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普新知 | 腿脚乏力发凉疼痛,小心“腿梗”

周小莉 重庆市中医院服务号 2023-01-06

王老师今年65岁,几年前健康体检发血脂升高,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有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因为没有特殊的不适症状,所以没有重视。半年前,开始出现下肢乏力,冷痛不适,行走一段距离后加重,影响行走,休息后可缓解。来医院一查,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即通俗地说就是“腿梗”了。

心梗、脑梗,大伙儿都经常听说,因为很危险,而且很有可能会危及生命。提到“腿梗”,大家就可能比较陌生了!

“腿梗”的学名叫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和心梗、脑梗是同一类的疾病。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在下肢的表现,由于动脉硬化导致的斑块附着于动脉管壁,突起于动脉管腔,随着斑块不断扩大和继发血栓的形成,使动脉变得狭窄、闭塞,血液流速减慢,血流量减少,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

“腿梗”会出现哪些表现?

临床上,根据临床表现,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分为四期

I期:轻微症状期

 早期仅感觉患侧肢体的乏力,比如感觉上楼、上坡或者上下公交车吃力等,随后会出现腿脚怕冷、发麻,个别的还会小腿抽筋。这一时期最容易被忽视,往往误认为是人上了年纪,腿脚不太灵活了,或者误诊为其他疾病。

II期:间歇性跛行期

运动后下肢酸胀疼痛:行走一段距离后觉得下肢主要是小腿部疼痛、乏力,同时伴有紧绷和束缚感,症状加重后可以演变为剧烈的疼痛,不得不停止行走,休息一会儿之后又能继续行走,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再次出现,如此循环。

III期:静息痛期

病变进一步加重,休息时就存在肢端疼痛,平卧及夜间休息时容易发生。有的患者彻夜难眠、抱膝而坐、小腿下垂,不能上抬。伴有肢体皮肤温度下降和颜色苍白。

   静息痛是患肢趋于坏疽的前兆,标志着患者出现了严重的肢体缺血。

IV期:溃疡和坏疽期

肢体末端出现皮肤溃疡,足趾呈现紫暗色坏死表现,并逐渐向上发展至足、踝,甚至是小腿。严重者可发生肢体坏疽,合并感染加速坏疽。同时会伴有剧痛。

 处于这期的相当一部分病人最终面临截肢致残,甚至危及生命。

“腿梗”容易伪装成哪些疾病?

1.“老寒腿”,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早期可能无症状,以后逐渐出现疼痛、僵硬,疼痛,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上下楼梯、下蹲时加重,站立行走时需先活动几下关节才能迈步。

2.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也会出现下肢疼痛、间隙性跛行等症状。症状上来说,一走路就疼痛可能是腰椎病,走一段路才开始疼痛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

3.坐骨神经痛:是以坐骨神经径路及分布区域疼痛为主的综合征。疼痛主要限于坐骨神经分布区,大腿后部、小腿后外侧和足部。

怎样早期发现“腿梗”?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搭脉搏”。足背动脉的搏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下肢血管健康状况。也包括胫后动脉、腘动脉、股动脉。如果一个人的下肢动脉搏动突然发生了变化,或者左右两侧强弱不对称,提示可能是腿部血管出现了问题。

如何诊断“腿梗”?

年龄45岁以上,有吸烟、高血脂、高血糖、高粘血症、高尿酸、肥胖、缺乏运动等危险因素,一旦出现腿疼,特别是伴随下肢麻木发凉、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血管科就诊。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ABI检测、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动脉CT、下肢血管造影等。

ABI检测

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下肢动脉CTA三维成像

如何预防“腿梗”?

控制饮食,合理膳食:饮食上多维生素、多纤维素、多蛋白饮食,少油腻、少辛辣、少糖,合理搭配,均衡营养。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作息规律,避免熬夜,条畅情绪。

适当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的体育活动,平时可以多作蹬自行车、踝泵运动。 

控制基础疾病:控制好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减缓动脉硬化病程。

定期体检:45岁以上,有危险因素者,应定期作血管健康体检。若出现下肢乏力、发凉、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血管科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如何治疗“腿梗”?

