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叹息!盛世大唐断崖式衰落的真正原因
点击蓝字关注 · 共读历史文化
导语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大唐,一个曾经让世界各国顶礼膜拜的帝国;大唐,一幕历史舞台上最为精彩的大戏;大唐,一个刻在世界华人骨子里的基因符号,它的繁华令人向往,它的衰败让人叹惜。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认识大唐最早的窗口,是唐诗!从“鹅鹅鹅”到“行路难”,唐诗陪伴我们渡过了整个学生时代。
然而,唐诗可不仅仅是拿来背诵的,它还可以让我们通过唐诗打开历史的大门,走入唐朝长安城,便可见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抑或李白正在“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但若来到大漠边塞,便会感受到高适笔下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或王昌龄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唐朝是多彩的,唐朝是多面的,在中国唐史学会会员常华老师笔下,唐朝更是多情的。他采用“史诗互证”的方式撰写的《去唐朝》,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解读唐朝,让我们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人人会写诗的大唐,除了诗,除了帝王,除了诗人,还有醇香的酒,真挚的情和洒脱华美的唐风。
《去唐朝》共分为三册,分别是《帝王和帝国事》、《诗人和人间事》、《众生和烟火气》。这套书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一直以来,我都将唐诗归于文学类,而唐朝则归为历史类,从未想过,原来这两者本就是一个整体。
作者说:“唐朝,唐诗,一个是历史,一个是文学,两条线索其实始终盘根错节,相伴相生,从来就不是两条平行线。”所以,只有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融会贯通,但这些,都是老师不会在课堂上告诉你的。
1
夸人损人皆为诗
老师解读唐诗时,一般都不会离开教案大纲:“这首诗歌颂了啥啥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啥啥啥心情”。
其实,唐人写诗的时候没这么复杂,他们写诗就和我们今天说话一样平常,开心了写,不开心了也写,夸人写,骂人也写,想写什么写什么,主打一个“痛快”!但又可以说很复杂,因为我们已经远离了那个时代,不了解诗人当时的历史背景,根本无法理解这些诗意!
我们常说李白比较放任自我,敢让高力士脱靴,敢让杨国忠磨墨,所以,后来李白在朝中被排挤,人们总是把帽子扣在高力士和杨国忠头上,认为肯定是这俩“奸诈小人”从中作梗,使得唐玄宗听信馋言,疏远了李白。
其实,这是一种“好人极好,坏人极坏”的“童话世界观”,历史真相是,李白想进入仕途并不是为了给皇帝和贵妃吹彩虹屁的,但他不能忤逆皇帝和贵妃,所以写诗他不会马虎,但你绝不可能让他卑躬屈膝地去跪舔,他最终被唐玄宗嫌弃,这是性格使然,人生注定的结局。
作者称李白为“月光里的骑士”,我认为这个定位非常到位,白衣飘飘的李白永远都是那个月下舞剑的少年郎,岂是这些世俗媚态能够玷污的?哪怕对方是皇帝,是贵妃,是丞相!
离开了长安城这个让他倍感压力的地方,李白舒了一口气,约上好友共游梁宋故地,当他们离别之时,李白便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
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别问我啥时候回来,大好风光锦绣山河还等着我去游览呢,去他的什么狗P权贵,本小主开心才是第一位!
够狂吧?!他口中所说的“权贵”可是直指当朝天子、贵妃和丞相,这要是放在明清时期,立马就触发了“文字狱”开关,连皇上都敢骂,不想活了吧?!
可是在唐朝,这实在不算什么事儿!尽管存在着许多礼教制度,但相对来说,普通人的思想和言行还是比较自由的,君王不会因为听到一句差评就立即暴跳如雷,相反,他们若听到一些不好的评价时,首先会了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换而言之,唐朝的皇帝基本上是比较有涵养的,他们特别注重“礼贤下士”,所以,李白也算幸运,尽管唐玄宗对这个放浪不羁的“谪仙人”心生厌恶,但还是“赐金放还”了。
2
歌舞升平醉人心
“追求理想放飞自我”看起来应该是普通人的追求,不过我在这里想说的却是大唐天子!
贵为天子,是不是就可以想干啥就干啥了呢?答案是:No!
