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真的很难入门吗?你可能没读对书!
点击蓝字关注 · 共读历史文化
导语 //
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经》在古代,是孩子的蒙学教材,是读书人必读的四书五经之首。为何到了今天,却仿佛成了白发须眉老者的专利,普通读者将之视为“高深莫测”的代名词?
古代十几岁读书人能读懂的书,放到今天再读,内容变了吗?没变,还是那些文字,变的是我们的心境以及语言环境。
这本书其实并不难懂,让现代人感觉到深奥难以理解的障碍在于不理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
说直白一些,便是现代人与古人之间因为文化认知出现了隔阂,所以看古典国学著作时,犹如“鸡同鸭讲”。
要想轻松GET到《易经》当中玄妙的大智慧,还得从源头去追溯,何谓源头?我们得理解这本书成书和演变的过程,以及其中的思想内涵。
1
《易经》之源流
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意思就是说,《易经》这本书,经历了上古、中古和近古三个时代,同时,由伏羲、周文王和孔子三位圣人共同努力,方才成为一部智慧之书。
许多人对孔子的认知,是儒学的创始人,是诲人不倦的万世师表。却并不知道,孔子为中华文化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之一便是对《易经》进行了解读。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们和我们今天的人们其实是一样的,《易经》对他们来说,也是一部古书,许多人不能深解其意,只当它为占卜之书。
而孔子却将诸子百家的思想融合其中,不仅详解其中内涵,还使之成为了一部融通远古文化及先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易传》。
在中国古代,“传”就是对“经”的解释,即《易传》就是《易经》的解读版,而《春秋左氏传》便是《春秋经》的解读版,后人简称为《左传》。
所以,若想读懂《易经》,必先读懂《易传》。先秦时期的人读了《易传》便能明白《易经》的智慧,而我们今天的人要想读懂《易传》,还得再找一本《易传》的解读版,用今天的语言,再给我们翻译一遍。
读对了书,你就会发现原来《易经》并不难懂!给大家推荐这本《易传精讲》,作者是现代易学家张其成先生,他出生于中医世家,是国家非遗“张一帖”医家的第15代传承人,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的首任院长。
张其成老师解读国学经典和中医思想的学术专著非常多,每一部都能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古人的智慧,让人受益匪浅。
2
《易经》之升华
《易传》虽是《易经》的解读版,但它却将《易经》之思想进行了拔高。
如果没有《易传》,《易经》只会被人当成一部占卜之书,是《易传》对它进行了精彩的解读,升华成为了一部流传千古的哲学经典之作。
张其成先生对此作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易经》是中华文明史的第一道闪电,《易传》将它化为中华文明永恒的光芒。”
那么,要如何去读《易传》呢?
《易传》共有十篇,也称之“十翼”,我们可以理解为孔子为《易经》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它们分别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
本来,《易经》和《易传》是分开的,后来渐渐合二为一,到了魏晋时期,王弼和韩康伯又对其进行了注解,使之内容更为丰满了,如今我们看到的,便是这样一个通行本。
在《易传》中,第一次提出了“阴阳”哲学:“一阴一阳之谓道。”张其成认为,中国哲学从根本上说,便是阴阳哲学,孔子开创的儒家偏于阳,而老子开创的道家则偏于阴,换而言之,阴阳结合才是真正的“大道”,我们既不能偏儒,也不能偏道,而应该将之融合运用。
同时,我们还要从道法术的层面去理解《易经》和《易传》。
《易经》中的内容多为测吉凶,它是偏于术的,而《易传》则是在总结事物发展的规律,它是偏于道的。只要符合“易道”,便能逢凶化吉,其中那些计算的方法,无非是帮助我们认清当下,在不确定中找到平衡而已。
3
《易经》之妙用
有关于《易经》到底有什么用的争论?从古到今都没停过,特别是近代。有些学者认为这就是一部古老的占卜之书,如今已经进入科技时代,不应该再去提倡这种迷信思想;而有些学者则认为,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虽然没什么用,但也不能丢弃。
但张其成先生却于20世纪90年代末时,大胆提出了“易道主干”的观点,他认为,《易经》思想不仅有用,而且有大用,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
中华传统文化是儒释道融合的文化,有了“易道”,中华民族才成为了一个包容的民族,因为“易道”的文化精髓便是贯通天地人,阴阳中和,不搞对抗,不走极端。
也正因为如此,中华民族才能在无数次危机中屹立不倒,在无数次文化冲突之中融合出新的文化思想。
同时,也正是因为中国人的血液里都流淌着“易道”的基因,所以中国人不仅追求自我修为,更追求社会和谐,中国人的“利他”思想是刻在骨子里,而不是挂在嘴上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易道”文化的体现,中国古人明白知书达礼的目的,便是更好地与自己相处,与他人相处,与世界相处。
如若做不到“治国平天下”,便选择安静地“修身齐家”,不给国家和他人添乱。古人从小读《易经》,明白这世上一切都会发生变化,明白万物变化的根本规律,他们便能够宠辱不惊,在不确定当中,从容找到自己确定的位置。
4
结语
在中华文化里,处处体现着阴阳平衡的智慧,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至人事,包括各种文学艺术、吃喝玩乐,无不藏着“阴阳之道”。
《易传》便是一部阴阳思维的哲学巅峰之作,“一阴一阳谓之道”不仅说明阴阳是万物变化的规律,还在告诉我们,这便是宇宙的构成原理,如今的科学已经证明,这个世界上可不仅仅存在我们眼中看到的“真实”,还存在着大量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它们也在影响着我们。
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异在于,我们视阴阳为和谐统一的一个整体,而西方却视之为对立的两个面,即矛和盾,要么矛刺穿盾成为王者,要么盾挡住了矛成为赢家。
中华文化则更讲究阴阳的和谐统一,太极图中的黑白两条鱼儿看似完全不同,似乎也有“对立”之意,但更体现着相互转化、此消彼长的和谐思想。
若想读懂《易经》,便得先读懂《易传》;若想读懂《易传》,这本《易传精讲》能帮助我们少走弯路!
说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作者!
同类书籍推荐阅读:
往期内容回顾
欢迎评论转发,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中华文化。
视频号|燕晓文史
小红书|燕晓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