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品展示▏曲铭: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征文作者 溪流之海洋人生 2021-07-02
点击上方“溪流之海洋人生”即可订阅哦

随笔▏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文/曲铭

【引子】我不想让孩子从别人的回忆中想像自己先辈们的岁月往事;我更怕记忆像滴入水中的墨汁般虚化散开,再也拢不到一起;我想努力抓住他们的信息,反复记忆着他们的模样,生怕一不小心就将他们遗忘……

父辈的基因组成了我身体的一部分,是我无法改变的容颜,是我逐渐发福的身体,是我接续着向后代传递的生命信息。也许平时你感受不到他的存在,但只要你需要填写表格中的社会关系、或者检定血型和DNA、再或者遇到清明节,你就会想起自己的血脉渊源,想弄明白“我”是怎么样的能成之为“我”,或者说是“物像的我”和“精神的我”是如何的产生联系。就像是一棵树上的年轮,能让你联想到为什么能长成这个模样,为什么能结出这样的果实。

所以,我经常翻出家里的老照片,为了记忆搜肠刮肚,不断去追述过去的故事,反复加强对以往的记忆,回想当年在山东老家的爷爷,思念我早逝的父亲,想象着彼此的过去和当下……尽管我努力想把自己当作山东的子孙,其实早已成了“故乡的陌生人”,只能静静地在老照片里找寻曾经的影子。

于是,我想通过一些小小的细节去梳理曾经的过去,希望我的孩子想要了解他的爷爷时,有一扇可以打开并望向过去的窗口。

现在,就让我开始描述窗口里的景色吧!

这张照片拍于1950年的上海,中间坐着的是我爷爷,左边是我的父亲,右边是父亲的三哥---我的三伯。

我祖籍在山东省文登县(解放后划归了荣成县)的一个小村庄,爷爷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排行老五---最小。爷爷虽然是个传统的农民,他儿子们却早就将眼界望出了庄稼地外。我大伯,抗日战争时期就是共产党的区委书记。我三伯,1944年就参加了八路军。到了1947年,我父亲也瞒着爷爷偷偷报名参加了解放军。父亲的经历有较详实的资料,1947年他在文登县医院打工时入伍,因为有医院工作的经历,入伍就是卫生员,并一生从事医疗工作。为父亲参军这事儿,爷爷还跟我大伯吵了一架,说他只想着自己进步,把弟弟们都鼓捣去参军了。吵架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三伯,他从小上学,高小毕业,当时在农村算是高学历文化人,爷爷奶奶也特别看重他。可三伯一当兵就没了音信,战争时期谁也不好说发生发什么事,爷爷奶奶都揪着心。到了1949年解放,因为没有牺牲的消息,差点被当作失踪人员,发本证书和几百斤小米了事。奶奶一着急,因想念三伯过度而生病,不但卧床,眼睛还有了问题,渐渐看不清楚东西了。

 刚入伍时的父亲

父亲1947入党

解放战争期间,部队是打着走的,父亲的部队原是山东军区东海独立三团,后来并入了华东野战军,就是著名的粟裕大将统帅的三野。他们从山东一路打出去,先后参加了威海保卫战、烟台保卫战、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到解放战争结束,部队打到了福建。

父亲获得的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纪念章和解放奖章

父亲入伍时是卫生员,1955年入军医大学深造才成为军医。1950年,他从福建奉命到上海参加培训并采购药品和医疗器材。在上海期间,碰到了许多部队的战友。当过兵的人都知道,部队里的战友都愿意攀老乡。我想,这习惯一定是从战争年代传下来的。那时通信不便,回家不易,生死都在一瞬之间。见了老乡,一定是特别亲切。可以互相打听下家里的情况,问问熟悉战友的消息,有可能的话帮着带回家个口信,知道家人或是让家人知道彼此平安。

刘亚楼签发的任命书

找老乡,多是从听说话口音开始的。父亲一定是在战友中听到了熟悉的乡音,于是开始结识并交流的。他们先是说到同是一个县的人,继续说下去,战友问父亲:你是哪个村的呢?父亲一回答,战友马上说:我们单位有个你同村的呀!父亲立即跟着问:他叫什么名字?战友就说出了我三伯的名字。原来,三伯也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上海后,因为接管大上海需要有文化的干部,就没有跟着部队南下,留在了上海工作。

