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亲自下场教儿子功课,他的成绩从48涨到了50分

猫猫 知音真实故事 2023-12-29

这是知音真实故事的第 1262个故事

字数:7686 阅读 :20分钟

主播:宋婷婷


儿子没上过“幼升小”补习班,导致一年级时成绩很差,被同学们孤立。作为妈妈的我,决定自己来当儿子的老师。‍‍‍‍‍‍‍‍‍‍‍‍‍‍‍‍‍‍‍‍‍‍‍‍‍‍‍‍

01

“野孩子”

上小学之前,童童没有进过“正规”幼儿园。

三岁那年,我领他去附近的幼儿园报名。幼儿园的招生老师打开多媒体,向我推销各种花里胡哨的课程,除了每天的基本教育,幼儿园还增设了全外教英语、乐器、乐高机器人、幼儿启蒙编程,这部分是需要额外付费的。

我有些不理解,三岁的孩子,话都说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学那么多东西。我决定把童童送去一个专门教孩子玩的幼儿园。

找了一圈,我们最后敲定了松山附近的一家幼儿启蒙中心。这里面有三十多个孩子,他们很少呆在教室,经常排着队到大山里去学习做各种植物样本、记录天气变化、去河里捉鱼摸虾。

学校后院还开辟了一块菜地,孩子们自己种菜自己吃。

孩子们播下菜种

孩子每天要给自己种的蔬菜浇水

每天,由全体同学投票决定上什么课,如果大家想听故事,便围坐在操场上进行故事接龙,每个人想怎么编都可以;如果学英语,他们会人手一标签,将教室甚至老师、同学的脸蛋儿贴满,用随意编的歌曲来学单词。

当然收费也不低,一年学费在四万左右。

这样的日子只持续了两年。在童童要升大班的时候,班上的很多孩子,都被家长转入了其它幼儿园读幼升小,他们担心孩子跟不上小学的进程。

最后,启蒙中心只剩下不到十个小朋友,学校无法继续,只能转型为早教中心,我们被迫退学了。

我没太在意,觉得小学低年级都是很简单的东西,只要入学跟着老师的节奏,不会差太多。所以,我在儿子六岁时带他疯玩了一整年,我们去看他心心念念的跨海大桥,坐轮渡,坐蒸气小火车,去北京,去上海,去海南。

那一年,确实开拓了孩子的视野,但也把他彻底变成了不受束缚的“野孩子”。

刚上一年级,童童班级每天都会进行数学口算测试,一次五分钟,二十道题。第一次测试的时候,童童就被打了手板——理由是掰手指。老师告诉他:“做算数题,掰手指就是作弊”。

“我没作弊。”童童很委屈,问老师,“为什么不能掰手指?”

“多大了还掰手指?这是不好的习惯,要改掉!”老师答。

童童有点不服气,继续反驳:“可是,我都答对了啊。”

老师更加不满了,声音提高了八度:“掰手指还叫口算吗?”

最后,童童因为态度不好,被罚站了一节课。

这件事的阴影还没有过去,不到一周,童童又被校长抓上了台。

那天做课间操的时候,因为下雨,童童一个人跑进教学楼避雨,被巡视的校长撞见。

她问童童为什么不去做操,童童说:“外面下大雨了”。

校长告诉他:“下雨也应该坚持。”

童童回了一句:“可人是无法和大自然对抗的。”

这句话,是童童幼儿园的外教教给他的。

校长皱起眉头,问童童:“你哪个班的?”还批评他说:“这点困难都不能克服,以后能成什么事?”

等放学,我去接童童的时候,班主任吊着脸,跟我数落了一番,说童童不遵守规则,还顶撞校长,害她被校长批了一顿。班上也因此被扣了分,丢掉了“文明班级”的称号。

我虽然不完全赞同校长和老师的说法,但想着这才刚开学,还是别和老师叫板。

回家路上,童童歪着头问我:“妈妈,难道淋一场雨就能学会克服困难吗?”

