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考志愿填报,纠结学校专业和城市?可千万别忽略这点!

陈思炜 知己职彼
2024-09-05
原创:陈思炜
编辑:小知(公众号“知己职彼”编辑)
已委托律师对本账号发布的内容维权,从不发律师函,直接传票,侵权必究。

公众号改版了,为防走失,请点亮星星⭐!







高考结束,等待学生的,是如战略规划般的志愿填报...


一份小小的填报表,也是一张宏观的战略地图,耸立着众多院校的碉堡,让学生去找寻自己的据点。一次不慎,就可能像波斯战争中的波斯帝国,虽然兵力强大,却在萨拉米斯海战中败给了实力羸弱的雅典;又或者,像当年英军在敦刻尔克的大撤退,面对强敌,即使实力不济,但是在精心策划下,最终实现胜利大逃亡。


所以想要填好志愿,什么才是最决定性的因素?是院校排名,还是专业前景,抑或是所处城市?这个话题众说纷纭。在我眼中,这些因素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但却少了一根能把它们串起来的逻辑线——家境


母弱出商贾,父强做侍郎,族望留原籍,家贫走他乡。


什么意思呢?让我来解释一下:


1.  如果父母都是普通人,孩子们就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市场中立业,自立门户。因为短期内无法理解体制内复杂的人际交往和权力结构。2. 如果父亲是高管,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对人际交往和社会规则有较好的理解,因此在体制中容易得到晋升,走体制内便是最好的选择。3. 如果在家乡有殷实的家族背景,即使所处二三线城市,毕业后回到老家工作,也会是较好的选择,毕竟大树底下好乘凉,遵循“差序格局”的小地方更是如此。

4. 如果家庭条件一般,没有特殊的背景,就不得不去大城市寻找更好发展机会。


在清楚了自己手上的底牌,再去考虑学校、专业、城市这些更细化的指标,才更有意义。说到底,人与人之间的确生来有别,只不过在进入社会之前却没人告诉你这个残酷的道理。


因此从更高的维度上来看,志愿填报的解题关键在于“学生得明白自己读大学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后续的“如何才能达成这个目的”。



读大学的目的是什么


大部分人的大学生活规划的核心逻辑很简单,只需要明白一点——读书是为了工作。


读书绝不是为了读书本身,更不是为了文凭、学历或面子,而是为了工作。


在这个时代,某种意义上工作代表了一个人的社会价值,每个人能否最大化自身对社会价值的贡献,首先取决于合理的定位,其次才取决于努力、坚持、健康和运气;每个人最终能贡献多大的价值,也将决定其自身的人生轨迹与幸福。



在明确职业目标和制定了合理的初步职业规划的基础上,围绕“工作”为导向,去分析大学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可选项,便能有的放矢地根据其必要性和性价比做出抉择。


我一直主张大学生要遵循“供给侧改革”的逻辑,即根据社会所需来定制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然后在大学阶段倒推自己的学业规划时间管理


而我们大学期间的整体规划是否与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就业方向紧密结合,决定了我们毕业后个人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好坏。


我在复旦大学给大学生们做生涯规划指导的时候,曾有学生对此提出质疑,说复旦的精神主张的是“自由而无用”,怎么我却说大学学习是为了工作和就业呢?


如果我们仔细去分析“自由而无用”这五个字的深意,就不难意识到:这里的“自由”并不是要让我们“由着自己的兴致和放任自由”,这里的“无用”也不是鼓励我们去做“对他人对社会没实际作用”的人。


相反,它们正是要告诉我们,不要受世俗的利己和功利之心的侵蚀,而要用自由的思想和务实的探索,去找寻自己毕业后能发挥所长、积极投身所向的利国利民的社会事业!


我这里所说的“为了工作和就业”,指的正是“服务社会,回馈社会和创造价值”!


《礼记·大学》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讲的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还有人曾对我说:学习是为了找寻“生命的意义”,而不是为了工作而学习。


我认为这样的想法虽不存在绝对的对错,但也想提醒那些同样有这类想法的同学们,如果你今后的发展方向是没有遵循“供给侧改革”的思想(即根据社会需要什么来选择自己的职业)而是偏离社会发展人民需求的话,这样以自我为中心去“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或许也能碰巧创造些社会价值,或许也仍能一定程度上帮到你探索“生命的意义”,但这样的“需求侧改革式”(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为出发)的试错代价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往往过大。


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最重要的意义之一,正是帮助我们通过对内部和外部认知的匹配,来更合理地找到“供给与需求”的最佳平衡点,从而降低我们的试错成本机会成本


在我们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为了尽可能确保数年后应届毕业能找到真正既对社会有意义又能施展个人所长和实现个人和家庭幸福的职业,就得未雨绸缪、提前规划!



