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石: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孤味》海报 源自网络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孤味、执念、放手、成全
文/愚石
前不久,微博上的一则“喊话”,掀起了轩然大波。
在此之前,可能许多人都不知道翁淑华是谁,但经常逛天猫的人,应该都听说过“丽人丽妆”。虽然名字听上去像街头小店,但人家可是非常有内涵的。据商业中文网介绍,这是天猫上最大的零售电商之一,估值超过5亿美元,代理着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资生堂、高丝、嘉娜宝等诸多国际化妆品集团的授权,运营着兰蔻、茱莉蔻、施华蔻、雪肌精、蜜丝佛陀等40多家天猫旗舰店。可以说,这是全球最大的一个化妆品虚拟专柜。在互联网电商巨头的名单里,它算得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隐形冠军。
喊话的对象黄韬,就是这个冠军平台的董事长,个人身家估值44亿。而黄太,当初和黄韬一起白手起家,等公司渐成雏形,她就退居幕后,专心相夫教子。据说,去年公司上市敲钟时,黄董是带着另一个女人出席的。
所以,不难猜到,此番公然喊话的背后,大概又隐藏着一个陈世美和秦香莲的故事。
俗话说“男人有钱就变坏”,那么,没钱的男人,是否就没那么“渣”呢?我看也未必。
实际上,我更认同,能否拥有一段幸福的婚姻,除了男人的好坏之外,也取决于女人自己是否该放手时就放手。
想起了前不久看过的一部台湾电影——孤味。
乍一看,这部电影讲述的,也是一个很老派的“正宫”、“小三”的故事——男人劈腿成性,要求离婚被拒后,干脆一走了之,另筑爱巢。二十多年里,女主角含辛茹苦,独自将三个女儿抚养成人。本以为苦尽甘来,从此可以乐享人生,却在七十岁生日那天,接到医院电话——男人去世了!
本来喜庆的寿宴,不期然迎来了法律上仍然是丈夫的那个男人的死讯。故事就从这里开始,逐渐铺陈开来。为丈夫筹备葬礼的整个过程,导演从女主人公林秀英、三个女儿、外孙女小澄、以及“小三”蔡阿姨等人的视角,为我们拼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但,这部电影的最特别之处,也正在于,它的中心,并不是“正宫”如何斗“小三”,而是林秀英如何从最初的不甘心、不放弃,逐渐解开心结,最终放手,把丈夫“让”给了蔡阿姨。
影片的开头,就是林秀英一大早独自在海鲜市场挑选海产品,各个档主都熟络地跟她打招呼,为她介绍。回到家,惹来小女儿佳佳的埋怨,母亲明明将餐厅交给了自己,却还是亲力亲为,显然就是不放心。这一点,稍后佳佳巡视餐馆后厨时,也得到了印证——厨师们开口闭口“林小姐说”,活脱脱一个垂帘听政的强势老太君。
得知丈夫死讯的那一刻,从她的脸上,看不出丝毫悲伤的表情,相反,当女儿问她当晚的寿宴怎么办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照常举行。我想,对于丈夫的猝然离世,她的不甘心,恐怕比伤心更多。不仅到底还是没能等来丈夫的“回心转意”,就连死,也偏偏选在这一天,似乎就是要和自己作对。
所以,接下来,围绕着丈夫的葬礼,她不肯让步,甚至偏要对着来,就“理所当然”了:灵堂上的遗照,是“小三”蔡阿姨选的,虽然外孙女惊呼“好帅”,也坚决换掉,还要补上一句“不三不四”;丈夫的遗愿是要举办佛教仪式,她就请来道士做道场,专门唱对台戏;“小三”希望在台北举行葬礼,她偏要在台南举行。
她当然有足够的理由怨恨那个负心汉。
她出身于台南的一个大家族,而陈伯昌,虽然英俊潇洒,也只是一个薪水微薄的小警察罢了。为了在她娘家人面前挺起胸膛,他在岳父的资助下,学做生意,却不是那块料,后来居然偷了岳父的印章去贷款,气得老人家一命呜呼,也导致秀英的两个哥哥和她反目,不许她参加父亲的葬礼,至今还不肯原谅她。最要命的是,他虽然没钱养家,却风流成性,荒唐到他和别的女人开房,最终却是她付了旅馆帐单。
