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开国有六大银行年报背后的隐秘

生菜 ET财经观察 2022-04-27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请“设为星标”哦~

点击上方“ET财经观察”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




前 言

当前谁对经济形势把握最准,商业银行是当之无愧的经济“晴雨表”。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驱动着整个经济肌体良性运转,银行又是金融业的主力,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

最近,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年报全部发布。净利润总计1.06万亿元,日赚29亿元,全部实现日赚过亿;资产总额合计达113.85万亿元,是全国GDP的1.26倍。

看得见的数据令人眩晕,看不见的还有经济涌动的脉搏。谁在拉动中国经济?哪些领域消费量最大?这些都能在年报中找到答案。


看得见的盈利,六大行日赚29亿


先从看得见的说起,2018年年报显示,各银行延续了2017年的回暖势头,合计实现净利润1.06万亿元,净利润增速均超过4%。

从净利润看,工商银行全年实现净利润2977亿元,名正言顺的“宇宙第一行”;建行、农行、中行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546.55亿元、2028亿元和1801亿元;交行实现净利润736.3亿元,首次入围国有大行行列的邮储银行净利润突破500亿元,达523.84亿元。

从增幅看,六大行都实现了利润上涨。邮储银行以9.8%的增速在六大行中居首,建行、农行的净利增幅分别是5.11%和5.08%,列第二三位;交行、中行、工行分别同比增长4.85%、4.45%、4.09%。

营收方面,工行依然稳坐头把交椅,达7251.21亿元,增长7.32%。建行和农行紧随其后,全年收入都超过6000亿元,中行位列第四,营收略高于5000亿元。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营收均超过2000亿元。从营收增速来看,邮储银行增速最快,达16.18%;农行营收增速也达到10.99%;中行最慢,为4.14%。

资产规模方面,2018年末,工行、建行、农行、中行、交行和邮储银行的资产规模依次为27.7万亿、23.22万亿、22.61万亿、21.26万亿、9.53万亿和9.52万亿。在资产规模增幅上,除了建行增幅为4.96%外,其他五家银行资产增幅均保持在5%以上,中行以9.25%的增幅居首。

由于防控风险被当做头等大事,商业银行加大了不良贷款清收力度。2018年,农行不良率1.59%,较上年下降0.22个百分点;工行、建行、中行和交行不良率均较上年末下降;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0.86%。


利润哪里来 利息收入占7成


虽然成绩好似去年,但是在业绩发布会上,行长们却并没有欣喜。数据统计,国有六大行2018年共创造2.96万亿的营业收入,2.26万亿的利息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76.35%。也就是说,银行们现在挣钱的本领和几十年前没有多少区别,银行转型还处在起步阶段。

2018年,工行利息净收入5725.1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4%;建行2018年利息净收入4862.78亿元,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为 73.80%;农行去年净利息收入4777.60亿元,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为79%;中行2018年净利息收入3597.06亿元,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为71.4%。

利息收入不断增长,利差收益有提升,银行怎么能不赚钱。2018年,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和邮储银行的净息差分别为2.30%、2.33%、1.90%、2.31%、1.51%和2.67%,除交行与上年持平外,其他银行分别同比提升8个、5个、6个、10个和27个基点。

银行效益这么好,谁在贷款?说出来真让人不相信。2018年,六大行合计贷款增加额为51305.59亿元,其中,公司类贷款增加额为14876.08亿元,占比约28.99%;个人贷款增加了31180.04亿元,占到了60.77%,其中新增个人住房贷款为25338.96亿元,占据全部新增贷款的49.39%,接近半壁江山。

现实就是这么讽刺,政策坚决制止的人们反而趋之若鹜。限购政策不断加码,住房贷款久久批不下来,利率还动辄上浮20%。按理说,银行这样惜贷,贷款总额不出现断崖式下滑,至少也得减少。恰恰相反,住房贷款增幅遥遥领先其他领域,再算上假借消费贷款曲线购房的,占比还会更高。



盈利点在哪里?消费导向拉动


利率市场化大势所趋,吃息差的好日子不会太长,转型的方向就是加大非息收入。可惜这块数据并不好看,工行下降1.5%,中行下降0.34%,交行下滑15%,邮储下滑26%,建行、农行略有增加。

