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主创新系列采访 | 专家解读自主创新:“原创”力量已悄然而至

2016-09-01 毛佳楠 广电时评

7月1日,《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正式实施。“虽然新政策正式实施还没有多长时间,但各个卫视对于节目的自主创新与开发力度已经明显增加。”


6月20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加强自主创新、引进模式管理等做了进一步明确。


7月1日,新政策正式实施,各电视台和制作公司已经开始加大自主原创的力度。


然而,围绕新政策,还有不少业界关心的问题,例如节目自主原创的源泉在哪里?限制模式引进如何促进原创?要培育怎样的创新人才?


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陆地,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甫,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副研究员冷凇等专家学者做出了回答。


虚假繁荣,该遏制了

“过去十几年,中国电视节目,特别是娱乐节目看上去很繁荣,实际上是引进节目的繁荣,不是中国节目的繁荣。”谈到当下的中国电视节目市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陆地说,“这是一种虚假繁荣。面对缺乏自主品牌的中国电视市场,任何一个有民族自尊心的中国人都高兴不起来。”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陆地



以2010年的《中国达人秀》为起点,国内电视台和制作公司掀起了一股引进国际模式的狂潮。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2013年的《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2014年的《奔跑吧兄弟》《爸爸回来了》……电视荧屏上的“爆款”基本被模式节目垄断,进一步刺激了播出平台与制作公司对国际模式的狂热与追捧。


“在过去一段时间,国际模式有它的使命,比如我们可以借此学习更为成熟、先进的节目制作技术与经验。但是,每个硬币都有两面。当制作人过于依赖模式,带来的结果可能就是非模式节目不敢做了。长此以往,中国制作人或许就此逐渐失去本土化原创的能力,失去文化自信,失去文化自觉,这将是非常可怕的。”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副研究员冷凇表示。


冷凇介绍,截至2015年之前中国的模式引进节目超过100档,达到优秀标准的只有15%,达标和优秀的节目总数也只有47%,剩下的53%都是失败的。

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

秘书长、副研究员

冷凇



即便如此,也丝毫影响不了国内综艺节目对国际模式的挖掘欲望。2015年,以《我是歌手》为代表的几档模式节目不仅刷新了电视节目的收视纪录,也刷新了广告招商数字,以“亿”起步的吸金能力着实令人咋舌。这些有诱惑力的数字也将国际模式推向了舆论的高点。“2016年又是一个综艺大爆炸之年,将有超过400档综艺节目霸屏”——2015年底,这一说法甚嚣尘上。


但是,节目数量爆炸,影响力却没继续攀升,这样的窘境让电视人忍不住感慨,“全世界节目模式几乎被中国人买光了”。


陆地认为,这是无序竞争甚至恶性竞争的产物。“只要收视率高,拿来就用。这既不是正常的竞争心态,也不是正常的竞争现象,而是在收视率、广告利益驱动下的扭曲,必须矫正过来。”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甫也指出,在引进节目中,我们对手法重视多,对节目所应传达的文化观、价值观却重视甚少。如今,青少年是电视节目的重要收视群体。但是,有些电视节目一味追求收视率、追求娱乐化,无条件放大节目中的不良因素博眼球,收视率上去了,却有可能培养出一大批玩笑人生、放弃价值观、人生观的观众,这样的未来无法想象。因此,泛娱乐化趋势一定要遏制。

中国传媒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甫



王甫表示,“大型节目的社会影响本身就比较大,在上星卫视的黄金时段播出则进一步放大其社会效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此次出台的《通知》可以说是从广电行业时下的关键问题入手,对中国电视节目的发展,特别是对以真人秀节目为主要形态、以上星卫视黄金时段为主要节点的发展趋势的调控。”


在陆地看来,《通知》已经把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提升到文化建设、文化自信、文化战略的高度来对待。“节目创新已经不是一个平台、一个制作公司的事情,也不是市场竞争的事情,而是涉及到了一个国家的电视节目在世界电视市场上的地位。”


自主创新不等于禁止引进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调控引进模式数量并非偶发,早在2013年,《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广发[2013]68号)就开始对引进节目模式数量和播出时间进行了具体规定。


相对而言,今年6月出台的《通知》更为具体,也更具针对性。《通知》对各上星综合频道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做出明确规定,要求上星综合频道提前两个月向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备案,同时对模式节目引进数量以及播出时间等也提出明确要求。


正因为这一规定,《通知》被冠以“限模令”的称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能播出外国节目了。”陆地指出,“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家,文化的发展除了自身的发展,也要学习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陆地分析到,“借鉴是为了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更快地赶超别人。通过这几年的引进,我们在节目制作理念、技术、模式等方面都有一些进步,但不能停留在借鉴套用上,我们必须通过借鉴吸收国外节目中有用的东西来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节目形态。一边开放,一边学习,一边借鉴,一边创新,一边完善提高我们自己的节目形态,这才是对待引进节目的正确态度。”


