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随便读博!
原创:陈思炜
编辑:小知(公众号“知己职彼”编辑)
已委托律师对本账号发布的内容维权,从不发律师函,直接传票,侵权必究。
千万不要随便读博!
在过去的十年里,来找我咨询读博的学生里,我劝退了接近99%的人
然而在近几年,随着肉眼可见的内卷化越来越严重,就业越来越难,越来越多本科生选择了毕业不直接找工作,而是继续读研,且读完硕士的人里边考虑进一步读博的也是越来越多。
他们秉持着这样一种观点:既然硕士研究生也读完了,就索性把博士一块儿读了,毕竟硕士和博士都是研究生,接着读无非就是多花点时间罢了,学历提高了,今后就业肯定更有竞争力。
在我看来,这样的想法存在巨大的问题。
1. 博士与硕士的差别
首先,虽然这两者同叫“某某研究生”,但在研究难度或者说毕业难度上,博士要远大于硕士。
硕士研究生虽然表面看着分为专硕和学硕,且二者的录取比例差距并不大,但实际上大部分硕士研究生都不是以学术和科研为导向的,而是以应用为导向的。
因为不论你学的是什么,今后这批硕士研究生里绝大部分人都无法具备足够的从事真正科研和开发工作的能力。
硕士研究生要毕业,基本就是在某些前人的论文基础上,找出一些思考,做出一些分析,得出一些批判就足够了;
而反观博士研究生,他们要研究出人类社会、历史上某个学科旗下的某个分支上,前人从未攻破的某个小点,好比一个圆圈代表了我们人类目前各学科理论能触及的边界,博士研究生理论上要从这个圈上的任何一个点找到突破口,向外再拱出一点,在人类科学和文明的进步上做出贡献、创造价值。
这对学生是否对学术有强烈且持续的热情,以及自身是否具备对学科和科研的天赋有极高的门槛要求。
P.S. 这里的“天赋”不是所谓“天才”才能拥有的非凡才能,而是至少对学术研究有热情、有较强的主动研究的主观能动性和阅读文献、做研究的扎实基本功。
另外早在20世纪,种种大家眼中的社科类专业就开始大规模地把统计学知识和量化分析运用到自己的研究当中,所以除了少部分文学、艺术类专业,绝大部分专业的博士阶段都需要一定的统计学知识储备,研究中量化的部分占比很高。
不夸张的说,把心理学当文科看待然后去念博士才发现其是对数理要求极高的学科的比比皆是。
由此可见,读博士的难度远高于硕士。
2. 读博很难可能造成的后果
其次,我们再从数据来看,所谓的读博很难,会造成哪些后果:
综合多国数据,我们发现有接近50%的博士在读者表示开始读博后才逐渐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读博。
每年其实都有很多学生来找我咨询,抱怨自己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总是泼ta冷水,劝退他,甚至连pua他的兴趣都没有,最直接的还会直言不讳地说:你完全没有学术造诣。
另外,还有近60%的博士在读生最终是延期毕业的,在真正能毕业的人里边又有30%表示自己的毕业是非常勉强的。
在许多西方国家的数据统计中我们还经常看到,博士在读者中患有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学生超过30%,请注意,这里说的是抑郁症等精神疾病,而不是日常很多人自认为的抑郁情绪,后者其实只是抑郁症倾向,严重程度并不构成疾病。
3. 读博对就业帮助有限
其三,很多人觉得只要咬牙把博士读完,今后找工作理应更顺利吧!
我的回答是:不一定!
