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典医案 | 乌头汤治疗痹症案

陈勇 杜磊 重庆市中医院服务号 2023-01-06


患者龙某,51岁女性,因双肩部胀痛不适5月余,加重伴背痛8天,于2022年2月23日入院。5月余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肩部胀痛不适,以右侧为主,受寒后加重,得热痛减,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自行于外院行“针灸、中频等理疗”后症状稍有缓解,但仍反复。8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述症状再次加重,性质同前,伴全背部游走性疼痛,呈阵发性,夜间为重,遂于我院就诊,门诊以“腰背肌筋膜炎”收入科室继续治疗。8年前因“腰椎间盘突出”于外院行微创手术(具体不详),现未诉特殊不适,“萎缩性胃炎”病史2年,平素食欲欠佳。否认其他疾病史。

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正常,右侧肩胛骨上缘可触及一质硬包块,边界清楚,约4*4cm,触之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9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辅助检查体表包块彩超:颈后部及右侧肩部皮下脂肪层较对侧增厚、回声较杂乱。颈、胸椎磁共振成像:1.颈3/4、4/5、5/6椎间盘轻度突出(中央型)。2.胸1/2及胸11/12右侧黄韧带稍增厚。3.颈、胸椎退行性改变。

中医诊断痹症(太阳少阴合病) 

西医诊断1.筋膜炎 2.慢性萎缩性胃炎 3.颈椎病

· 诊治过程 ·

 2022年2月23日首诊

中医四诊:患者神清,精神状态一般,双肩部胀痛不适,以右侧为主,伴全背部游走性疼痛,呈阵发性,夜间为重,无明显汗出,纳差,眠欠佳,易醒,小便正常,大便稀溏,2- 3日/次,偏褐色,舌淡红暗,苔薄白,脉沉细。

病机分析:卫外不固,寒湿入侵,由外而内,痹阻经络,不通则痛,发为本病。肢体疼痛为太阳表闭不开,寒湿痹阻经络所致;病位在四肢经络,与太阳相关。

治法:开太阳,祛寒邪。

处方用药:《金匮》乌头汤:

黄芪


制川乌

先煎

麻黄


白芍


炙甘草

处方


1剂,水煎煮,分3服

配合中医理疗:中药封包治疗(肿意膏:颈肩部)通痹止痛,穴位贴敷治疗(活血止痛贴)行气止痛,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透药1号方)活血行气,TDP治疗散寒通络,使用HYJ智能化炎症治疗机消炎止痛,普通电针治疗舒筋通络,隔物灸治疗温阳散寒止痛。

药后反应:药后肩颈部少量汗出,双肩胀痛不适好转,全身背部游走性疼痛减轻,大便仍稀溏,小便正常。

 2022年2月24日二诊

中医四诊:患者双肩部胀痛不适好转,全身背部游走性疼痛减轻,活动后稍汗出,无头晕头痛,无口舌麻木,无心慌心悸,大便仍稀溏,小便正常,纳增,眠欠佳,易醒。舌淡红略暗,苔薄白,脉沉细。

病机分析:太阳得开故汗出,寒湿之邪随汗解故疼痛减轻;太阴得运故纳增。

处方用药:守方3剂。

 2022年2月27日三诊

中医四诊:患者精神状态佳,双肩部胀痛不适进一步好转,间断汗出,背部阵发性游走性疼痛减轻,觉口干,纳可,眠较前改善,大便较前成形,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弦。

病机分析:经开太阳、解表散寒治疗后,寒湿之邪进一步减轻,口干乃略显热化之兆。

治法:开太阳、运太阴、平调寒热。

处方用药:在前方基础上减麻黄,加白芍,减川乌,加葛根,具体如下:

制川乌

先煎


葛根

炙甘草


黄芪


麻黄


白芍

处方


2剂,水煎煮,分3服

药后反应:诉偶有双肩部胀痛不适,未再诉全背部游走性疼痛,未再诉夜间疼痛,未再口干,纳眠可,二便调。

【预后转归】守方带药7剂出院。出院后随访,无全背部游走性疼痛,纳眠可,二便调。

· 按语 ·

本案病机少阴寒化,太阴不运,太阳不开,寒湿痹阻。该患者年过五旬,两本亏虚,在内少阴寒化,火不暖土,寒性收引,故双肩及背部疼痛,遇寒加重;在外则卫外不固,寒湿入侵,由外而内,痹阻经络,不通则痛,故发为周身关节疼痛不适。寒湿之邪痹阻关节,气血运行阻滞,故关节疼痛剧烈,屈伸活动不利。治当温经散寒,除湿通痹。

