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品贩子

其他

搏命致富还是混吃等死:美国乡下人的哀歌 | 翻书党人札记

2024年《翻书党人札记》:救救美国老乡象牙塔阴影下:当大学成为城里最大的房地产商奖励的惩罚更多
4月10日 下午 8:21
其他

“愚蠢”的人类行为,都有内在的心理基础:悼卡尼曼

Hayek)也已经对建构理性提出了批评,个体并不需要全知全能的理性,市场机制可以协调利用分散的知识,而理性的自负最终只会导致通往奴役之路。但确实是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3月29日 下午 7:55
其他

救救美国老乡 | 翻书党人札记

Anderson)这本书至少还给我另外两点启示:1,美国有些知识分子真的接地气,真能卷起袖子就干。知识分子通常都是一腔热血,但是美国知识分子像Michelle
3月8日 下午 12:28
其他

喧嚣会散,思念还长,我还是想你,我的朋友

喧嚣会散,思念还长,还是想你,我的朋友李华芳1,之前写了一篇纪念你的小文,不想因为你的死突然之间公共化,满世界喧嚣,我自己也被互联网挖坟师挖出来,说我是“古墓派公知”。其实我还挺喜欢这个称呼的,你觉得呢?现在你入土为安,互联网喧嚣也散,只是我还是想你。匹兹堡的冬季阴天很多,我时常也会捞起那些保存在记忆里的美好瞬间,扫去浮尘,让美好瞬间明媚一会儿,让自己觉得这还是值得的人世间。如果你在,碰到了会说些什么话呢?大抵也就是我的这些年在美国的经历,校园里的趣事,家中妻儿的日常。但你会告诉我一些什么呢?我们可以点只烧鹅,坐下来慢慢聊。2,依旧很难接受你因病离世的消息。之前看到你离世的消息就很愕然,CC和我说起来,常常相对无语凝噎。老朋友在这个年纪走,舍不得啊。2008年,你和我们相识在上海,因【读品】结缘。那时候网友结缘似乎纯粹得多,你在豆瓣小组联系我,我也没有故作客气,就让你整理读品活动的录音,好像就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一样。你来读品沙龙打杂,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就很自然地和大家打招呼聊天,融在一起。那时你在浦西九江路实习,我在浦东长柳路上班,见一面其实也耗时费力。不过熟络起来相约吃饭,那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我记得应该还是我首先约的,忘记吃的哪家了,不过记得点了烧鹅,说你瘦补补。在日本的朋友们后来回忆说你一直都喜欢吃。我们应该聊了不少工作上的事,有对未卜前程的忧心,有对社会不平的愤慨。想不起来具体的言语,印象里只有你的直言不讳。那时候我还没有想过出国留学,总觉得那是离我很远的事情。你比我厉害,从材料跨专业考研到了传播学。我还能依稀记得你骄傲的样子。我当时只能说,新闻传播这种东西,又不是高等数学,对你来说,小菜一碟。你经历的短短人生啊,考研应该是你最无悔的选择吧。后来,你来我工作的地方实习了一阵。CC和我从莲溪六村搬到龙阳路附近,你说来帮忙,笑称虽然搬不动什么大件,但可以帮CC姐搬小东西,还可以做监工,监督老聂什么的帮忙。想起来令人莞尔。3,再后来,你打算北上发展,北京正好有个不错的机会。但你悄悄离开,没和我们打招呼。还是觉得你不够意思。后来在北京吃饭,你说你不想打扰我们。可CC和我谈起,都觉得你是那种渴望被爱,但一旦朋友们对你好点,你就手足无措起来,觉得无法承受这情谊,反而主动保持起距离来。大可不必,朋友就是那种不会要求你什么的人啊。就算四海都识君,促膝能几人呢?我想起有一次去北京出差。你跨越了半个北京城来请我吃饭,在簋街一家我早已经忘记名字的店吃饭。但我印象非常深的是,点了菜之后你又叫店家加一个清炒芥兰,说记得我们上次吃饭的时候我还挺喜欢吃的(啊,我其实没那么喜欢芥兰)。在北京再见,是因为我当时去兼《财经》杂志的学术编辑,你依旧跨了半个北京城来找我吃饭。我说了兼任《财经》学术编辑的事。你大大方方说,今天你请客。那些年我觉得你爱笑,精神状态很好,北京看起来是对的地方。4,接下来我赴美留学,最终在这边找了教职,本来踏进媒体圈的半只脚也收了回来,极大减少了公共发言,更关心学界的事。你还是像以前一样,直言不讳,抨击当局。只是近年来中国现状总不叫人满意,尤其是像你这样的人,恐怕只会觉得憋闷。偶尔会和你在微信聊几句,但各自有各自的生活。我应该多给你推几篇我写的学术边角料,吐槽一下学界令人糟心的事也不比其他行当少。你应该会了解的。还有,说来也怪,川普看起来又卷土重来了。我知道可能我们还是无法在川普议题上达成一致,我还是想对你说,不能因为反对某就把川普当成出路。我在美国经历也算丰富,和你再聊下去,估计得再点一只烧鹅,来盘芥兰,吃不了打包带走。嘿,现在条件好了一点,没以前那么窘,所以别担心,可以再点一只的。你可以多给我推荐一些电影,我抽空看。你上次推荐的Soul,看哭了我这个中年男教师。我还是多和你分享从善和见贤的故事吧,他们都很好,没有急着长大,也没有拉下,是我羡慕的童年慢慢展开的样子。只是从善戴眼镜了,主要是我和CC都近视,也没办法;见贤人小鬼大,现在特别会指挥我们干这干那。我总觉得来日方长,会再相逢。只是可惜,只是太可惜,你不在。朋友们散在世界各地,看到代表你的猫头鹰的标志,雕像,玩具都会拍照,分享到群里。我特意找小儿见贤要了这个猫头鹰挂件,难得他愿意分享给我。看到这个挂件会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你的赤忱热心,你的直言不讳,你与我们穿过汹涌人潮的相遇。
1月26日 上午 11:59
其他