正如专家所言,过去的学习更多是技术、是手法,今后则更需要学习如何通过节目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文化观。对此,冷凇建议:“一方面需要加强非明星节目的学习。过去的模式引进简单粗糙,首先看节目是不是全明星,是就具有引进空间,其次看节目是不是户外真人秀,是就马上就引进。但是,这种盲目的追捧往往徒劳无益。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学习电视节目如何表达公益情怀。欧美有许多素人参与的公益节目,而过去只盯着明星看的我们对这类好节目关注的太少。”



尊重版权,尊重人才

“不可否认,任何原创新作品都有其他经典作品的影子,就像我们学习作诗,一定会有唐诗或者其他现代诗的影子”冷凇说,“但是,学习不代表模仿和抄袭,我们要自主研发,更要尊重自主知识产权。”


从“好声音”到“新歌声”,从模式引进到自主研发,《中国新歌声》虽然实现了成功转型,但不得不承认,这一创新是版权纠纷之下的被动之举。


《中国新歌声》的遭遇确实为中国的电视人结结实实敲了一记警钟,近年来电视行业版权纷争的此起彼伏,也恰恰说明,中国电视人对节目版权意识越来越重视。


人才,是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支点。在本次出台的《通知》中特别强调,要培育研发机构,培养创意人才,建立完善有利于促进节目自主创新的配套制度,在资金、项目、人才等各方面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创新模式大力扶持。


“人才,是需要靠实践、市场、风雨打磨的。”陆地表示,“电视节目创新一定要有开放的胸怀。电视媒体作为创新的集成平台,应当吸纳、融合电视台没有的优质资源,这样才能创新。”


冷松则建议,“中国电视节目模式自主研发目前还停留在ppt纸模上,应该尽快引入资本进行样片研发的开发,此举首先以小投入避免大风险,其次培养锻炼既懂模式又熟悉制作的研发人才。”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优势领域

综观近两年的电视荧屏,也不乏大放异彩的原创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成语英雄》《汉字英雄》等等。这些看上去很传统的文化类节目,却受到年轻观众的热议与追捧,或许并不意外。


尽管娱乐类节目能满足观众放松身心的需求,但是在放声大笑之后,观众内心更需要有内容、有品位、有深度的内容来填充。


汉字、成语、谜语、诗词等是传统中华文化的根基和精华,也承载着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情怀,更与现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立足传统文化的节目,自然让观众更熟悉、更亲近。


“先人留给我们的大量优秀文化遗产,对于中国电视人来说其实是一件幸事,我们只需要对它进行适当的形态转化、加工创造,就能变成很好的电视节目。”谈到未来电视节目自主创新的方向,陆地表示,优秀的传统文化既是我们的财富,更是我们的优势,电视人理应把镜头对准传统文化题材。


王甫也强调,传统文化题材仍然是中国原创节目的重要基地和出发点。“我们的文化类节目底子厚、资源丰富,既是我们发力自主创新的优势领域,也是我们走出去和世界竞争的阵地,我们仍要坚守。”



“在制作节目的时候,有时会引入真人秀等更具娱乐性的节目形式。”王甫如是说。例如今年上半年风靡一时的《中国诗词大会》也是益智答题节目,其采用的“内循环+击败体”的赛制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北京卫视播出的《传承者》汇聚了身怀绝技的传承者,将传统文化与达人秀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节目的趣味性。


但他也强调,“娱乐形式只是一种形式,节目的内容、节目的思想内涵、文化价值永远是第一位的。节目创新不仅仅是节目形态的创新,在节目的主题上、思想上都应该创新,只有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能真正的做到节目创新,否则会走到邪门歪道上去。”


未来,自主创新好节目可期

事实上,观察2016年上半年的综艺市场,“原创”力量已经悄然而至。新政的发布,则成为撬动自主创新思维的有力杠杆。


客观地说,自主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关键还是看电视人迈出的第一步是否勇敢,是否坚定。“总局出台这个新政策,实际上是壮士断腕的决心,帮助一些平台、制作公司戒掉模式引进的依赖和追捧。”冷凇说。


“虽然新政策正式实施还没有多长时间,但各个卫视对于节目的自主创新与开力度已经明显增加。”王甫表示,“10月前后就会有节目结构上的变化。我们设想到元旦、春节前后就会出现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节目并且得到观众的认可,甚至说会出现现象级节目。而且,我们设想这种节目还能走出去。”


更多主创新系列采访


央视综合频道的创新策:“创新三原则”

东方卫视:创作者的“心”和“脚”要放在中国

浙江卫视新声音 自主创新春来早

北京卫视马宏:自主创新应是基因、动力与标配

安徽卫视张阿林:坚定强化原始创新 激发内生动力

灿星制作:不再引进新模式,未来只做原创

唯众传媒十年原创路:唯众但不从众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