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暑期未成年人节目的正确打开姿势

古娟 广电时评 2020-01-28

自总局4月底发布《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以来,未成年人节目在主题策划、环节设计、表达创新上有明显提升。暑期已至,观看节目的小朋友增多,未成年人节目应从聚焦主题主线、启迪少儿智慧、传承优秀文化、关注成长话题、强化专业属性等方面重点发力,做到思想性与趣味性兼具,有深度和有温度并行。



作者:古娟

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二九一台


一段时间以来,“萌娃”因其天真烂漫、童言无忌的特点成为活跃荧屏的一大亮点。无论是亲子类节目、益智类节目,还是户外体验节目,“萌娃”的加入都让观众目不转睛、忍俊不禁。然而,一些节目中也出现了炫富、炒作明星子女、包装 “童星”、成人化表演、侵犯隐私权等现象,商业化、成人化和过度娱乐化倾向明显。这些节目一方面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追星炒星、炫富攀比等负面效应,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于4月底发布《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围绕规范未成年人节目创作、传播和监督管理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明确要求未成年人节目应当坚持正确导向,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自觉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尊重未成年人发展和成长规律,防止商业化、成人化和过度娱乐化倾向。自《规定》颁布以来,未成年人节目在主题策划、环节设计、表达创新上有了明显提升。一些节目结合主题宣传引导未成年人热爱祖国,一些节目增加宣教板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不少节目侧重知识普及寓教于乐。总体看,未成年人节目主题更具正能量,内容更加注重童心童真童趣


暑期已至,观看节目的小朋友多了起来。未成年人节目更要加强节目编排,丰富思想内涵,创新表现形式,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主线,坚持价值引领,注重寓教于乐,贴近少年儿童,打造更多好听好看的优质节目。


聚焦主题主线,以内涵化表达讲好爱国爱家故事

未成年人节目的受众是少年儿童,但节目的内涵表达和价值传递不能“低幼”,避免仅仅停留在“唱唱跳跳”“吃喝玩乐”“亲子旅游”等娱乐层面,应增强思想内涵和价值引领。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又是暑期收视高峰期,未成年人节目更要紧扣主题、聚焦主线,给少年儿童讲好爱国故事,讲好发展成就,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为国家为人民奋斗的种子。一些节目巧用“小故事传递大情怀”的手法,让少儿获得熏陶和教育。


央视少儿频道推出暑期特别节目《最野假期》,每期节目以一首红色歌曲为主题,带领孩子们来到庄严的天安门、高耸的钻井台、辽阔的草原、美丽的边境小学,探寻新中国70年的光辉历程,讲述普通人的家国故事,传递报效祖国的热忱情感,让孩子们感受中国人的自豪,感受强大祖国的力量。


央视少儿频道推出暑期特别节目《最野假期》


西藏卫视《我和我的祖国》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通过小记者实地采访、主持人叙述、播放历史影像等方式,用故事讲述70年来祖国的发展、家乡的变化,反映新时代西藏少年儿童快乐健康成长的新面貌,引导观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启迪少儿智慧,以趣味性表达普及科学知识

未成年人节目要吸引更多少年儿童的关注,需要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不少节目通过现场实验、户外体验等方式普及科学知识,但也面临着知识深奥难懂、脱离生活实际、危险系数过高等问题。如何实现寓教于乐,一直是此类节目的探索方向。一些节目让小朋友当主角,通过游戏和竞答调动少儿参与的积极性,以趣味性表达普及科学知识。


吉林卫视少儿节目《嘿!我知道了》


上海哈哈炫动频道《全能脑力王》通过现场科技创新竞赛,锻炼少儿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小选手们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现场设计出科学装置,解决实际问题,有比拼、有悬念,趣味十足。吉林卫视《嘿!我知道了》以科普知识为主线,通过问、答、看、学等方式,引导少儿在游戏和实验中获得知识。节目还邀请有关专家,对知识点进行细致解答,让少儿易学易懂。


滋养文化内涵,以多元化表达传承优秀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少儿健康成长的丰厚精神滋养。一些节目不拘泥于朗诵诗歌、知识竞答,而是吸纳经典文学、文物宝藏、礼仪服饰等多种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创新环节设计实现传统文化的多元表达,让少儿节目浸润更多文化底蕴。有的节目开辟文博视角,带领少年儿童深度参观家乡的博物馆,认识馆藏之宝,了解家乡历史文化,亲身实地感受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


还有的节目综合运用多种传统文化元素,让儿童通过诗歌吟唱、国画创作、情景剧表演、服饰展示等方式演绎经典诗词和文学作品,并配合“古典风”的舞美效果,让小观众沉浸在传统文化的意境之美中。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文化带有厚重历史底蕴,难免生涩难懂,节目创作时还应贴合少儿认知习惯,避免空洞直白说教,由浅入深,生动形象打动人心。


关注少儿成长,以对话性表达探讨教育话题

未成年人节目服务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就要帮助孩子和家长正确看待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近年来,一些节目聚焦教育理念和成长话题,探讨家庭教育、亲子关系、代际沟通,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效果。


《考不好没关系?》探讨家庭教育


广东卫视和西瓜视频联合播出《考不好没关系?》,互换孩子与家长的身份,采取父亲答题、孩子观战的方式,让家长和孩子拉近距离,换位思考,互相理解,共同探讨家庭教育。湖南卫视《少年说》通过“天台告白”和“心愿电话亭”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让家长和孩子平等交流沟通,在对话中获得理解和温情。无论是“角色互换”还是“天台喊话”,节目都重在为家长和孩子搭建表达诉求和情感对话的平台。未成年人节目应深入挖掘和研究“对话空间”“对话议题”“对话语境”,倾听少儿心声,探讨成长话题,服务家庭教育。


强化专业属性,以创新性表达引导少儿审美情趣

未成年人节目专业性强,应当尊重艺术规律和少儿特性,把握少儿心理特征、认知特点,引导少儿审美情趣,坚决避免成人化倾向。在表现形式上要将少年儿童放到符合其身份和特性的情境中,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在服饰、舞美、语言表达、后期制作上着力表现童心童真童趣,以积极向上的审美引导少年儿童。


在环节设置上要准确把握少儿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充分考虑少儿的情感需求和情绪感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既要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展示自己,又要恰到好处给予指导。以芒果TV《童言有计》等观察类节目为例,一方面通过真实记录,不干预不设限展现孩子的成长变化;另一方面引入教育专家针对特定问题给出专业建议,帮助孩子正确认知和行动。


芒果TV《童言有计》第二季


暑期来临,未成年人节目应抓住宣传教育“黄金期”,大胆创新,整合资源,在聚焦主题主线,启迪少儿智慧、传承优秀文化、关注成长话题、强化专业属性等方面重点发力,做到思想性和趣味性兼具,有深度和有温度并行,让荧屏内外的孩子都有收获。


·End·

编辑 | 刘伟 饶文渊 薛腾飞

>>总局再次点名宫斗剧、翻拍剧

丨总局

>>“噼里啪啦”皆学问,解密声音故事 

丨一线

>>“做客”中国,遇见“美好生活”

丨纪录

>>“九州”初评:历史质感有惊喜

丨剧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