一方面,正如前文所述,博士并不是咬咬牙就能毕业的,没有“天赋”(不适合)的情况下再做努力很可能都是徒劳。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老板频繁劝退自己在带的学生了,更不会有这么多学生无法毕业甚至还患上精神疾病了。
另一方面,我看过许多针对博士毕业生的调查报告,其中显示至少3成的博士毕业生,即使拿到了博士学位也并没有让他们在求职或职业发展上获得明显的、符合其预期的突破。
因为在职场上,真正对博士背景有较高需求的一般只集中在特定的一些学科领域,还得具体看你是哪个学校、哪个系、哪个博导带出来的,最重要的是你肚子里到底有多少墨水,即整体的学术水平如何。
此外,如果一个岗位本科和硕士完全都能干,而你是博士,也想去干,对规范的企业来说,他们要想聘用你,就不得不付出比本科、硕士求职者更高的薪水才行。
如果你是老板,你怎么选?即便你不差钱,你也更容易怀疑这个博士进来工作后的稳定性,因为他往往因为多读了四五年博士,体力精力不如本科和硕士的求职者,更年长的(接近30)年龄也意味着大概率组建了家庭,即可能有更多的家庭事务的负担,更不提对自己的教育背景多投入了成本,自然会对工作的各方面有更高的预期......如果你是老板,这样的人你敢用吗?
总结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勉强读博,可能带来的后果可能不仅是半途退学,然后失去了应届生身份和参加校园招聘的机会,甚至可能是巨大的、非常难弥补的精神伤害,对之后整个人生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显然,不理性地选择读博,将损失我们的大量机会成本。
我一直在许多场合向大学生们强调一件事:应试教育下,12年级及以下是以标准化考试的成绩为导向,分数为王。所以学生就算天天对着书本,天天呆在实验室里都无可指摘。
但到了大学阶段,不管你是要继续读硕士还是读博士,对99.999%的人来说,读书下一个里程碑式的目标都不是考试,更不是成绩,而是帮助自己找到适合的某个工作岗位,把所学(不论是硬技能还是软实力)应用到能对社会、人民创造价值的事情上去。
要找到这样的方向,必须做大量功课,对社会需求以及组织的用人需求进行匹配,在明确职业目标和职业规划的基础上,再做学业发展规划才是合理的思路。
千万不要再想当然地觉得,只要学历够高、读书成绩够好,就能解决一切生活中和职场上的问题了。
对潜在质疑的几点补充
1. 质疑我是否读过博,言外之意,假如我没读过博就没资格发言
抱歉,我只听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从没听说过“没踢过球的就没资格当教练”的这种逻辑。
更何况,我并没有在指导别人怎么读博,而是在自己的主业(职业生涯教育)立场上,列举几个最重要的思辨角度,希望能引发大家的思考,理性读博。
凡事如果都得亲自去干过才能评价,如此的试错成本没有任何人承受得起。趋利避害,权衡利弊,是成年人判断一件事该不该做的基本逻辑,只要有“逻辑”去支撑,有“信息”作参考,做出的理性推断和判断,谈何有没有资格呢?
2. 质疑我讲的样本不够大,逻辑不是百分比闭环
确实,生涯教育领域最大的一个难点就是数据样本难采集,因为目前的技术和条件不足以让任何人获得足够大的样本。
但难道任何事情都得像搞严肃的学术研究那样,先写文献综述、做好样本设计和抽样、还得通过审稿和同行评议......这样一整套的流程下来,才能有借鉴、参考价值吗?
到底是80%还是90%很重要吗,这两个数字代表的,是不是都是大部分?
一个明明本科学历都能干的工作,博士生去求职,一般情况下企业会青睐你吗?无论从直接成本,还是从间接成本出发去考虑,别人都不敢用你,这就是常态。
还用得着去调研出全社会百分之多少企业的具体哪些岗位会“歧视博士”吗?
