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头戴式手电+唱片挖掘者=Crate Diggin
Crate Diggin,这个短语光看上去就充满了故事。
大概几年前,那时刚开始接触音乐与唱片的时候,经常把Diggin挂在嘴边,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体验过哪怕是一次,这种遗憾感并没有持续很久,因为网络的便利使得收盘不再成为了唱片店的专属动词。大概是前年,因工作原因去上海出差,那时对于唱片还只停留在各种网店以及上新,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联系到了一位一直在做唱片生意的老大哥,他告诉我旧的实体店已经不干了,但如果我有兴趣可以去他的仓库看一看,没准能有些许收获。我兴奋的约定了时间和地点,但并没有太多期待,只是抱着一种平淡的好奇心。但这次仓库之行改变了我对唱片以及唱片店的看法,由于是一个简易的大概10平米的平房,里面没有吊灯,只有老板拿来的一盏小台灯,扬起的灰尘也说明这里并没有多少来客。在一个窄小的空间内堆积着半屋子的箱子,里面都是挤的死死的唱片,老板和我一起搬了大概两个小时,才翻了其中一小部分。可以说在这次观摩之后,我对Crate Diggin这个词才有了一个浅薄的认识,它有一种寻宝的神秘感,同时又有音乐的律动和心跳的结合。每每抱着收获走出来的时候,都会发现外面的阳光是如此的刺眼,空气是如此新鲜,抱着的唱片是如此的富有灵魂。
很多人不太能理解,既然在网上都可以买到,为什么还要跑老远甚至弄的满身是土的去唱片店呢?是不是我们对Diggin这个词有过度解读甚至迷恋?其实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解释其中的某些差别:
在著名Diggin网站Discogs中有个叫wantlist的东西,你可以将喜欢并想买的唱片列入其中,然后关注是否有人在出售;而去唱片店的话,多数情况Digger是没有一个强烈的wantlist的,这个过程更像是开阔了自己的局限,并去挖掘唱片店中存在的唱片,通常这会使Digger有意外收获。就像美国一位唱片挖掘者Greg Casseus说的:每次有人问我,你最喜欢的艺人或者专辑是什么的时候我都哑口无言,很简单,音乐实在太多了,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
事实上,唱片店像是海洋,很深并且广度很大,生物的种类随着下潜的深度加深而产生着变化,不是数量而是密度上的,你需要借助灯光认真寻找,深海区域有着种类庞大的各类奇特物种。一箱箱堆积在地上的7寸单曲,也许上面布满灰尘,但里面可能会藏有些古老的唱片符合你的口味,正可谓这世间到处都是珍宝,看你找得到找不到了。
有一个场景经常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一个午后,在唱片店翻看到了张唱片,它的封面有些独特让人过目不忘,这足以使我买下这一张唱片,回家放入唱机后传来了一种寻求已久的动听的声音,没什么比这种感觉更美妙了吧。
图片来源于Google
往期文章
散记:Sad Clown but a Life Savior
It's Hip Hop's time to shine, a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