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热点分析
全球竞争中的中日研发投资
全球研发投资不断增长
全球经济的持续复苏,与创新密切相关,作为衡量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全球主要国家的研究与开发(R&D)投资不断增加,其中中国的增长速度最快,美国的投资金额最多,以色列、韩国、日本占GDP的比重最大。目前,全球创新的领域集中在了ICT(信息、通信和技术)、健康和汽车等行业,研发经费支出也向这些领域倾斜。
企业研发投资是指企业用于开发新产品、制造方法和技术等的费用。除了建设研究设施和购买实验装置外,还包含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等的人工费、研究所需材料费、照明和取暖费等。此外,政府和大学等为探求宇宙起源和物质根源等真理而实施的基础研究投资也包含在内。
根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16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全球研发增长最大的行业是ICT,健康和汽车。德国大众居首,韩国三星电子列第2,美国英特尔排第3,中国华为排第8。此项调查统计了2015/16财政年度全球2500家企业投入的研发费用,结果显示,全球前100大研发企业投资占到整个2500强企业研发的53.1%,前50强企业占40%。从国家和地区来看,美国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球的38.6%,其次是日本、德国和中国,中国企业的投资额同比猛增24.7%,全球占比由前一年的5.9%提高到7.2%。
日本正在加强研发投资
日本加强研发投资:40%企业2017年度研发费将创新高
日本经济新闻社最近公布其汇总的2017年度“研究开发活动相关调查”结果,数据显示日本主要企业中约有40%将投入史上最高的研发经费。预计研发投资总额将比2016年度增长5.7%,实现2012年度以后的最高增长率。以与2016年度实际投资额可比的268家企业的研发投资数据汇总,预计2017年度的投资总额为12.0444万亿日元。
由研发投资调查结果可见,日本企业在重振业绩的同时,将赚取的利润积累在内部,充裕的手头资金为投资带来了余力,向增长领域和重点领域投资的趋势正在加强。目前日本财政状况比较严峻,难以增加政府投资,在这种背景下,希望以民间投资为中心提高国际竞争力。
从投资领域来看,日本各家企业以自动驾驶和AI为中心,纷纷向新的增长领域投资。
汽车生产企业是研发投资的重头。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全球各家车企均计划确立将于2020年前后普及的自动驾驶技术,美国谷歌等大型IT企业也加入了竞争,在日美欧市场上主导权之争非常激烈,因此日本的汽车企业正在加大投资力度。如本田2017年度的研发投资预计将增加9.4%,增至7500亿日元,创出新高。利用人工智能(AI)等先进技术的开发费用增长。预计车企中的铃木、马自达和零部件企业电装(DENSO)的投资额也将创出新高。丰田汽车预计将投资1.05万亿日元,达到过去最高水平。丰田社长丰田章男表示:“不会只顾着眼前的利润,而是面向未来继续投资”。
研发投资还流向物联网(IoT)领域。预计三菱电机2017年度的投资额将增长5.3%,增至2120亿日元。积极投资的姿态还扩大到其他行业。在材料和化学相关领域,预计住友化学和三菱化学控股的投资额将达到史上最高。这两家企业将增加保健领域的投资。安斯泰来制药(Astellas)收购了拥有治疗更年期综合症候选药物的比利时初创企业等。旗下企业的研发费用将推高整体投资额。
日本70%研发投资由民间企业承担,企业的研发与日本的增长息息相关。不过,从各国的研发投资来看,难以确定日本是否具有足够实力与全球其他国家竞争。
日本文部科学省下属科学技术和学术政策研究所的数据显示,美国的投资总额为46万亿日元(2013年),比2000年增加5万多亿日元。其次是中国,投资总额为38万亿日元(2014年),日本为18万亿日元(2014年)。中国的投资金额从2000年开始增加了33万亿日元。中美的民间投资比例与日本基本相同,但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在同时增长。尽管日本的投资额增加了2万多亿日元,但其中大部分是民间投资。
东京大学教授坂田一郎分析认为,“在大变革时期,企业对于不实施新(研发)投资就无法生存下去的危机感越来越强烈”。坂田同时指出,在全球都实施大规模研发投资的情况下,日本要想实现增长,“需要确定能胜出的领域,果断实施投资”。
日企要抢先构建物联网数据市场
根据报道,欧姆龙等100家日本企业最早将在2020年建立物联网数据流通市场。在大数据应用领域,谷歌等美国企业在个人服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在机器人和机床等日本企业具有优势的物联网领域,日本企业将追赶欧美企业。
将家电、汽车和工厂设备等接入网络的物联网将成为产业的基础和世界范围内的潜力市场。利用物联网数据创造新产品和新服务的趋势正在加强。而在自动驾驶汽车等增长领域,物联网数据也不可或缺。
通过传感器等联网的终端产品到2020年在世界范围内将达到500亿部。日本在作为物联网技术核心的传感器领域占全球份额的约40%。除了硬件之外,在物联网产生的大数据流通系统方面也领先于欧美企业。
如果能有效利用庞大的物联网数据,新的商机也将随之扩大。可利用可穿戴终端收集的健康数据提供新的医疗服务,食品超市也可以根据家庭冰箱中的食材储藏量等决定订货量,以便减少库存。
仅通过一家企业收集物联网数据很困难,从外部购买数据的趋势正在加速。今后有可能出现这样一种风险,拥有多家企业数据的中介交易所将越来越多,而找到数据变得越来越难。欧美仍未建立连接各家中介所的巨大流通市场。而日本将抢在世界之前,构建物联网数据的流通系统。
欧姆龙和物联网数据买卖中介服务商日本数据交易所等将在2017年秋季成立筹备机构,计划创建物联网数据流通市场,客户可对分散在多家中介所的数据进行买卖。日立制作所、NTT、东京电力电网公司和新日铁住金SOLUTIONS等企业也将考虑参加。