象牙塔阴影下:当大学成为城里最大的房地产商 | 翻书党人札记

2017年大学作为合供者象牙塔总是带给人美好的印象,那些宏伟壮观带有厚重历史感的校园建筑,更是具象化了印象。比如匹兹堡大学的“学习大教堂”(cathedral
1月21日 下午 9:58
其他

奖励的惩罚 | 翻书党人札记

科恩的观点立足于心理学实验的基础之上,对传统的激励观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每一个理所当然认为奖励能让人做得更好的人,都应该感受一下”奖励的惩罚”带来的冲击。Alfie
1月11日 上午 1:16
其他

2023年度ReST小结:删繁就简

Wealth里设想的东西,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等。我来了匹兹堡之后,花了不少功夫来想教室怎么能成为学生和社会之间的桥梁,嫁接双方,互有助益,所谓真正的community
1月3日 下午 1:28
其他

翻书党人札记:2023年

Expectations》出版于2021年。桑斯坦写作此书正值新冠疫情期间,敏锐观察到人们改变了日常期待,而日常期待的这种改变会影响政治。这也是此书的主要观点。桑斯坦这本书里的第2章叫做the
2023年12月31日
其他

经典重读:赫伯特·西蒙《管理决策的新科学》不管技术变化,研究决策要从人出发 | 翻书党人札记

#翻书党人札记共同的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我为什么这么聪明!你为什么如此变态?这不正常!啦啦队员都是傻瓜、脱衣舞女或无聊想暴富的漂亮女孩吗?做研究是有趣的安息吧Kaufman,Forest
2023年12月30日
娱乐

2023ARNOVA参会杂记:ARNOVA就是我们的迪斯尼

Students,主要是描述性的,发现能授予博士学位的公立大学拿到最多的钱;而学生端获得资助主要是基于needs,而不是merits;但是这些Philanthropy和financial
2023年11月21日
其他

她们依旧挣扎: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简评

。6,静悄悄的革命1980年代以后,女性劳动参与又大幅提高,并且也进一步缩小了与男性的工资差距,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Goldin在2006年的《The
2023年10月10日
其他

