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信托制度在我国消费者保护领域的应用

用益研究
2024-08-2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InlawweTrust Author inlawwetrust

【新朋友】点击标题下方蓝色“用益研究”一键关注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本页面内容到朋友圈


一、信托:一个构建信任的良好制度


良好制度的功能,是让哪怕是坏人也无法做坏事。在市场之地,商家作为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其天性,只要他遵守规则,遵守法律,各收其分,并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但是,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中,消费者处于必须依赖商家的弱势地位。在设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制度时,必须尊重这种社会关系的基本特点。


信托是关于信赖和信任的法律制度。信托法中通过设置独立目的财产和严苛的信义义务,帮助在陌生人之间构建信任。信托制度改变了人们的预期,改变了人们行为的激励,让保护消费者的目标更容易实现。


下面介绍信托制度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两个主要应用领域。


二、预付款信托


(一)制度缺位相当于鼓励作恶


在美容美发、健身、餐饮、教育培训、房地产预售和养老等领域,存在长期的交易关系,商家有机会支配消费者提前缴纳的大笔款项,若无严厉的法律措施介入,商家有极大的卷钱跑路的冲动。


不合理的制度安排会鼓励作恶。在商品房预售领域,就存在着非常不合理的制度安排,此制度安排对开发商“卷钱跑路”恶行甚至产生了激励作用。例如,《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商品房预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已交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二)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三)按提供预售的商品房计算,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并已经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低的标准。相当多的房地产项目并没有完工就已经取得预售许可,开发商提前取得了购房者的购房款(购房者或自有或贷款),将项目无法完工的风险留给了购房人。


若能建立商品房预售款强制信托托管制度,在确保“交楼”的前提下也并非不可以满足开发商合理的流动性需求,如此即可避免“卷钱跑路”这种极端情况的发生。


购房者算不算得上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上的消费者值得探讨,但其相对于开发商的地位和消费者并无差异。


另外,典型的消费者保护领域,如,在健身、美容、网络教育等可能会涉及预付费的多个领域,因涉及消费者人数众多、交易金额庞大,消费者很难通过个别缔约保护自己,在这些领域,监管者竟然没有提供意在保护消费者的标准合同。消费者很难通过个别缔结的合同保护自己,只能用脚投票。由于市场足够大,机会主义的动机不会受用脚投票的影响,因此无法遏制个别商家的败德行为。


(二)国内预付费信托的实践


前银保监会(目前为金融监管总局)在6月1日实施的《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业界所称“三分类新规”)中规定了预付费信托。信托公司在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有益的尝试。


案例1:2021年10月,国联信托成立业内首单教育培训资金监管的服务信托——“国联信托·教育培训资金管理0号服务信托计划”。该业务模式中,消费者通过“灵锡”APP的入口,与教培机构和信托公司签订三方合同,家长把预付资金付到信托专户,教培机构提供服务后,国联信托作为受托人根据合同约定,按照教学进度来划付款项,达到资金监管的功能。期间如一方提出退费,信托按家长和培训机构协商的退费金额或比例进行退付;如培训机构“跑路”,则在教育主管部门核实后向家长退费。信托资金专户内的存量资金,由受托人国联信托进行低风险的投资。


案例2:2021年11月,苏州信托正式落地了首单校外培训服务信托计划——苏信服务·新科教育众安1号服务信托计划。该业务是在苏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和苏州市教育局推动与支持下,苏州信托利用信托制度优势探索的首单预付式服务信托。据了解,目前苏州市预付式消费资金管理平台已完成四个子系统建设,包括校外培训、住房租赁、商超预付、体育健身。其中,校外培训系统之学科类培训部分已正式投入运营。先期入驻苏州市预付式管理平台进行监管的学科类培训机构涉及3个区县近40家,累计管理金额超80万元。科技、文化、体育类的校外培训系统即将投入运营。体育健身、商超预付、民政养老等消费领域的平台建立也已准备完成。


案例3:2022年8月,中航信托落地企业资金管理服务信托,在开展预付类资金管理服务信托领域实现新突破。该业务模式中,委托人和受益人为西安某培训机构,委托人以企业名义开立共管账户,该账户仅用于接收消费者预付资金。经预收款企业和消费者确认后,共管账户内的预付资金作为信托财产转入信托专户。中航信托作为受托人,通过相应的资金监管和划付规则,提供建账保管、结算分配、信息披露等服务。


(三)法定信托的引入——立法的制度供给者地位


虽然信托公司相应监管的号召,在大力推进预付费信托业务,但进展缓慢。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存在主动缔约的委托人(商户)。将预付资金设立信托,意味着商户丧失了对资金的完全的支配权,商户缺乏足够的激励主动与信托公司合作。从现有实践来看,凡事预付款信托业务能得到一定发展的,大多是取得了当地政府及监管部门的支持。如2021年底,无锡市教育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无锡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监管办法(试行)》,明确以信托模式监管校外培训预付资金。


因此,立法作为制度供给者,应当在消费者保护的立法中,明确规定必须强制引入信托托管的商业交易场景,如此才能解决商家不配合的问题。


(四)从“零和”走向“双赢”


若无良好法律制度介入,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很容易被理解为一种“零和交易”——如果认为商家已经提前取得预付款的所有权,要求商家主动以委托人身份设立信托相当于主动减损自己的利益,消费者之所得就是商家之所失。但是,如果有法定信托制度的介入,就明确地改变了当事人的预期:在完全提供商品和服务之前,并不能理所应当地认为预付款上的全部财产权利和利益已经完全归属于商家。