我只好跟他解释说:“可能校长和老师觉得,小树苗要经风雨才能成长吧。”

“不对啊,奶奶乡下的鸡仔,淋了几滴雨就全死了。我如果淋雨就会生病,生病很难受。我不想生病。”童童睁大了眼睛看着我。

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他在幼儿园时,每逢下雨,雨不太大的情况下,老师会允许他们穿上雨衣带上工具,去操场上挖蚯蚓;或者坐在教室里观察雨滴,听雨的声音,讲有关雨的故事。老师将这种安排称作“雨天的礼物”。

我觉得儿子还小,不应该灌输他服从集体主义之类的东西,心想,时间长了,孩子慢慢融入,就好了。


02

不鸡娃

很可惜,后来童童并没有顺利融入班集体。因为我坚持“不鸡娃”,他在班上被孤立了。

刚开学的时候,班主任就在班上调查大家有没有参加过“幼升小”。结果,全班除了童童,都举手表示参加过,大部分都学完了小学一年级的课程。

很快,进行了一次摸底考。童童的数学只有48分,一半以上的同学都是满分。班主任特意给我发微信:“童童妈妈,童童跟不上班级的进度,学习拖了后腿,家长需要花点时间,好好辅导孩子学习。”

我回复她:“刚开学,课本还没发,孩子怎么就跟不上班级进度了呢?”

班主任没再理我。

班主任教语文。每天,家委会成员会在群里列出当天的作业,光语文就有5-6项。今天要阅读、听写,明天要练字、抄写,每一项都要拍照打卡,有时候还要观看上级指定的节目,完成的要拍照接龙。

家委会强调:“咱们班主任是特级教师,这些作业都是自愿完成,但希望每位家长积极配合,难得老师愿意花时间指导。”

平时,童童自由惯了,一到写作业,就拖拉磨蹭。一会要喝水,一会要蹲厕所。要完成这么多作业,我必须一刻不停地盯着他,一样一样地完成打勾,拍照上传。这搞得我每晚都手忙脚乱,等完成所有的作业,童童上床已经是晚上10点半。

几天下来,我崩溃了。我开始偷懒,不再盯作业,也懒得再打卡接龙,可只要我没完成,就会有家委会的人来催促我:“童童妈,就剩你家了,抓紧。”

催的次数多了,有家长看不下去,在群里抱怨:“大家都完成了任务,你家怎么总搞特殊,拖班级后腿?”

我毛了,不客气地回复:“既然老师说是自愿,家委会为什么要来强迫呢?”群里的人不再说话,后来那个群安静了不少。

我们班上,有一半的学生中午要接回家。那天中午,我去学校接童童,全校都走光了,只剩下我们班的家长,站在校门口大眼瞪小眼。

午休只有一个小时,我在外面等了二十多分钟,还不见孩子出来。好容易孩子出来了,一问才知道,原来是班级里两个男生上课讲话,老师便留下了所有同学罚站,还说:“不能怪老师,你们要怪,就怪这两个破坏规则的同学。都是他们害的。”

没多久,这样的情况又发生了两、三次。比如自习的时候,有个别同学一直讲话,全班就要一起罚抄课文。

我对这种方式很反感。那晚,童童完成作业,已经是晚上9点40分。想到还有课文没有抄,他急得哭起来,问我:“妈妈,人家犯的错,为什么我也要受罚?”

我告诉他,老师这样是不对的,并决定代他抄写。第二天,童童又噘着嘴回家,因为班主任告诉他:“再让你妈妈给你写,就别来上学了”。

我最终没忍住,在班级群里发信息,希望老师不要用“连坐”的方式惩罚学生,耽误大家时间,还会影响孩子之间的团结。

老师回复了三个字:知道了。

真正让童童被全班孤立,起因是只有他一个人没有参加课后托管。

课后托管的要求是每天下午放学后两个小时,每个月交两百块托管费。

童童告诉我,在学校,课间除了上厕所,老师不让他们在外面疯跑,必须坐在教室里。他不想一天到晚被关在笼子里,所以不想参加托管。

我也觉得,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在放学两小时里,做三五张口算题,写十遍生字词组,不但不会巩固知识,还容易造成孩子的厌学情绪。

于是,我没有在《课后托管自愿书》上签字。这样一来,我每天要在三点半,按时接他放学。

这种行为,再次影响了班级的“团结”。

有关系比较好的家长劝我:“全班都参加了,只有你们家不来,老师会不高兴的,再说,你又不差那二百块钱。”

这的确不是钱的问题,但孩子才6岁,从早晨7点30分上学,如果加上课后托管,每天要在学校要坐满十个小时,就算是成年人也会觉得累吧。

再说,既然是自愿的,我们为什么必须参加呢?怎么就影响到别人了呢?那只能说明别人也不想参加,但是不敢反抗老师,所以只能针对我。

那个家长看看我,叹口气说:“你还不懂吗?咱们班主任教学很有一套,她带的班,语文成绩一直是年级第一。说不定会在课后给孩子们强调知识点呢。”

我笑笑说:“我不鸡娃,不想让孩子吃小灶。”