不预测,近6万字回顾过去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不预测主要原因就是测不准,等待诺奖的经济学家队伍这么长,谁获奖也不意外。如果2023年获奖的是我正好读过一点的,那么今年的回顾会写得快一些;如果是完全不熟悉的领域,那就花点时间过一遍,写完估计得要点时间。简评诺贝尔经济学奖是这个公号的年更系列,欢迎追更。点击各部分末尾加粗的链接或文末链接,即可阅读更详细的年度简评。对整个经济而言,所有金融机构其实都是中介组织,而它们又涉及分配经济中最重要的资源,那就是钱。把钱借出去的人,自然希望获得回报,包括利息和投资回报等;而想贷款的人,比如说用贷款买电脑,借房贷买房子,或者投资设厂要贷款等,是要用钱来消费或投资或兼而有之。那么,谁来协调借贷双方保证钱能有效分配到收益最高的人手里呢?就是银行和其他类似银行的金融机构了。可想而知,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组织对经济发展而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组织的角色与设立初期相比,已经有了更大发展。比如说,现在的银行不仅部分充当监督者来监测好的或坏的贷款者,也相互之间建立起信贷渠道进一步拓展金融市场。但正如前面说的,银行和金融中介组织也有自身的问题,这些问题在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会进一步放大,更进一步拖累经济复苏,产生“大萧条”或者“大衰退”。那么,又该如何应对经济危机中的银行呢?听之任之还是国家及时主动出手拯救银行于危难之际?所以,如何理解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角色,到如何理解它们和金融危机的关系,以及如何应对金融危机,都是经济学中的重头戏。202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伯南克(Ben
2023年10月6日
其他

共同的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huafang.substack.com,订阅是免费的。不想订阅点continue即可直接查看。但还是希望大家订阅一下,防止失联。翻书党人札记
2023年9月11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我为什么这么聪明!你为什么如此变态?

huafang.substack.com,订阅是免费的。不想订阅点continue即可直接查看。但还是希望大家订阅一下,防止失联。翻书党人札记
2023年9月9日
人物记忆

记你赤忱热心,记你直言不讳,记你与我们穿过汹涌人潮的相遇 —— 悼念我的朋友Akid

在朋友圈看到Akid因病离世的消息,一下子愕然。鼻子一酸,止不住流下泪来。告诉CC这个不幸的消息,一时间两人相对无语凝噎。Akid真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最早相识是2008年的时候,在上海,因【读品】结缘。Akid那个时候在九江路实习,是《解放日报》下属的一个传媒公司。她一开始在豆瓣读品小组应征来做志愿者,整理讲座录音,为【读品】沙龙打杂,赤忱热心。慢慢熟络了之后,就约着一块儿吃饭。我当时在长柳路办公。上海对年轻的我们来说,很大。所以约吃饭也不那么容易。第一次吃饭还是我约的。因她瘦,点了烧鹅之类的,说是补一补。在推上看StarKnight写的回忆,才知道她一直喜欢吃烧鹅。我们当时主要聊了聊工作上的事情。但她对不平之事直言不讳,那时候就令我印象深刻。Akid2006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而后跨专业考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9年获武汉大学传播学硕士学位。她当时还很骄傲地和我说跨专业考研的事,我还记得和她说,新闻学这种东西,又不是高等数学,对你来说小菜一碟之类的。后来,Akid来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实习了一阵。CC和我从莲溪六村搬到龙阳路附近。Akid说来帮忙,笑称虽然搬不动什么大件,但可以帮CC姐搬小东西,还可以做监工,监督老聂什么的帮忙。不禁大笑。再后来,Akid打算北上发展,那时候北京正好有个不错的机会。她是悄悄离开的,没和我们打招呼。后来在北京吃饭,说是不想打扰我们。可能我完全误解了她。我当时就觉得Akid是那种渴望被爱,但一旦朋友们对她好点,又觉得很难承受那份情谊,会主动保持一点距离的那种人。四海都识君,促膝能几人。有一次去北京出差。Akid跨越了半个北京城来请我吃饭,在簋街一家我早已经忘记名字的店吃饭。但我印象非常深的是,点了菜之后Akid又叫店家加一个清炒芥兰,说记得我们上次吃饭的时候我还挺喜欢吃的(啊,我其实没那么喜欢芥兰)。在北京再见,是因为我当时去兼《财经》杂志的学术编辑,Akid依旧跨了半个北京城来找我吃饭。我和她说了兼任《财经》学术编辑的事。她大方地说,今天你请客。那几年虽然觉得她消瘦,但爱笑,精神状态很好。接下来我赴美留学,最终在这边找了教职,本来踏进媒体圈的半只脚也收了回来,极大减少了公共发言,更关心学界的事。Akid后来为大象公会工作了一阵。我们偶尔会在微信聊几句,但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她还是像以前一样,直言不讳,抨击当局。只是近年来中国现状总不叫人满意,尤其是像Akid这样内心热忱正直的人,更会觉得憋闷。我因为身在美国,会和她交流一下对川普的看法,告诉她不能因为反对某就把川普当成出路。她叫我华叔或者芳叔,估计看心情而定。得知我升级当爸爸之后,还嘱我朋友圈多晒娃。还给我推荐电影Soul,我看完告诉她,看哭了一个中年男教师。知她赴日留学我还挺开心,帮她转发为什么以及怎么润日的广告……总觉得来日方长,会再相逢。只是,可惜。只是,太可惜。可能大部分知道Akid的朋友,都是网友,不一定知道她的名字,她叫王懿。有心的朋友们,请记得她,记得她的赤忱热心,记得她的直言不讳,记得她与我们穿过汹涌人潮的相遇。=======讣
2023年9月1日
其他

