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穷的只剩房子?这三招让你不再焦虑!
点击上面
一位研究家庭金融的专家说了句话,
让很多70、80后们,后脊背发凉。
他是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研究中心主任甘犁,
他的“名言”是:
“未来很多中国老百姓穷得只剩下房子!”
这不是危言耸听,
有数据为证。
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增幅,
只有可怜的5.9%,
几乎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低,
甚至没有跑赢GDP。
原因就是大家的钱都投到房子上,
不得不节衣缩食。
而房地产税的临近出台,
也有可能将房产这一最大的财富,
变成最大的桎梏。
这是未来10年,
所有国人都可能面对的,
“灰犀牛”事件。
这一切离我们并不远,
大致也就三步之遥。
第一步
90%的财富都放进“房子”里
楼市好的时候,有句话非常动听,就是“买房子就是存钱”,不仅保值,而且还让家庭财富增值。
这是没有错的。因为财富是聪明的,当投资性房地产市场提供8%~10%的年化回报,而投资者几乎不承担风险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根据CHFS的今年一季度调查数据,过去半年里,5.4%的城镇家庭买了房,反观卖方市场,仅有2.7%的城镇家庭卖房。在任何一轮的房价上涨中,房子不仅带动了刚需买房,更成为有房家庭和富裕家庭追逐的投机品。
但问题在于,今天90%以上的中国家庭都在这样做,而且还把家庭财富当中三分之二的资产投入到了房子这一“篮子”当中。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和美国消费者金融调查(SCF)数据,中国家庭的房产在总资产中占比高达69%,美国仅为36%。对中国家庭来说,房价的任何波动都会引起家庭财富的巨大变化,进而影响家庭成员的各种经济行为和生活方式。
相比之下,中国家庭目前金融资产在整个资产比例中只占12%,而美国占到了是40%。
显而易见,这种资产配置比例是有极高风险的。
这种风险来自楼市的变化。
2018年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将落实房产税出台时间表,并推动共有产权住房,多元土地供应制度落地,这也意味着此前20年中国楼市单一商品市场的格局将被打破,一旦如此,中国楼市未来的基本面将发生改变。
这种变化在提醒我们,房子毕竟不是流通货币,更不能当作储蓄存折,它本身有着自己的市场规律与导向,“穷得只剩下房子”讲的就是那些只把财富集中于房子,而未来可能面临兑付困难的家庭。
当然,现在你可以坚定持有房屋的想法,因为风险并未马上转化为危机。
第二步
负债的中年危机来了
“穷得只剩下房子”,并非只是在预测未来的楼市,更是在讲当下的你我的生活质量。
几天前,一篇名为《月入一万,花销一千》的文章在朋友圈疯传。这在现实生活中绝不是个例,而恰恰是当前许多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中国家庭的缩影。是什么原因,让年纪轻轻且月收入不低的人们去承受节衣缩食的窘迫?
负债!
你可以将购房看作是一次性的家庭资产配置,但是为了买房,你也背负了巨额债务,
Wind数据显示,中国居民部门债务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2006年时的18.5%暴涨至2017年8月的77.1%。
美国居民部门债务率从20%提升到50%以上用了接近40年时间,而中国只用了不到10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来自居民部门的负债往往不是几个月就能还清的,大多都要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房产按揭还款的期限一般为10-30年)。
这其中,还有很多隐形的杠杆是没有计算在内。
因此,透支了未来20-30年的家庭收入“流动性”来买房,必定导致我们不敢花钱消费、不敢生病,更不敢去尝试其它的财富管理方式。这很可能让我们降低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的幸福感,降低健康指数,以及主动丧失其它可能投资致富的机会。
这不是最可怕的。
可怕的是,今天绝大的多数70后、80后家庭在买房10年后,刚刚卸下一部分还债压力,就要紧接着面临“中年危机”的考验了。
随便列举一下,目前社交媒体上流行的“35岁危机”、“中年油腻男”、“财务自由”、学区房、子女教育等问题,无不深深渗透着这种“中年危机”的焦虑感。
毕竟,今天中国家庭实现的财富保值增值,与整个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乃至自然环境的关联度越来越高。一次产业转型、行业迭代便可能让许多人面临失业危机;一次例行的体检,就可能让一部分人不得不停下工作治病,中断唯一的家庭收入来源。
但债务不会因此而停下,这个时候你才会发现,除了每天工作来还房贷,你竟然没有其它的理财方式来巩固家庭财富,也没有为自己的身体健康提前买好保险,更没有为子女的未来提前准备好赢在起跑前的本钱,进而可能输掉了孩子的未来。
一句话,你为了还房贷的债务,而在家庭医疗、养老、教育等领域的欠账太多。
假如刨除上述这些家庭需求的欠账,一个中国家庭今天仅持有房子这一单一财富的“净资产”,又剩下多少了呢?
