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作家】毕玉芝 |由一个小故事想到的
由一个小故事想到的
毕玉芝
《易经》里,有这样一段故事。
一天早晨,孔子的学生子贡正在打扫院子,有人来到,说有事要请教孔子,问一年有几季。子贡回答这个问题我就知道,一年四季,可来人犟着说三季。正在两人争得不可开交时,孔子出来,仔细观察了来人后说,是三季。来人听后高兴的离开了,子贡不解。孔子和蔼地说道:〝你没注意吗,方才那人一身绿衣,他分明是田间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你跟这样的人那就是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你和他犟有意义吗?子贡想想也是。
在这里,孔子的处理方式不是折中,不是退让,而是顺应,是智慧。这个世界上三季人太多,他根本没有经历过冬天,你非得和他讲四季,他是要命也不会明白的。平常我们说那些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是没有原则,没有立场,墙头草随风倒,其实呢在某种程度上想,你见人不说人话,你说啥,难道是要鬼话连篇吗?万一有一天你真的碰到鬼,你不讲鬼话,你怎么沟通,你说人话他能听明白吗?仔细想想这不是投机取巧,而是随机应变,是顺应时事,是拿得起,放得下。
由此启示: 不争就是慈悲,不辨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
这让我想起了“夏虫不可语于冰,笃于时也;井蛙不可语于海,拘于虚也;曲士不可语于道,束于教也。”意思是说:夏天的虫子不要和它们谈论冬天的冰冻,因为夏天的虫子活不过秋天,它们永远不知道冬天是什么样的景象,是受时间的限制;井里的青蛙不可能和它们谈论大海的壮阔,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拘限;乡下的书生不可能和他们谈论大道理,是因为受教养的束缚。从这个意义上说,很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把道理跟所有人讲清楚,因为,这要看你所面对的对象,是不是可以“谈”。有道是入乡随俗,到什么上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反之,像“对牛弹琴”,即使是世上最出色的乐师,弹奏最美妙的乐曲,一个耕地干活的老牛,它又听懂多少呢(科学养牛不在此例)?只能说弹奏者不看对象,无的放矢罢了。这让我想起人们常说的一句话,狗咬你一口,你不能去反咬狗一口吧,虽然说得很俗,但道理还是有相通之处的。
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三季人还真的有,不要和他们争短长,让他三分又何妨?就像垃圾人,他们心理道德的上限仅是对自己有利有益的事情唯好,他们是以个人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为半径画圆,那跟他说你要做个高尚的人,就像是跟夏虫说冬雪,跟三季人讲四季一样,它们根本不知道,也不能理解。所以不要和垃圾人一般计较。因为他们就只是垃圾而已。花是浇死的,鱼是撑死的,人是气死的。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世事纷繁,人各有别,顺应时事,符合潮流,啥事不强求一律,适者生存。不要抱着过去不忘,抓着情理硬掰,遇事非得搞个明白,糊涂难得,难得糊涂。
过去我对“顺者昌,逆者亡”,一直持批判的态度,认为这是一个贬义词,是统治者对人民的打压,其实这是孙中山先生知道资产阶级救国之路行不通之后发出的感慨:“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是说当前世界潮流的发展规律声势浩大,顺应这个规律做事的人,就能成功.逆历史规律而为,终将被这个潮流给淹没掉.。适者生存,才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每当翘首长空,仰望浩瀚无边的宇宙,总会感到我们自己的渺小和无知。但是,只要我们懂得自身的局限,经常保持一种宽容、谦卑的态度,我们还是可以不断突破自己,实现认识和生命的升华。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毕玉芝,六三年的兔子,中学高级教师,教语文,做咨询,平时喜欢写点文字,常有文章发表或获奖。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淄博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东方散文》《海河杂志社》签约作家,山东省第四届“齐鲁文化之星”。散文集《那根诱人的红头绳》、《这片多情的土地》皆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不当你的世界 只作你的肩膀
○
无畏的太阳
○
心情|阅读|鸡汤|电影|牢骚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合作伙伴
顾问:东方散文杂志总编 憨仲
西南作家杂志社主编 曾令琪
欧亚丝绸之路国际诗社
社长、著名诗人 王芳闻
海河文学杂志社主编 张莉莉
香港两岸经贸杂志社主编 郭洪涛
总编 : 路曼曼 (wxzh689)
编委: 宋永照 白 冰 国 哥 梁小玲
陈庆连 毕玉芝 张博 李婷 郭英
合作纸媒:东方散文 海河文学杂志社 香港两岸经贸杂志社 西南作家杂志
投稿邮箱:2108332259@qq.com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