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师?被多数人高估了!或面临失业!
原创:陈思炜
编辑:小知(公众号“知己职彼”编辑)
已委托律师对本账号发布的内容维权,从不发律师函,直接传票,侵权必究。
公众号改版了,为防走失,请点亮星星⭐!
老生常谈
关于数据分析师这个职业,我在之前一篇有关BA(商业分析)的文章【精】读商业分析/数据分析对多数人而言「就业率不错,但发展堪忧」中,就曾涉及过其特点:
虽然就业率还不错,起薪也不低;
但就业率高≠就业好,
因为就业率和职业发展是两码事。
→客观而残酷的事实是,
大部分数据分析师职业发展前景堪忧!
原因在于数据分析师及商业分析师等职业,它们的高就业率是和其大部分成长性较低的属于后台性质的岗位绑定的,而若想要找到具备较高职业成长潜力的技术类中台工作,门槛很高(数学、计算机软件工程或强相关专业的博士),得有相当强的数学和编程方面底子,显然大部分从业者并不满足。
(关于前中后台的详细解析,可以参考这篇文章:【精】为何很多人不愿做后台工作?——一文带你分清「前中后台」)
此外数据分析师的市场需求其实并不大:
因为能产生海量一手数据的行业终究是少数,如生物(大健康)、金融、部分制造业、互联网......
而有能力搭建一整个独立数据团队的大型公司更是少数中的极少数,因为从成本方面考虑,大部分公司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要么交给第三方,要么干脆把这部分工作拆分给其他部门。
结合以上两点就会出现这样一个尴尬的场景:
数据分析师的工作内容
关于大部分数据分析师的日常的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先把数据从一个个“小池子”搬到“大池子”里,包括数据预处理。
然后找出不同数据之间变化的联系,线性的最简单,要么xxx增加ooo减少,要么xxx增加ooo增加:
非线性的复杂些,一会儿xxx增加ooo减少,一会ooo增加xxx也增加,又一会增加得快,一会增加得慢,或种种指数型函数......比如像下图的种种曲线:
更复杂的,加个生命周期,搞个不同用户分层,数据量要大些,整个机器学习聚类......
95%的数据分析师从事的都是这些重复性、机械性高,思考性、不可替代性低的工作(往往在半年到一年里,就学不到也接触不到新鲜的工作内容了),而不是更具创造力和深度的算法设计或决策制定。
说的更直白些,他们的工作只是把数字“搬”到领导眼前。而数字背后展现了什么现象,暴露了什么问题,更进一步怎么去利用现象、解决问题,服务于更大的商业目标,这些更有价值的工作却极少涉及。
冰冷的数字体现不出数据分析师们的价值与智慧,加之大部分的数据分析师只是“指令”的接收者和执行者,就更别提进一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链接与信任了。
数据分析师会被代替?
既不具备高端的技术中台能力,也没有与人打交道的前台能力,那么大部分数据分析师在职场中的不可替代性便不会很高,这意味着市场上随时都能找到更高效率、更加稳定、更加廉价的劳动力,在过去这被叫做“35岁职场危机”,而随着AI技术的发展,这场危机只会来得更早,甚至替代你的也无需是人。
前段时间,ChatGPT出了一款叫“Code Interpreter”的插件,操作者只需要提供数据和所期望的研究方向,它就能自动编程、生成模型、得出统计意义上的结论甚至图表。
不客气的说,就上述的这些功能便已能胜任一位低端数据分析师近六成的工作量,而这只是它的alpha测试版。
AI比起学会你的技能(数据分析)并替代你,它甚至会让你引以为傲的技能变得“廉价”,让人人都能以极低的学习成本成为“数据分析师”。
就像算盘被计算器替代,而计算器又被计算机替代一样,单一维度的技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终会被“自动化”成一个个小的模块,从而囊括进更大的系统里。
因为只有当过去的技术被优化成更简洁、更易于操作的“工具”,下一代人才能以更低的代价去学习和使用这些“工具”,借以提高自己的产出效率,有精力和能力去解决新问题,再在未来创造出新的“工具”,供后人使用,解决更新的问题,这便是人类文明不断延续、发展的底层逻辑。
所以,数据分析师的落寞实际上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好在这不会是一个很快的过程,数据分析师所辛苦掌握的技能并不会顷刻间就变得一文不值。
可能的未来
在未来,大部分公司不一定会简单粗暴地采取直接裁员,而是先进行内部岗位上的结构调整。
