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寻丝绸之路(四):不得不说说,中日复杂又特殊的关系

燕晓 燕晓文史
2024-11-27


点击蓝字关注 · 共读历史文化


导语 //


重新认识世界秩序!





近期,一些“砖家”认为,“倭”是贬低其他民族的词汇,绝非“文明用语”,不应该再使用。为此,我去翻阅了一些历史书籍以及《说文解字》。


首先,《说文解字》言:“倭,顺皃(同“貌”)。从人,委声。《诗》曰:周道倭迟。


这段话的意思是,倭表示顺从的样子,《诗经》中有“周道倭迟”之说,即道路弯曲之貌。


现在,你再看日本人那模样,是不是和“倭”一模一样?简直就是写实的画像,哪有半点贬低?



再来看“砖家”的第二种观点:“在《后汉书》的“东夷传”中写道,在1世纪中叶,因“倭奴国”向汉派遣了使者,所以皇帝赐以印绶。“倭”和“奴”都是绝非善意的文字。为了显示中国皇帝的权威,中国的历史学家总是对周围的国家使用居高临下的词汇。


这估计是希望咱们的新生一代不要带有“自我中心主义”去看世界吧。但他们是否知道?“自我中心主义”并非中国所独有,这是古代世界体系的共性思想,这也是一个国家平衡周边关系的最基本秩序。


放眼古代世界,“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想比比皆是,罗马、阿拉伯等君主亦都认为自己是“世界之王”,就连小日子稍微强大点,也天天思慕着如何成为世界“核心”。


明万历年间,丰臣秀吉侵略朝鲜,他的作战计划分四步,第一步朝鲜,第二步中国,第三步东南亚,第四步印度。当时日本人对世界的认知就只有本朝、震旦(中国)、天竺(印度)。


换而言之,丰臣秀吉准备当世界老大。


(网图:丰臣秀吉)


所以,与其站在“批判古人思想的角度”去给孩子传递什么“总是居高临下”这一类明显偏颇的历史观点,不如正视历史,站在世界秩序的视角下,来看看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和朝贡体系建立起来的强大的“世界秩序”。


我们先来讲讲古代的世界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教授张宏杰在他的新作《朝贡圈》中说:“所有的古代世界体系都是不平等的。罗马人的世界由内及外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帝国本身,对这一部分,帝国享有治权。第二部分是附属国,罗马离有宗主权。第三部分则是罗马能影响到的世界其他地区,罗马对这些地区拥有霸权。


了解了这一世界观,基本上就能明白西方世界的霸权思想以及大地理发现时代的强盗行为了。因为他们骨子里认为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只是谁来管理的问题,反正和你们当地人没关系。就算是给你们当地人管理,也得是我授权,受我控制。


虽然我表示呵呵,但并不影响人家认真地这么去做,也不影响少部分国人一边忙不迭地朝西跪拜,一边痛批中国的“天朝”体系。



“天朝”体系并不是“不知天高地厚,坐井观天”而得出的“自以为是”的狭隘思维,但因为这样的观点实在太深入人心,所以今天咱们把这套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世界体系给大家好好“扒扒”。


中国古代世界秩序的建立可追溯到大禹时代,据《尚书·禹贡》记载,禹定天下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那么这一块地方为“核心区”,也常被称为“禹域”。


如何管理天下呢?那便是“五服”。就是以王畿为核心,向外画回字形,每一服是500里。


“王畿”之外是“甸服”,“甸”是郊外。


“甸服”之外是“侯服”,王把自己的亲戚以及有功之臣安置在这个区域。


“侯服”之外是“绥服”,“绥”是古代马车上防止人掉落下去的护绳,有点像最外围的护栏之意。


“绥服”之外是“要服”,“要”在这里不是要求别人,而是“约定”,我也不太管你,但咱俩之间得有个约定,毕竟你紧挨着护栏,至少不能随便跨过来。


“要服”之外是“荒服”,“荒”的本意就是长满了草,言外之意就是太远了,让它自己长草去吧(自治)。


这样一个巨大的“回”字形大地自然不是真实的地理状态,而是古人构建出来的“世界秩序”。


对比两套“世界秩序”后就不难理解,为何中国不会去干涉别国内政,而西方则会,这是由文化基因里的“政治观”决定的。



明代以后,中国这种“世界秩序”更明确地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体现在朝贡关系上,所以下文中,我会以“朝贡体系”来指代这套“世界秩序”。其中,最能让人重新认识世界秩序的,当属中日之间那复杂而又特殊的关系。


