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惟愿报纸精神的一萤孤光,长留在心间

埃伯巴赫 ET财经观察 2022-04-27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请“设为星标”哦~

点击上方“ET财经观察”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


前 言

“四月是残忍的季节,从死了的土地滋生丁香,混杂着回忆和欲望,让春雨挑动着呆钝的根。”

英国诗人艾略特这首著名的《荒原》,如今让中国报纸从业者品读,全是残忍的味道。

进入四月,中国报业又失去了重要一员。西南地区颇有影响力的纸媒《成都晚报》宣布停刊,63年的发行岁月一朝作古。这张二线城市头部都市报的消失,让2019年消失的报纸数量,超过了20家。


“并非休止符,而是新开始。”“不诉离殇”、“希望在前方”、“不说再见”在这些报纸的停刊辞中,不乏这些充满希望的字眼。

只是,你有多久没有翻开一张报纸了?

你有多久没有在城市街头看到报刊亭了?

你又有多久,没有想起那些每天读报的日子了?

当报纸这种存在了数百年的资讯形态,距离希望的春天越来越远时,那些曾经每天读报的日子,那些因为一张报纸而被改变的人生,也在飞速从记忆中消失。

未来,我们还需要报纸吗?报纸,又将往何处去?

消失的报纸


《成都晚报》总编辑伍江陵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成晚在媒体融合方面所做的许多探索和全国其他兄弟媒体一样,几乎是该做的都做了,但仍不能改变传统媒体影响力急剧下滑的趋势。”


这种心酸与无奈,让人想起今年元旦停刊的《华商晨报》,这张辽沈地区敢写敢批的新锐都市报去年年底出版最后一期时,社长刘庆写道:

“我想有一天我会写一篇文章,叙述一下这张报纸消失的全过程,讲述一下遇到的暖心的人和事,讲述一下那些期待的眼神和目光,但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无论是经历63年风雨无奈落幕的老牌晚报,还是正当18岁死在青春将至的新锐晨报,它们的消失都是中国报纸走向没落的缩影。

至少从十年前起,报纸停刊,就已经不是新闻。而最近五间里,报纸离开公众视野的速度,来得更为迅猛。

2015年,《上海壹周》、《杂文报》、《生活新报》、《新报》、《今日早报》等10余家报纸宣布停刊。

其中,《上海壹周》曾是众多白领青年的心头所爱,吃喝玩乐,鸡汤八卦,无所不包,堪称上海乃至全国最小资的报纸。

2016年,名动京城发行量一度逼近百万的《京华时报》,因为亏损严重,突围未果,宣布停刊。

同年,以时政、经济、评论、文化等领域的深度报道见长,多次震动舆论的《东方早报》也宣布不再发行。

而在这一年,停刊的至少还有《今日早报》、《时代商报》、《外滩画报》、《九江晨报》、《创业邦》、《瑞丽时尚先锋》等20余家纸媒。

2017年,停刊潮继续,《楚天金报》《渤海早报》《扬州时报》等30多家纸媒,告别了舞台。

到了2018年,报纸停刊的数量达到了53家之多,曾经赫赫有名的《法制晚报》、《北京晨报》挥手作别。

仅仅在2018年12月28日这一天,就有10家报纸宣布停刊。

至今年4月成都晚报休刊,已经有超过100家报纸杂志停刊消失,而其中的70%,消亡在最近三年。

在纸媒发达且坚挺的山东,2015年,山东摄影杂志和山东电力报宣布停刊;2016年,山东第一份时尚生活类周报的周刊《视周刊》戛然而止;2018年,山东省内唯一跨地发行的烟台《今晨6点》在年底停刊。

视周刊停刊

那些闪亮的读报岁月


对于正步入退休的60后,正成为社会中坚的70后、80后,乃至一部分走向成熟的90后,他们生命中的重要岁月,都有闪亮的读报时光。

有多少人儿时,习惯在吃饭时铺几张当天的报纸,接饭粒看报两不误。

又有多少人在上学时,每天早自习听语文老师,声情并茂朗读当天的新闻和美文。

又有多少人,将报纸当做提升文采的利器,甚至连广告都一字不落地品读。那时,成为校报记者,是每个文艺青年梦寐以求的机会。

工作之后,上下班的路上,总要在公交站牌后,家门口前,花上几块钱,买几份当天的报纸,如果少买了其中的一份,就像现在没抢到红包错过几个亿一样失落。小区的老人们每天出来散步,总要驻足阅报栏前浏览,每个版面都不错过。