这不正常!

attention)也是从这个例子出发的。总之就是想要搞清楚,日常如何从细微之处润物无声的改变,慢慢到一个什么样的节点,突然之间就变成就革命性的力量了呢?桑斯坦这本书里的第2章叫做the
2023年8月27日
其他

和两个男孩一起成长的21天

前面《这几个月》里提到我会更新一下21天带娃手记。在正式进入流水账之前,我觉得这21天与大小A的相处,让我自己成长了很多。我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三点放在前面,供爸爸们参考一下:1,如果你还没有独自和自己的娃相处过,强烈推荐尝试一下。爸爸也是有潜力的,而且妈妈也需要完全没有娃打扰的休息。2,带娃应该降低预期,不应该有最优化目标,尤其是不应该有标准化的最优化目标。因为他们需要的是时间,而我们最需要做的是有耐心。3,吃什么有时候重要,有时候也没有那么重要。对孩子来说,陪伴着一起做一些有趣的事,就会很开心。而绝大部分情况下,开心和钱不相关。这个手记有点长,但我自己回头看了一遍,还是很有感触。第一天CC回国处理家事,我留在这边带娃。第一天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按时作息,非常顺利。表扬自己没有发脾气。第二天小A六点多起来,被吵醒。哄回去睡觉。七点多,大A醒,言饿。起来做早餐,幸好CC留了一些自己做的肉松面包,热一下可食。我自己煮好咖啡热了面包,吃了一半,小a醒,情绪不佳不想吃东西,说是想妈妈了。轻声细语哄半小时,总算稳住了。吃完早饭,和CC视频,小A活泼起来。两兄弟迅速开启争吵尖叫模式,劝开(佩服自己没有发火)想了个节目,兄友弟恭模式开启。然后给小A读书,大A自己学习美式计量单位换算。很快到中饭时间。新鲜汉堡出炉,小A不喜欢汉堡则另做煎鸡蛋。吃完中饭出门游泳,回来休息一会儿。小A情绪不佳,哄开心花了半小时。各看十五分钟视频(一天不超过半小时)。引入安静时间,大小A各自画画。大A画星球大战,小A画卡车。我洗衣服。不知不觉就要准备晚饭,牛肉,蔬菜,米饭。大小A一起玩,表现好,奖励吃一点薯片。吃完收拾锅碗瓢盆,差不多抹干净扔洗碗机就行。拖地,整理厨房,大小A各获得另15分钟视频时间。休息一下,给大小A轮流刷牙洗脸洗澡。等CC醒来聊天,讲故事,送上床睡觉。基本还是父子关系和谐的一天,再次表扬自己没有发火。并获得大小A各自表白爸爸我爱你数次。我记下这流水账是想说:带娃比工作难多了,家务是看不见但非常耗费时间的工作。辛苦CC了。接下来就是对付reviewers的时间了。[这里要补记一笔,实际上我后来决定email设置自动回复说我自己在旅行,完全没有做任何工作。决定和大小A一起玩,度过一个快乐的暑假。因为晚间还要担心大小A起夜,所以不工作,只看了点书和美剧。我觉得是我读博士以来做过的较为英明的决定。]第三天看来要做好每天早上六点多醒的准备,小
2023年8月26日
其他