家长说:“你呀,到时候吃亏的是孩子,有你后悔的时候。”



03

落单的“1”

事实证明,那位家长说得没错。我“不鸡娃”的选择,让童童和学校教育越走越远。

二年级,老师布置作文题《难忘的一件事》,给出了“过生日”、“生病”,和“入队仪式”三个选题,但童童拒绝写自己没做过的,自作主张地写了他“解救小鸟”的故事,得了零分。

三年级的英语课上,童童早已习惯了连读,但英语老师指责他:“走都没走好,不要就想着跑。”

老师坚持要求他读清晰每一个单词。童童很委屈,坚持自己的读法,气得英语老师罚他站了一堂课。

学校带来的挫败让童童愈发讨厌作业。他在书房里面,委屈巴巴地问我:“为什么不能写我做过的真事儿?”

“为什么不能用我自己的方法?”

“为什么不能戴‘一拉得’方便红领巾,只能戴自己系结的红领巾?”

这些问题,我也没有答案。

有天,接童童的时候,他问我:“妈妈,你知道最孤单的数字是几吗?”我不解地摇头。

“是1。”童童说。

他告诉我,班级一共50人,老师将参加托管的49个孩子组建成7人一组的学习小分队。每天,小分队的成员要互相抽背课文、互相批改口算。除掉童童这个“另类”,7个小分队人数刚刚好。

童童的学号就是“1”。

看着儿子走在我前面,沉重的书包压在他肩上,把他的背压得很低,步伐也沉重起来,我赶紧上前接过他的书包。

后来,我跟以前还能说上话的家长打听,才知道,因为我长期不参加接龙打卡,索性,那些家委重新建了个没有我的微信群。

他们在里面接龙购买老师建议的练习册,7个小组认真完成着老师的各项作业,家委认真上传老师每日的作业反馈。

而学号“1”下面,一直画着“×”。

没有我的家长群里,每天都会上传作业反馈

慢慢的,童童曾经要好的朋友也和他疏远了,因为家长觉得我什么都和班级反着来,宠孩子没有底线,叮嘱孩子都不要跟童童玩。

三年级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事。班级要制定一本相册,要求每个孩子提交穿校服带红领巾的照片,附上自我介绍。这个消息原本是家委发在没有我的家长群里的,童童从其他同学口中知道了这个事情,我便主动问班主任,童童是否也需要拍照。

班主任同意了,我马上拍照单独上传给她。班主任先说照片的尺寸不对,但又没有告诉我具体尺寸。

我和班主任的聊天记录

我表示可以重拍,班主任说先看看。两天后,童童回来告诉我,同学们的相册已经制作好了,里面没有他。他跑去问班主任,班主任说他提交的照片尺寸不对,童童急了,质问老师:“那您为什么不让我妈重拍呢?”

班主任似乎很不高兴,回了童童一句:“那天已经很晚了,我不用睡觉的吗?”

我特意翻看了一下那晚和班主任的聊天记录,才九点钟而已。

这件事让童童觉得很受伤,他上课越来越不守规矩。老师也经常“无视”他,还暗示其他同学:不要和不写作业的人混在一起。‍‍

相应的,童童便拥有了一定范围内的自由。

大课间,别人在实操学校的三项运动:跳绳、踢毽子、打球,他跑到高年级教室外,偷听人家的京剧鉴赏课;上体育课的时候,童童跑到校园的角落里找虫子,收集花朵和果实,还会爬到天台顶上去玩。

直到有一天,我去接娃时吓了一大跳。他整个人从头到脚长满了疹子,脸肿到变形,我接回家之后,他还出现了胃痛和上吐下泄。

班主任告诉我,说已经让校医看过了,应该是过敏。我很恼火,问班主任:“为什么不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

班主任说:“他经常到处跑,我没注意到。”

我带童童去医院检查之后,医生诊断为神经性荨麻疹,会不定期无征兆地突然爆发,是否能够根除还是个未知数。医生推断,很可能是因为心理原因造成的。

借生病,我帮童童请了一周的病假。

童童躺在病床上,跟我说,不想去上学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每天走进校门时,就觉得很痛苦。还说:“我站在学校楼顶上看樱花的时候,有时候想跳下去。”

这话把我吓得够呛。

送他返校那天,童童在校门口又求我:“真的不能不去吗?”

几天后,我路过学校,透过操场围栏,看到他一个人坐在阴影里,一动也不动。那一刻,我终于起了让儿子“回家读书”的念头。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我和老公深聊过,不去学校真的可以吗?孩子长大后,该如何融入群体,家庭教育能代替学校教育吗?另外,孩子的社交,应变能力等等也需要考虑。

最现实的就是经济压力,我们家只是普通家庭,我和老公都是打工族,如果孩子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下去,我们是否有能力承担后果?