日本人要写历史,得从中国史书上去寻根问祖。不是说中国人是日本人的祖先,而是日本的文字和书籍出现较晚,最早可考的也是成书于奈良时代的《日本书纪》,那时已经相当于中国的唐代了。


但在中国的史书中,成书于1世纪的《汉书》中,就已记载了“倭国”。为何会称为“倭奴国”呢,因为107年,倭国国王帅升向汉安帝进献了160名生口(奴隶)。我有没有说清楚,“倭奴国”并不是居高临下的蔑视称谓,而是对事实的表述。


但正是这样一个唐朝以后才有文献的国家,到了明代万历年间,却出现了丰臣秀吉这样想要称霸世界的人,而到了清朝以后,日本更是视中国为“入贡国”。有没有超出你的认知?在许多中国人的想象中,甲午战争以前,日本可都是大中华的小迷弟呢......


呃,还是来看真实的历史吧。


其实,小日子并非一直是中国的藩属国,当然,在明朝时,它也曾是朝贡圈中的一员,但它压根不是来俯首称臣的,而是发现有利可图。所有来朝贡的国家中,它是态度最差的那一个。


1468年,日本使臣喝醉后上街买东西,一言不合把小贩给杀了。结果,因为是“外宾”,我天朝大明只是让他赔十两银子给死者下葬,如此“大度”只为感动朝贡国。


结果,小日子得寸进尺,两位日本大名的使臣为争夺朝贡利益而发生暴力冲突。他们抵达宁波后,大肆烧杀抢掠,明朝只好派兵镇压,结果,两员明将战死,朝中大震,遂宣布断绝与小日子的贸易往来,也就是被后世诟病的“海禁”。



在朝贡体系中,日本的角色颇为复杂。一方面,日本在某些时期向中国称臣纳贡,表面上接受中国的文化影响和政治权威;另一方面,日本又非常的自负,他们自认为是世界上唯一的“神造国家”,自称是“天孙民族”,比世界上任何民族都高贵和优秀。


他们对中华文化当然是接受的,无论是汉字还是儒释文化,对日本的影响都非常深远。但正是吸纳了一定的中华文化之后,他们开始刻意回避“朝贡国”这样一种身份。


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一段长达200多年的社会稳定期,经济、文化、艺术都在这一时期达到了空前的发展。而此时的中国却经历了明清易代,满人入关不仅对中国人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对整个东亚文化圈也产生了强烈的精神冲击。


日本人由此认为,中国已经“华夷变态”,过去的中华已经不存在了,日本自然有资格升格为真正的“中华”。


如此荒谬的言论被江户早期的学者山鹿素行形成理论思想,他说,天下本有两个地方可称之为中国,一个是“本朝”(日本),一个是“外朝”(中国)。然若论皇位万世一系,唯日本可称“中国”。


这一理论被不断发扬光大,使得日本民族的自负情绪不断膨胀,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情不需要我再说了。



今天这篇主要想通过梳理中日之间这复杂又特殊的关系,来帮助大家理解古代的世界体系,其实都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想。


而近代发生的一系列战争,则是整个世界格局将发生巨变的必然。在《朝贡圈:传统中国的世界秩序》这本书中,我们可全面了解朝鲜、琉球、日本、越南等九种不同的朝贡类型,呈现了人类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国际秩序的内在运作机制下隐藏的风云变幻、波云诡谲、暗潮涌动。


对自己的国境之外,中国唯一的希望就是保持秩序与和平。所以,在朝贡体系中,中国并不会追求经济利益,而是以“怀柔”为主,充分尊重其领土和主权,实际控制力并不强。


丝绸之路在朝贡体系中承担的不仅仅是贸易往来的作用,更是将各个国家钩连成一种相互促进,和平共生的命运共同体的“拟血缘关系”。


作者介绍


燕晓:   

写作于我而言,并非单纯的技能,而是探索生命、认识自己的过程!

说明: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作者!


同类书籍推荐阅读:



往期内容回顾

欢迎评论转发,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中华文化。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视频号|燕晓文史

  小红书|燕晓文史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燕晓文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