这几个月

government的问题,使得“信息”问题更加复杂。但信息除了本身作为一个公共品问题外,还会影响其他公共品的供给,所以又是一个不得不处理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之前写过communication
2023年8月25日
其他

普通人就是负重登山:关于美国的10本书 | 翻书党人札记

NPT到处都存在。但是NPT在人群中的分布是不一样的,比方说女性少数族裔初级员工等都更有可能被派NPT工作。这本书是四位女性合作撰写的,所以她们更关心女性承担更多
2023年4月9日
其他

GPT从3到4,迭代太快怎么办?没准你知道个大概,有个数字思维,就行了!| 翻书党人札记

Science)信息的作用机器学习助力文献综述,拯救被文献淹没的你?机器学习与经济学研究小口咬大数据维基百科,有个故事我想说给你听亚马逊市值超万亿,成功到底有何秘诀?Facebook效应
2023年4月5日
其他

结婚17年

Airbnb,中间有一天空隙是在朋友家借宿。说来很幸运。非营利研究这个领域其实圈子不大,转一圈可能大家也都认识了。她知道我接受了匹大的职位后也很为我高兴,一再强调必须要联系她。所以
2023年4月1日
其他

OpenAI:只要你是正确的,被大多数人误解就成了力量

Musk谈要不要读博士?如果你已经读了博士,请读:如何做研究?从选题到发表
2023年3月20日
其他

啦啦队员都是傻瓜、脱衣舞女或无聊想暴富的漂亮女孩吗? | 翻书党人札记

不想订阅点continue即可直接查看。但还是希望大家订阅一下,防止失联,订阅是免费的。那些为美国默默付出的人:评Jeanne
2023年3月12日
其他

翻书党人札记:2022年

我们的背负从森的《身份与暴力》到“平庸之恶”,其实一直盘旋的主题是个人与集体(组织)身份之间的张力。郭谩剳算是这两年美国最受关注的诗人了。我提到过之前的《登山》。这本诗集也是今年NY
2023年1月31日
其他

做研究是有趣的 | 翻书党人札记

2017刀熊博士的《做研究是有趣的——给学术新人的科研入门笔记》这本书,我在朋友圈提过了,但好像看得人还不是很多,所以决定还是要正式写个书评
2023年1月16日
其他

安息吧Kaufman,Forest Rangers永生!| 翻书党人札记

behavior)》时那般乐观,恐怕不好说。我在Rutgers读博士的时候(参见:《我是怎样在四年内拿到博士的》),汤普森(Frank
2023年1月4日
其他

给自己的5条建议

2023给自己的5条建议【通知】今天有好几位网友问起,我忘记在这里说一下了。因为我的微博账户是第三次炸号了,所以已经不用了。之前拜托包特兄在微博公告了一下,可能有些朋友没看到。微信公号文章删得也厉害,所以我在这里做了一个备份
2023年1月3日
其他

2022年度ReST小结:河水奔流过

CPAR过去所有发表的文章的主题,并与我们之前人工整理的主题进行对照,看机器学习是不是真的能够替代人工或者至少是部分替代人工。(参见:机器学习助力文献综述,拯救被文献淹没的你?|
2022年12月31日
其他

马克思主义者如何理解资本主义 | 翻书党人札记

翻书党人札记:2021年翻书党人札记:2020年翻书党人札记:2019年翻书党人札记:2018年翻书党人札记:2017年
2022年12月30日
其他

追求幸福的经济学 | 翻书党人札记

contagion”,即b对a的情感有真实的感知,且b感知的情感在本质上与a的相似或一致。不过,只有当a感到b的反应与a是和谐的,这种同情对a才有积极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负面效果。
2022年12月29日
其他

