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络时代的纸笔荣光:法伦索德报道法

李华芳 读品贩子 2019-09-12

-----获取更多读品,点击上方【读品贩子】-----

2017年4月10日,。邮报的大才记者法伦索德()以对川普捐款的相关报道折桂。

注意到法伦索德的女儿手上拿了什么吗?是的,纸和笔。


1.川普的捐款问题

法伦索德2016年的主要任务是报道当时的总统候选人川普,话题远远不止捐款。2016年初,他注意到川普在一次活动中说给退伍老兵组织捐了600万美元,其中100万是他自己掏腰包。那个时候川普主要在和Megyn Kelly互怼,场面老大不好看,说点慈善的事情来扭转公共形象。

法伦索德就想,要不看看这捐款落实的情况吧。结果是,找不到。川普竞选团队也没有及时答复,所以就有了那篇《川普给老兵的钱去哪儿了?》。这篇报道迫使川普在2016年5月份把钱捐了出去。当然这个也算是媒体合力,因为不仅仅是邮报,还有CNN和BostonGlobe都有相关报道。

法伦索德接着就想,如果这个捐款没有落实,那么其他的捐款情况又如何呢?于是走上了揭秘川普捐款的连续报道,不仅包括在邮报发文章,而且包括在Twitter上发推,最终成就了现在的“法伦索德报道法”。

法伦索德一开始找川普及川普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去核实川普提到的捐款,不过和川普的税表一样,想找到相应的信息基本无门。我觉得主要的原因可能还不是工作人员故意三缄其口,而是川普及其基金会根本没有相关的信息。

所以捐款人这头走不通,那么就从接受捐赠的组织这一头入手吧。这也是法伦索德采用的办法。他从过往新闻里翻出川普提到或者参加慈善活动的记录,掏出纸笔把慈善组织记录下来,然后一家家打电话看川普到底有没有捐款给它们。

我下面列出几张的他发在推特上的照片,你们感受一下。

2.法伦索德报道法

在推上发纸笔记录,这个是我要讲的重点。从主题上来讲,因为这个和慈善捐赠有关,当然是我关心的议题。中国也有个富人叫陈光标,号称自己捐了很多钱。从陈光标这头去查,当然也查不到什么,因为陈有时候是拍几张现金照片,就说自己捐了多少钱,但现金是最难追查的,没有很好的记录。法伦索德从另一头查的作法,也值得借鉴。

而从方法上来讲,把自己正在进行中的调查公开透明化,然后请求网络协作,一起共同完成连续性的调查报道,这种方法本身才是我要强调的重点。法伦索德法是由专业人士主导,其他人跟进协作,而最后的呈现也是法伦索德选择过的。这种结合专家和大众知识的网络协作办法,不仅仅适用于媒体界。

周其仁老师一直和我们强调老一辈走田间地头调查的重要性,其实也就是法伦索德方法,融合专家和大众。一方面可以从大众那里发现自己忽略的线索,另一方面可以将自己的知识与大众的经验相互对照,看是不是符合“真实世界”的情况。

只不过法伦索德方法现在可以便捷利用网络协作,以往的传统调查现在还做不到这一点。然而这并不是说传统田间地头调查方法这不重要,我自己的感受是反倒是严重不足。真实世界的经济学的重要性被严重低估了。

法伦索德方法,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便宜高效。因为单纯靠一个记者的力量,甚至有邮报这样的大牌机构做支撑,也是很难将所有的机构查清楚的。即便是弄清楚到底川普有没有捐这样简单的事实。

3.对川普捐款调查的结论

法伦索德追查的线索中有两个例子,我觉得特别能体现这种方法的重要性。第一个例子是,法伦索德问大家有没有川普捐赠的证据,有人拍了张剧院椅子的照片上来,上面写着川普的名字,是他捐的。这说明川普的确有捐赠。如果没有众包式网络协作,这个证据就很难发现。

另一个例子是法伦索德在调查中发现,川普用川普基金会的钱买了好几张自己的画像。这里你还真得佩服川普,川普基金会的业务范围很广,所以支持艺术也算,那么购买艺术品(川普画像)当然也没有问题,因为这算是支持了艺术家。

问题在于“画像挂哪里”了呢?基金会买的东西,挂在基金会,那当然问题不大。但是法伦索德依靠网友线报,却发现川普的一张画像挂在川普旗下的酒店里,这就涉及到“商业用途”了,如果不是川普基金会“租”给川普旗下的酒店的话。当然了,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我也是第一次见到。

总而言之,法伦索德最后发现了这么几件事:

