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每天仍在关注美国的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进展,可能会始终感觉很丧。不过相比几个月前,关于新冠的研究越来越多,原本只存在于猜想中的某些认知,现在也开始得到了高质量研究的验证。先说其中一个好消息,如果你在中国大陆、港澳台或新加坡、马来西亚出生,大概率在出生时就被接种了卡介苗(BCG),而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卡介苗可能在降低新冠死亡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4月份时,人们开始发现了一种有趣的关联:强制接种卡介苗治疗结核病的国家因冠状病毒引起的死亡率似乎较低。这些国家多数为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条件逊于欧美发达国家,但死亡率明显低于预期。世界各国对卡介苗的接种政策。其中包括中国等国(图中浅绿色)仍保留普遍强制免疫,而美国等(图中深绿色)只推荐对特定群体接种,比如家庭环境中有结核病患者的幼儿或在工作中可能面临职业暴露的医务工作者。一些研究人员将此解释为疫苗提供的潜在保护作用,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证据不足,并指出有几个原因可以解释这种差异,比如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平均年龄较低,或者这些国家在数据收集方面做得较差等。现在,一项同行评议的研究为卡介苗有助于预防新冠病毒肺炎并降低死亡率的观点提供了更多证据。该研究7月9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研究作者之一、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学院的研究助理教授路易斯·埃斯科巴(Luis Escobar)解释说,在发现卡介苗接种率高的国家死亡率较低后,他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两位研究人员先做了一件事情:收集世界各地冠状病毒死亡率的数据,然后根据人口密度、年龄、收入和获得医疗服务等相关变量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调整。结果他们发现在控制了所有这些变量后,相关性仍然存在:卡介苗接种率较高的国家,新冠峰值死亡率较低。在他们的研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德国似乎为这一理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1990年德国统一之前,东西德对卡介苗的官方推荐不同。西德从1961年至1998年提供卡介苗疫苗,东德提供的时间较早,但在1975年停止。这意味着前东德的老年人将比他们的西方同龄人得到更多的保护——这正是数据所显示的结果:西德各州的死亡率是东德的2.9倍。卡介苗于1921年首次推出,目前已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药物清单,这是一个社会所需的“最安全、最有效的药物”清单。这些年来,虽然卡介苗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仍是“出生第一针”,但关于卡介苗的有效性常常被人质疑,这是因为它只能预防几种小儿肺结核病,而且免疫记忆只能维持10-15年,所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会在12岁时再接种一次。但与此同时,科学家们看到了疫苗在人体免疫系统中一个被低估的方面。使用活性减弱病原体的疫苗已被证明具有强大的脱靶效应,激活免疫反应的其他成分,击退其他感染,包括呼吸道疾病。比如有证据表明,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儿童和老年人的呼吸道感染(肺炎和流感)。卡介苗还被证明对结核病以外的许多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具有广泛的交叉保护作用。美国药监局(FDA)甚至批准它用它来治疗膀胱癌,因为它能改善受损细胞的免疫反应——而现在我们已经非常熟悉,新冠病毒在临床中恰恰能引发细胞因子风暴。埃斯科巴说:“使用卡介苗预防严重新冠病情的意义在于刺激广泛的、先天的快速反应免疫。”埃斯科巴强调,这还只是初步研究,还需要更多的工作来验证结果。如果得到证实,也有必要评估这种保护作用有多强,以及如何利用它为我们造福。得州农工大学(Texas A&M)目前正在进行一项全球首个关于卡介苗对新冠肺炎预防作用的临床4期试验。领导该试验的微生物发病机理和免疫学教授杰弗里·西里洛(Jeffrey Cirillo)介绍说,目前已有100人接种了疫苗,目标是对1800名受试者进行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这项试验尤其值得关注的一点在于进行了认知研究,因为在1918年大流感的5-10年后,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症病例激增,西里洛认为新冠也会产生同样的认知伤害,因此希望通过前后核磁共振成像和认知评估来观察卡介苗是否能减少新冠的认知损伤。