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拓创新 探求务尽——傅晓航先生戏曲学成就述略

詹怡萍 戏曲研究 2021-09-15

今年1月,戏曲理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傅晓航先生年届九十之期。自1951年3月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至今,傅先生从事戏曲史论教学、研究工作已达67年,他不断开拓,攻坚克难,笔耕不辍,著作等身。《艺术评论》2018年第2期发表了詹怡萍的论文《开拓创新  探求务尽——傅晓航先生戏曲学成就初探》,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傅先生数十年间重要的学术成就。


傅晓航先生


第一方面,戏曲理论史学科建设。傅先生参加了第一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的编撰,负责“戏曲文学分支”的“戏曲理论”部分,从设计框架、条目,到组稿、撰稿、审稿,历时三年,为“戏曲理论”设计了几十个条目作为框架,并亲自撰写“陈独秀”、“柳亚子”等条目。这项工作给先生创造了摸索戏曲理论史轮廓的绝好机会。1987年下半年开始,在没有立项、没有经费的艰难条件下,他带领三位“志愿者”,用三年的时间编撰了百余万字的《中国近代戏曲论著总目》,为这块荒芜的处女地栽上第一颗茁壮的秧苗。其他相关成果包括堪称“戏曲理论史写作大纲”的论文《戏曲文学理论批评一瞥》,研究王国维的论文《戏曲史科学的奠基人》《资产阶级美学的启蒙者》,以及关于戏曲改良的《晚清的戏曲改良运动及其理论》《国剧运动及其理论建设》等文章。


第二方面,戏曲音乐理论研究。傅先生自幼酷爱西洋音乐,在中央戏剧学院学习和工作之余,注重音乐理论的深度学习,这对于他日后研究戏曲音乐极有帮助,使他在曲谱研究、戏曲音乐性质和审美特征的研究、戏曲音乐史研究等方面多有开拓。


傅晓航、张宏渊伉俪与马少波先生

一同看望郭汉城先生


曲谱涉及音乐、文学、戏曲三大门类,重要性自不待言。先生很早就意识到曲谱是戏曲史中被遗漏的重要问题,是一块实实在在的硬骨头。他迎难而上,不愿退缩,凭借诗歌史论、音乐史论、戏曲史论方面多年积累的丰富学识,终于完成了论文《曲谱简论》,对曲牌体戏曲音乐的发展历程和曲谱构建的审美原则作了系统的论述。200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立项编撰《昆曲艺术大典》时,傅先生受聘担任昆曲音乐分典的主编,他将曲谱作为分典构建的主体内容,撰写了全面阐述曲谱发展历程的“音乐典概述”。


傅先生对曲牌体、板腔体音乐性质和特征的研究,对十二平均律在戏曲音乐史上作用的认识,以及对戏曲音乐过去与未来发展状况的探讨,都极具开拓性。“花雅之争”是戏曲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对其发生原因,有诸多不同看法,诸如昆曲文学创作深奥难懂、小庭深院脱离群众、清王公显贵偏爱地方戏,甚至认为这一变化与农民起义存在联系,等等。先生从乐律变革的角度考察问题。他又论述了乐器发展的不足对戏曲音乐发展的制约,并以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打虎上山”音乐的成功创作为例,说明合理引入西方乐器是戏曲音乐改革的必由之路。


傅晓航先生著述书影


第三方面,戏曲表演体系研究。傅先生先后撰写了《戏曲艺术表演体系探索》《成熟戏曲的特征》《古代戏曲表演理论》《戏曲艺术的表演体系》《戏曲艺术与传统诗歌绘画》等文章,对戏曲艺术博大精深的内涵作了深入探索,提出“行当”是戏曲表演体系的核心,行当完备是传统戏剧成熟的标志,同时详尽阐述了“行当”生成的历史根源、戏曲艺术的创作机制乃至舞台艺术的美学追求等重要论题。他较早意识到诗歌、绘画与戏曲的血缘关系,又通过对古代戏曲表演论著的全面梳理、研究,勾勒出古代戏曲表演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架,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东西方戏剧理论作了比较研究。


