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流笔谈▏历经岁月沧桑的京杭大运河,该不该全线通航?
自1855年黄河改道后,运河山东段逐渐淤废,从此漕运主要改经海路,加之海运、铁路的兴起,自此山东以北因为缺水而断流。是否应让大运河全线复航,重造往日的繁华?多年来,不断有代表委员及业内专家提出这一建议,并因此成为业内争议的一大课题。 | |||
今天一提起大运河,人们往往把它和隋炀帝三游扬州的事情联系在一起,而且认为南北大运河与京杭大运河是一回事。但事实上,南北大运河并不等于京杭大运河,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主要还有政治和经济上的原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平畴坦荡,沃野千里。发源于西部高山的大江大河,无一例外都是浩浩荡荡向东流,径直注入海洋。自北至南却没有一条南北向的天然河道,沟通由西而东并列而行的那几条大河。
隋朝时期的南北大运河
在中国历史上,大运河经过三次较大的开凿工程,第一次是在春秋末期(公元前468年),吴国在现在的扬州附近开凿了一条沟通长江与淮河的人工河道,叫做邗沟;第二次是在隋朝大业元年到大业六年(公元605~610年),它以洛阳为中心,从南到北分为四段:第一段在钱塘江与长江之间,从余杭(今杭州)到京口(今镇江),叫江南运河;第二段就是邗构,第三段在淮河与黄河之间,叫通济渠,又叫汴河或鸿沟;第四段在黄河与海河之间,叫永济渠。经过这一次开凿,使原有的各段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成“人”字形连接起来,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南北大运河”。
元代京杭大运河
大运河的第三次开凿工程是在元朝,才形成了今天在地图上画着的京杭大运河。从杭州,经淮阴,通过江苏省北部、山东省西部,直到北京的运河,这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京杭大运河。也是从元朝开始,运河才不再需要绕道经过中原洛阳了,运河的路程也由原来的2700公里缩减到1794公里。
清朝时曾把大运河称为运粮河,由此可见大运河的规模和作用了。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抵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等六个省、直辖市。通常分为七段:从北京到通县称通惠河,通县到天津称北运河,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台儿庄到淮阴称中运河,淮阴到扬州称里运河,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京杭运河的部分河段利用了原有的天然河流和湖泊,而大部分是由人工开挖而成。
运河所经过的基本为平原地区地区,只是地形仍有高差悬殊,全线的地势有“三起三落”之说,其中山东济宁北部的南旺地势最高,号称“水脊”,当大运河穿过地势较高的黄河时,由于洪水期的黄河含沙量高达30%左右,对大运河的河道淤塞危害也是很大的。北京的地势也是比较高亢,所以北运河是从北向南流至天津的。长江南岸的镇江一带地势也较高,是大运河的第二个分流点,向北经长江流入淮阴,向南流至杭州。
大运河的水量大都分从相沟通的天然河道中获得补给,如引汶河的水在“水脊”处分流,向北过黄河至临清入南运河(即卫河),流向天津;向南经徐州流向淮阴。临清与徐州之间高差最大,而且水源又不足,水浅航行困难,为此在这一河段设置有38个水闸,分段拦水,保持水量和水位,以利于通航。大运河的开凿必须克服“开导水源、保持水量、改造地形和洪水泥沙危害”,四个关键性的难题,才能挖成渠道,维持全线通航,它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毅力。
历史上,京杭大运河在隋、唐、元、明、清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延伸、扩宽,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江南一带在全国农业发展地位不断加强、物流需求日益加大所导致的。1842年,英军在鸦片战争中决胜的一战,就是夺取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镇江,封锁漕运,使道光皇帝迅速作出求和的决定,不久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1853年后,太平天国占据南京和安徽沿江一带十多年,运河漕运被迫中断。战争极其惨烈,期间沿线主要城市都遭受重创,部分甚至全部焚毁。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正式用轮船承运漕粮。1911年,津浦铁路全线通车,从此京杭大运河以及沿线城市的地位一落千丈。
