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志:消灭多余之物
《我好闷!》,蒋志,摄影,2002年,120cm x 145cm
2018广州设计周突破常规,首度推出特别艺术项目“城市艺向”,计划于11月26-12月16日期间在广州太古汇呈现一个以家为主题的展览《来处》,策展人为杨青。在展览开幕前期,《打边炉》策划推出线上内容项目“艺术家的家”,对参展艺术家进行主题采访,口述文本均经受访人审校。
我希望自己家里的物品尽量简化,能扔掉就扔掉。选择家具的时候,完全会从实用的角度去买。但能不买,我就不会去就买,家里应该尽量少一些多余的物品。
我家里的沙发,早就被我扔了,因为它占的地方太大。平时在家里,我就坐在榻上,就是那种比较硬的塌,不会坐下来让人陷进去。
以前听到一个说法,说是直接坐在地板上,会有潮气侵体——想想我们现在的住所,即使住一楼,地底下都是挖空用来做停车场,或者是别的用途了,根本潮不起来。
坐在榻上,腰脊是挺直的,这是很好的坐姿。很多情况下,我也愿意盘腿坐着,这样对腿好一些。那种在很软的沙发上的坐姿,虽然看似很舒服,其实不适合我们的脊椎。人躺在沙发里,整个脊椎是弓起来的,这是不健康的坐姿。人毕竟不是猫,到哪儿都能拗成团。你要是习惯了那种坐姿,那意味着你的脊椎已经变形了,以后还得慢慢纠正。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我练习瑜伽,所以对这方面的了解是这样的,也可能是我对“舒服”的理解和别人不一样。
我把床也扔了,也是觉得它太占空间。现代人的家里,层高本来就不高,一张床在房间里显得特别巨大。我的床是一个棕榈垫子,放在地上。这种床很简单,不需要你挑来挑去。那些床垫厂商,一会儿席梦思,一会儿太空棉,还有天然橡胶……他们不断地推出新的产品和新的概念,反复提醒你:这个东西又更新换代了,你以前买的该换了,进而左右你的判断,控制你的生活。
以前我也被广告吸引去买过,但后来还是扔了——我还是喜欢比较硬的床垫。席梦思再怎么硬,其实还是偏软的,长时间睡在上面,我自己感觉并不舒服,棕榈垫的软硬度刚好合适。平时被子往旁边一放,我就可以开始练瑜伽了,很方便。
家里还有一个重要的物品,当然是我的那些书。说到我家里的书,那真的不是很好的经验。我现在家里面书特别多,这是一个问题——它们占的空间比较大。书多了就需要书架,书架会占据家里的很大空间。
我的书都是乱摆的,很多,很乱,书架都摆满了,进而到处摆放。虽然每年我都会想办法处理掉一些,但是肯定没有平时往家里带回来的书多,所以只会越来越多。平时也很忙,没时间整理,最多就是偶尔把书分分类,小说、电影、理论……但是回头就拿乱了。
东西多了,对我是一个累赘。有时候想,书本来就特别多,又买很多,但是也没时间看,可能我们根本不需要这么多书,只是来自于自私的、过多的占有欲。
蒋志,1971年生于湖南沅江,199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居住和工作在北京。
*题图说明:一间装璜豪华却索然无味的卧室,一具性感却孤独的身体,一张美丽却眼神空洞的面孔——某种优裕却空虚迷茫的生活状态。然而,床下的一地脚趾头却顿然掀开了这个现实题材的魔幻帷幕。这件作品展示在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方——洗手间里。(源自艺术家个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