此时此刻,我都能感受到当时父亲的惊喜,是那种失而复得、劫后余生、珠还合浦般的欢欣和快乐吧!我想,父亲想在第一时间见到自己三哥的心情一定是迫不急待。

可以肯定的是,立即、马上,父亲就赶着去找三伯。据说,一进门还认错了人,把一位正在洗漱的同志当成三伯了。兄弟相聚,各种欢欣快乐且按下不表,父亲在第一时间就写了封信寄回山东老家去,向爷爷奶奶报告找到三伯的喜讯。

估计爷爷是收到信后当天就出发了,因为军人有纪律,父亲不可能在上海有太多停留的时间。那时没有高铁和飞机,爷爷一定是走路、马车、汽车、火车的组合,不知道路上用了几天,终于在父亲离开前赶到了上海。

爷爷出门时告诉奶奶找到了三伯,奶奶不信,认为是在哄她。于是,爷爷到了上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着两个儿子拍了这张照片,照片中可以看出爷爷的风尘仆仆和父亲、三伯的开心。

不知道爷爷在灯红酒绿的大上海住了几天,只是知道爷爷这次上海之行,在山东老家的小村庄里留下了几个传说,我小时候跟着父亲回老家时还经常听到有人说起。一个传说是:奶奶看到照片后立马病就好了,能下地干活不说,眼睛也能看清东西了。这应该是真的,因为我清楚的记得,奶奶活到了80多岁,除了耳朵有点背,没别的毛病;另一个传说是:爷爷从上海回来后,跟乡亲们吹牛,说上海大楼上的钟表针,跟扁担一样长;第三个传说是:上海好高的大楼,坐个箱子里“嗖”一下子就到楼顶了,看下面的人就像是蚂蚁。多年以后,乡亲们对后面两个事情还是都不相信,我当时知道什么是电梯,但对扁担长的钟表针也是半信半疑。直到长大后去了上海,看到了外滩大楼上的钟,才确信爷爷说的是真话。

小时候我和哥哥与爷爷奶奶的合影

回忆过去,是为了记住来时的路,也是为了让自己和孩子们明白,我们最初从哪里来,最终要到哪里去。现在,最前面照片上的三人都已经远去,爷爷奶奶一直在老家生活,早已离开了我们。三伯留在上海工作,于前些年过世。父亲转业后在沈阳工作,离开我们已经四十多年了。一转眼,我自己也已直奔60而去。现在,我经常能回想起父亲跟战友们在我家聚会时说的话:“战争让我们这代人打完吧,别让孩子们再上战场”“如果有现在的条件,当年好多牺牲的战友应该能救过来”“渡江战役时,看着国民党飞机打开飞机门往下扔炸弹,真土” ……看着他们把酒言欢、临风笑月的回忆战争岁月,小时候的我特别羡慕。年轻的他们当年眼中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呢?他们又会怎么看待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我们孩子们长大后会怎样看待我们呢?

人生百岁,纸寿千年。用文字记录下记忆中的事情,是传承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形式,更是我对从未见过爷爷一面的孩子们的一个交待。我也迫切想知道我的儿孙们读到这些文字时的感受。或者,也希望他们看见躲在文字后面偷笑的我的脸。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父辈打下的江山中,我们幸福生活了近70年。对这个父辈们为之流血牺牲守护着的历史悠久、文明璀璨的伟大国家,我们还能做些什么?留下些什么?或者说再过70年,我们的孙辈会如何看待和记忆现在的我们?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们,共勉!

【作者简介】曲铭,男,1962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大连舰艇学院海测系,现在天津市某区工作。

相关阅读推荐

征文公告▏“苏州桑泰杯”海洋文化类有奖征文活动评选办法

作品展示▏肖文涛:一朝海大人,十年大海情

作品展示▏倪涵:德清那些事

作品展示▏余春:舌尖上的海灶

作品展示▏顾豪然:平凡的早晨,平凡的日子

作品展示▏孙毅:南冥有雀

作品展示▏黄滨:童年渔趣

作品展示▏朱老七:梦圆看大海

作品展示▏郝晓光:新编世界地图,你从海洋走来

作品展示▏陈帅:祖国之眼——再忆那些南极科考的日子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3419640254@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