西里洛表示,卡介苗的效果确实会逐年衰减,而且成年人接种的效果要低于新生儿,但只要它能够提供短期保护,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降低死亡率,这样就为全世界研发生产新冠疫苗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尤其能对一线医务工作者或高危患者带来保护。需要指出的是,一些数据与《PNAS》的这项新研究结论相互矛盾,比如在巴西普遍接种了卡介苗,但现在疫情肆虐。因此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分析和比较。此外,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并不推荐接种卡介苗预防COVID-19,卡介苗也不能应用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因此不应擅自要求接种。广受关注的瑞德西韦(Remdesivir)又有新消息了:制造该药物的吉利德科学(Gilead Science)公司昨天(7月10日)表示,一项后期研究的数据表示,瑞德西韦能显著改善新冠重症患者的临床康复率。这些发现作为第23届国际艾滋病大会的一部分在Virtual Covid-19大会上发表。分析发现,到住院第14天,接受瑞德西韦治疗的患者中有74.4%康复,而接受标准治疗的患者中康复比例为59%。到第14天,瑞德西韦组中有近8%的患者死亡,而对照组死亡率超过12%。研究还发现,在使用了瑞德西韦的同时还用了羟氯喹的患者,比单独使用瑞德西韦的患者情况更糟。吉利德公司建议不要同时使用这两种药物。另外从数据中来看,瑞德西韦对于病情最重的病人没有帮助。根据该公司的数据,尽管所有组的患者都显示出了益处,但改善效果因种族而异。在纳入研究的229名COVID-19患者中,84%的黑人患者在住院后第14天出现好转,西班牙裔白人患者为76%,亚裔和非西班牙裔白人患者均为67%。此外,吉利德还提供了其同情用药项目的新数据,在该数据中,83%的儿科患者在第28天之前康复。而在第28天前康复的孕妇和产妇则达到92%。数据没有提出新的安全问题。到目前为止,瑞德西韦在美国已经进行了三次主要的临床试验:吉利德赞助的一项针对中度疾病患者的开放试验,结果未发现它能带来有统计学意义的益处;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发现该药有助于缩减重病患者康复的天数;而这项新数据来自一项针对重症患者的3期试验,用于帮助了解患者应该接受治疗的天数,前期结果已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发表,当时的结论是患者用药5天和10天的疗程均有疗效,结果没有显著差异。瑞德西德目前是静脉滴注,所以研究主要限于需要住院的中重症患者。这家公司在6月22日还从FDA获得了雾化吸入临床试验,也就是说如果有效,病人能够像吸入哮喘喷雾那样吸入该药,因此早期患者能更便捷地获得治疗。离秋季开学日益临近,对于孩子们到底会不会得新冠,他们传染后会不会做病毒的二传手,再将病传给家里人,尤其是家里的小宝宝或者爷爷奶奶这类高危人群,这一点一直令家长们焦虑。在这个问题上,相关研究也渐渐多了起来。首先,当我们查看公共卫生报告时,可以看到在美国虽然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占总人口的22%,但病例只占到美国总数的2%。这个比例与意大利、韩国和冰岛是相仿的。也正因为此,有些人得出了儿童对新冠不易感的结论,不过且慢——这个原因会不会跟各国学校早早关闭,孩子们的社交半径极大地缩小有关?学校或托管机构重新开放,孩子们开始恢复接触后情况会怎样呢?得克萨斯州的托儿所自5月19日起获准重新开放,此后阳性病例便开始不断上升:6月15日,该州报告阳性病例210例;6月底升至950例,其中儿童为307名;到了7月8日增至1695例,其中1140例为工作人员,555名为儿童。另据得州奥斯汀卫生局7月6日的数据,当地有1232名1-9岁儿童感染病毒,约占当地所有病例的9%——这个数字已经远超美国的平均水平。密苏里州报告说,一个针对13-18岁青少年的住宿夏令营基地上周爆发新冠疫情,7月2日时检出41名青少年、辅导员和工作人员被检出阳性,到了7月6日,这个数字至少翻了一倍。这个夏令营的营员来自美国10个州和密苏里州多个县。这些数据意味着儿童未必拥有一副天然抵抗新冠病毒的身躯,只是在全面复课后他们被传染的可能仍未有充分研究。一项对700多种科学出版物的大型回顾发现,儿童很少会成为家庭聚集感染的源头,比方在中国,只有5%的家庭集群中发现是儿童首发病例。不过,美国的数据又有点让人拿不准。在芝加哥的一项对15个有数据的家庭的研究发现,27%的感染是由儿童传播给儿童的,这或许意味着相比家中的大人,兄弟姐妹们之间更危险。不过,芝加哥的研究规模非常小,还需要更大规模的观察。
❑ 作者为纽约华人资讯网主笔詹涓,曾任《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