中国最早的礼教制度不是用来束缚老百姓的,是周公为君臣设定的一些条条框框,目的是为了将权力关在笼子里,大家努力“敬天保民”,实行仁政,使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君王实际上要比我们想象中勤奋得多,据说,秦始皇每天要批阅完一百二十斤的奏章才能下班,这既是一件非常烧脑的活儿,同时也是一件非常耗费体力的事情。
唐朝的皇帝当然也不例外,但相较历朝历代的君王而言,他们更能放下一些天子架子,积极与民同乐。
大唐人特别会玩,作者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大唐上元节的盛况:“在百姓举家观灯、夜游灯河的同时,大街小巷丰富多彩的百戏表演,更在助推着唐人的狂欢热情。魔术、弄丸、舞剑、戴竿、扛鼎、走绳、傀儡......这些精彩纷呈的演艺形式,在灯火的掩映之下,无疑成为唐人上元节狂欢情绪的助燃剂。而在这当中,尤其值得一说的,是规模盛大的踏歌表演。”
什么叫“踏歌”呢?它又被称为跳歌、打歌,这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众多的舞者结队拉手,踏着鼓点,边歌边舞。到了唐代时,踏歌的形式被不断改良,规模也不断升级。
开元年间,西域的胡璇舞用热情奔放的舞姿征服了唐人,这是一种与中原温婉风完全不同的风格,舞者踩着快节奏的步伐,急速旋转着的身姿让唐朝人眼前一亮,上自宫廷下至民间,都“舞动”了起来!
精通音律的唐太宗曾亲制《破阵舞图》,对舞蹈进行加工,令120多人披甲演练,场面宏大,令人震撼!而唐玄宗与杨贵妃则编排出了美妙绝伦的《霓裳羽衣舞》,两人沉浸在爱的世界里,忘却了一切!
3
繁华落尽大厦倾
如果唐玄宗与杨贵妃只是普通庶民,他们这样的爱情是让人羡慕的,或许也能够白头偕老成为一段佳话。
然而,唐玄宗不是庶民,他是大唐天子,他的行为就是严重的失职,杨玉环自然也就成了促使一代天子辜负天下人的“红颜祸水”。
曾经以胡璇舞赢得唐玄宗信任的安䘵山亮出了反旗,当唐玄宗得知这一消息时,安䘵山已一路攻下陈留、荥阳,兵临洛阳城下。
沉醉于温柔乡多年的唐玄宗早已没了当年斩杀韦后开创开元盛世的英气,他只想搂着他的玉环小姐姐安享晚年,美梦被惊醒的他恼羞成怒,顿时失去了冷静的判断力。
他犯了一连串的错误,导致盛世大唐出现了断崖式的崩塌!
(唐玄宗)
天宝十四年冬,大唐名将封常清与高仙芝退守潼关,准备占据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咽喉之地牵制住安䘵山。结果,却被宦官边令诚诋毁,而唐玄宗正好气没处撒,不分青红皂白便斩杀了准备浴血奋战的封常清与高仙芝。
斩杀了两员大将之后,唐玄宗发现,竟然只剩老将郭子仪和卧病在床的哥舒翰能够与叛军抗衡。
哥舒翰带病出征,他分析完战况之后,同样得出了“以守为攻,以逸待劳”的策略。看着唐玄宗开始倚重哥舒翰,杨国忠坐不住了,他上奏说:“贼方无备,而翰逗留,将失机会。”
意思是说,现在叛军没什么防备,应该让哥舒翰赶紧动手灭了他,不然就没机会了!
唐玄宗此时就像一个曾经站在6000点高位的赌徒,在股市狂跌的过程中忽见一个反弹,便以为加仓押注,就可以再次回到巅峰时刻。
他听不进任何战略分析,只想迅速挽回局面。他同意杨国忠的说法,命令哥舒翰立即迎战!无奈之下,哥舒翰只好硬着头皮与安䘵山的部队正面交锋。果然不出哥舒翰所料,这样的做法无异于以卵击石,潼关失守了!
唐玄宗根本没有意识到,只有他强大起来,才能扭转乾坤,因为他是一国之君!然而,他放弃了,他虽然还是皇帝,但那只是一个头衔而已,他放弃了长安城,更放弃了长安城的百姓!
4
结语
安史之乱是大唐由盛转衰的分水岭,亦是高悬于大唐之上的一面照妖镜,它照出了唐朝盛装之下掩饰的各种丑陋的人性,尔虞我诈的权利之争本还包裹着华丽的服饰,被安史之乱一搅,全到了明面上。
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军阀混战令老百姓苦不堪言,于是,此时的唐诗已经不再是轻松放任的风范,而是哀叹悲愤之调。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去唐朝》通过诗史互证的形式,让我们领略了唐朝的风采,这是一个多元、繁荣且充满活力的时代,同样的,它也有黑暗混乱的一面。
而唐诗,则是这一时期最耀眼的文化标志之一,在唐诗里,不仅体现着唐人的社交活动和娱乐消遣,更蕴藏着唐人的文化思想和政治志向。
可以说,读懂了唐诗,便读懂了唐朝;反过来也可以说,读懂了唐朝,才能真正理解唐诗!
说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作者!
同类书籍推荐阅读:
往期内容回顾
欢迎评论转发,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中华文化。
视频号|燕晓文史
小红书|燕晓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