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东“神兽”变形记

埃伯巴赫 ET财经观察 2022-04-27


每到冬天,神州大地的无数女性,都会像冥冥之中得到启示南飞的候鸟一样,走进药店或专柜,用贵比黄金的价格,买回一堆灰黑色的胶块。

在耐心地用黄酒浸泡,加入各种食材熬煮等一系列虔诚的仪式中,这些女人们期待能召唤出来自山东的神兽,护佑她们补血滋阴,润燥止血,轻身益气。

 


这头打着深深山东印记的神兽,就是用来熬制阿胶的驴,更准确的说,是制作东阿阿胶的聊城黑毛驴。

自2006年起,打出女性滋补文化的东阿阿胶,便在价格、销售额和股价市值上三箭齐发,成为山东乃至中国上市公司价值投资的典范。

只是,当又一年冬季来临,价格已经12年17涨的东阿阿胶,第一次发现,身披白马股闪耀光环的“神兽”,可能要被打回原形,重新变回聊城小毛驴,哦,可能只能是非洲大黑驴了。


17年,从山东土产到药中茅台


在中原地产研究中心资料库里,2001年,只要花15万元就可以在济南买一套房子,住宅均价不过2000元/㎡左右。地段最好的历下区开元圣华山庄,最高只有5200元。

那一年,东阿阿胶的胶块价格,也仅有每公斤80元。买阿胶滋补,也主要是在山东流行的地方习俗。

18年光阴如箭,如今的济南住宅价格,新房挂牌均价为16013元/㎡,与2001年相比,价格涨幅在8倍以上。

而小小一块驴皮胶呢?

赶在2019元旦前,东阿阿胶12年间第17次上调了阿胶胶块的价格,250克标准装阿胶块的售价达到了1499元,折合每公斤5996元。

从2001年的每公斤80元开始,东阿阿胶的价格涨幅达到了惊人的75倍!真是省城炒房,不如聊城囤驴。

纵观全中国,也许只有两家公司能有如此勇气和底气大胆涨价。一个自然是茅台,产量就那么1万多吨,年年供不应求,价格炒到茅台集团这两年都要限价维稳。

第二个当然就是我大山东的东阿阿胶,哪怕卖不出去也照样提价不停。而且提价速度简直惊天地泣鬼神,2010年以来,主力产品线提价了18次,几乎每年提价两次,多则上涨50%,少则10%。而在东阿阿胶总裁秦玉峰眼里,这样的价格,还没达到阿胶的真正价值,每公斤12000元,才是它的合理价位。

如此涨价的魄力,真是连茅台都自愧不如!

于是,与茅台一道,东阿阿胶被誉为“药中茅台”,成为中国价值投资的代表。

白肚粉鼻的东阿小黑驴,与潮湿幽深的贵州赤水河一道,构建了中国资本市场最宽广的“护城河”。

“护城河”,是沃伦·巴菲特投资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在股神看来,只有足够宽广,深远的护城河,才具备主动提价而不降低其销量的能力。

比如茅台,“茅台铁粉”深圳东方港湾投资董事长但斌曾描述茅台未来的走势:

“茅台只要赤水河流淌,当地糯米高粱还在生长,白酒文化没有变化,它就会持续一千年。”

茅台的护城河,来自于开国元勋的背书与强大的故事赋能:从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的金奖和展会上“摔破酒坛,酒香全场”的美谈,到中国国宴的第一酒,茅台不断用故事强化着自己的品牌。

而对于东阿阿胶,从《神农本草经》开始的千年滋补史,古代名人雅士、王公贵族才用的起的高档补品,是价值的锚点;而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阿阿胶特殊炼制技艺,与东阿县数百年形成的毛驴养殖、交易传统,与东阿井的水质,则构成了东阿阿胶是阿胶“正宗”的不二地位。

从这个意义上说,从2001年营收仅有4.5亿到2017年73.72亿的历史新高,东阿阿胶提价75倍,换来营收增长16.4倍的业绩表现,护城河之深渊宽广,放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是极为罕见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早在2004年,华润集团就入主东阿阿胶,并在2016年的华润宝能之争中,宁可放弃万科第一大股东地位,也不愿意放弃对东阿阿胶的控制权。


