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学共读《道德经》第四篇: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燕晓 燕晓文史
2024-11-26


点击蓝字关注 · 共读历史文化


原文四 //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

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这段话中有个难点,就是这个“冲”字,它不仅抽象,还很玄妙。


《道德经》之所以让人感觉云里雾里,就是因为这里面有些词,它几乎不是概念性的东西,而是一种虚无的状态,很像佛家所云:“不可说不可说。”


在第一篇里有一句:“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我曾和大家交流过“无”和“有”的关系,有无相生!道体,不是虚空的,而是一种活性的能量状态,有无相生产生了无穷的能量,这便是“冲”!


中国有一个大家都认识的标志,正好可以代表“冲”字,这个标志便是“太极”!“太极”的阴阳鱼便是“无”和“有”,我们可以看成是“冲”字左边的两点,右边的中,便是阴阳鱼之间的那条S型曲线。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阴阳不断相交,宇宙间由此而形成源源不竭的力量,它貌似来源于一个无底深渊,那里便是万物生发的力量之源。


你看,“万物之宗”是不是与“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结合起来了?


“道”有体和用之分,在王安石的哲学中,道之体为元气,道之用为冲气。但现代哲学家熊十力看来,“体用”不能分离,他主张“本心论”,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即,若没有本体,现象不会发生,若没有现象,本体也不会存在。


我们先不去考虑这些哲学观点的对错,只需要找到能让自己理解的那个点即可。这一段到底想表达什么?


1

挫其锐,解其纷


老子想告诉我们的是,一个人想拥有使自己不断生发的力量,就必须“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因为,“道”就是这样的,你看那太极图,外轮廓是圆的,里面的阴阳二气不断转化,力量从内部产生。


从内部打破,是生命;从外部打破,是毁坏!


作为一个社会人来说,从生下来,就进入到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时刻学习着,将自己变得更强大,就是不要被打败,更不能被消灭,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所以,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来看,无论是“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读国学或文化历史时,都需要做到两点,一是站在古人的立场去思考,二是回到自身的情况去思考。


在春秋战国那个谋士满天飞的时代,个个都在施展自己的才华,好让君王看到自己发出的光芒,并采纳自己的建议。


老子发现,越是优秀的人越容易遭人嫉妒,下场越惨。韩非子被同学李斯给害死了,庞涓也因嫉妒同门孙膑的才能将他害成终身残废,故而,老子是一个有能力“功成”的人,他在考虑“保身”的事。


如果我们刚从学校毕业,正是发光发热展现自己的时候,此时就应该有些锐气去拼搏。但要时刻注意的是,不要让自己成为“显眼包”,不要得意于自己取得的那点成绩。


对应上一篇所讲的“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来理解“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就容易得多。


即做好自己,使内部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外界的声音是肯定也好,批评也好,都坦然面对。“为无为”,积极地做事,不执著于结果。


当能力越强,越需要收敛自己的锋芒,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否则,很可能刚冒泡就被干掉了!


2

和其光,同其尘


武则天执政时期,有个大臣叫娄师德,他长得其貌不扬,却深得武则天的信任,被武则天称为“有文武材”。

尽管得此恩宠,娄师德却低调到让人感觉不到他像个“能臣”。

有一次他弟弟要出任代州刺史,来与他告别,他叮嘱道:“我是宰相,你是一州之长,很容易遭人嫉恨,被人挑毛病,你认为该如何避免这样的灾祸呢?”


他弟弟知道娄师德的意思,连忙说:“哥你放心吧,就算别人吐口水到我脸上,我都不会生气,自己擦掉就好了。”


谁知,娄师德一听,生气地说:“这就是我放心不下你的地方啊!”


见弟弟愕然,他解释道:“别人唾你,说明很生气。你把唾沫擦干,别人不是更生气吗?唾沫自己会干,你去擦它干嘛?你应该笑着承受,让唾沫自己干掉。”


在正常人看来,这“唾面自干”实在是太窝囊了吧?这人是不是没啥本事呀?


不,他不仅政绩非凡,令武则天很满意,他还很会识人,给武则天推荐了许多有能力的人,而且,别人并不知道是他推荐了自己,狄仁杰便是其中之一。



狄仁杰一直就瞧不上娄师德,从来不拿正眼看他,还处处排挤他。一次武则天问他:“你认为娄师德如何?”狄仁杰不屑地说:“去守个边疆还行。”武则天微笑着说:“他很有知人之明。”狄仁杰摇头:“从没看出他有这方面的本事。”


武则天大笑:“朕能够了解到你的才能,正是因为娄师德的大力举荐。”狄仁杰大惊,随后惭愧不已。


3

湛兮,似或存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武则天14岁进宫,从唐太宗的才人到唐高宗的皇后,再到大周的女皇,可不像现在一些史书所描写的那么和蔼可亲,但这些纷争并没有波及民间,所以唐朝盛世在武则天时期是有所发展的。


但在朝廷为官就不一样了,武则天鼓励朝臣之间可以相互揭发检举,她设计了一个特殊的装置,叫铜匦(guǐ),人们可以从小孔塞入密告,只能放进去,不能取出来,只有她有钥匙可以打开。



看起来,这是一种“听取民意”的做法,实际上,这成了陷害他人,邀功行赏的通道。


武则天还养了一批酷吏,手段极其毒辣的有来俊臣、周兴等人,被屈打成招的冤假错案可太多了。只要让武则天认为对自己有一丁点儿威胁的,就是一个字“杀”!


在这样的恐怖政治环境下,娄师德却能够安然为官三十余载,与他的“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分不开的。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又如何理解呢?


湛的表层意思是形容水的清澈,但段玉裁在《说文解字》的注解中指出,古书之中“浮沉”的“沉”多写作“湛”,而且“湛”与“沉”在古代时读音相同。


我个人在这里将“湛”理解为有沉没、隐没的意思,用来形容“道”隐没于冥暗之中,但又隐约能让人感知到,于是便感觉它“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孩子,它仿佛比天帝更加古老!天帝在远古时期是先民将上天人格化的称呼,它并不等同于西方宗教里具象的那个上帝,我们可以理解为天地、宇宙。


言外之意是“道”很可能存在于“宇宙”之前,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宇宙大爆炸”之前,这股力量好像就存在,我不知道它从哪里来的。


4

结语


老子对于宇宙的认知可谓是惊人的!或许,在老子那个时代甚至更久远的之前,中华先民就已经知道宇宙间存在的许多秘密。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已经证实了这一点,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聊这个话题。


好,第四篇《道德经》的解读就先讲到这里,我很懒也很慢,但我会坚持把进行过深度思考的内容分享给你,关注我,共读经典,一起成长!


说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作者!


国学共读推荐书籍:


往期内容回顾

欢迎评论转发,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中华文化。



  视频号|燕晓文史

  小红书|燕晓文史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燕晓文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