如何才能达成这个目的


大学四年很长,大学四年又很短,于每位学生而言,稍纵即逝的四年时光如何度过,

很大程度上奠定了20至30岁这段职业黄金发展期的主基调。


它在我们可塑性最强的时候赋予我们初步认知“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也能为我们在不远的将来抵御“职场30岁/35岁危机”构筑扎实而宽阔的护城河。


然而,恰恰这对我们人生发展轨迹能起决定性影响的四年,却为大多数学生所忽视......


ta们中有的是真地忽视,不在乎,不那么在乎,不觉得需要这么早、这么多的在乎;还有的是“不自知的忽视”,认为自己很上心,但实际真正做的远比该做的少太多,更有甚者的是,本没忽视的,却因对外部信息的了解不足判断力不足而误入歧途:


有的是受到好心的亲朋好友的建议,虽主观、片面、碎片化,但往往“难以抗拒”;有的是受到无良的考证、培训机构的忽悠,将今后的求职就业全然寄托于一纸证书;有的是盲目跟风或逃避,面对考研75%、考公98.8%的超高落榜率的仍“一往无前”;

有的是社团、交流、游学、实习经历“丰富”,应届求职在简历关便“折戟沉沙”...


“无处不在的坑”背后,实则先是方向感的问题,再是具体决策和时间管理的问题。


我们每个人的大学本科就这么三四年,我们怎么对待这转瞬即逝、一去不返的时光,我们今后三四年乃至三四十年的人生自会给出答案,很多时候,时间是许多烦恼的良药,但未必是后悔药。


鉴于多年来“大学生学业规划问题”始终困扰着我接触过的数以万计学生和家庭,以及前赴后继的“后浪们”,以下的“三大误区四大原则”就是为了帮助大家少走弯路,对症下药。



三大误区

误区1.教育背景/学历越高越好

1.1 辅修&二学位

从机会成本角度,95%以上的二学位或辅修都是减分项,即大部分情况下其实并不值得选择。


1.2 交流&交换

要以下个阶段的求职、硕士申请的具体要求为导向,并以交流&交换所能获得的提升点为依据,具体评估其必要性与性价比。


1.3 硕士研究生

每年均有约50%的学生并不应该考研/读研。


1.4 博士研究生

99.9%的本科生不适合读博,博士在读学生中50%不适合,65%延毕,25%勉强毕业,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比例20%(全球主流国家平均值);

受大龄、雇佣成本、晋升机制等因素影响,20%以上博士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未获得显著提升。


误区2. 课外经历越丰富越好

2.1 学生会/社团

绝大部分学生因自我安慰和跟风而参加学生社团;

绝大部分学生在社团投入的精力与其对今后职业发展的回报严重不成正比;

绝大部分学生不应参加或过多参加社团活动。


2.2 志愿者活动

益“点到为止”,提升“小公益远不如大公益”的认知。


2.3 助教/助研

应以职业发展目标为导向做针对性的选择,大部分学生并不应该在这类活动上投入精力。


2.4 科研/论文

应以职业发展目标为导向做针对性的选择。


2.5 各类竞赛

明确含金量、投入精力及其与职业目标的相关性。


2.6 校外实习

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对求职就业最具直接价值的活动类别,但要注意垂直与聚焦。


误区3. 技/证多不压身

3.1 考证

80%的证书对求职和职业发展几乎没有任何帮助;

任何证书的考生群体中至少80%并不应该报考;

受盈利性考培机构、“营利性的非营利性“证书主办组织及大量利益相关的企业HR部门的恶意误导,95%的考生对于证书如何影响求职的相关性(相关性大小)存严重误区。


3.2 硬技能

大部分学生在尚未明确具体就业目标的情况下选择并学习了“今后无用武之地”的技能。主要受盈利性培训机构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将学完技能后“就业率不低”与“就业好”(职业发展好)混为一谈,大部分最终追悔莫及。


四大原则

1 . 尽早明确职业定位并制定初步职业规划

建议1:勿依赖职业测评和生涯规划师,多阅读、多探索以提升外部世界认知


建议2:提高信息检索与调研能力,增强对主观/片面/碎片化信息的判断力


建议3:做足心理建设——职业定位和规划,要基于客观、系统与理性,花大力气去做


2. 以目标求职岗位的招聘要求做时间管理

建议1:做针对性调研,谨防被HR和考证机构误导,明确招聘要求要多问用人部门


建议2:遵循80/20法则以安排和分配除娱乐、健身与其他日常外的一切活动


3. 最晚以大三寒假为限开始对实践背景做“聚焦”