3. 觉得我这么去分析该不该读博太功利了
站在我主业(职业生涯教育)的角度来说,必然要帮助学员从“利己”的角度如何权衡利弊,才能做出最有利于生涯发展的决策。
在我十多年的从业经历中,和我说“我不考虑个人发展的好坏,只关心能不能推动某个学科的发展或为人类社会某个领域进步出力”的人数目前为0,而我依然不排除存在这部分人,而且确定一定存在这样的高尚、杰出的人。
但是不好意思,我的工作是解决大部分人的问题:他们不得不先考虑“自食其力、自力更生”,再考虑“全人类全社会福祉”。极小概率情况下的生涯决策问题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且这类人士往往都是先知先觉的极少数人,也不太需要来看我做的这些内容。
对于说我这内容太“功利”的,往往是觉得:何必去想那么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船到桥头自然直,天无绝人之路。
我承认确实存在不少“曲线救国”、“后来居上”的案例,但大多数人其实并没有这样的机会再翻身,社会性动物在不如意的情况下不向外界抛头露面是常态,幸存者偏差和信息茧房蒙蔽了太多人的双眼,互联网并不会让信息更对称的一个原因正是:手握真相的人往往并不愿意或没条件把这些信息分享出来。
4. 还有一部分人质疑我贩卖焦虑
什么叫“贩卖焦虑”,那讲的得不是事实,胡说八道,然后卖东西给你,无中生有地让人消费。
我把窗户纸捅破了,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做了分享,把事情给挑明了,分类讨论地提醒大家在哪几种情况下读博要慎重。
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好好审视自身,是不是存在着类似的情况,把自己不够清楚的部分去做下调研,主动出击,为人生重大的决定把把关,才是我所希望的。
本文分享的内容都是我从过去十年来——直接接触的数千个1对1案例、数万个1对多场景下所了解到的,包括数十万个行业上下游或者身边其他场景了解到的学员里与读博相关的案例,以及历年来各渠道看到过的报道、文章等,如果真觉得我讲的哪里有漏洞,同样欢迎分享,把你了解到的情况讲出来,只要言之有理,我一定“较真”和您好好探讨。
相关文章推荐测绘专业:他地信,你遥感,剩下工地抗大杆 【应届生校招】简历关和面试关的底层逻辑 寒冬已至,路在何方?致大学生和职场人(文末附七条建议) 高考志愿填报,纠结学校专业和城市?可千万别忽略这点!
【精】大学生职业发展路径四大方向+四大维度深度解析(共69691字)上篇
【精】大学生职业发展路径四大方向+四大维度深度解析(共69691字)下篇
【精】铁饭碗?财务会计职业危机将至!(全文8235字,宜深度阅读)
【精】失去应届生身份后,该怎么找工作?(全文共7489字)相关课程(系统学习职业规划)936分钟67节职业规划系统课程(入口 → )【精】职业规划x生涯地图(人人都值得学的生涯规划课,67节936分钟纯干货。)扫码进入课程页面 ↓ ↓ ↓
如果您有关于职业定位、职业规划、职业发展和出国留学等问题,欢迎添加我的微信chsw37咨询。
本文作者:陈思炜知乎大V(职业规划与留学全国头部意见领袖),百万粉丝教育IP&KOL
国际教育与生涯教育领域全国资深专家,创业企业家,15年+行业经验,11年+创业经验,现任全国5家教育机构董事及战略顾问
职业规划1v1案例3600+/时长7000小时+/生涯教育课及培训时长8000小时
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最年轻入会会员)、民进上海市教委直属系统委员会会员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杰出校友(2015被授予)经济学学士、金融学硕士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特聘职业生涯教育导师及客座教授(均于2016年起)
三本畅销书作者《方向的力量》(14年出版22万字)《方向的力量修订版》(18年出版33万字)《知己知彼》(21年出版23万字)
曾全职供职某国家主权基金PE/全球九大投行瑞银(UBS投行)/平安银行总行副行长助理
留学规划与申请指导背景:
从业15年创业11年来始终专注美英港澳为主方向的研究生申请,770+成功案例,其中全程亲自跟进负责占250+,全程+文书占110+
所带学生近90%被美国综排Top20录取、近80%的学生被综排Top10名校录取,其中40%以上获2所或以上Top10录取
截止至2023Fall申请季,已累计助100多位本科背景或其他条件有严重短板的学生获美国综排Top10大学录取,其中的22位同时被美国综排Top5/英国Top2大学录取,offer包括MIT/耶鲁/哈佛/哥大/芝大/宾大/牛津/剑桥等(含二本进哈佛2例/耶鲁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