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鹏飞|年气儿
年气儿
曹鹏飞
“喔也喔挑船来,三十黑来过年来。吃白馍,砸核桃,铃铃帽子花棉袄。”小时候,一听到这样的儿歌,年就要来了。那会儿,年气儿很浓。
腊八面一吃,就稍稍闻见年的香味了。“过个腊八,长个叉把”,天慢慢长了,人慢慢闲了。等到腊月二十三,烙了饦饦馍,敬过灶火爷,过年的序幕就正式拉开了。母亲也忙着准备我们过年的新衣裳,缝纫机咔咔响到半夜。扫房子,洗单子。厨房里,把蒸碗,茶盅,橱柜的角角落落也洗干净。再去上会办年货,买菜,割肉。
到了腊月二十七,开始蒸年馍。这是过年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隆重而热闹。先蒸包子,有肉包子,豆沙包子。肉包子用五花肉切丁,佐以粉条,蔬菜,葱姜蒜末,花椒出头,味道美得很。包子馅拌上一大盆,邻里几家人合作,揉面,包包子。你家蒸完我家蒸。包子出笼后,给各家端上几个,“看我的包子味儿咋向?”满街巷都弥漫着包子的香味儿,家家厨房里的笑声和着浓浓的蒸汽,暖暖地飘出来!包子蒸完,就该蒸出门的馍了。油角角,花花馍,还有锥巴儿,看灯鸡儿,魚儿……这里头,油角角是最见工夫的。半尺多长的馍,两头尖,带点弯,里面包上小小的一块拌了面的油,像吃饱了的月牙。两个一对,大小一样。蒸的好的油角角,一定要出笼后稍稍裂开一点儿缝隙,约约能看到里面金黄的油陷儿。口开得太大不行,馅儿撒出来,不开口又显得馍样子蠢笨。等到年上出门,各家的油角角摆到一起,谁家的面白,谁家主妇手巧,高下立判。年馍蒸完,开始搭油锅,蒸碗子,蒸甜饭……急匆匆还没忙完,就该包饺子了。每次包饺子,都要有一个包上硬币,初一早上谁吃上就是福气。
三十一来,啪啪的鞭炮声送来淡淡的火药味,对,这也是年气儿。贴对子,请门神,挂灯笼。准备停当,我们和二爸一起,给爷和婆上坟去。坟头压上新纸,放了鞭炮,化了冥币。香烛袅袅中,再盖上几锨新土,爷和婆的新年也是富足的。来往的村人都扛着锨,带着祭品,一定领着儿孙,向先人告祭,家族人丁兴旺,日子红火。
除夕夜照例是看晚会,年夜饭。红透天的鞭炮一浪高过一浪。娃娃们最高兴,不到后半夜是绝不睡觉的。睡觉前,把新鞋新衣服都准备好,就等着初一早上看谁起的早了。觉着没睡一会,震耳的鞭炮声就来了。“大年头一天,一定要早起!”大人喊着去放炮。放完炮,吃了饺子,就收拾的去干大家,去舅家拜年。收上几块钱的压岁钱,这个年就到了最高潮了。
到了初五,“破五”,家里呆一天,年气儿慢慢淡了。初六七,就是谁家娃完灯,去坐个席。年气儿越来越散。过了初十,好像过年都是那么遥远,好吃的都没有了。不过十三晚上开始,打灯笼又来了。街上各家娃娃打着干大和舅舅送的灯笼,比着谁的灯笼大,谁的挑杆花哨。“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十五晚上,故意“碰灯”,灯笼烧着了寓意着红红火火。最小的“火蛋儿”灯总是碰不过大宫灯,火烧得最旺。
十五一过,过年的程序基本也就结束了。但人还常说,没出正月都是年!日子过得飞快,那天游走在大唐不夜城的璀璨灯会中,心想,这还是小时候的年气儿吗!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曹鹏飞,笔名巴西木。临潼人,延安市实验中学教师。爱生活,认真做事;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当你的世界 只作你的肩膀
○
无畏的太阳
○
心情|阅读|鸡汤|电影|牢骚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合作伙伴
顾问:东方散文杂志总编 憨仲
西南作家杂志社主编 曾令琪
欧亚丝绸之路国际诗社
社长、著名诗人 王芳闻
海河文学杂志社主编 张莉莉
香港两岸经贸杂志社主编 郭洪涛
总编 : 路曼曼 (wxzh689)
编委: 宋永照 白 冰 国 哥 梁小玲
陈庆连 毕玉芝 张博 李婷 郭英
合作纸媒:东方散文 海河文学杂志社 香港两岸经贸杂志社 西南作家杂志
投稿邮箱:2108332259@qq.com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