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89大院走出的「唐 · 吉柯德」|Vpeople纪录

2016-10-26 第二季 WePeople筑梦者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3405e7f4f&width=500&height=375&auto=0(时长06'42'',建议Wi-Fi下打开)

Vpeople第二季《不被左右》之

苟 骅

南友圈创始人、CEO,南都报系前副总裁

《媒体人有理想,也要有市值》

全网上线


289的「前南友」


「十一月八日中午十二点线上发布,一起见证媒体圈大事件。」


2015年11月初,一封「前南友」的邀请函在媒体人和投资人的朋友圈被刷屏。邀请函上只有这么一句话,以及程益中、喻华峰、方三文、陈峰等早已从南方报业离开的知名媒体人的名字,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信息。




南方系又准备大干一场?如此出场方式让人不免好奇。


11月8日,第16个记者节,在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的腾讯众创空间,「南友圈」正式公开亮相。所谓「南友圈」,是苟骅等35名「前南友」联合发起的「中国媒体人创业互助社群」,目标打造一个专注服务国内媒体人转型的虚拟孵化平台。


「让媒体人没有难创的业」,他们要打造媒体人创业第一站。


和南极圈、百老汇和前橙会等BAT离职员工组织带有鲜明母公司文化烙印一样,「南友圈」自诞生起就带有强烈的南方系色彩,这或许也是它群体价值的体现,南方报业集团鲜明的母公司文化烙印和南方系在专业技能上的行业龙头背书,使得「南友圈」在一开始就揽获了很高的关注度。


「南友圈」的创始人苟骅刚辞去南都报系副总裁之职不久,年过不惑,他做了18年的记者和媒体管理者,又用8年的时间参与南都报系新媒体转型。他是一个典型的经历者,在互联网时代的初期对传统媒体拥抱互联网的方式有过千百种的假设。尽管,他知道在体制内去推动一些东西很难,仍像堂吉诃德般勇敢地冲向风车去尝试。




上步中路1021号的南都稿王  


1999年底,《南方都市报》在深圳招兵买马,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苟骅把简历寄到了广州大道289号大院,很快就接到面试的电话。面试他的是杨斌,他当时负责筹建深圳记者站。聊了不到五分钟,杨斌就拍了板,让苟骅回去尽快办理入职手续。杨斌说南都实行的全员聘用制,八百块底薪,其他靠赚稿费,多劳多得,上不封顶。


七八个散兵游勇挤在深圳上步中路1021号四楼一间简陋得不堪回首的办公室里,初来乍到苟骅有些失落。「只有两台破旧不堪的旧电脑,排不上队的文字记者只能『笔耕墨种』(手写稿件)。」


苟骅说即使现在创业再难,也远没有南都初创时难。


2000年3月1日,《南方都市报》深圳版正式出街。上午上班后,苟骅和同事们挤在办公室里,轮流举着一张印有「深圳新闻」四个大字的报纸,在摄影镜头前一一留影。


「如果说《南方都市报》1997年创办日报后在强手林立的广州报坛迅速崛起,是创造了中国新闻发展史上一个奇迹,那么,2000年前后,这个奇迹不再只属于广州城。」


而当时的苟骅,一人跑遍了政、经、法、社会新闻,月均产150篇稿的记录至今无人能破。「那个时候南都刚刚到深圳来扩展,不到10个人,而深圳这样一个出新闻的城市,只要勤快就可以多写稿。我先买了辆车,因为别人是两条腿,我是4个轮子。别人跑一单新闻,我可以跑三单。」


在中国报业最后一个「黄金十年」,南方报业驻深团队在这里推出了《深圳,你被谁抛弃》系列报道、三战ABA、深圳有人悍然封杀南都等影响全国乃至海内外的重磅报道,《南方都市报》在深圳地区的零售市场占有率一度超过70%。上步中路1021号这栋大楼,也成为深圳甚至国内许多老百姓寻求媒体帮助的地标性建筑,充满传奇色彩。