走向统一的社会科学 | 翻书党人札记

2005,《走向统一的社会科学:来自桑塔费学派的看法》,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翻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更多《翻书党人札记》看见看不见的(Seeing
2022年12月28日
其他

看见看不见的(Seeing Science)| 翻书党人札记

attention不是平庸就是恶翻书党人札记:2021年翻书党人札记:2020年翻书党人札记:2019年翻书党人札记:2018年翻书党人札记:2017年
2022年12月25日
其他

说不俱乐部(The No Club):对无助升职的任务说不 | 翻书党人札记

Vesterlund是匹大经济系的教授,办公室在我楼上。Lise也是我博士论文里反复引用的作者,因为她早年的工作有一部分和慈善捐赠有关。另外三位是隔壁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什么是”说不俱乐部“No
2022年12月23日
其他

如何做研究?从选题到发表

如何做研究?从选题到发表李华芳在《如何在美国公共管理学界找工作?》中,大致小结了【读品贩子】发布过的与求职相关的帖子。但是在学界,发表才是硬通货,而研究是发表的先决条件,所以这一篇就小结一下从选题到发表的研究过程。之前也写过《学术这件事:要不要读博?怎么读?如何找工作?怎样发论文?参加学术会议要注意什么?在哪里花时间?》,这一版是2022年更新版。1,大局观1.1
2022年12月21日
其他

2022ARNOVA参会杂记:找了老师签名,看着学生出山

ARNOVA22的参会侧记拖得晚了一点,但是是一次非常有收获的会议。找了老师签名,看着学生出山,觉得到了自己承上启下的时刻。注:郭老师和Saxton老师的签名间隔了两年,恰是被COVID偷走的两年。参见《求关注》。星期三晚上到达会议酒店的时候,和老友新朋漫无目的交流了一下,非常开心。心境和在Job
2022年12月20日
其他

我们的背负

郭谩剳算是这两年美国最受关注的诗人了。我提到过之前的《登山》。这本诗集也是今年NY
2022年12月11日
其他

求关注:简评郭超&Saxton的《The quest for attention》

Information以及更多信息对他们的捐赠决策就没有影响。但还有一种可能是信息overload了,所以就被有意无意忽略了,尤其是对type
2022年11月18日
其他

谈谈纽约大学教授被解聘的事

虽然我在《几乎所有“鸡娃”都不会成功》一文里说过教师能起的作用很小,但针对特定的群体,教师稍稍努力,对本身已经在不利地位的学生,会有巨大帮助。比如这篇文章《My
2022年11月14日
其他

善用银行防挤兑,走出危机靠流动: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简评

善用银行防挤兑,走出危机靠流动: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简介李华芳匹兹堡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研究生院助理教授1.源起中介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就关心市场分工与迂回程度对经济繁荣的影响。大白话来说,就是中介机构多不多,对经济发展很重要。因为中介机构多,一来表示分工越来越细,二来表示市场迂回程度加深,这样经济就越能借助这些毛细血管蓬勃发展。当然中介机构多,也意味着其中一些会出问题,尤其是例如血管破裂甚至主动脉出问题,对整体经济而言就是噩耗,这时候通过什么方式来干预,以保证经济体平稳健康运行,就成了关键。对整个经济而言,所有金融机构其实都是中介组织,而它们又涉及分配经济中最重要的资源,那就是钱。把钱借出去的人,自然希望获得回报,包括利息和投资回报等;而想贷款的人,比如说用贷款买电脑,借房贷买房子,或者投资设厂要贷款等,是要用钱来消费或投资或兼而有之。那么,谁来协调借贷双方保证钱能有效分配到收益最高的人手里呢?就是银行和其他类似银行的金融机构了。可想而知,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组织对经济发展而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组织的角色与设立初期相比,已经有了更大发展。比如说,现在的银行不仅部分充当监督者来监测好的或坏的贷款者,也相互之间建立起信贷渠道进一步拓展金融市场。但正如前面说的,银行和金融中介组织也有自身的问题,这些问题在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会进一步放大,更进一步拖累经济复苏,产生“大萧条”或者“大衰退”。那么,又该如何应对经济危机中的银行呢?听之任之还是国家及时主动出手拯救银行于危难之际?所以,如何理解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角色,到如何理解它们和金融危机的关系,以及如何应对金融危机,都是经济学中的重头戏。202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伯南克(Ben
2022年10月11日
其他

无实验,不因果?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简评

怎么办?Imbens和Angrist在1994年以不同的方式处理了与异质性和遵从者相关的问题。他们退一步问道:如果不对实验对象的行为施加额外限制,我们还能或不能从随机或自然实验中了解到什么?[9]
2022年10月9日
其他

如何在美国公共管理学界找工作?