日本企业更重视技术改进
据日本总务省的“科学技术研究调查”显示,2015年度日本政府和民营企业的合计研发投资为18.9391万亿日元,比2014年度减少0.2%。时隔3年出现减少。研发投资占到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56%,比上财年下降0.1个百分点。尽管与中国、美国和德国相比,日本研发投资的GDP占比处于较高水平,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长期持续的经济低迷导致GDP增长乏力。
在日本方面,研发投资的7成以上由企业承担。不过,企业在业绩强劲时为实现增长加强研发,但在业绩低迷时往往缩减研发费用。日本经济产业省的访问调查显示,企业研发投资的90%被投向汽车和手机的型号升级等对现有技术的改进,这些技术均在3年内有望实现商业化。有观点指出,这种情况是阻碍划时代技术创新的因素之一。
中国正在技术转型的路上加大研发投入
面对竞争,中国正走在技术转型的路上。无论是科技研发,尖端生产,还是市场开拓,都在以创新为指引,加大投入。
全球科技进入中美两强时代
科研论文是技术创新的源泉,日本文部科学省下属的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实施的调查显示,在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化学等4个领域,中国的论文数量位居全球首位,在主要8大领域中与美国平分秋色,进入了“中美两强”时代。扩充研究经费和人才招揽政策等发挥了功效。
该机构此次以被其他论文引用次数为指标对其影响力进行了调查。根据被引用次数排名前10%的论文来评价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中国和日本等国的研究人员水平。中国在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化学、材料科学、工学4个领域排在首位。美国在物理学、环境与地球科学、基础生命科学、临床医学4个领域排在第一。连续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日本只排在5-6位。
中国进步神速的象征是计算机科学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国被引用次数排名前10%的论文所占的比例2000年时为3%,但2015年达到了21%。中国超级计算机的性能也从2013年起保持世界第一。2016年还独揽前两位。
在美国擅长的物理领域,中国也正在加速追赶。中国投入了60亿美元以上建设全球最大的加速器,在最前端的粒子物理学领域,中国也有可能成为世界的中心。
带动中国科研飞快发展的是充裕的资金和人才争夺战略。在研究经费方面,2000年前后中国政府和企业合计投入5万亿日元左右,但到2014年迅速扩大到了38万亿日元。相当于一直徘徊在18万亿-19万亿日元左右的日本的2倍,紧追美国的46万亿日元。除了积极呼吁在发达国家求学的中国研究人员回国之外,还通过留学和派遣等,来构筑海外的研究人脉和丰富的渠道。
日本的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的研究员伊藤裕子指出,“中国在多个领域超过美国,实属意料之外”。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提出大幅削减科技预算的方针,中国的存在感估计会日渐增强。
中国国际专利申请可能赶超美国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16年国际专利申请数量显示,中国的中兴通讯时隔4年再次位居首位。上年排在第1、2位的中国华为技术和美国高通紧随其后,日本企业方面三菱电机的排名最高,位居第4位。索尼排在第10位。
从各国的申请件数来看,与上年一样,美国、日本和中国位居前三。中国的申请件数同比大幅增长45%,增至43000件左右,接近日本的约45000件(同比增长3%),由于中国的专利申请件数持续增长,WIPO分析称“如果保持这一趋势,2年之后中国将超越美国”。
此次统计的对象为利用了专利申请制度的专利,即只在一个国家提交一件国际专利,便产生分别向各《专利合作条约》成员国提交申请的效力。该专利申请件数被视为显示企业和大学技术实力及国际化程度的指标。日本企业方面,2013年松下的申请件数位居全球首位。教育机构的专利申请件数方面,排名前10位的大学中,有7所来自美国。日本方面,东大的排名最高,位居第6位。
中国的根本出路,从资源经济向技术经济转型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柯隆认为,今天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人工智能(AI)时代,机器人早已进入工厂,很快就要步入人们的生活。如果在100年前,出生率降到今天的水平,那无论对于哪个民族都将是灭顶之灾。而今天成千上万的独身贵族正在充分地享受着生活的快乐。
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源经济实际上是依赖于资源的配置,政策执行者们可操作的空间实际不大。像沙特这样的国家就很典型,突然地底下冒出了石油,其国民就开始过着一种无所事事的生活。像英国很早就认识到其资源的短缺,所以,最早的产业革命就发生在英国,产业革命不是资源革命,产业革命是技术革命。日本也一样,很早就对其资源的短缺抱有危机感,二战以前的对外扩张就是以抢占资源为主线的。二战以后,日本完成了从资源经济向技术经济的转移。1970年代到80年代,日本的制造业实现了飞跃性的发展。虽然日本不产石油,但油价的变动基本不会动摇日本经济。
我们不能期望房地产商持续引领中国经济,普及型的家电其发展空间也有限。中国需要有一大批技术型企业崭露头角。中国在企业层面,基础性研究非常滞后,大部分企业都把资金投入到了应用性研究上。同时,需要改善技术创新的大环境,重要的是通过法制保护好知识产权,坚决杜绝山寨现象。
(整理、编写、责任编辑:王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