乌头汤方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原文曰:“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方中乌头味辛苦,性热,内达外散,能升能降,通经络,利关节,其温经散寒,除湿止痛,凡凝寒痼冷皆能开之通之,其性与附子类似,其功更善止痛,直温少阴散里寒;麻黄辛微苦而温,开太阳,入肺、膀胱经,善开肺郁、散风寒、疏腠理、透毛窍、发表湿,其疏散透表之性,正对寒湿在表之证;二者配伍,同气相求,药力专宏,外能发表通阳达邪,内可透发凝结之寒邪;芍药通痹行血,并配甘草以缓急止痛,二药取芍药甘草汤之意,助乌头散寒止痛,同时可以兼制大剂量乌头的燥烈之性;黄芪益气固卫,助麻黄、乌头温经止痛,同时兼运太阴以健脾除湿。诸药相伍,使寒湿去而阳气宣通,关节疼痛解除而屈伸自如,同时太阴得运则食欲开,寒湿得化则便溏缓解,津血生化增加则精神焕发,舌象亦由淡暗转红润。

舌象前后对比图:

· 医师简介 ·

 

杜磊

副主任中医师 医学硕士

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重庆市中医院青年拔尖人才。重庆市中医药学会急诊专委会秘书。熟悉常见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中风、心衰、肺心病),咳嗽(支气管炎、肺气肿),胃肠病(胃炎、胃溃疡、肠炎)及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治。对病后康复、体虚调理有一定研究。

门诊时间:周一、周二、周四、周六上午,周三夜诊

 

曹  晋

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

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重庆市中医药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应用经典中医理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胃炎、糖尿病、亚健康状态等内科常见疾病。

门诊时间:周二、周五上午,周三、周日下午

 

魏丹丹

中医师 医学硕士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擅长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诊疗。致力于经方辨治呼吸病,心脏病等。如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冠心病、各种皮肤病、急慢性胃炎、便秘、顽固性失眠等。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

科室简介

重庆市中医院中医经典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以中医治疗为主要诊疗手段的综合科室,是医院最具中医特色的科室之一。科室拥有一支中医经典理论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诊疗技术过硬、医德医风良好的医疗护理团队。科室始终坚持以“中医药特色诊疗”为主的发展思路,充分突出中药和各种中医特色疗法的综合运用,中医特色气氛浓厚,临床疗效显著。

科室环境温馨典雅、舒适怡人,中医文化氛围浓厚,目前开放病床42张,其中含监护病床4张,单人病房2间,门诊诊室2间,同时配备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灸疗室、煎药室、远程会诊室等功能分区。科室现有医护人员40余人,包含门诊老专家7人,医生10人,康复技师1人,护理团队20余人;其中主任中医师6人,副主任中医师4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4人。科室人才辈出,硕博士1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全国名中医1人,重庆市名中医3人,国家青年岐黄学者、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1人,重庆市中医院青年拔尖人才1人。

中医经典科中医特色浓厚,“处处见得到中医的形,时时闻得到中医的味”。科室综合运用针刺疗法、火龙灸、督脉灸、固元灸等各种灸法、中药竹罐、平衡火罐等各种罐法、铜砭刮痧、推拿按摩、中药贴敷、耳穴埋豆等中医特色传统疗法。科室以心肺疾病为主攻方向,同时兼顾其他专科疾病及疑难杂症。目前科室主要收治病种:如心力衰竭、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肺心病、慢阻肺、肺部感染、哮喘、肺小结节、糖尿病、急慢性胃肠炎等。各种疑难杂症,如不明原因发热、难治性失眠、难治性汗症、慢性腹泻、顽固便秘等。科室始终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科室以“患者至上,真诚关爱”为宗旨,以“弘扬经典中医,服务百姓健康”为使命,科室在疾病诊治中突出中医疗法,特色鲜明,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 门诊排班表 ·

时间

上午

下午

夜诊

周一

王毅刚

杜   磊

姚秋菊

张洪雷

魏丹丹

姚秋菊

周二

王毅刚

杜   磊

曹   晋

王成虎

钟骏慧

姚秋菊

钟骏慧

周三

王毅刚

陈景远

涂雅丹

黄晓苏

曹   晋

杜   磊

周四

王毅刚

杜   磊

姚秋菊

陈景远

钟骏慧

陈照龙

王成虎

周五

王毅刚

钟骏慧

曹   晋

张传志

钟骏慧

姚秋菊

周六

李秀华

杜   磊

姚秋菊

/

周日

黄晓苏

王成虎

钟骏慧

曹   晋

/

实际出诊医师以科室安排为准

往期精选

一分钟说中医 | 任毅:《男子“八八” 你是哪个“八”(上)》

科普新知 | 几个动作缓解面部痉挛,有手就能做!

经典医案 | 小建中汤加减治疗胰腺肿瘤胃肠吻合术后合并消化道出血一例

科普新知 | 最全八段锦动作要领来了,快来学习!

文稿:陈   勇 杜  磊

编辑:王瑞娜

校对:鲍   佳

责编:陈   英 

审核:任   毅 王成虎 庄文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