随着当下AI的发展,每个数据分析师的效率都会大大提升,那么假设原本100人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如今只需60人就能搞定,该职位的总人数便会逐步从100人调整至60人左右。排除个别人主动转岗(而非被淘汰),那这60人大概率会是100人中能力更强的60人,自然该职位的平均薪资也会有所上涨。
另外的40位数据分析师们则会面临以下几种情况:
1. 发挥自己的数据解读能力,
调配到运营岗中的策略运营部门,
可能调岗降薪。
2. 发挥自己的编程能力转到开发岗位,
可能调岗涨薪。
3. 没有任何可以胜任的岗位,
无奈吞下被裁员的苦果。
随着原本数据分析师的从业者去到其他岗位,其他岗位的人员数量也会受到影响,随即产生一连串的人员变动连锁反应。
如此看来,这是一个组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过程,表面看是单一岗位的没落,实质上是全体从业者“质量”的大洗牌,能力弱者被强者优化(无关岗位)。
所以“数据分析师”的名称或许会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从业者所具备的部分通用技能只要能与不同的能力相融合,依然能产生1+1>2的化学反应,让你在职场中保有一席之地。
两条出路
以数据分析师为始,在不变更大赛道的情况下,要想提高职业天花板,要么强化用数据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复合型人才(如战略分析师),要么以技术开发为核心,成为技术型人才(如数据科学家)。
不同企业对于数据分析师的称谓可能各不相同,上图只是一种情况,但实际职能不会有太大变化
再次强调:
数据科学家的门槛是数学、计算机软件工程或强相关专业博士,不满足这点的,还是另寻出路吧。
下文的讨论重点会放在以战略分析师为代表的复合型人才。
首先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是:
什么是战略?
战略是什么
用《孙子兵法》中一句话就是:胜兵先胜而后战。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难点在于如何做到,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个例子:
最初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泡时,一户人家想要点上灯,需要从发电厂专门接一根电线到家里,其费用约是点蜡烛或者油灯的一百倍。
但直到都通上了电,点上了灯,大家才发现,原来电不止可以用于电灯。
那些纽约最早的几百户宁愿顶着百倍成本,也要接上电线,让家里点上灯的“冤大头”,既支持了最早一批发电站的建成,也提前享受到了电气时代的福利,而剩下的“聪明人”则要花费更大的成本才能接上电线,用上电器。
从结果倒推来看,“接上电线”显然是一次正确的战略,而“不接电线”则是一次失败的战略。
不接电线的思考简易模型
接电线的思考简易模型
为了找到是什么因素决定了战略的成败,我们要对上面两张简化的思维模型图进行“找不同”:
1. 前者以短期的成本角度出发,而后者考虑到了接电线带来的工具效率提升;
2. 前者只看到眼前的电可以用来照明,但后者看到了电的更多用途:通信、交通......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战略最重要的两点要素——受过检验的系统化的思维模式(例中除了考虑短期成本维度,还考虑到了长期工具效率维度,而系统化思维模式能帮助我们的思考覆盖更多的维度,比如麦肯锡7s模型、SWOT分析、六西格玛管理......)和够多、够接近事实的信息(认识到电除了照明还有更多的用处,知道别人所不知道的,辨别出正确和错误的信息,就能形成战略上的先发优势)。
而这两点无不需要持续的积累和不断的学习、练习,这也是开头“胜兵先胜而后战”的含义:能够在战争中取胜的军队必然是提前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和积累,再开启战争。
由此可见,对于数据的抓取、分析、解读固然很重要,但它只是“战略”众多准备和所需能力中的一环。只有对于市场调研、业务细节、产品了解程度、商业思维......了解得足够多、足够精准,再通过不同的思维模型进行正确的评估(需要反复的练习),才能制定出更优的战略,胜任战略分析师的岗位。
类似要求复合能力的岗位还有与财务相结合的经营分析师、与运营相结合的策略分析师,其共同点都是通过对于复合能力的掌握,最终提高了自己的职业发展天花板。
该如何才能具备这些复合能力?