“穷得只剩下房子”,还是危言耸听么?
第三步
只持有房子与退休金,面对整个晚年
当你一直将70%、80%的家庭财富放在房子上,坚持到了晚年,你是否就到了享受这一财富的时刻了?
答案是否定的,最大的危机,这个时候才来。
到2030年,也就是距今还有12年左右的时间,中国的人口将达到顶峰,并开始走向下滑,届时中国将进入老龄社会,随之而来的将是每个家庭用于社会养老、医疗需求的消费也越来越多。
请不要寄希望于届时每月2000多元的养老金,超发货币将会让货币进一步贬值,物价上涨。算一算过去100元人民币过去与今天的购买力,你就知道2000元退休金,未来能买到什么!!!
恰恰这件事将发生在今天正在努力还贷的70、80后们这一代人身上。不仅如此,这代人未来恰巧还会面临一个市场化养老、医疗的社会,政府只提供最低的保障。
没钱,就意味着,一无所有。
届时,你是否会面临卖房——无家可归,不卖——一无所享的尴尬呢?
这不是最危机的。
当大家将此前积累在房屋上的最大一笔家庭财富兑现时,你会突然发现,大家都是这么想的,而市面上的待售的房子则越来越多。
请不要忘记,今天买多卖少的中国楼市,伴随着20年的房屋销售增量,未来很可能出现卖多买少情况。毕竟,中国已经在走向老龄化,人口在走向倒金字塔,2017年中国新生儿在二胎政策刺激背景下,仍比2016年少生了67万。
如果你只持有房子与退休金,面对整个晚年,很抱歉,你连翻盘的本钱也没有了。
支招:
一个提醒:你必须对未来刚性消费有所准备
读完这篇文章,你是否会反思,这个“穷得只剩下房子”的人,是不是自己?
这很好判断:
“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度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费三四百,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至少……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来不及细想未来十年。”
如果你是这样想,那么上面所讲的危机,就是在说你。
但如果你意识到了这种风险,并且对未来你家庭的健康医疗、养老、教育这些刚性消费提前准备,将你的家庭财富分散投资,降低在房地产领域的财富配比,上面的风险就能够有效化解。
一句忠告:投资、理财不是短跑,而是一场人生旅行
财富管理是长跑而不是短跑。它是伴随一个人甚至一个家族一生的旅行,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持有一套、或者几套房屋的做法,未来并不能决定其长期真正的财富状况。
如果我们打算将财富分配到不同的理财“篮子”里,我们应该考虑收益率、家庭财产流动性等几个方面。
有专家指出,收益率并非我们财富管理权重最大的因素,因为波动性将会明显影响一个人长期的财富的积累。另外就是流动性,成熟市场里面的规律,期限越长流动性越差的产品需要得到补偿的收益率越高。如果是以牺牲流动性换取的收益率,并不一定是值得提倡的事情。很多优秀的企业往往是最终死于资金链断裂,家庭也是,流动性管理是财富管理重要的一环。
一个案例:1,000元管理与否,45年后收益相差数千倍
有句话叫,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说得千真万确。
一位财富专家拿1000元人民币的理财做例子,便很具有代表性。
如果你把1,000元拿出来,管理和不管,会有重大的区别。假设20岁时存了1,000元,存到65岁。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的话:
l 银行活期存款年化收益率0.35%。1,000元变成1,170元,多出的170元够你到北大的西门烤翅吃一顿饭;
l 果是存定期,3年期定期存款年化收益率3%,1,000元变成3,781元,多出的2,000多元够你和室友好好庆祝一下相聚,一起今天吃顿饭;
l 如果交给巴菲特帮你管理,巴菲特在1965年至2009年的年化收益率为20.46%,1,000元变成434万元。
这就是时间的力量。当时间足够长的时候,用足够好的管理方式,哪怕一笔小小的回报也会积累成大的回报。
深度好文,强烈推荐!!!
▼
ET财经观察,是一家财经与科技独立自媒体。
关注财富趋势,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发展,以及互联网、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创新。
拥有涵盖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企鹅号、一点号、网易号等在内的全平台发布体系和社会化传播生态。
致力于以互联网思维,围绕企业战略解读、领导人包装、品牌事件推广,助力企业实现有深度的策划与传播。
商务合作请联系
邮箱:76433661@qq.com
微信:ETECXB
ET财经观察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独特趋势分享
有一种关爱叫点赞
欢迎点赞
欢迎转发朋友圈和微信群
欢迎您在文末留言,我们期待与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