一旦确立了信托托管机制,


一方面会减少了商家卷款跑路的动机——哪怕只剥夺商家对已收预付款的三分之一,就会使商家卷款跑路的激励大大降低;


另一方面增强了消费者消费的信心。这样,长期主义、合法挣钱的行为就会得到鼓励,商家提前保留对预付款的部分控制权并用于投入和经营的合理诉求也能得到满足。这绝对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重申一下:此时,商家设立信托并不一定是出自其真实意愿,该信托的设立并非出于商家的同意,所以并非意定信托。立法的介入相当于创设了一种法定信托。


三、损害赔偿金信托


(一)我国亟需解决商家违法成本过低问题


民法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民事责任的本质是民事救济,它不惩罚,只补偿原告的损失。民法学者通常会认为:惩罚性损害赔偿会让原告得到意外之财(windfall),会使原告通过打官司致富。


但事实上,上述观点并没有事实和数据的根据。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原告很少被过分损害赔偿(over-compensated)的,更多的是赔偿不足(under-compensated)。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在消费者保护方面给出了三倍或者十倍损害赔偿,对消费者进行了一定的倾斜保护,但就其实施效果看,因违法成本过低,很难构成对不良商家的惩戒。在一个案例中,卖过期火腿肠的商家被判十倍赔偿,正义似乎已经伸张。一箱火腿就算五百元,十倍也就五千元。如果违法的成本如此低廉,不良商家简直要忍不住笑出声来。


被损害者很少打官司,侵害者的逃脱概率、原告的焦虑、痛苦、误工、律师费和相关成本,很少被作为真实的成本计算在内。


美国学者Guido Calabresi and A.Douglas Melamed发表于1972年的雄文Property Rules, Liability Rules, and Inalienability: One view of the Cathedral,至今在国内的关注仍然寥寥。文中讲到:过分低的损害赔偿,没有把被侵害人的财产权当作财产权对待,相当于把侵权行为合法化,法院用其判决强制权利人授权侵权人,侵权人以支付损害赔偿款的方式取得合法侵害别人的权利!


(二)民事救济还是行政处罚?


有人怀疑民事救济对商家不良行为的遏制作用,更倚重通过监管部门的监管和处罚措施解决问题。监管者不能随时干预商家的正常经营行为,只能常规抽检,更多的是在问题暴露之后进行处罚。而且,目前在消费者保护领域的行政处罚措施并不严厉,例如罚款力度不大,惩戒作用有限。即使允许高额的行政罚款,也会面临正当性问题:受损害的是消费者,为何收到罚款的是监管部门?


从效率上看,利害相关者的私人消费者自己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来对抗商家的无良行为值得重视。


(三)如何处理高额的损害赔偿金?——司法创设的损害赔偿金信托


例如,在大规模的食品安全领域诉讼出现的场合,如何处置担责商家的巨额损害赔偿金,可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例如,巨额的损害赔偿金是否可以全部归诉讼的原告?提起诉讼的原告不能取的,谁有权取得?


早在2003年Catherine M. Sharkey就发表了Punitive damages as societal damages一文,提出很多场景下的惩罚性损害赔偿的性质社会性损害赔偿。在2022年,她又发表了一篇论文Punitive Damages Transformed into Societal Damages,重申了类似的观点。在监管失灵和巨额罚款缺乏正当性的现实中,支持高额的损害赔偿的请求,可能是一种恰当的选择。


此时惩罚性的损害赔偿金可以参照环保公益基金的设立,由司法裁量设置一个损害赔偿金信托基金,来解决理赔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其中,要给提出诉讼的原告足够大的份额,以给单个的消费者提供足够的激励去从事挑战不良商家的社会性诉讼(虽然主要是以民事诉讼的形态出现)。


在现代社会中,司法纠纷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关涉当事人众多,标的金额大,法律关系复杂,因此,救济的实现需要法官对裁判结果进行管理。一个司法判决无法瞬间解决所有问题。群体性消费者保护就是这样的具有挑战性的领域。


此时需要司法机关创设出法定信托,让受托人管理相关财产,将裁判所确立的最终目的作为信托之目的,在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上由受托人管理,法院对管理的过程进行监督,以确保消费者利益的最大化。


通过信托的机制,法院可以应对需要对诉讼进行长期管理的新局面。


作者:赵 廉 慧

来源:InlawweTrust


往期回顾:

2024:认知改变信托

破产重整DIP模式中董事对债权人的信托服务建构

2024,财富管理行业巨变!

如果信托公司破产了,家族信托该怎么办?


用益产品与服务:点击进入 

用益业务热线:4006-930-888


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除非无法确认,《用益研究》均在文章末尾备注了来源和作者,如转载涉及版权、标注有错漏等问题,请拨打电话0791-86217869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或与您共商解决,非常感谢!

征稿启事:为了更充分发挥和利用好用益研究这个平台,促进业内外同行的交流和学习,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专业权威的信息服务,我们特长期面向社会诚征信托及相关领域的各类原创文章和报告,欢迎业内外的机构或个人来稿。

来稿请投:yanglee46@hotmail.com

用益研究


用益研究是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的微信平台,作为一家国内外知名的金融资管行业平台,我们始终站在行业发展的前端,准确把握市场的动向和脉搏,为客户提供及时全面的市场信息和专业、独立、客观的分析评论,搭建专业、前沿的同业交流平台。

我们的专业源于您的关注和需求!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用益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