我的建议是“把自己的成长当成一个项目去运营”,落实起来可以拆解成四点:
1. 不断“追问”手头任务的价值,不需要立刻给出解答,但要及时记录,定期复盘,寻找问题之间的联系。
2. 明确任务的导向,包括理解任务目的、预期结果和具体要求。尽可能从大局出发,合理配置资源,识别任务与组织的整体战略目标之间的关联。
3. 系统学习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通过阅读、研讨、培训等各种途径提升自我专业素质,拓展思维广度和深度,勿闭门造车。
4. 建立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理解并明确优先级,减少无效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总结
数据分析师当下的境遇就像一艘在汹涌大海中航行的船只,既要面对AI技术的风暴,又要把握商业战略的罗盘。
作为数据分析师,不能仅仅是数据的搬运工或展示者,简单地堆砌数字,让他人眼花缭乱。
而是要成为数据的解读者和利用者,从数据中挖掘价值,并提出有分量的见解,制定有效的策略并推动落地的执行,为组织创造更多的收益。
其实不只是数据分析师,大部分脑力工作者的岗位在AI的冲击下,都在变得岌岌可危,那么他们又该如何应对呢?不妨参考这篇文章:【精】AI时代80%职业受影响?智力型职业更易失业?(全文10782字)
相关文章推荐测绘专业:他地信,你遥感,剩下工地抗大杆 【应届生校招】简历关和面试关的底层逻辑 寒冬已至,路在何方?致大学生和职场人(文末附七条建议) 高考志愿填报,纠结学校专业和城市?可千万别忽略这点!
【精】大学生职业发展路径四大方向+四大维度深度解析(共69691字)上篇
【精】大学生职业发展路径四大方向+四大维度深度解析(共69691字)下篇
【精】铁饭碗?财务会计职业危机将至!(全文8235字,宜深度阅读)
【精】失去应届生身份后,该怎么找工作?(全文共7489字)相关课程(系统学习职业规划)936分钟67节职业规划系统课程(入口 → )【精】职业规划x生涯地图(人人都值得学的生涯规划课,67节936分钟纯干货。)扫码进入课程页面 ↓ ↓ ↓
如果您有关于职业定位、职业规划、职业发展和出国留学等问题,欢迎添加我的微信chsw37咨询。
本文作者:陈思炜知乎大V(职业规划与留学全国头部意见领袖),百万粉丝教育IP&KOL
国际教育与生涯教育领域全国资深专家,创业企业家,15年+行业经验,11年+创业经验,现任全国5家教育机构董事及战略顾问
职业规划1v1案例3600+/时长7000小时+/生涯教育课及培训时长8000小时
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最年轻入会会员)、民进上海市教委直属系统委员会会员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杰出校友(2015被授予)经济学学士、金融学硕士
复旦交大等高校〖特聘学生生涯教育导师〗/〖客座教授〗(2016年起)
三本畅销书作者《方向的力量》(14年出版22万字)《方向的力量修订版》(18年出版33万字)《知己知彼》(21年出版23万字)
曾全职供职某国家主权基金PE/全球九大投行瑞银(UBS投行)/平安银行总行副行长助理
留学规划与申请指导背景:
从业15年创业11年来始终专注美英港澳为主方向的研究生申请,770+成功案例,其中全程亲自跟进负责占250+,全程+文书占110+
所带学生近90%被美国综排Top20录取、近80%的学生被综排Top10名校录取,其中40%以上获2所或以上Top10录取
截止至2023Fall申请季,已累计助100多位本科背景或其他条件有严重短板的学生获美国综排Top10大学录取,其中的22位同时被美国综排Top5/英国Top2大学录取,offer包括MIT/耶鲁/哈佛/哥大/芝大/宾大/牛津/剑桥等(含二本进哈佛2例/耶鲁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