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理论动态】 杨筱寂:文化领导权理论与文化自信

2017-11-02 杨筱寂 中国政治经济学智库

点击「 蓝色微信名 」 可快速关注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杨筱寂,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无产阶级政党如何对抗资产阶级的文化霸权?20世纪意大利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安东尼奥·葛兰西提出的“文化领导权理论”给出了回答:无产阶级政党要领导和培育有机知识分子,通过教育、传媒、宗教等机构在市民社会中采取阵地战的形式,让大众在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等文化层面自发认同并支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通过实现文化领导权进一步夺取并巩固其政治上的领导权。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背景出发,重读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第一,知识分子是文化自信的主体。葛兰西创造性地提出了“有机知识分子”的范畴,并赋予其无产阶级实现文化领导权的重任。所谓“有机”,指的是知识分子与统治阶层的同质性和人民大众的联系性。“有机知识分子”代表的是先进生产方式和新生阶级力量的知识群体。葛兰西认为,这个群体的主要作用是同化传统知识分子,在意识形态上消解资产阶级的文化霸权,传播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夺取文化领导权,使无产阶级最终战胜资产阶级而建立稳固的社会主义政权。

  知识分子是文化传承的主体,理应成为文化自信的主体。葛兰西认为,无产阶级政党越是成功地构造其有机知识分子,“在意识形态上”吸引传统知识分子的过程越有效和快捷。所以,对于中国而言,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的思想家和理论家,特别要注意党员知识分子的培养,使其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的传播者。其次,发挥知识分子在文化宣传和创作中的“组织者”和“建设者”职能,为广大人民群众创作丰富的文化盛宴,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最后,要重视同党外知识分子的联系,引导其为文化自信建设贡献力量。

  第二,社会发展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在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中,市民社会是其实现场域。他认为,国家不仅是政治社会,还是市民社会,是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的统一。通过分析俄国和欧洲的社会主义革命,葛兰西得出了文化领导权比政治领导权更为重要和根本的结论。在他看来,国家的稳固除了依靠国家机器的强制性,更重要的是依靠在市民社会中对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使人民大众自觉服从统治阶级的领导。

  葛兰西过于强调文化领导权,而对经济领导权和政治领导权强调过少,这是他的一个理论缺陷。但对已赢得政治和经济领导权的国家而言,他强调以市民社会为实现场域的文化领导权具有重要意义。只有社会发展,日常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大众对当前和未来生活充满信心,才会赞同并支持执政党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对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才会自发地认可,进而自发地拥护其领导。同时,社会的发展、市民社会的成熟,伴随着各个社会组织的发展和成熟。这些社会组织如学校、工会、新闻媒体等,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教育、宣传、引领等将通过市民社会建立强大的意识形态和强大的文化体系,形成如葛兰西所说的强大的市民社会堡垒。

  第三,新媒体网络平台是文化自信的前沿无产阶级如何夺取文化领导权?葛兰西认为,阵地战是实现文化领导权的途径。他从社会结构入手分析了俄国和欧洲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及失败的原因,并认为应该运用阵地战的形式,通过学校、教会、工会、学术团体、报刊杂志、新闻媒体这些阵地,逐步消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思想和文化观念对市民社会的控制,夺取文化领导权,进而使广大人民接受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支持无产阶级革命,最终实现政治和经济上的胜利。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中的“阵地”也是文化自信建设的阵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打破了这些传统社会舆论阵地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体地位,对其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除了继续占领传统阵地,文化自信建设需要更加重视新媒体网络平台这个前沿领域。一方面,应该重视新媒体网络平台对知识分子的影响。一些具有舆论影响力的“网络大V”、“知识精英”,在新媒体网络平台上表现出与主流社会价值观不同的价值取向,对此应加以有效规范。另一方面,新媒体网络平台必须坚守其社会使命,传播正能量,实事求是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主流。此外,新媒体网络平台应该坚守文化产业的社会使命和责任,成为坚定文化自信、构建中国话语的前沿阵地。

  第四,民生关切是文化自信的保障。葛兰西认为,国家政权的稳固需要政治社会的强制性,更需要在市民社会中争取人民大众非强制性的自发认同。这样的认同意味着执政党获得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对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执政理念等的认可,并将其视为常识。这样的大众认可使执政党获得更为坚实的执政根基,即文化领导权的确立。如何获得人民大众的认可呢?用葛兰西的话讲,只有把国家和人民个人的奋斗目标作为终极奋斗目标,一个社会集团或一个政党才能获得人民大众“自发的”首肯。

  这启示我们,对民生利益的物质和精神关怀,是无产阶级在市民社会中赢得自发认可的保证。文化自信是精神上的自信,这样的自信必须建立在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满足的基础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民生关切主要表现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只有收入增加、保障完善、选择充分、生活幸福、梦想美好,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才会在精神和意识形态层面得到积极支持,才会形成强大的民族和国家认同,也就形成了强大的文化自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第五,党的领导是文化自信的关键。在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中,夺取文化领导权需要有机知识分子在市民社会通过阵地战的形式获得人民大众的认可,这是一个长期和潜移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组织者和领导者,此角色只能是无产阶级政党担任。无产阶级政党应当在制定和传播世界观中发挥领导作用,这是实现文化领导权的关键。

  党的领导对文化自信建设也至关重要。首先,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文化自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其次,应重视党员队伍建设,培养来自人民大众、直接从群众中产生、属于无产阶级的有机知识分子,使其担起文化发展传承的重任,成为文化自信的主体。最后,无产阶级政党应该发挥具体而不是抽象的领导权,改革文化体制,鼓励支持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统领包括新媒体网络平台在内的各个文化阵地,建构强大的文化自信,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推荐阅读

 【理论动态】蒋永穆: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理论动态】 陆铭:经济学家眼中的中国复兴之路

【理论探索】 肖贵清、田桥:为什么说“国家治理”是贯穿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逻辑主线?

【理论探索】胡怀国:经济学中的数学方法——有待澄清的几个观念

【理论探索】丁堡骏、高冠中: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中国改革的现实指导意义

【理论探索】 高培勇:积极财政政策的四个深刻变化

【理论探索】 卫兴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配理论创新


 (编稿:郭冠清  林盼  审校:孙志超)  


中国政治经济学智库  ∣ 长按关注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感觉不错,请点赞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