童童好转之后,回校上课不到一周,再次起了疹子,这次比上次严重,引发了呼吸不畅,被送到医院急救,他熬了五天,才开始好转。

我和老公终于下了决心,由老公在外挣钱养家,我在家“陪太子读书”。

2022年3月1日,我拿着医生开的诊断书,给孩子办理了休学手续。因为孩子情况特殊,和学校协商决定之后,同意只要他参加每学年的学期考试,不违反义务教育。

就这样,在家上学的日子开始了。



04

在家读书

最初,我决定按照学校的课表,每天上满几节主课。美术,我会让他选自己喜欢的方式,户外临摹或是给漫画勾边;科学,我会选一些他平常爱看的博物杂志;至于他最爱的音乐,我在网上给他找了一对一辅导京剧的老师。

在家上学之后,我们相处的时间被无限拉长,相处的距离更近,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每天6点半,我要起来做早饭,出门买菜,回家喊他起来,吃饭、给他上课,趁他休息的时候,我要洗菜、切菜,准备中饭。

等他午睡的空档,我又忙着洗碗,把晚上的菜也备好。

这样一来,我的个人时间被压缩到只剩下蹲厕所,除了菜市场的大爷大妈,我没有任何社交,每天只围着童童一个人转。

童童应该也有相同的感觉。我们母子俩开始“相看两厌”。

有一次,童童把喝光了的巧克力奶,随手放在桌子上,忘记洗杯子了。这其实只是一件小事,但我把这些日子的焦虑和压力借题发挥了。

我批评他:“童童,你太不自觉了吧,杯子为什么不洗干净?”

“我忘记了。”童童小声说。

“那还不赶紧去洗?”我提高了声音。

童童去厨房洗杯子,我看着他把水弄得池边和地上到处都是,又忍不住大声指责他:“提醒过你很多次了,不能把水开得小点?”

童童也生气了,把洗好的杯子“啪”一声,用力蹾在托盘上。

我的火直往上冲。

“你有什么不满的?我每天给你买菜做饭,教你学习,还要出去遛你。为了你,我连工作都辞了,我牺牲了那么多,你不能为我分担点吗?”

童童站在厨房,没说话,狠狠瞪了我一眼。

这一瞪,彻底让我失去理智。我吼到:“你还瞪我?再瞪,我把你送回学校去。”

童童终于委屈地哭了。我看他回房间收拾东西,生怕他要离家出走,决定抢先一步。

“我把这个家留给你!”说完,我摔门下了楼。

我在小区楼下坐了一会儿,等情绪平复后,开始后悔自己的借题发挥。

这时,童童发来一条语音。“妈妈,你在哪?真的要把我送回学校吗?”

那一刻,我知道了,我爱他没有他爱我多。他脾气很倔,如果不是担心,不会先让步给我发微信。而我,没有给他适合的教育、生活,反而让他失去了安全感。

我马上冲回家,向他道了歉。

童童告诉我:“我每天都很害怕,起床时害怕,学习时害怕,睡觉时也害怕。”

我很吃惊,问他怕什么。

“我怕犯错,怕让你失望,怕你再把我送回学校去。”童童说。

我的心猛地一抽。晚上睡觉的时候,我问他,学校有那么可怕吗?

童童的回答是:“我不愿意变成火柴人。”

当时,我不明白“火柴人”是什么意思。后来有一天,我看他在打“营救火柴人”的游戏,才知道,原来“火柴人”是一群只有脑袋和四肢的小黑人,他们的面部都是模糊的一团。

反醒之后,我决定把每天学习的时间调整为两个小时,在这两个小时的有效时间内,将数学、英语、语文做好时间规划。

我也改变了教学方式。数学我会着重讲书上的知识点,并且我只讲公式,不会用各种套路故事把孩子绕晕,或者让他自己去思考,因为我发现在小学阶段,教育的基础就是记牢。

之后,他可以围绕记牢的公式自由发挥,无论是把公式画成字画还是编成故事,只要原理没有问题,我不会干涉,这样一来提高了他对数学的兴趣。

我还为他重新画了一本数学书,里面以他喜欢的猫为主人公,每个公式算法都和猫的日常有关,还可以夹带私货,比如两三个英语单词之类。

语文和英语一直是他的强项,语文,我们只把书上的词汇和生字练会,需要背诵的课文记熟,课外阅读时间会比较多;当然,我从不强制他写《我的妈妈》之类的文章,而是让他自由表达,不要用华丽的词藻,他的思想更为重要。