12年,山东神兽养成史


虽然东阿阿胶早在1996年就登陆A股,成为山东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但直到2006年,东阿阿胶的主业阿胶一共只有1000万元左右的利润,为了维持企业经营,企业发展出了20多个副业,包括印刷、医疗器械等产业,利润加起来也不过1个亿。

直到那一年,在东阿阿胶厂打拼了22年的秦玉峰担任总裁,才结束了东阿阿胶这种摊大饼式的增长方式,开启了阿胶从山东土产到“药中茅台”的成长史。

有商业评论开玩笑说,秦玉峰12年的总裁位置只做了两件事,一是讲定位,二是提价格。

杰克·特劳特,全球著名战略大师、“定位之父,他提出的“定位”理论被评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几十年间,他出版了10多部著作,影响遍布全球。苹果、宝洁、惠普、雀巢、汉堡王、棒!约翰、七喜等众多企业在他的帮助下,走向巅峰。 

作为“定位”理论的坚定信徒,秦玉峰也找到了特劳特,请其操刀东阿阿胶营销战略。

而特劳特开给东阿阿胶的定位就是专注阿胶,从06年秦玉峰上任开始,东阿阿胶开始砍掉无关产业,不管它是否盈利是否有前景。

然后就是广告和营销,讲述一张驴皮的故事,以及众多与女性滋补的阿胶产品,塑造出“一词占领心智”的“国宝补品”形象。

红遍全球的宫斗戏始祖《甄嬛传》,76集中,阿胶出现次数多达30多次,皇上给甄嬛吃,甄嬛母亲给甄嬛吃,安贵人给甄嬛吃,甄嬛给皇上吃,太后给皇上吃,华妃给皇上吃,皇后给太后吃,皇上给华妃吃,总而言之,此阿胶实属无所不能的“后宫神物”。 

正是由此开始,此后的《女医明妃传》、《那年花开月正圆》等古装戏中,阿胶的身影都不断涌现,逐渐成为与人参、燕窝并驾齐驱的女性滋补上品。

复盘来看,这个被业界称为单焦点多品牌的定位战略是非常成功的,东阿阿胶的销售额和市值,12年间增长了10倍以上。


7年,提价增收光环褪去


剥开东阿阿胶时髦前沿的定位战略,吸引眼球的影视植入,厚重渊深的文化传播,东阿阿胶亮眼销售增长的底层逻辑,其实只有一个,就是涨价。

的确,东阿阿胶的销售额是增长了10倍以上,但它的价格涨幅,却是75倍!

而涨价的理由,多年来屡试不爽的也就只有一个:

驴皮总是不够用,养驴成本总是在增加。

阿胶的制作工艺,说来并不复杂,就是不停熬驴皮,一直熬成胶。如果掺进马皮、骡子皮,那就是假货。而一头驴,一生只能贡献一次驴皮,还需要至少两年半的成熟期。

说起来这驴皮的确来之不易,但有阿胶供应商曾做过下列计算:如今一张价值约2900元的驴皮可以制作约2公斤阿胶,即每250克阿胶的原材料成本约363元,但在东阿阿胶的官网上,一盒250克高档次的阿胶产品售价则为1499元。

70%以上的毛利率,看上去十分让人眼热,但在消费者看来,是不是太过夸张了呢?要知道,手机界的毛利率之王苹果,iPhone X的毛利也只有61%。

于是,东阿阿胶似乎陷入了这样的轮回:

广告投入――消费需求――涨价――价格敏感型消费者退出――市场丢失――盈利受损――继续涨价――广告投入维持领导品牌形象……

在不停的涨价中,阿胶从平民的滋补品,变成了一斤阿胶贵过一瓶茅台的奢侈品,东阿阿胶的定位战略,事实上已经蜕变为:

不断在用户消费承受极限边缘试探,坚定用价格弥补失去的市场。

这张东阿阿胶涨价与增收关系统计表可以看出,2011年之后,东阿阿胶产品提价后,靠提价增长收入效果原来越弱,甚至2018年上半年出现收入下滑;而也就是这个阶段,东阿阿胶在又一次提价10%后,毛利率从72.41%上升到历史新高的77.28%。 


?年,神兽往何处去?


当东阿阿胶的价格一涨再涨,逐渐脱离了普通大众的消费生活;当90后、00后一代又一代新人成长起来时,他们还会不会认同东阿阿胶那些古老的品牌故事?还会不会相信民间传说式的神奇功效?