美国学界找工作指南(2022版)这个话题其实之前陆陆续续都写过,虽然有一些因为时间变化需要调整的地方,但基本的东西都是不变的。我重新理了一下顺序,也加入了一些新的东西,例如《怎么写diversity
2022年10月8日
其他

几乎所有“鸡娃”都不会成功

1,当我们说鸡娃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是说孩子成功了。但到底什么是成功呢?华裔家庭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说孩子进入了常青藤大学或者排名靠前的大学(因为常青藤大学里现在也有排名不那么靠前的)。今天听到个笑话,如果有人说自己是藤校的但没有立即表明自己是哪个学校的,那这个人最大可能是来自哪个学校?这个笑话应该是借鉴了我们国内的,就好比说我本科毕业于中国排名前三的学校但没有立即说自己是来自北大或清华一样。我们先不说被名校录取但自杀的极端例子,来谈谈如果两个孩子资质差不多,一个读一般的大学,另一个读常青藤大学,他们未来的收入会不会有很大差异?毕竟认为考进常青藤就属于成功的华裔家庭,对成功的眼界很窄,基本掉进钱眼里很难爬出来,也就只能以钱多少来衡量成功与否。即便以钱来衡量,如果孩子资质差不多的情况下,也来自差不多的家庭,那么上什么大学对未来收入的影响不大。换句话说,不管上匹兹堡大学、卡内基梅隆、宾州州立大学、还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未来收入其实都差不多的。但是资质不同的,哪怕都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其收入回报也可能差很多。更确切一点来说,如果以收入来衡量成功,选名校不应该是所有学生最大化收入的最优选择。简单来说,对不同的学生而言,应该选合适的学校才能最大化未来收益。当然这个不是我的看法,而是学界极为可惜的天才Alan
2022年10月7日
其他

七七八八

过去的七月和八月,体会到了中年不易。七七八八,琐事接踵而至,几乎没有喘息空隙。仿佛就没有自己,只是机械应付眼前问题,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新问题就来了,也看不到个头。自己心里没谱的时候,无力感就特别重。写作是自我疗救。七七八八的七先是搬家。在美国搬家虽说是常态,但临到每个人身上其实都不容易,尤其是带着孩子们从大急流城到匹兹堡,挑战尤甚。先卖掉在密歇根的房子,这是第一个决定。原本想着六月就能卖掉,就早些去匹兹堡,慢慢看房子。但恰逢利率上浮之际,挂出去的房子市场反应并不热烈。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看房客后,就是你准备两小时他看房一刻钟但也不买,CC和我决定大幅降价。终于卖掉了,只是时间也到了七月下旬。从善牺牲最大,离开小伙伴是艰难的事。好在孩子的适应能力远超我们大人的想象。大部分家当全部打包装箱请人运送,只是在匹兹堡还没有落脚点,就寄存在仓库里。装了一些随身衣物和必需品,一家人开车前往匹兹堡,前头虽不样样确定但满是希望。从新泽西搬到密歇根的时候,我写过一个《搬家事宜》。一再反复提醒自己不要买书,饶是如此,还是装了10几个箱子。我们倒不至于囤积物品,当然也没有主张断舍离,反正随着两个孩子出生,东西就逐渐多了。问了一下邻居,像我们这样已经算是精简,因为最后也就两个没有完全装满的集装箱,就收集了我们过去10几年全部的家当和故事。美国buy
2022年9月26日
其他

排名何其多,该信哪一个?