在历史上,大运河曾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中国交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都起过重要的作用。它自北而南穿过的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都是物产富饶、经济发达的地区。沿岸的北京、天津、德川、徐州、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和杭州等众多的城市,犹如一颗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在运河之滨。大运河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和工程技术专家改造自然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又一象征。
京杭大运河见证了中国朝代兴替、历史变迁,因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漕运作用和军事地位,历朝历代都对大运河呵护有加,疏通航线,维护堤坝,抵抗黄患,一直保持全线通航至清代晚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黄河改道、运河河道淤积、上游水库截留等原因,京杭大运河山东济宁以北失去充足水源而断流。
目前通航河段京杭大运河
经过多年努力,至2012年,京杭运河已实现季节通航里程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山东济宁市以南、江苏和浙江三省。也就是说山东济宁至浙江杭州这一段是全年通航的,正常的船队畅通无阻,发挥着防洪、抗旱、运输、灌溉等作用。
从严格意义上说,京杭运河可以延长到浙江宁波,晋惠帝时,为满足灌溉需要,修建了从钱塘江东岸的西兴至会稽城的西兴运河,这段运河与上虞以东运河以及姚江、甬江的自然水道形成了杭甬运河。也因此有专家表示,“中国大运河”应当包含杭甬运河,改名“京杭甬大运河”;但不支持的意见认为,“京杭大运河”和“万里长城”一样,已经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一张名片,已被世界所公认,历史是不允许篡改的。
杭甬运河
其中,通航条件最好、货运量最大的是苏北段,即徐州-扬州段,俗称苏北运河。这段运河目前全线达到二级航道标准,常年通航2000吨船舶,实际最大的船已达3000吨,苏北运河2016年完成货运量3.1亿吨。苏南段的“四改三”工程到现在还在进行,至于杭州段,因为城市发展的原因,正在开辟第二航道,但这两段的货运量都无法和苏北运河相比。
有数据表明,目前依旧可以通航的京杭大运河济宁到杭州段,有运输船舶约4.5万艘,每年的货物运输量2015年鲁苏浙三省大运河港口吞吐量9.3亿吨,运量6.72亿吨,相当于一条沟通南北的“水上火车”。
那么,对于兼具世界最古老人工河道和最年轻文化遗产双重身份的京杭大运河,最近断航的近半个世纪不过是其2500年生命史的小片段,是否应恢复大运河全线通航,让今人能和乾隆皇帝一样乘船从北京直达杭州呢?
济宁以北的大运河部分河段现状
目前,济宁以北的河段早已断航,一些河段被改造成观光休闲场所,另一些则自生自灭,长满水草或干脆干涸。对于大运河能否恢复全线通航,相关专家持有不同意见。
有专家的认为水运的运输成本仅相当于公路的1/7、铁路的1/3,铁路、公路、海运代替不了大运河航运,相对来说成本低、运量大,同时还具有重大的生态功能,可促进南北交流。赞成通航的意见认为,大运河复航,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从交通方面说,可以极大促进绿色环保的水上运输事业;从生态方面说,将使我国海河、黄河、长江等水系形成一个水网,有利于加大湿地面积,改善流域生态;从文化方面说,可以弘扬独特的运河文化,推动运河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也有专家从地区水资源的角度认为,元明清时期,北方运河之所以能够保持畅通,主要是因为沿途有大量河流注入。明清时期,为保障运河水量,朝廷甚至明文规定,运河附近的河流、湖泊、泉源等都要由政府管理,不能随便使用。而现在工农业用水激增,有些地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源地涵养功能不足,使得北运河沿线的众多河流早已不能满足当地用水需要,加上中上游修建水库、池塘等,截留了大量水资源,所以再指望沿途河流的补充已不现实。除非开挖大型水柜,蓄积多余的雨水,但工程量太大,也不具备现实的可行性。
另有专家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谈,认为大运河复航的难度很大。京杭大运河如今已跻身世界文化遗产行列,如果恢复全线通航,会不会破坏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另外,在新时代,飞机、高铁、高速公路已经将中国各地紧密连接在一起,探讨京杭大运河是否要全线复航,似乎更多地只是满足历史记忆、文化认同以及旅游价值。
那么,对于京杭大运河是否应该全线复航,您的意见呢?
相关阅读推荐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4522188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