优化学习时间后,我们开始有了剩余时间,我会带他去超市,让童童参与家务劳动,择菜、煮饭、煮面、打扫卫生。

端午节的时候,我特意买来糯米、竹叶、镰草、花生,带他一起包粽子。

我原打算把包粽子的步骤手把手教给他,没想到童童不但在米盆里玩起糯米山的游戏,还给粽子加了不同的馅料,巧克力、甜玉米、肉松,还有一只粽子是咸鱼馅的。

等老公回家的时候,客厅已经被各式奇葩粽子占领,地板上糯米撒了一地。

这要在以前,我可能会制止童童这样的“捣乱”行为,但那一刻,我觉得只要孩子开心,为什么要阻止他的创造发挥?谁规定粽子只能是一种味道。

童童极喜欢科技馆,特别是物理展厅中央的星空影院,百看不厌。我每个周末都会带他去。

每次看着他躺在银幕下,仰望星空,我很想知道他在想什么,但还是决定不打扰他。

在学校,他有点“社恐”,现在,他明显活泼了很多。每天,他可以在楼下自己玩,但很少能找到同龄的玩伴,因为,像他这样的孩子,放学不是去补习班,就是在家赶作业。

但这让他学会了向“上”社交,和他聊天的都是成年人。他和小区保洁谈论天气,和卖煎饼的讨论手艺,和小区锅炉房的老爷爷成了忘年交。

他们用手工钻、刨子、斧子做了一个鸡窝,养鸡,收蛋,养鸟,给鸟捉虫子。两个人还在小区门口摆了二手地摊,童童卖他的二手玩具,锅炉工爷爷卖他手工做的木头板凳,摊煎饼的木推子。

过年过节的时候,两个人会互送礼物。

有天,我看他托着腮帮,在书桌前写着什么。走过去一看,纸上有这样一行字:

“我有一个看不见的朋友,原来是我自己。”

童童的诗

我心里一震:这样的诗句,靠坐在教室背课文写生字,教不出来的。


05

未来

在家上学后,邻居们免不了会来八卦。

“你家孩子怎么不上学了?”

“不上学能行吗?”

一开始,我还认真解释,后来,我也懒得说了,直接回复,身体不舒服,请假了。大家反而都闭了嘴。

七月,休学半年后,按照学校的要求,童童回学校参加第一次期末考试。

出结果那天,我比他更加紧张。我也很想知道,我这样“自成一派”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当下的应试教育。

意外的是,童童英语得了97分,语文93分,只有阅读部分丢了一些分,但是,数学只有50分。

他把数学卷子的成绩改成了60分,我没有戳穿他,看了一下错题,我释然了。

除了计算错误、答案誊写错误,附加题和转弯子的题,我没教过,他肯定是不会的。应用题,他选择了最简单的算法,没有写详细的步骤,有些直接给出了答案,当然也没有得分。

最好笑的是,他居然随意在试卷上画了不少猫咪,还标注着,“这里是重点”的字样。

这样一分析,他也并非什么都不懂,下次注意,至少是能及格的。

我奖励了他,买了他盼望已久的套装火车。

现在,童童已经升到了四年级。有天,我们一家人出去散步,路过他的学校。他把脸蛋挤进护栏里,念着宣传板上的标语。

我试探着问:“你有没有想过回去和同学一起?”

他仍然摇头。

我和老公商量,小学阶段准备继续在家,直到童童做好回到校园的准备。毕竟,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环节。

有天,我们开车路过曾经那所幼儿园,我问他:“如果有一所学校,像你上幼儿园时一样,你会愿意去读书吗?”

童童盯着车窗外,想了想,回答:“可能会吧!”

末了,他又补充了一句:“可是,世界上哪有那种学校呀?”

我通过后视镜看他,撞上童童的目光,我们相视一笑。



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作者 | 猫猫

编辑 | 邵鸾飞

编辑邮箱:61692124@qq.com


点击获取知音真实故事投稿秘籍


猫猫

一只会讲故事,热爱写作的猫。


哭丧订单:哭得挺好,客户说他的葬礼也找我

在妈妈们的工厂里,每年有40000根手指被切掉

我,18号女技师,和7岁儿子成了同班同学

刑满出狱的爱情:10岁那年救我的男孩,向我求婚了


▶ 迷影计划是知音打造的类型小说平台,快来关注!

喜欢请分享,满意请点赞,最后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