建议1:应届毕业或硕士深造前的倒数第二学期(一般为大四)开始前确保2-3段与目标求职方向强相关的、高质量实习/实践经历


建议2:不拘泥于形式、场地、证明,一切以实践应用能力为导向做背景提升


建议3:尽可能确保应届求职前拥有至少一份实地正式实践/实习经历


建议4:勿”单打独斗“,要“不惜代价”整合资源,借助社交/财务等杠杆助力实践实习背景提升


4. 非不得已,不选“无路可退”的发展路径

建议1:充分评估考研/考公/留学/求职/创业等各条路径的合理性,尤其关注可行性与最坏打算


建议2:若客观条件允许,尽量在路径内或(与)路径间设定组合方案以对冲风险


相关文章推荐
 寒冬已至,路在何方?致大学生和职场人(文末附七条建议)

【精】大学生职业发展路径四大方向+四大维度深度解析(共69691字)上篇 

【精】大学生职业发展路径四大方向+四大维度深度解析(共69691字)下篇

【精】铁饭碗?财务会计职业危机将至!(全文8235字,宜深度阅读)

【精】AI时代80%职业受影响?智力型职业更易失业?(全文10782字)

【精】大一新生如何找实习?底层逻辑国内外大学生通用 

【精】计算机=新天坑?CS专业避坑指南(全文共5080字)

【精】失去应届生身份后,该怎么找工作?(全文共7489字)

【精】为何很多人不愿做后台工作?——一文带你分清「前中后台」

相关书籍与课程(系统学习职业规划)

书籍:《知己知彼:职业定位、规划与发展》22.8万字,上海大学出版社

936分钟67节职业规划系统课程(入口 → )【精】职业规划x生涯地图(人人都值得学的生涯规划课,67节936分钟纯干货。)

相比以上我出版的书籍,更推荐课程《职业规划x生涯地图》,理由是——

1.书籍出版在审核过程中我提交的28万字初稿由于大家都懂的原因,被编辑和监管部门删减为22万字,很多话我在书中以文字不能写&出版的,课程里毫无保留都说了;2.时效性上课程比书要强很多;3.课程内容里是书籍的7~8倍,《知己知彼》主要提供最底层的职业定位、规划和发展的方法论,但未对外部认知(产业、平台、职能、模式)做展开,《职业规划x生涯地图》67节936分钟课程中除了将职业定位和规划方法论讲得更细致外,还详细展开了外部认知的部分。

扫码进入课程页面 ↓ ↓ ↓

------THE END------

如果您有关于职业定位、职业规划、职业发展和出国留学等问题,欢迎添加我的微信chsw37咨询。

本文作者:陈思炜

  • 知乎大V(职业规划与留学全国头部意见领袖),百万粉丝教育IP&KOL

  • 国际教育与生涯教育领域全国资深专家,创业企业家,15年+行业经验,11年+创业经验,现任全国5家教育机构董事及战略顾问

  • 职业规划1v1案例3600+/时长7000小时+/生涯教育课及培训时长8000小时

  • 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最年轻入会会员)、民进上海市教委直属系统委员会会员

  •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杰出校友(2015被授予)经济学学士、金融学硕士

  •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特聘职业生涯教育导师及客座教授(均于2016年起)

  • 三本畅销书作者《方向的力量》(14年出版22万字)《方向的力量修订版》(18年出版33万字)《知己知彼》(21年出版23万字)

  • 曾全职供职某国家主权基金PE/全球九大投行瑞银(UBS投行)/平安银行总行副行长助理

留学规划与申请指导背景:
  • 从业15年创业11年来始终专注美英港澳为主方向的研究生申请,770+成功案例,其中全程亲自跟进负责占250+,全程+文书占110+

  • 所带学生近90%被美国综排Top20录取、近80%的学生被综排Top10名校录取,其中40%以上获2所或以上Top10录取

  • 截止至2023Fall申请季,已累计助100多位本科背景或其他条件有严重短板的学生获美国综排Top10大学录取,其中的22位同时被美国综排Top5/英国Top2大学录取,offer包括MIT/耶鲁/哈佛/哥大/芝大/宾大/牛津/剑桥等(含二本进哈佛2例/耶鲁6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知己职彼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