然而,当丈夫最终把一纸离婚书摆在她面前时,倔强的她,却不肯签字。最后,他干脆撇下她们母女,去了台北。
在丈夫缺席的二十多年里,她始终坚守着台南人的“孤味”信念,也就是,独沽一味,但必须一心一意地做好它。所以,她一直坚持卖虾卷,并从路边摊,做成了高档餐馆。
靠着“孤味”虾卷,她独自养大了三个女儿,大女儿宛青是舞蹈家,二女儿宛瑜是整形医师,小女儿宛佳继承了母亲的餐厅。
孤味,成就了她的事业,然而,感情上的“孤味”,却苦了她的一生。
她的男人,屡错屡犯,不归家,和别的女人双宿双飞,她伤心、生气,也无奈,唯一的抗争,就是坚决不签字离婚。就算“小三”和他是真爱,“名正言顺”的陈太太依然是她林秀英,哪怕有名无实。只不过,一晃眼,她已古稀,而她的男人,告别尘世的那一刻,陪伴在身边的,不是她,而是“小三”。
她更不知道的是,三个看上去事业稳定、衣食无忧的女儿,其实各怀心事。
大女儿阿青,乳癌复发,却不愿再次忍受手术、化疗的痛苦,生命可能只剩下短短的几年。而且,她貌似继承了父亲“花心”的基因,在老妈的寿宴上,偶遇二十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后,很快就旧情复炽,后来更在父亲的灵堂上,被老公痛斥其结婚十年来的偷情史。
二女儿从小用功读书,年年拿奖,为妈妈在娘家人面前挣回了些许脸面,但,她不过是想让爸爸能多点回家来看自己,而且,人到中年的她,和丈夫分居两地,免不了疑神疑鬼,丈夫接个电话,她都要停下脚步来听听讲了啥。
而最小的女儿,更是和父亲以及蔡阿姨都很亲近,所以,父亲入院病危后,蔡阿姨通知了她,父亲去世后,也是她遵照父亲的遗愿,第一时间请来了居士为他念经。
就连她自己,影片中有几幕场景,分明告诉了我们,这个女人,其实并不是她以为的那般怨恨那个男人。
她默默地珍藏着丈夫的领带——虽然他二十多年都没有出现在这个家里,但她依然将他的衣物拾掇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外孙女问她,怎么爱上外公的,她递给小女孩一张纸。小女孩读出一串美丽的文字,原来,那是当年外公给外婆的情书。
坐在计程车上,她靠在外孙女肩头,半睡半醒之间,恍惚以为自己身边的人,是当年那个男人。
而当“小三”亲自来到灵堂祭拜,哪怕她混在几个姐妹中,也没有自我介绍,林秀英还是凭着女人的第六感,认出了她。当年可以提着菜刀去捉奸的秀英,不发一语,只是竭力克制着内心的波动,静静地观察对方,我猜,她是想从这个最后陪伴在丈夫身边的女人身上,感受到他留存下来的气息吧?
二十多年独力支撑家庭,林秀英无疑是一个坚强的女人。那种不服输的心态,在流逝的岁月里,使她从名门望族的千金小姐,蜕变成了一个强势的母亲。她为这个残缺的家庭付出了一切,凡事都为女儿考虑,却不知道,她本以为会坚决和自己站在一起的三个女儿,对此不仅没有“感恩戴德”,反而有一丝抱怨,甚至想逃离她的羽翼之下——乳癌复发的大女儿,直言不愿回家接受她的照顾;二女儿长期在台北工作,不愿回台南;小女儿更是和“小三”蔡阿姨来往频仍,丝毫不排斥这个女人,也不恨自己的父亲。
母亲的强势和女儿的教养,使这个家庭,表面上看,波澜不惊,其实,母女之间,仿佛永远隔膜着,一家人,分不清谁是演员,谁是观众。大家都想当然地以为,做或者不做某件事,是为了对方好,却从来不问对方的感受。
大女儿也许是童年时见过父母龃龉最多的孩子,强烈的不安全感,让她自小就表现得非常“叛逆”,对婚姻的无力,使她婚后的日子。一地鸡毛。她提出离婚,母亲却极力劝和。
二女儿在有意无意之间承袭了母亲的“强势”和“控制欲”,一直盯着小澄的托福学习,一门心思要把她送到美国去,即使小女孩根本不愿意。
家庭的一些秘密,也被秀英隐藏得很好——小女儿直到在父亲的灵堂上,才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另一个姐姐。
当然,她们不敢在母亲面前表现出任何不满,只是三姐妹在一起时,才会毫无顾忌地埋怨。这一切,即使单纯如小澄,也看得明明白白:“为什么你们不当面说清楚,而要背着外婆猜来猜去?”