重庆市中医院周围血管(创面修复)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药联合西药,内服联合外治,重者予以腔内血运重建等综合治疗措施,临床效果颇佳。

1.西药药物治疗: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治疗:西洛他唑、沙格雷酯、前列腺素类药物扩血管治疗。

2.中医辨证论治内服中药汤剂:

寒湿阻络证:予以温阳散寒、活血通络,方用阳和汤加减

血脉瘀阻证:予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湿热毒盛证:予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减

热毒伤阴证:予以清热解毒、养阴活血,方用顾步汤加减

气阴两虚证:予以益气养阴,方用黄芪鳖甲汤加减

3.中医外治法:

未溃期:温阳散、镇痛散中药熏洗温经通络;黄马酊、铁箍膏、肿意膏等外敷箍围消散。

已溃期:黄马酊、白油膏、红油膏等提脓祛腐、化腐生肌。适时采用蚕食清创处理创面。

配合电针、温针灸、隔物灸、穴位贴敷、皮内针等中医综合外治法。

4.腔内血运重建术

科室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用合理的腔内血运重建方法,可以快速改善患者缺血症状,缓解疼痛,提高下肢保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风险获益比。

科室简介

重庆市中医院周围血管(创面修复)科,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由重庆市名老中医彭厚荣创办,是重庆市成立最早、最具中医特色的周围血管病(创面)治疗专科。2011年被批准为重庆市中医重点特色专科,科室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全国闻名的以中医中药为主、局部治疗为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周围血管(创面)的特色专科。

常见治疗病种

  1. 各种慢性难治性创面:糖尿病足、压力性损伤(压疮、褥疮)、血管性(动脉、静脉)溃疡、创伤性溃疡、癌性溃疡、术后慢性难愈合创面、其它医源性创面(肿瘤放化疗溃疡)等;

  2. 外周动脉系统疾病:周围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多发性大动脉炎等;

  3. 外周静脉系统疾病如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静脉炎、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深静脉血栓后综合症等;

  4. 淋巴系统疾病如丹毒、淋巴水肿、淋巴管炎等;

  5. 免疫性血管炎:变应性血管炎、结节性血管炎、白塞氏病、类风湿性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血管炎、干燥综合征性血管炎、硬皮病性血管炎、红斑性肢痛症、结节性红斑等;

  6. 其他:痛风性关节炎、蜂窝组织炎、手足紫绀症、雷诺氏病、网状青斑等。

医师简介

周小莉

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学历 硕士生导师

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重庆市第二批中医高级人才,江北区中青年医学创新拔尖人才。先后至北京协和医院、四川省中医院、美国Upstate医科大学进修学习。负责省部级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主要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免疫性血管病(血管炎)如类风湿性血管炎、狼疮性血管炎、硬皮病性血管炎、系统性血管炎、变应性血管炎、结节性血管炎、白塞氏病、雷诺病等,周围血管病变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静脉曲张、静脉血栓等;痛风性关节炎、蜂窝织炎、丹毒等。

张小渝

副主任中医师

从医四十年,擅长周围血管疾病、外科疮疡疾病的中医、中西医诊治方法,对脉管炎、下肢溃疡、动脉硬化、下肢静脉血栓、淋巴水肿、小火烫伤、疮疡、糖尿病足、高血压、痛风、丹毒、骨关节疾病、颈椎病等有丰富的诊治经验。

彭玮

副主任医师

世界中医药联合学会外科专委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青年委员,糖尿病足学组青年委员,淋巴专委会委员。师从重庆市名老中医张嗣兰主任医师及国医大师尚德俊主任医师。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主持厅局级课题1项,发表论文10余篇。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外周动静脉及淋巴系统疾病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慢性溃疡、糖尿病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炎、混合性结缔组织性血管病、丹毒、痛风、外科疮疡等疾病。

罗恩艳

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

负责重庆市科委课题1项。从事周围血管疾病工作13年,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慢性溃疡、糖尿病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丹毒、蜂窝组织炎等。

杨九一

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 硕士研究生学历

擅长慢性伤口、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痛风及各种血管炎等周围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中医调理介入手术后周围血管疾病等。

往期精彩推荐

科普新知 | 肾囊肿离肾癌有多远?


科普新知 | 这个科,专治你的“歪”


科普新知 | 乳腺癌病理报告二三问


文稿:周小莉

编辑:王瑞娜

校对:鲍   佳

责编:陈   英 

审核:林贤梅 庄文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