抛开成绩,大体可以看出几个特征。一是银行理财业务收入大幅下降,二是银行卡业务持续增长,三是线上业务全面爆发。反映的经济规律则是:消费拉动决定商业银行服务升级。

非息收入下降主要是因为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的固收类产品的冲击比较大。2018年,工商银行的个人理财和对公理财的业务收入分别为275.96亿元和145.82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6.0%与23.2%。建行下滑最快,理财业务收入为111.13亿元,较2017年减少44.55%。

最近,银行纷纷设立理财子公司。这并非存量的22万亿元规模银行理财业务“转轨”,而是银行、信托、证券、基金、保险等各类机构同台竞技,正式迎来了大资管时代。对于消费者而言,可选择的空间更大,选择谁取决于谁的服务更好。

另一项服务升级是线上业务。过去,银行的线上业务仅限于转账,绝大部分业务被互联网企业独占,如今,银行机构开始全面收复线上市场。2018年,建行电子银行业务收入185.85 亿元,大幅增长98.96%;农行电子银行业务收入增长34.6%;中行电子渠道交易金额同比增长16.18%。

银行年报体现出的另一大趋势是,国民经济三驾马车正从投资、出口主导转向消费主导。超前消费的意识觉醒,信用卡消费、分期付款成为购物习惯。去年,工行银行卡业务收入增加50.27亿元;建行信用卡手续费达到350亿元,增长15%;农行银行卡手续费增长12.7%;交行增长23.65%;邮储银行增长27.77%。

招商银行不仅累计发卡量突破了一亿张,全年的信用卡交易额也是最多的,达到了3.8万亿元。虽然招行没有被列入国有大行,正是凭借“零售之王”的口碑,该行实现营业收入2485.55亿元,净利润805.60亿元,超过交行和邮储银行,是事实上的大行。

科技赋能,提质瘦身双刃剑


从非息收入的变化我们就发现,互联网行业的场景化思维深刻改变着银行,这也是“金融科技”火爆的原因,金融正渗透到金融各个领域。

今年年报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在提及金融科技的数量分别是15次、64次、7次、21次、21次和3次。

建设银行在2018年年报中提及金融科技的次数最多,已经将金融科技渗透到了各个层面。在业绩发布会上,董事长田国立说,伴随着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 技术等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到银行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已是不得不然的选择,要全力开启“第二发展曲线”。首席财务官许一鸣解释,“第二发展曲线”包括B端赋能,C端突围,G端(指政府端)连接,提高数字化、精细化资源配置水平。

便捷是科技最大的力量,足不出户就能办业务,但也意味着银行网点越来越鸡肋。2017年末,六大行员工总数量为186.67万人,到了2018年末为183.94万人,合计减少员工数27370人,其中农业银行减员规模最大,减员13616人,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减员均超过3000人,交通银行减员1698人。年报显示,多数银行的税前收入都在20万以上,生活中抱怨不到5000的却比比皆是,银行不再是铁饭碗,愿意继承父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结语

我们比喻银行就像大象,转型虽难,它们还是在拼命奔跑。这像极了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的红利期正在消减,增长虽在继续,转型压力也日趋增大。改革瞬息万变,996成为企业标配,曾经的温情早已不在,个人要么顺势而为,要么被无情淘汰。







文字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红经济”能在山东生根开花吗?

从这里看出,谁才是全国农业第一大省?

惟愿报纸精神的一萤孤光,长留在心间

2019互联网行业“囧”字当头?

这件事济南“领跑”全省,短期反超青岛

为什么鲁剧能霸屏中国?

山东人才回流,反而“虹吸”这三个省

如果没有石油,东营将会怎样?

凤岐茶社应该刺痛山东人的哪根神经?

恒丰银行总部迁至济南的传言,是真的吗?

谭旭光:“胆大妄为”这一年

山东人的第四次移民浪潮

--ET行业洞察工作室--


工作室拥有一支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强大创作团队,长期关注金融、房地产、互联网、交通、能源、快消品、上市公司、集团、城市竞争力等行业和领域。


欢迎转发朋友圈和微信群

欢迎您在文末留言,我们期待与您的交流

欢迎加入ET财经社群,请添加ET君为好友

微信号:ETECXB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感谢您为我点了“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