅大,总体薪资下降就多,但哪怕大环境再差,一方面二级市场只要有交易就存波动,有波动就有研究价值,买或卖,推荐买或推荐别买都有市场需求,论“苟”能力依然强;一方面卖方有靠新财富、“炒股”等多种形式的“复合收入”来源,甚至有时候跟实业老板走得近一些,还有机会靠“给人站台”在一些新项目里拿点好处,钱也好、干股也好、其他也罢,不少都可以说是“灰”的,但大概率不算“黑”(风险相对可控)的收入;


3. 一级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明显大于二级,一级的业务是“项目制导向”,是0和1的游戏,有的做叫“1”,卖方帮卖出去的股票越多,奖金水涨船高,好的时候新人第一年就能年入百万,但没得做就是“0”,最惨的时候,2011年某信建投有位“投行民工”也晒了下工资单,一个月4600多块钱,那可真是工地民工看了都流泪的低薪...而如今,环境比当年09~13那波更恶劣得多,不论是做股还是做债,哪怕是做ABS和其他资管方向的,都无一幸免,今年两个季度走完,有家腰部位置的券商固收据说一个债都没发出来,可想而知他们的“金融民工”收入会有多低;


4. 相比一级卖,一级买的逻辑同样是0和1,但原本杠杆更高,不确定性本身也更大;一级投资退出机制有限,基本要么IPO要么M&A,IPO就不多说了,M&A也要看多少人家手里还有足够资本去收,有的买方原地解散,有的整组整组得裁员,原本最牛气的美元基金也在今年二季度遭遇雪上加霜的灯塔国那边的限制,即便是偏体制内的国资平台,“门槛”奇高(一众人都将其视作“救生圈”寻求上岸)且工作强度大+薪资远不如市场化程度高的机构,“围城”里的怨声载道不敢下车,“围城”外的绞尽脑汁各种托关系往里走...一级买有多惨,其实是最众所周知的,自然也是最不必多说的,全国那些主做金融猎头都有不少直接转行卖保险去了...;


具体来看:


原本一级门槛就该高于二级,所以我常说,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也不是六边形战士且目标极高、对金钱极度渴望的,真的别轻易定位在一级上作为自己的职业第一站(其他很多职业做好了,职业第二第三站倒是有机会以自身积累、不靠拼爹在一级找到一些位置)。而在当下,一级门槛无疑是持续在被抬高,卖方和买方的头部化效应在加剧,但头部的数量却还在下降(之前的头部有不少已经开始滑落),自然也就更不推荐原本就竞争力没那么足的大学生去考虑了。


同样的,二级买方里的大买门槛也在加速变高,目前我所了解到的求职者里,半数以上家里都有直接的内部关系,但中间人全力帮忙在疏通过程中也得“论资排辈”、“先来后到”,托关系的人里边80%最终是空手而归的。倒不是说剩下的机会都给了没关系的,而是想朝大买方那种金融国央企高待遇方向上岸的人数激增,分母太大了!


而二级卖这边,前几年市场好的时候,整个细分扩招了差不多2000多个研究员,目前算是没入佣金排名的一些非主流券商,总共有差不多6000多人,据目前了解的各方版本综合判断,未来2~3年内可能出清人员占30%,也就是差不多要干掉2000人左右,结构上其中一部分坑位里的人是知难而退、另择“高就”,一部分是被软磨硬泡变向优化,每年校招还是会有hc给到应届生,只是相比22届可能下降到20~30%。


图片引自我的新课《金融行业职业规划》,入口见文末


所以金融就不能干了?


看完上边这些后(也是很多人看完我那个视频后),很多人立马就坐不住了,接连私信刷爆我的账号...“那是不是金融就没得干了?”