如果你经过在报社门口,会看到来自各行各业的人,或开着车来接记者外出采访,或坐着公交车来找编辑送稿件恳请赐教。有些人甚至因为一条几百字的投稿见报,不远百里拎着土产山货,来到报社找到编辑部表达谢意。


那是报纸的黄金岁月。

上世纪90年代始,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孕育出了《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人物周刊》等引领整个中国视野的南方报系。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正义的号角”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满含对祖国的希冀、对未来的期许、对真实的坚守、对历史的敬畏、对弱者的关怀。数十年来每年如约而至,成为与千万读者间牢固的约定。

《南方都市报》刊载的“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推动国家废除了长达21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一篇新闻报道改变国家法规,南都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在中国新闻史上都罕见少有。

在权力中心的北京,被美国《商业周刊》称为“中国最危险女人”的胡舒立,以《财经》杂志为利刃,劈开中国证券金融市场的黑幕。

《基金黑幕》《银广夏陷阱》《庄家吕梁》、《谁的鲁能》等财经调查稿件,让不法商人心惊胆战,监管部门旦夕惕励,读者洛阳纸贵。

而在上海,作为第一家公开点名三鹿奶粉的报纸,记者简光洲的名字连同《东方早报》四个字,在奥运之年被反复提及。随后,站立黄浦江口的东早,以其广阔的国际视野和高度,走出了方三文、唐岩、观察者网CEO金仲伟,“毒舌电影”创始人何君,贾樟柯合伙人王宏等。

彼时,拥有九千万人口的山东,也是报纸的重镇。

仅在济南,大众报业集团和济南日报集团两大省市级报纸阵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生活日报、经济导报,济南日报、济南时报、都市女报、经济导报.......10余张报纸分庭抗礼。

再加上鲁商集团旗下的山东商报,三联商社支持的《经济观察报》,山东广电旗下的电视报、视周刊;以及齐鲁周刊、山东画报这样的期刊类读物,一座当时400余万人的省城,能够承载起近30份报纸周刊,最高50万的日发行量。

齐鲁晚报的特刊,是山东最有特色的纸媒产品之一

青岛亦是如此,随着大众报业旗下半岛都市报鲶鱼闯入,与青岛早报、青岛晚报三足鼎立,最高日发行量也超过30万份,让这座开放之城的报业市场充满活力。

而那时的报纸编辑记者,也是受人景仰的高尚职业。年老的德高望重,年轻的意气风发,每个人看上去都那么清爽明朗,一点也没有如今被征订任务、广告份额磋磨到油腻疲惫的样子。

他们中有很多人不惜放弃公务员的稳定、国企的高薪,毅然走进了报社,只为追求“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新闻理想。

对于那些读着报纸走过求学、工作、成家之路的山东人来说,报纸刊载的新闻,就像一则日记,记录了周遭世界的过往,留下了在自己心中的故事。

就像宋朝高僧克勤的一首禅诗:“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这个佳人,是你,是她,也是一叠散发着油墨香的报纸。


“纸”在消亡,“报”往何处?


报纸的黄金时代,在迈入新千年后开始逐渐褪去光芒。随着互联网兴盛、智能手机发达,报纸就如同DVD、胶卷相机和BB机一样,在一轮轮新媒体形态的冲击下走向衰退。

至2018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8亿人;手机用户总数达15.7亿,每日平均上网时间超过4小时,这意味着,除去工作生活,我们的业余时间,已经无法为报纸留出哪怕十分钟时间。


《2018中国报业发展报告》更是指出,随着广告下滑、阅读率下滑、发行下滑,单纯报纸的广告吸引率越来越低,作为一个媒介产品的报纸已越来越不具备市场化运行条件。

向互联网转型,同新的阅读场景融合,成为全国纸媒共同的转型求生之路。而这段路程,有传媒学者将其总结为四个阶段。

1.0双微一端时代纸媒对标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建立报纸的电子阅读网站,开通微博、微信官方账号,将报纸的内容,搬运到线上,希冀读者从油墨纸向电子纸过渡。