排名何其多,该信哪一个?重要的是你能在所选择的路上走多远李华芳每个夏天,PA期刊排名都会变动一番。因为各个排行榜计算排名的方法不同,所以谁执牛耳也不一样。比如根据Impact
2022年7月5日
其他

怎么写diversity statement?以专注为亚洲学者发声为例

network等机器学习方法,重读了一遍之前的文献,然后和我们之前文章中人工编码的结果相对照,发现还是机器学习助力文献综述,是非常promising的。这篇文章刚刚在Chinese
2022年7月4日
其他

站好GV最后一班岗

Review就需要有人接手。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也没参与决策过程,反正担子最后落在了我肩上。从2021年开始,我变成了SPNHA
2022年7月1日
其他

CPAR专刊Blockchain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征稿

https://journals.sagepub.com/home/cppReferencesAlston,
2022年6月29日
其他

如何招聘好老师?

在不同场合遇到中国学生学者,总会聊到找教职的事。在PMRC2022也不例外(PMRC2022参会杂记:和老师同台,向同行请益,跟年轻人在一起)。我有时候也读一下公司招人的东西,这一次从招聘方的角度,想到了几点,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知道几位当国内公管院校领导的老师偶尔也看我这个公号,我就班门弄斧耍几招,你们别见笑。1,作为院校领导,要提振自己的单位实力和名声,源源不断吸引学生,好老师必不可少。问题是如何招徕好老师?归根结底,心诚则灵。2,三顾茅庐不够,就四顾五顾。非常想要的人才需要十分诚意。3,招聘广告不要按照理想人才来写,如果你想找个又要跑又不吃草的,也许招人理念本身就有问题。如果你招既能发顶刊又能搞教学的业界精英,那么自己院校能提供什么落实什么要写清楚。毕竟要问一下为什么人才要来你这里?4,院校要有长远打算。名校毕业生的确发了一个初期信号,但人的潜力也靠环境激发。找到一群靠谱的人,放在一起相互砥砺奋进,也许比引进一两个名校毕业生更有利于院校的长远发展。5,到底该如何挑选优秀的年轻人呢?一方面当然是面谈。面试中要看人才是不是有自信心。中国学生以谦虚为美德,大部分情况下谦虚谨慎都是美德。但院校发展往往是需要有人站出来迎难而上,解决问题,应对不断出现的各种挑战,这时候自信乐观的品质尤其重要。6,另一方面,与其关注一个人的背景出身,不如关心其潜能。其中最重要的是其学习的能力。各种原因可能导致无法找到心目中理想的人才,那么找到能快速学习的人才就非常要紧。不管是科研,教学还是服务,拥有快速学习能力的人才能真正助力院校发展。7,学习能力当然很难直接观测。但一个人对新鲜事务有没有好奇心,对重要事务有没有判断力,对日常事务有没有平常心,大致可以看出来。好比说90分上下的很难区分,但60分和80、90的差距,总是能区分出来的。作为院校领导你多少知道几位青年才俊,去问才俊们,他们说优秀的人就是真优秀。8,面试是双向选择,人才也在估量你这个领导和院校。所以不可居高临下,是真人才往往是你需要去抢。所以诚意恳切很重要。当然面试往往看品性大于能力。并不是能力不重要,而是人才进入面试阶段的,往往能力可能都够。9,最后,留住人才无非就是钱够(其实不是很多),人开心(工作氛围吸引人,做事有成就感),有前景(能和院校一起成长)。更多:最后一课
2022年5月30日
其他

PMRC2022参会杂记:和老师同台,向同行请益,跟年轻人在一起

我从2018年拿奖后,就没有参加过面对面的PMRC了。一方面是疫情,另一方面是参会没经费。也没有给PMRC服务。有点拍屁股不认人的意思,感觉挺渣的。今年决定痛改前非。先是给会议审稿,也决定去参会。除了讲一个并非自己主线的研究,主要是见见老师们,向同行们请益,然后跟年轻人站在一起。1此行收获满满,老师们丰采依旧,实在可喜。和Anna
2022年5月29日
其他

像编连续剧一样写论文(第二季预告)

追过《像编连续剧一样写论文(第一季)》的朋友们,很高兴和大家预告一下,第二季要来了。前情回顾,请参见《像编连续剧一样写论文(第一季)》以及《非营利研究方法谈》。如何像编连续剧一样写论文李华芳北京时间2022年5月17日10点腾讯会议:336
2022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