我随后录了一个中视频分享了我的观点,这里写一写供大家参考:


1. 预期本身就没那么高的,对金钱和世俗的那些没那么渴望的,劝退入行,转去任何版本的“宇宙尽头”都合理。大环境下行,守一守(secure)下限乃人之常情,既然你不是那么“不正常”(不够aggressive),赔率低了这么多,胜率也降得不少,实没必要参与;


2. 非技术背景的在校生,目标高、预期高,对上限依然极度憧憬的,衡量个人背景的竞争力尚算出众的,在下调求职目标下限+实习/求职整体组合合理配套的前提下,依然建议考虑。因为金融业尤其大资管方向,整体下行受了很多政策端的影响,总体来说不存在朝夕阳概念,基本是周期性的体现。


建议大家要对“周期”有更多的认知和敬畏,不能看着当下从业者年薪百万,就加入,看着当下从业者降薪就撤退,否则这跟炒股“追涨杀跌”什么区别?“打不过就加入”的逻辑在聪明人遍地的金融圈根本行不通,凭什么机会总留给你呢?想要跳得高,原本必须蹲得深(各位在学校里那样纸上谈兵可不算蹲),大红利期让太多人形成了“入行直接起飞”的思维惯性(定式),而这本来就是特殊时代赋予的,也是今后多年内不复存在的。


我们预判职业发展前景,不能只看当下,“长期主义”在2018年后被越来越多人提起,一部分原因就是大红利期过了,要有更强的“熬”的能力,要能在更长时间区间内收获不到显性大回报的时候耐住性子,多关注自己在该赛道上的相对位置和相对成长。


3. 技术背景的在校生,若没有足够的“狼性”,没那么渴望“财富”,或原本就没有对金融足够的热情,又或者风险偏好相对不那么高的,没必要一棵树上吊死,要熬是熬不住的,“长期主义”的前提是,对做某些事情本身就充满兴趣,即便没有足够的短期回报也乐此不疲。(事实上金融圈这样的人本身也是少数,大多都停留在“华尔街之狼”里主人公model那样在装模作样)


一方面,可以考虑再提升下教育背景,接下来走“宇宙尽头”多一些竞争力,当然要朝编制上,专业选择上还要再基于报考岗位的要求做些斟酌和调整为宜;


一方面,可以朝技术方向再做深耕,科技行业体制外依然有足够的机会,该转型或微调方向的适当也要做,哪些方向接下来几年会有前景就不需要我多说了,看看市场上的那些概念就好。(本身适合做技术的才可以这么看,否则的话,前景好几乎在短期更大概率代表“大蓝海+低市场用人需求”,找工作都难,更别说职业发展好坏了)


一方面特定理工科方向,读到顶级硕或博的,过程中好好规划(学术方面有功底,同时还要想办法从学业中协调出足够时间去干实习,这需要整体规划,否则可行性会有问题,细节这里我展开不了),长期依然是金融业极其抢手的复合型人才;


再一方面数学方面(计算机也可以)技术人才也可以考虑读个博,朝量化投资、金融衍生品设计、风险管理、资产定价等金融+技术或者金融+科技方向上做定位。再次强调,一是要得是“人才”,这比的是天赋,而非一厢情愿,二是大概率要读博,小部分情况下顶级数学、计算机或强相关专业的本硕也行(取决于天赋)。这条路只属于整个金融业约0.01%的人,万里挑一其实已经算多了。


图片引自我的新课《金融行业职业规划》,入口见文末


毕业干金融≠要干一辈子金融


如果以上123都不适合你,比如你是那种对1 里的躺平没啥兴趣,和2又有些差距,又不算3这类技术背景的,但还有相对较高的追求的,同时也没什么其他职业目标,对金融又有些兴趣的,建议你还是可以考虑考虑干金融,当然了,最好还是朝大资管方向走,不要回头再去传统金融细分去卷。


原因就是,毕业干金融≠一辈子干金融。甚至,干个几年就有机会更好的机会去切换赛道,去转型,重新起飞。


只要你别选那些方差太大的细分方向(FA/二级私募小买/一级小买),没有太高的“一转眼公司就没了”的风险,能好好积累一些对宏观经济的理解,对各产业发展的洞见,对各商业模式的认知,对组织经营和管理的认知,同时提升各类软实力、抗打击能力,今后去切很多细分方向都会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这有点像是,我10多年前之前干投行、PE后切教育,被业内人人称之为“降维打击”般的泥石流,又像是创业圈里前些年就开始流行的,在一线城市、名星项目里先学模式和打法,再复制到二三四线城市去“降维”。


其背后的逻辑就是,即便你没能在一二级市场里闯出名堂来,但只要用心经营自己的圈子,该有的一些在非金融圈能派上用处的人脉一定会有,该锻炼的思维能力、整体认知和软实力,以及圈内标配的“民工特质”(吃苦耐劳、高执行力、足够拼搏)都会赋予你在新赛道上的更高频正反馈!


