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共读《道德经》第六篇: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点击蓝字关注 · 共读历史文化
原文六 //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殣)
今天共读前,我们先回顾一下前面的第一篇到第五篇,老子重点讲了几个概念。
开篇抛出全文的主旨:“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即道与名的概念,接着,是规律和变化之间的关系,即“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那么,这个道是怎么产生的呢?老子说:“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我不知道是怎么产生的,仿佛在天地存在以前,它就存在了。
老子的宇宙观可以对应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霍金的“宇宙爆炸起源说”去看。直到现在,科学家也说不清到底是什么力量触发了宇宙大爆炸。
尽管不知道道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但老子能确定的是,它不仅存在已久,而且,宇宙万物还是在它的力量下生发起来的,这股力量“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是无穷无尽的。
1
虚怀若谷
于是,老子便引出了“虚空”这个概念,“虚空”是《道德经》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这个“虚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它是像一个大风箱一样,看起来是空的,但里面的能量一直在流动。
回顾了前面五篇,这一篇就好理解了。“谷”和“橐龠”一样,是用来比喻宇宙虚空的状态。在这里,老子着重把“空”这个概念抛了出来,但这个“空”字并不是道家的表达方式,而是佛家。
来自印度的佛学能完全与中华文化相融合,是因为负责译经的中国文人给佛学注入了许多中式化的理解,其中,与“道德经”相通的,就是这个“空”字!
所以,这一篇的关键词,实际上是“空”!
“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像“幽谷”,像“橐龠”,像“深渊”。要想完全理解“空”,推荐大家读读雪漠的《空空之外》,我引用一下这本书中的一段话来表达空:“真正的空,是远离两种偏执的中道,既承认现象的存在,又洞悉变化和无我。”
这个表述有些“佛”,对应我们心性之中的“空”。而老子用“幽谷”、“橐龠”、“深渊”来表达的,对应的是现实世界中的“空”。
四面有山,中间才会形成“谷”,“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实”的东西对应。山如果不存在,也就不会有“谷”。
2
宇宙起源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何又谓“神”?
《黄帝内经》中有这么一段:“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意思是说,天之德与地之气交合而产生“精”,这个“精”便是生命之源,阴阳两精结合形成的运动状态,称为“神”。
因为《黄帝内经》也是上古时期的中医经典,与老子思想同源。在这一篇中,老子便引入了母体(玄牝)的概念来讲述“道”。故而,可以对应《黄帝内经》中这一段,男人和女人相结合,便产生了生命。
宇宙之中好像有一个玄妙的母体(玄牝),从那里,涌出源源不绝的能量,所有的生命之源便由此而来,所以“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我读《道德经》时,最惊叹的不是这里面的智慧,而是古人对宇宙的认识。科学家对黑洞的认识是,它的形成与恒星死亡有关。当一颗质量较大的恒星在超新星爆炸后核心崩溃,它可能会形成黑洞。
一些科学家认为,在大爆炸后不久,宇宙中可能形成了许多微型黑洞,而这些黑洞很有可能影响了宇宙的早期演化。
牝,代表的女性生殖器,玄牝,几乎完全可以等同于“黑洞”这个词。
3
天人合一
远古时期的著述可不仅仅只有一部《道德经》里体现了古人对宇宙的认识,最厉害的当属《甘石星经》,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
该书中记录了天空中800个恒星的名字,其中,有121颗恒星的位置已经测定。书中还记录了木星的卫星,相隔2000年后,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天文望远镜也发现了它。
“道”正是潜藏于广袤的宇宙之中“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殣)”。
帛书版的“勤”字是“殣”(jìn ),现在的通行本都是“勤”,解释为“尽”,意思是道的能量绵绵不绝,无穷无尽。
但我个人还是比较认可“殣”字,它的字面意思是“饿死”。老子想表达的不仅仅是道的能量无穷无尽,而是把“道”看成一个生命体。
《黄帝内经》把人当成小宇宙来看待,老子把“谷神”当成生命体来看待。但“谷神”这种生命体非常特殊,它和人不同,它不需要吃饭,可以一直产生能量,不会“饿死”(穷尽)。
这一整段,就是一个比喻,用母体孕育生命的过程来比喻“道”的生发过程,上一篇是将“道冲”比喻成“橐龠”。我们读先秦时期的论著时,需要用心去慢慢体会其中的涵义,而不能光理解字的表层意思,因为当时的人特别喜欢用比喻或寓言故事来表达思想内核。
4
结语
读远古时期神话故事也是如此,千万不要以为古人愚昧无知,没事编着故事来玩儿。这些神话故事背后,隐藏着极其重要的线索,有助于我们揭开远古时期的神秘面纱。
说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作者!
国学共读推荐书籍:
往期内容回顾
欢迎评论转发,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中华文化。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视频号|燕晓文史
小红书|燕晓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