于是,发生了整部电影中最激烈的冲突:她和三个女儿之间的互相诘问。当她不无怨愤地对她们说:“我打拼一辈子,抚养你们长大,却输给了一个跟你们二十年没联络的老爸!”大女儿轻声细语,却无异于当头棒喝:“阿爸已经死了,你现在要做的事情是放手,你知道吗?”
而片中的“小三”蔡阿姨,也完全颠覆了我心目中的狐媚、张扬的情人印象,反而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佛系”。第一次出场,就是她在照顾病危的陈伯昌,那份温柔、悉心,让你对她根本恨不起来。和“正宫”林秀英的首次见面,是在灵堂上,她的沉稳,隐藏在和几个小姐妹截然不同的小心、低调中,而她对那个男人的爱,被她折叠进了手指翻飞下的祭品中,也让在场的每个人都看了个一清二楚。然而,即使她陪伴了那个深爱的男人许多年,为了秀英和三个女儿的感受,在葬礼这件事上,她选择退让。
后来和林秀英在妈祖庙的再次会面,又让我们看到,蔡阿姨虽然安静、温柔,却也不失强大的力量。正是她将陈伯昌的心事,向秀英娓娓道来,让一直不甘不愿的秀英,终于打开了郁积多年的心结。
随着这两个女人的信任、倾诉,秀英也决定,是时候放下了。她返回灵堂,将遗照换回蔡阿姨选定的,还编造了一个谎言,补救女儿们心目中的父亲形象。
葬礼当天,她在已经泛黄的离婚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把蔡阿姨送去灵堂,让她得以以未亡人的身份,纪念夫君。
而她自己,孤身一人在计程车上,又唱起了“孤味”,祭奠自己的青春和爱情。婉转的旋律中,纠缠一生的那个男人,隐约回到了她的身边。那一刻,我相信,她,已经彻底放下了心中的“恨”,从怨怼中解脱了出来,与他和解,也和自己和解了。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部电影,几乎都是围绕着女人展开的,已经不止一台戏了。其中,“阿嬷”(闽南语“外婆”)林秀英的扮演者陈淑芳,更因为这个角色,去年11月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而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无论是奶奶、外婆、母亲,还是姐妹、闺蜜,在现实生活中,也上演着自己的故事,悲也好,喜也好,都做着自己的女主角。导演许承杰说,他正是从自己外婆的身上,延伸出这个故事的。
从这部影片中,你也许会看到一些自己或女性亲人、朋友的经历,那些让你鼓掌喝彩的,或者让你唏嘘不已的,总能引起你的共鸣、共情。而影片的英文片名Little Big Women,在我看来,更是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女性在这个世界上的角色——看上去微小、柔弱的女人,因着自己的坚韧、刚毅,而变得坚不可摧。
只是,坚持“孤味”的同时,不值得为了“怨”而“恨”。放下执念,也放过他人;成全别人,也成就自己。
筱筱雯:我在急救部见证着无数的悲欢、无数的离别和无数的丑陋
清明,追忆逝去的亲人,也更清醒看待死亡美国德州关于中国现象的考题令人匪夷所思,唯有直视面对,勇敢发声!
专辑:方方记录 方方读者日记 武汉故事 菊子 侠非侠 小草 愚石 陈行甲 硅谷医生 二湘专辑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关注二湘空间,公号加星标
后台回复“投稿“获取投稿信息