第四方面,金圣叹研究。以前的学术史中,研究“金批《水浒》”者为多,涉足“金批《西厢》”者相对较少,而“金批《西厢》”在戏曲理论史上又是“一块实实在在的硬骨头”。傅先生陆续写了《金批〈西厢〉的底本问题》《金批〈西厢〉删改的得失》《金批〈西厢〉的美学思想》《金圣叹的极微论》《金圣叹论〈西厢记〉的写作技法》《金圣叹著述考》等一系列文章,展开对“金批《西厢》”的深度研究。


傅晓航先生专著书影


长期以来,“金批《西厢》”的底本问题几乎被视为一个无法解决的历史悬案。在《金批〈西厢〉的底本问题》一文中,傅先生详细说明了现存《西厢记》版本数量之巨大、状况之复杂及针对性研究之不足,并根据明清时期《西厢记》研究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脉络,运用文献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所寓目的四十余种明刊本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类、比较、研究,终于厘清了“金批《西厢》”的底本。《金批〈西厢〉删改的得失》对金批西厢的得失作了极其细致的分析与评价。《金批〈西厢〉的美学思想》对金圣叹的戏曲批评及其理论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突破了明中叶以来戏曲评点的局限,自立新的评点格局,以酣畅的笔墨对《西厢记》的思想成就、艺术成就创作经验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评价或总结,攀登了古代戏曲批评的顶峰”。


先生十分赞赏金圣叹的“极微论”和“挪碾法”,认为它们是金圣叹批评《西厢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金圣叹文艺理论的基础。他认为,金圣叹在具体的艺术分析、评价上十分重视人物描写,其人物论已接近现实主义创作论,并据此指出中国的现实主义理论早于西方近三百年。


傅晓航先生在中山公园


第五方面,戏曲文献研究和整理。《中国近代戏曲论著总目》《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校点)、《西厢记集解》(汇校汇释)都是傅先生戏曲文献研究和整理方面的代表性著作,显示了他深厚扎实的学术功底。


先生对《西厢记》的文献学研究,充分发扬“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探求务尽。他足足花费了大约一年的时间,跑遍各地,寻访《西厢记》版本。为了整理出一本可读的“第六才子书”,他翻阅了五十余种“金批《西厢》”,写了《金批〈西厢〉诸刊本纪略》,又择六种相比勘,校点整理了《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由甘肃人民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为了解开“金批《西厢》”底本之谜,他又查阅了国内可以找到的四十余种明刊本《西厢记》,作了归纳,写了《〈西厢记〉笺注解证本》一文,而后完成了《西厢记集解》(汇校汇释),由甘肃人民出版社于1989年出版。该书选取七种具有代表性的《西厢记》笺注、解证本,以凌濛初本为底本,同时呈现碧筠斋本、朱石津本、金在衡本、顾玄纬本等一批古本善本的风貌。全书汇录各本的笺注、解证,以全面展示明清时期《西厢记》研究在训诂、释义,体例、格律等方面的成果,以及诸家对《西厢记》中许多问题所持观点的巨大差异和激烈争论。


傅晓航先生在家中书房


傅先生多次谈及,他从事戏曲理论史研究的根基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是对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最精确、最通俗的解释,《论持久战》则是运用两论,针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及取得抗战胜利的战略、战术所作的经典阐述,这几部著作引领他学会了抓住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奠定了他从事学术研究的思想基础。


供稿人詹怡萍


编校:颜之

排版:王志勇

审稿:郑雷、谢雍君




往期回顾●点击阅读 ↓↓↓


对京剧发展的点滴思考

戏曲美学范畴之雅俗论(下)

戏曲美学范畴之雅俗论(上)

神鬼戏之我见

心寄澹泊,意存高远 ——戏曲史家孙崇涛先生访谈

与京剧的缘分——《京剧说汇》自序

戏研所|郭汉城:中国戏曲的特色与现时代发展

戏曲研究|试论戏曲的艺术规律


欢迎投稿、联系邮箱:

xiquyanjiu@sina.com

戏曲研究丨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 Research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哟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