  • 川普的确捐了点钱,但份额比他自己说的少太多;

  • 川普所谓的一些大头捐款,都是别人捐给他的基金会,他的基金会再捐出去的;

  • 本来这也没什么。但问题是川普基金会登记的时候,并不具备向非特定对象公开募集捐款的资格,主要的钱要来自川普及其相关企业的捐赠。而公开向其他人募集捐款是涉嫌违法的。也就是说,川普分文不掏还名利双收,实在不像话。

4.专注累积带来的影响力

由于法伦索德的一系列报道,对川普杀伤巨大的“pussy”录音的持有人也选择了他来爆料。在录音中,川普那句名言“撸起裙子加油干grab her by the pussy”激发了规模巨大的“女性大游行(women‘s march)”。

专注做事会带来一些正面的“副作用”。就好比说学者赚钱,那是个顺带的东西;但如果学者想着赚钱,那往往就悲剧了。

还值得反复强调的是在《读博士》里说过的,对越来越小的事情知道的越来越多,也意味着很多时候要放弃不少东西。但如果你什么都想要,可能什么都得不到。因为众多想要,但你时间精力却是稀缺有限的。以稀缺逐众多,除非天才,悲剧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当然了,大部分人很难阻挡自己膨胀的欲望,但心里也多少知道要抵制一些诱惑。如果心性不是很坚定,那就多依靠一些外力来限制。

普陀山的和尚天天都有功课要做,叫做日课。日课这一仪式,有两个好处,一是诵经过程中反复强化经书里限制人欲的部分;二是日课占据了本来去花天酒地的心思和精力。

我的意思当然不是你也应该诵经之类的,而是说应该找到一种仪式化的方式,从思维习惯和具体形式上来约束自己的心性,修身养性,没有仪式是很难做到的。

5.一日杀三事

我之所以关心这个“法伦索德”方法,不仅仅是因为法伦索德把这个方法用在一个我研究的个人捐款领域,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这个方法其实捍卫了网络时代里纸和笔最后的荣光。

我在《我是怎样在四年内拿到博士的》一文中,放了一张手绘的图,左边是说我发表的文章,都是照着AoM的PNP参考期刊列表以及Google Scholar对Public Administration & Policy期刊列表发的。还没有全面占领所有列出来的期刊,正在努力中。左下是说我用过的日记本,以及“一日杀三事”原则。

右上是时间轴,从2013年9月读博士到2017年5月毕业,4月5日是答辩的日子。 (至今没有人赞美这张图,是怎么回事?你们至少要看到右上角的亮点,不是么?)右下是我的博士论文,大概是说非营利组织大致有四种不同的信息,而捐款人一般有两种,那么非营利组织是不是应该传递特定信息给特定捐款人,以便最大程度提高捐赠呢?这是我主要关心的议题。然后研究了100个非营利组织在推特上与公众交流的信息,看这些信息的作用。最后用了个conjoint来看不同信息内容是不是对不同类型的捐赠人有不同的影响。

其中我想说的是法伦索德方法中的一个“内核”是可以用到很多的地方的,就是每天朝着一个大的目标推进一点点。要揭秘川普的捐赠,不是朝夕之功,至少法伦索德现在还在推进关于川普个人及其基金会的财务问题。博士论文也一样。

正如我之前说的,有个大目标,然后每天弄几个小目标,“一日杀三事”。那么怎么有个大目标呢?我觉得还是要有好奇心,想弄清楚一个事,并且这种想弄清楚首先得对你很重要,如果有公共意义就更好了。然后就是养成个好习惯,记日记之类的,日进寸功,必有所成。四项基本原则大概就是大目标,小目标,好奇心,好习惯。

另外说几句题外话,我这个号吧,学弟学妹们关注一下是好的,希望能给你们一些鼓励。但是德高望重的老师们,你们就不要凑热闹了。我倒是期待你们有空有暇,给我们这些后来者多分享你们的经验(写完可以发给我啊)。

另外有人问到笔记本的事情,统一说一下。我一开始是随手找个笔记本,然后用Moleskine,最近主要用Midori。现在看了法伦索德的作品后,我打算回到一开始的地方,随便找个笔记本就开始记就好了。只要功力深,太祖长拳也能胜;否则就算屠龙刀在手,又有何用呢?



【睡不着?长按二维码处学习】

阅读原文,可查阅我写的关于博士这件事。

也可以点击下列链接查看:

1要不要读博士(劝退为主)

2怎么读

3如何找工作

4面试注意事项

以及5非要读的话欢迎读公管。 

都是掏心掏肺的话,请多多转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