2.0新闻APP时代,众多纸媒开始意识到流量与用户的重要性,于是报纸自建新闻客户端风行一时。“东澎湃、西上游、南并读、北无界、中九派......”的江湖排名蔚为大观。只是几年之间,东西南北中的座次,除了澎湃屹立不倒外,其他数百家地方纸媒的新闻客户端,几乎都湮灭在互联网汹涌的浪涛中。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3.0“中央厨房”时代整合用户、内容、渠道、运营及其他生产要素的融媒体生产机制和聚合体,又成为报业转型的新风向。一时间“媒体中央厨房”,“新闻公共平台”林立而起,至2018年,陈国权在《中国媒体“中央厨房”发展报告》中评价,这一轮报业转型,仍然存在以“信息发布者而不是用户为中心的理念短板,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成本高,同质化。”

4.0算法AI时代,随着今日头条、抖音、微信等商业平台,以人工智能,算法分发为核心竞争力的传播影响力,纸媒又纷纷转向“机器人新闻写作”,“以数据讲故事”,利用VR、AR技术生产沉浸式新闻等又一轮探索中。

但就像《2018中国报业发展报告》评价的:

面对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报纸似乎难以走出“传统”的束缚。而且大部分报纸由于缺乏技术和资本的支撑,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经营者变得越来越被动,离找到盈利模式更是路途遥远。


我们为什么怀念读报的日子?


李白有诗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报纸的黄金时代已然结束,接下来的不会有白银、青铜时代,而直接是衰退的黑铁夕阳。

但为什么每次有报纸停刊,总会引来一片惋惜留恋呢?

除了报纸承载了如今中国社会庞大中坚人群的成长历程,还因为传媒蜕变时期,新生的媒体形态,还无法完美替代报纸的终极使命:记录真相,担当责任。


就像资深报人陈季冰所说:“高质量的新闻媒体通过对各种事关重大公共利益的新闻事件的及时报道和深入分析,为人们解答上述这些问题,从而勾勒出一幅社会的概貌。没有这样一幅概貌图,人们将无所适从。

就好像气象台应该向居民报告明天是晴天还是下雨,是刮风还是打雷。如果它不做这些正经事情,而是喋喋不休地告诉我们:范冰冰喜欢在雨中与情人接吻、汪峰爱在大热天吃涮羊肉……那么,我们又将如何安排我们明天的出行?

但这就是今天中国新闻媒体的真实写照。”

报纸的衰落,是大势所趋。但是,曾经黄金时代中,报纸精神与担当的消退,却比纸媒衰落更让人伤感。而可怕的是,很多人对这种消亡毫不在意。

惟愿报纸精神的一萤孤光,长留在心间!


表现美国报纸记者社会责任担当的电影《聚焦》,如今这样的媒体,在中国已濒临消失

尾  声


报纸将往何处去?这是需要整个行业去关注的事情;而报纸的作用和精神谁来继承,却是整个社会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关心的话题。

最后,作为曾经在报纸供职8年的记者,能在此刻写下关于报纸的一些时光,于我自己,也是百感交集的。行业前辈朱学东曾在感怀纸媒没落时引述过清代大家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曾经的报人,早已星散;惟愿报纸的一萤孤光,长留在心间。




文字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9互联网行业“囧”字当头?

这件事济南“领跑”全省,短期反超青岛

为什么鲁剧能霸屏中国?

山东人才回流,反而“虹吸”这三个省

如果没有石油,东营将会怎样?

山东“单身狗”,争当“苏明玉”!

山东科创板第一家为什么是它?

2019毕业生,哪里才能安放你的灵魂?

凤岐茶社应该刺痛山东人的哪根神经?

恒丰银行总部迁至济南的传言,是真的吗?

谭旭光:“胆大妄为”这一年

山东人的第四次移民浪潮

--ET行业洞察工作室--


工作室拥有一支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强大创作团队,长期关注金融、房地产、互联网、交通、能源、快消品、上市公司、集团、城市竞争力等行业和领域。


欢迎转发朋友圈和微信群

欢迎您在文末留言,我们期待与您的交流

欢迎加入ET财经社群,请添加ET君为好友

微信号:ETECXB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感谢您为我点了“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