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不是永远无敌的。进入2018年,东阿阿胶的高增长被踩了急刹车。

2018年1-9月,东阿阿胶实现营业收入43.84亿元,同比下降2.16%;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11.04亿元,同比下降6.12%。

经营现金流也极其不理想。2018年1-9月,实现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11.74亿元,同比上年同期的-4.41亿元,净流出现金流增加7.32亿元,增幅达165.99%。

但2018年前三季度,东阿阿胶的销售费用达到11.26亿元,占收入比达到25.68%,为历史最高水平。

更加凶猛的营销,已然无法换回期待中的营收增长,东阿阿胶的护城河,正在逐渐干涸。

当然在东阿阿胶看来,第四季度的冬天,才是阿胶消费的旺季,全年的颓势,还有望在旺财的猪年新春挽回。

但随着近年来,舆论不断对东阿阿胶涨价的质疑与探寻,“阿胶补血,东阿阿胶最有名”这样一个看似牢不可破的文化定位,其实已经模糊而令人生疑了。

比如聊城引以为傲的特产小黑驴,早已严重供不应求,至少30%的驴皮,是来自遥远的非洲。

英国每日邮报,美国纽约时报近日接连报道,过去十年间,由于中国大量进口非洲毛驴和驴皮,非洲已经有14个国家禁止向中国出口驴皮。这甚至催生出一个非洲特有的行业,“驴贼”。专门偷驴,杀驴,向中国走私出口驴皮。

数十万头驴因此被偷走。这让非洲人深感忧虑——也许明天,他们的驴就灭绝了。

虽然东阿阿胶还是驴皮熬制不假,但非洲驴毕竟没有喝东阿水,听齐鲁经典文化长大,熬成阿胶的效用,是不是还能始终如一呢?

更何况,从东阿阿胶2017年年报来看,原材料库存达19.54亿元。而一年所需耗用的原材料不足15.57亿。(注:东阿阿胶对营业成本构成的公告,为原材料和能源的合计为15.57亿,无具体明细,因此推断原材料不足15.57亿)

由此可见,原材料“驴皮”的价格上涨,会在一年多之后才传导到东阿阿胶的成本中。在这个过程中,公司有很多机会和时间,来对原材料采购价格进行综合把控。

所以,至少18年底的第18次涨价,不能怪驴。

就像有商业评论者对东阿阿胶的评价:

东阿阿胶很像一头骄傲而又技穷的驴,一步步走向通往“贵族的殿堂”,它的价格己经让它成为富贵者的特权。它的消费基础已经畸变为越来越少的对传统滋补文化无条件信任,又有能力赠送和有资格收受的特殊人群。

毋庸置疑,东阿阿胶将中国传统医养文化,与现代商业营销结合,创造出了中国传统老字号中兴的标杆,但死捧着祖宗留下的金饭碗,越来越曲高和寡,是真正的传统精髓复兴吗?

而按照东阿阿胶如今的单点聚焦、一词定位,东阿阿胶只能永远映像过去,不停讲述东阿井与乾隆的故事,而无法照耀未来,创造新时代的伟大。

眼下,我们对东阿阿胶品头论足,并不是批评它的偏执与固守,而是作为山东商业的观察者,期望这样一家代表着山东文化与特色的优秀公司,不仅仅靠着垄断祖宗传承下来的技艺提价谋生,而是像不断创新发展的山东人一样,再造一个为未来带去健康和福祉的百年基业。

当“白马”变回了”黑驴“,东阿阿胶,未来应该怎样打破提价降量的僵局,走向新的发展道路?

文字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


山东制造业的荣耀与至暗时刻

山东太阳能三巨头的造富轮回

12万亿物流市场巨变,你下注谁?

山东银行业,远离那头“灰犀牛”!

山东富豪保卫战已打响!

最能喝酒的山东,却喝不出白酒龙头股?

要什么特斯拉?山东这个产业全国第一!

风云变幻,山东能源大佬们的江湖沉浮

经济迷雾中,看茅台,懂未来

谭旭光要革谁的命?

--ET行业洞察工作室--


工作室拥有一支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强大创作团队,长期关注金融、房地产、互联网、交通、能源、快消品、上市公司、集团、城市竞争力等行业和领域。



欢迎转发朋友圈和微信群

欢迎您在文末留言,我们期待与您的交流

欢迎加入ET财经社群,请添加ET君为好友

微信号:ETECXB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