2004年深圳两会召开,苟骅和南都深圳记者站团队联手奥一网(当时的深圳热线)策划推出了「有话问市长」报网互动专题报道,成为当年深圳「两会」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此后每年逢「两会」期间,由南都深圳记者站策划推动的「有话问市长」、「有话问区长」,不断把深圳政治文明新气象引入高潮,再一次让深圳在网络民主时代再开全国政治文明风气之先,并被媒体评价「这是中国内地城市从未有过的景象」。


「听很多政府机构的人说,我们的一篇社论有时候改变了政府的一项公共决策,这种价值和意义对于媒体人鼓舞非常非常大。」


苟骅说,在他的理解,《南方都市报》在全国开网络问政之先河和推动向全媒体集群方面是产生了现象级的影响。「纸质媒体依托他的背景和互联网平台在拓展社会各界网络空间、言论空间发挥了大的作用。」




拥抱互联网的「唐 · 吉柯德」


在传统媒体还沉浸在快车道的兴奋中,互联网悄悄来了。


苟骅很早就开始在南都内部尝试新媒体转型,是70后报人中较早向全媒体转型的「找死者」。在苟骅的带领下,南都网和奥一网完成合并重组、2011年推出全球第一个中文ipad新闻客户端《南都DAILY》,随后南都与腾讯合资创办大粤网,这些转型变革都将传统纸媒带入了互联网浪潮下纸媒生态的新纪元。


参与了南都全媒体转型的全过程,也主导了南都后来进行的内部创业孵化,折腾几年之后,他无奈的发现,内部变革真正能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媒体转型与内部创业似乎都是伪命题,国有体制,核心领导有时候换得比走马灯还快,战略方向朝令夕改,也难于建立可持续的市场化机制。」


苟骅跟很多同行沟通交流后有比较一致的判断,未来三五年内至少会有一半媒体人可能要离职,面临转型的问题。




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


2015年11月初,苟骅正式辞职投身创业,这次他下定了决心,自己也跳了出来。


「从南方走出去的人,无论中间历经多少单位,他始终都会把南方报人作为自己重要的身份标识,那是对新闻理想、289大院的情结。」过去,这些「前南友」一直都是相对松散的连接形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苟骅预计全国70万媒体从业人员至少会有一半人离开传统媒体,这俨然是一个庞大而有话语权的社群!


苟骅观察到,除了一部分跨界创业,更多的媒体人在做自媒体,顺势而为把自己擅长的内容创作带到自媒体的平台上去,这一块是越来越多的媒体人未来生存的新常态。这批自媒体人面临的最大痛点是自媒体怎样实现可持续的收入,至少比原来在传统媒体机构里面生活得更加体面。


「这可能是我们接下来比较专注的一块,重点探索离开媒体成为自媒体人以后这批媒体人如何去中心化生存,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自媒社平台,可以为自媒体人在内容的可持续创作和版权资源的获取,特别是自己内容的变现和商业营销方面做更多尝试。」


因此,苟骅的「南友圈」要做三件事:建立中国第一个媒体人社群,帮助传统媒体人转型、创业以及做创业团队的传播平台。


「媒体人的资源分布在各个地方,我们想通过『南友圈』把它们盘活。」苟骅说,互联网是典型的共享经济,南友圈要建立媒体人资源的共享机制。


2016年,深圳上步中路1021号的南方日报深圳大厦开始拆除重建,苟骅和很多“前南友”特地抽空过来告别。


「今后,可能所有媒体人都会成为互联网去中心化形态下的自由人。第一个,他的职业是自由的,然后第二个呢,他的财务也是自由的。」苟骅望着远方边走边说道。


文/张启斌

图/南方都市报、Pexels



《Vpeople》第二季《不被左右》

李翔张海星沈庆黎文丁根芳

李斯璇丨曾国祥薛梅王西梁峰蒲荔子

《Vpeople》第一季《路上》

蒋明王玉德吴妍妍

宋晨枫贝卡陈特军田延友

《Vpeople》年度巨献《筑梦者》

李开复潘石屹李云迪郑智

(点击人名可以查看微纪录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