当你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与高段位游戏对手同场竞技后,你的成长往往是纯粹收入和财富可以无法直接体现的!


在这一点上,我不想和任何人争辩,因为文章空间有限,而我在之前多年里,在沟通空间足够的每一次与学生和家长的对话后,得无一例外得到了高度认同。


这并非对与错的争论,而是在足够的空间下,我将基于更多种假设和前提条件的“情景分析”给对方说得足够细致、足够充分的情况下,给出的是底层逻辑,是做选择的依据、做规划的方法论,而不是标准答案!


这个世界上,任何高价值的事情,一定没有标准答案,而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最优解”;


所以,还是我的那句话——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相关课程(系统学习职业规划)

136分钟15节金融职业规划课程(入口 → )【新】《金融行业x职业规划》(15节课136分钟干货课程)


936分钟67节职业规划系统课程(入口 → )【精】职业规划x生涯地图(人人都值得学的生涯规划课,67节936分钟纯干货。)


扫码进入课程页面 ↓ ↓ ↓

相关文章推荐【精】双非大学生做金融销售的5大路径(全文5851字)
【应届生校招】简历关和面试关的底层逻辑  寒冬已至,路在何方?致大学生和职场人(文末附七条建议)【真相】金融圈有多乱?这就是人性!慎入!
CFA敲门砖?别再被骗了!

董秘?董事长秘书?董事会秘书?有的月入5千,有的年入1368万!

【精】铁饭碗?财务会计职业危机将至!(全文8235字,宜深度阅读)

【精】计算机=新天坑?CS专业避坑指南(全文共5080字)

【精】失去应届生身份后,该怎么找工作?(全文共7489字)高性价比金融职业——爆发式增长的期货业,名校大学生的“新盲区”,内卷时代下的价值洼地!(共5183字)
------THE END------


如果您有关于职业定位、职业规划、职业发展和出国留学等问题,欢迎添加我的微信chsw37咨询。

本文作者:陈思炜


  • 知乎大V(职业规划与留学全国头部意见领袖),百万粉丝教育IP&KOL

  • 国际教育与生涯教育领域全国资深专家,创业企业家,15年+行业经验,11年+创业经验,现任全国5家教育机构董事及战略顾问

  • 职业规划1v1案例3600+/时长7000小时+/生涯教育课及培训时长8000小时

  • 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最年轻入会会员)、民进上海市教委直属系统委员会会员

  •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杰出校友(2015被授予)经济学学士、金融学硕士

  •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特聘职业生涯教育导师及客座教授(均于2016年起)

  • 三本畅销书作者《方向的力量》(14年出版22万字)《方向的力量修订版》(18年出版33万字)《知己知彼》(21年出版23万字)

  • 曾全职供职某国家主权基金PE/全球九大投行瑞银(UBS投行)/平安银行总行副行长助理

留学规划与申请指导背景:
  • 从业15年创业11年来始终专注美英港澳为主方向的研究生申请,770+成功案例,其中全程亲自跟进负责占250+,全程+文书占110+

  • 所带学生近90%被美国综排Top20录取、近80%的学生被综排Top10名校录取,其中40%以上获2所或以上Top10录取

  • 截止至2023Fall申请季,已累计助100多位本科背景或其他条件有严重短板的学生获美国综排Top10大学录取,其中的22位同时被美国综排Top5/英国Top2大学录取,offer包括MIT/耶鲁/哈佛/哥大/芝大/宾大/牛津/剑桥等(含二本进哈佛2例/耶鲁6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知己职彼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